《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1
影片中主人公安迪入狱后,面对着阴险的典狱长,粗暴的狱卒,还有那些变态的囚犯,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困境,然而他成功越狱了并获得来自由。
在看到安迪越狱后,心中不禁泛起了涟漪,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强者在困境中不断挣扎,绝地反击。
也许是从小接受着祖辈们既来之,则安之的教育,通常来说我们面对困难大多靠躲,基本不会选择正面对抗。不过安迪的事告诉我一个道理,面对困境必须去挣扎,想尽一切办法走出去。无论你犯了多少错,或者你失败了多少次,你都走在了那些不曾尝试的人前面。
记得和安迪一起入狱的不知名胖子,他就是一个没学会挣扎的人,他哭喊着,然后被打死。其实他注定会死去的,因为他是一个弱者,不会挣扎的弱者,只有在困境中不断挣扎的人才是强者,然而弱者不会挣扎,只能死去。
我们为什么要在困境中学会挣扎,原因很简单。溺水的时候,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干一件事,拼了命地向上游,想抓住那根救命稻草。那个时候就挣扎。那些不挣扎的人,他们或许没了力气,或许他们放弃希望,他们都可能对自己说:“放弃吧,做不到的。”他们也同时被生命淘汰,失去活下去的机会。
说实话,处于当今时代,你在困境中,不放弃也未必成功,但是,你如果说:“做不到”,你将永远站在失败的一边。好比,你若觉得数学太难,你说我做不到不学了,那么你数学考试只好说我不会啊;如果你觉得学做饭太难,你说我做不到不学了,那么你将组建家庭要亲自做饭了,你只好说我不会啊。
如果你真的拼了命去挣扎,会不会又是另一番风景呢?有一个人他流落海岛,独自一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二三十年,他在困境中挣扎活了下去,回到了故乡。他叫鲁滨逊;还有一个人他为了信仰被关进了黑暗的监狱,他在困境中挣扎,他为犯人朗读诗歌向每一个人灌输信仰以及他的理想,他在监狱里的.唯一一片草地上种上了小番茄,他出狱时感化了每一个失去希望的囚犯,感化了冷酷的狱卒,也感化了他的敌人,并完成了他一生的理想,他叫曼德拉。
我们每一个人应如安迪一样学会在困境中挣扎,不要害怕改变,尽管你可能因此失去一些东西,但你可能会得到一些更好的东西。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2
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仅是因为它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并且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在那种漫漫无期的禁锢中消磨生命,似乎仅有全部放弃期望变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可是在监中服无期徒刑的安迪不一样意这样,他像是用一件无形的护身罩护住自我,心中永远有期望。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了我们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是这些,却又不仅仅是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是的,一点一滴地叙述,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期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我心中最完美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
可是——这真是好莱坞式的——电影竟然不给我们这个充满必然的杯具结局。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明白这情景是梦,好莱坞制造的梦,但我们仍然感激这梦,因为它实在是太完美了。回想一下这部影片,虽然讲了那么多残酷的事,但留在我们脑海中的竟然都是完美的记忆。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队长进言,为狱友们赢得了一箱破,大家在阳光下畅饮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场面:你从来没有觉得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莫扎特的音乐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容光焕发……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3
故事发生在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杜弗兰身上。他被怀疑杀害了偷情的妻子和情人,被判(误判)两次终身监禁,服刑于肖申克监狱。他用了19年时间在监狱的墙上挖出一条逃出升天的通道,重获了自由。
看到肖申克中的囚犯,我们总会觉得高墙使我们与他们生活在两个世界。然而,影片结束后再回味那卷胶带呈现的画面,或许我们并无不同。典狱长及如同披着羊皮的狼,相当于社会中的上层;狱卒门扮演着现实中的暴力机构,镇压着所谓的囚徒--贱民,仰或社会的基础(政客们表面上的用词)。
回到《救赎》中的“救赎”一词,影片其实是在用这样一个监狱来审视我们自身。有些人面对压抑的社会,是怯懦的哭泣,难以忍耐,就像片中连名字都没留下的胖子,只会很快死去。多数人会像布鲁斯,接受命运的安排,向瑞德说的那样“被体制化了”,麻木而机械的活着,一旦脱离了这社会就没法活下去。然而只有安迪,怀有着无限的希望,并努力去完成它,才真正算得上是“救赎”,因为他的.身体是自由的,心也是自由的--他脱离了苦海。
除了反映当今人类活在一个毫无个性可言的社会,与希望的伟大。该片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细节:
囚犯的人权,比如“没请示,我一滴夜尿不出来”(瑞德);比如狱卒用管子给犯人冲洗;比如狱卒随意拆看囚徒信件、拿走囚徒个人物品;比如狱卒辱骂、殴打囚犯;比如……还有无数的比如,但是,只要一个但是在安迪不懈的努力下,获得了享有精神文明的权利。
