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云上漫步,敦煌印象——数字敦煌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云上漫步,敦煌印象——数字敦煌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假期里阅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时,看到自称“敦煌的女儿”的她说:“一辈子,一颗心,一件事。此生注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敦煌莫高窟”,这个我早已不再陌生的名字,唤起我儿时的回忆。
还记得儿时和妈妈一起看动画片《九色鹿》的时候,片中的那头九色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妈妈告诉我,这头九色鹿不仅是美丽、善良、正义和吉祥的化身,同时更是释 迦牟尼的前生。妈妈还说,这个故事取自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的壁画。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了“敦煌莫高窟”的名字,并在脑海里留下了模糊稚嫩的印象。
后来读初中时,又读到了余秋雨所著《文化苦旅》一书中的《道士塔》与《莫高窟》。如果说前者昭示了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之悲剧,那么,后者则是对这一灿烂文化的礼赞。在扼腕叹息与由衷赞叹的百感交集中,“敦煌莫高窟”的影像亦在我心中渐渐地清晰起来。“壁画世无双,形颜映紫光。悬宫居国粹,舞女踏云祥。聆听琵琶曲,祈求社稷昌。琳琅看不尽,瑰宝五洲扬。”伴随着这样的诗句,莫高窟成了我心驰神往的所在。
虽然受困于疫情而未能踏上敦煌之旅,但在“云端”却有了一场自在徜徉的旅行。轻点鼠标,“数字敦煌”在我眼前拉开神秘的面纱。一座石窟一孔洞穴,就是一个世界一段历史。那端坐的佛陀,肃立的菩萨;那千手的观音,飞天