与人交流的方法。瑞德有三次获得假释的机会,只有最后一次成功了。原因并不在于他在监狱的时间,而在于他每次说的话。一个无期犯说自己“被改造了”,是徒劳的,没有人会轻易相信,只有他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真
是的认识,他才会被人相信。
如果说这影片教会了我什么,那我一定是在撒谎,不论是敢于面对现实的不公,还是始终抱有希望,仰或是坚持不懈,这些道理我都曾听过。无端被判了两个无期徒刑的受害者家属,能够忍受20年时光的流逝、被人剥夺
走一切,并对美好始终抱有憧憬,那我还对现有的不如意抱怨什么呢?一个被视为600年也玩不成的工程,被安迪用不到20年完成,还有什么个人任务比这更艰巨?它唤起我对坚忍的记忆,它给了我一个在失败后站起来的理由: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4
我们明白每一个进入监狱的人都是清白之身除了瑞德,在这个黑暗的社会恰恰是因为这种冤案的错判给了他出逃的借口,他出逃不是逃避自我应有的罪责;相反他只是为了重拾属于他的自由和梦想。他以往以为能够光明磊落地走出肖申克的四壁高墙,所以还因为这样的期望而变得疯狂躁动,而当这种渴望被诺顿彻底地枪杀了之后,他明白仅有经过比较极端的方式才能够再一次获得自由重温梦想。也许期望只对自我而言是通往光明道路的支柱,而对监狱其他的人来说却成了难以理解的东西。异常是以托马斯会在离开监狱之后的生活我们能够看出,外面快节奏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一种不安和惊惶,生活完全脱离了他的轨道他习惯了被拘束、被管制的生活。无法适应这个自由的社会,最终以自杀结束了自我的生命。他们没有期望还能够心安理得地在那里面生老病死,可是安迪不一样他心中始终坚持着那份对生存的渴望和对期望的热诚祈盼,并且在不断的努力实现着。在黑暗的监狱里安迪明白要么在狱中老死要么出去。而他聪明的选择了后者。在安迪帮忙典狱长洗钱等一系列的片段中更加充分的结露出了美国官员知法犯法的丑陋现象。
整个故事欣赏完了,我觉得安迪确实是一个头脑聪明的人,聪明的利用了自我渊博的地理知识完美的计划出来一个出逃的'计划,摆脱了杀人的罪名,惩治了监狱真正犯法的典狱长、狱警长。
安迪越狱成功后圆了自我自由的梦想。经过对《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观赏,让我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活在世上还是要有自我的梦想,要为实现、追求自我的梦想努力奋斗,就拿我们自我来说:至少现阶段我们必须学好学精我们的专业知识,为明年下半年的实习打好基础。要时刻对自我充满信心,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有利于自我的机会。我们的人生才刚步入轨道,所以在应对任何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做到毫无惧色,把它当作是对我们成长的一种考验。而这部电影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安迪的那种用不放弃追求自我的执着精神,虽然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梦想化的世界,可是正因为有了梦想人们才会想要实现。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5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误认为是杀害其妻子与情人的凶手,而被冤入狱,最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越狱,获得自由之身的故事。
安迪入狱后,结识了黑人瑞德,瑞德告诉安迪: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体制化。瑞德的这段话无疑是告诉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可是安迪却并不这样认为,希望从来不会破灭,他们可以关住人身自由,而内心的自由与希望是他们所触摸不到的。
在狱中,因他学过金融管理,最终谋得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为了让身边的狱友们能喝到冰啤,为狱卒逃税,最后为狱警洗黑钱。直到后面又送进一批犯人,其中一个犯人告诉他谋杀他妻子与情人是另一个人,当他把这件事告诉狱警,换来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讯和他被关二个月的禁闭。狱警为了他能继续洗黑钱而选择把他永远的留在牢中,最终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赎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时间用小铁槌凿开了美女图后的墙壁,爬过了500米的臭水沟,在那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晚上,看着安迪拥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为他寻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记得前面老布获得假释后,因习惯不了监狱之外的'生活,而选择了自杀,无疑让我们看到在心灵受到束缚后而躯体回到生活中却习惯不了自由,精神与希望破灭后,人将走到尽头。
还有在瑞德获得假释前,狱警们问他的一句话:你是否改过了。他的回答是: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到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垂老之躯。
影片最终告诉我们,体制无疑是可怕的,当我们依靠习惯与体制生活时,我们最终失去自我,而故事的主人公恰恰给我们上了一课,在任何挫折面前,人都不应该放弃追求自由与希望的路,它将是我们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影片落下帷幕,让我想起了我的表哥,那个在16岁时因刺杀他人身亡而入狱的笨蛋,不知今天是否也在铁窗前忏悔,在他而暮之年回到社会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该是怎样一种心境,曾经的路早已面目疮痍,未来的路也将走得如履薄冰。可是我们是否也应该给他一个鼓励,因为一个错误我们不应该去否认他的人生,也许任何人可以否认,但惟独自己不可以放弃自己,因为有爱,所以无所畏惧。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6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主要讲述了一位银行家安迪,因谋杀罪,锒铛入狱,被送往肖申克监狱终身监禁。该片通过剥削人生自由和高度体制化的特殊背景,来展示“时间流逝,环境改造”带来的恐惧和无奈,来传递主题——“希望”。
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主人公安迪身上传递的无处不在的希望和正能量。安迪被“三姐妹”欺负、殴打,他一言不发。因为他明白进入肖申克,便与外面的世界永远地隔绝了,你不知道在这会发生什么,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死亡。很显然,他选择了前者。无论是被“三姐妹”欺辱、殴打,还是他人恶语相向,亦或是关监禁,他都一言不发,毫不在乎,眼里希望的光芒从未消散。
在监狱枯燥乏味的日子里,他却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态度。他亲手打造了整个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在这样充满体制化,日日如一、年年如一的地方,他却依然心怀希望。就如他自己所说的——希望是永远不会消散的,它一直在我们心底,是别人抹灭不了,拿也拿不走的;希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
是啊,希望是最美好的'事物啊!希望谁也无法抹灭,除了你自己。要么选择心怀希望,要么自甘堕落!因为心怀希望,所以才使安迪有了越狱的胆量;正因为心怀希望,所以安迪才有了拯救生活的念头。因为心怀希望便可让自己所向披靡!所以,经过20年的坚持不懈,在一个雷鸣电闪、风雨交加的夜晚,安迪悄无声息的从那个瑞德曾夸下海口说要600年才能挖通的隧道逃离出去了,他得到了救赎!因为心怀希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因为心怀希望,一切又都在意料之外!
影片中有一句对白发人深省,让人感同身受。“肖申克没有一个人有罪”,这句话微乎其微,却极富讽刺。无一人有罪,监狱里的犯人竟无一人有罪,多么讽刺啊,可笑至极!明明无罪,却要入狱;明明无罪,却要替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背负一辈子的骂名;明明无罪,却要将牢底坐穿。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只能将生死存亡寄托在一个人的只言片语中,又或者一张冰冷的审批书上。法律没有公平可言,看似有罪的犯人实则无罪,而那些看似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君子”的躯壳内里却是一颗血腥、丑恶、贪婪的黑心!
影片留给我太多的感悟和感叹,我们要怎样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人世?我想:这个世界不一定完美无缺,不一定事事公平公正,但只要你我都能循着心生活,都能心怀希望,好好生活。正所谓“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渡他人”,心怀希望,一切都能迎刃而解;心怀希望,就是对心灵最后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7
下午,我们班会举行了看电影活动,于是我们观看了《肖申克的救赎》这一部电影。看完了这部电影,让我的内心感到震撼,久久不能平静,现在我就来分享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感悟。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故事剧情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没有下手,巧合的是那晚有人枪杀了他妻子和她情人,他被指控谋杀,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这就是这部影片的故事发展。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给我最大震撼就是它反映了人性坚韧的一面,在监狱里,安迪并没有像当时和他一起进来的“胖子”一样,在入狱的第一个夜晚就哭泣,并且被殴打致死。而当初打赌安迪第一个哭泣的'瑞德因此也输掉两包烟,从此,安迪让瑞德在心里有了一丝不一样的感觉。在后来,在监狱的一次外出劳动中,安迪无意中听到交税的事,这时的安迪展现了自己性格中略强的一面,他主动上去告诉监狱长怎样省钱、逃税的方法,也因此为后来他在监狱里获得了一份较为轻松的工作而埋下伏笔。在当上监狱图书管理员后,安迪看着图书馆的书本过少,于是他就开始向各个图书馆不停地写信,每周一封的努力着,终于在六年后,他成功了,从这里我也看出了安迪是一个遇到事情不退缩敢于坚持的人,这样的美好品质也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缺少了。在实现扩大图书馆的目标后,安迪也道貌岸然的帮助狱长洗黑钱,并且处理监狱的文件。在这之后,一名小偷入狱,而这名小偷恰巧知道当年安迪妻子遇害的真想,兴奋的安迪找到狱长请求帮他翻案,但是狡猾的狱长表面答应,实际上暗中杀死了告诉安迪这个事实的人,只因为他想着安迪帮他继续做账。此时安迪没有办法,他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救赎。在成功越狱后,安迪成功将狱长绳之于法,并且在瑞德假释后,两人成为好朋友,结局令人温馨。
这篇故事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一句话:“强者自救,圣者渡人。”虽然安迪算不上一个强者,但是他的这钟精神确实是深深地打动了我,还有就是他与瑞德之间这种在监狱中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你足够坚定,那么全世界都将为你让路”,也许在某一时间你并不能获得想要的自由,但是只要你内心足够强大,意志足够坚定,努力迈着前进的步伐,光明就在你眼前,自由也终,将握在你手中。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8
《肖申克的救赎》描述了肖申克监狱中的人们进行救赎的故事。
救赎,指的是拯救与赎罪。全电影就围绕着“救赎”展开。那么,在电影中,都有谁完成了救赎呢?
监狱长,诺顿,认为犯人们只有相信上帝,虔诚于宗教,才能获得救赎。他曾拿着《圣经》对安迪说:“得救之道就在其中。”但他自己却并不虔诚:不仅贪污受贿,还谋杀犯人,完全将《圣经》中的仁义道德抛之脑后。
最终,就像他装黑账的保险箱上所写的一样:“主的审判迅速降临。”他的罪行暴露,最终饮弹自尽。我认为,这不算救赎。就算犯人真的相信上帝,虔诚于宗教,救赎也是虚无缥缈的,也只不过是心里安慰罢了。
还有老布,他原本是狱中的图书管理员,但当他在狱中度过五十年后假释时,他却因被狱中生活磨去了希望,故步自封,不愿意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从而被社会之河如沙般抛弃在岸边。他获得了救赎的.机会,却没有把握住,没有救赎。
而瑞德,则差点救赎失败。在他入狱四十年后,他终于获准假释,出狱了。但就像老布,他也无法适应生活。他想自杀,不过他是幸运的少数,他获得了安迪的帮助。是安迪的一封信,拯救了瑞德。瑞德放弃了自杀去找安迪,安迪帮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完成了救赎。
可我认为安迪才实现了真正的救赎。他被出轨,被冤入狱,被狱友欺凌。但他仍保有美好的品德和救赎的希望。
他隐忍且坚定,用一把小锤子挖了十几年的墙壁,在污水管中爬行数百米,获得自由;他义气且善良,深知教育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建设了图书馆,帮狱友考取学历;他正直且有原则,出狱后举报了诺顿的贪污。他自身的行为不仅赎清了他内心的罪过,还帮助了狱友完成了救赎。
所以,何为“救赎之道”?我认为,真正的救赎之道应该是“自助者,天助之”的自我救赎。须知人在身处绝境时,如果只是盲目地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的上帝或不确定的他人身上,定会在人生的救赎中失败。只有像安迪一样,心怀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逃出黑暗,迎接新的光明。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9
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被诬谋杀自我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一样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
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旧能地维护自我作为一个正常人应当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我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忙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忙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我稍微宽松的待遇。
然而安迪最终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我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我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我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
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我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是的,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电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
而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我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理解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我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理解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我单纯的梦想。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期望找寻自由。
然而,它虽然闪烁着自由与人性的光辉,却是这么的英雄主义,当安迪最终爬出管道,滚到小溪里,镜头从仰角给了他一个全景,此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安迪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念获得了自由,不,在镜头里不如说他自我已经成了自由精神的象征;当安迪在海边实现着出狱前对自我的承诺---天哪,这些形象在让我们激动的同时又是多么的让我们觉得可望却不可企及。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我,不放弃期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我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10
一把六七寸长的鸭嘴锄。一张足够大的海报。20年的不懈努力。五座橄榄球赛场的下水道,他以兰道史蒂文重现于世……
彼时,他是因误判杀害妻子及情夫而被捕入狱,屈辱。逼迫,20年的囚禁。太多的人在铜墙铁壁的监狱中,由抗争到受伤,由失败到妥协绝望,再由绝望到麻木,进而习惯。就像影片中瑞德曾道:〝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囚禁和伤病不是陌路,最可怕的是一个人失去了希望,人生没有方向和目的,当一个人连自由和希望的光芒都拒绝触碰时,他已将自己彻底葬送。安迪的救赎,源于他对生活和人生永远不失希望,他还在期待:在墨西哥岸的太平洋一隅,在一个名叫〝芝华塔尼欧〞的地方,在没有回忆的海洋,开个小旅馆,买条破船,整修一新,载客出海,去拥抱蔚蓝的'自由之海……
相比于主人公安迪而言,老布的末路穷途则更让人痛心。50年的囚禁让他失去了希望,失去了自我,只是机械化的活着。也许他的死亡,只是一个糟老头注定的归宿,但他留给观众的却是莫大的震撼和深思。老布,50年后获得了假释,在表面上他重获了自由,可实质上在他踏出监狱,接触到陌生社会的那一刻,他对自己则是更深的禁锢。那半个世纪前早已被体制化的思想。垂垂老矣的病体。不曾有过期盼的内心,如何能经受得住这瞬息万变的时代?他像是时代风化的活化石,没有温度,没有追求和希望,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恐惧,逃离。希望和自由,是影片贯穿始终所强调的拥有了希望,才有目标和追求,自由和一切对于人生才会有意义,一旦我们放弃希望,那这变化的所有将会一文不值。安迪成功了,自由了,因为他对生活永远不失希望,他奋斗,他不放弃。他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内心自由,他让音乐旋律响彻在冰冷的囚室;他用六年的坚持为囚徒换回一座舒适的图书馆,让他们能享受自由阅读。欣赏的权利。他是个异类,是一道永不屈服于困顿,永远坚持内心的希望之光。观人思己,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重任,研学的寂寞。就业的压力。复杂的社会都会让我们在生活中迷失自我。我们往往享受成功的喜悦,而承受不住失败的苦痛。人生之路漫漫,前途多舛,荆棘密布,只有拥有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和自信的人才会勇于迎接挑战,走向成功彼岸。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11
电影主人公安迪因莫须有的谋杀罪而被判无期,他在狱中结识了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的瑞德,心怀希望的安迪一边帮忙改善监狱里沉闷麻木的氛围,一边用小鹤嘴锄挖洞,二十年如一日终得自由,和获释的老友瑞德重逢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人生多变幻,命途多坎坷,在影片中监狱里的灰暗色调和残酷规章制度中透出的希望之光则更能直射人心,正如安迪在留给瑞德的纸条上所写的一样: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是永不消逝的。
一个人不论在处境多么糟糕的时候,也要提醒自己别丢掉了希望,哪怕心灵承受着重压,也要让希望在胸口搏动,希望不灭,未来仍然可见。安迪的狱室里有一本藏鹤嘴锄的《圣经》和三张用来遮住洞的女星海报,书的第一页上写着“得救之道,就在其中”,这代表着安迪心中对自由的向往;而海报上玛丽莲·梦露的微笑背后,则是一条耗时二十年成就的自由之路,诸多小细节都展现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希望”。心怀希望的人常有伟大力量,能抛开岁月伤痛,抛开鄙夷眼光,不卑不亢、一往无前地直达心中彼岸。希望是种种美好事物的开端,试想安迪若不试着用小锄触及那面墙,他便不会发现连散落在地上的碎泥里,都满是自由的味道,也更不会拥有一片宽广的碧海蓝天。
“坚强的人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拯救他人”当安迪在狱中放起歌剧唱片,那些被命令禁锢着的人们抬头注视着老旧的广播喇叭,一颗颗沉沦已久的.心灵,在这一刻都挣脱枷锁飞向深邃天空。要让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希望的确并非易事,但看看当下,我们正活在一个榜样层出不穷的年代,周围总有美好事物在感染你我,就如同在黑暗中举起火把总能照亮身边人们的脸庞,希望就像火光,照亮的是一群人,温暖许多颗心,只要愿意,我们随时都能选择做一个以希望为人生信条的精神传递者去温暖更多的人。
当电影镜头定格在海洋与沙滩的交接处,眼里一片蔚蓝,心也随着波涛自由荡漾。不怕此时此刻的一无所有,只要心中常怀希望,失去的会在将来重逢,更美好的都在不远处默默守候。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读肖申克的救赎心得02-11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1-28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1-19
励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1-16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9篇11-29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精选17篇)12-29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篇12-28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45篇)01-17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9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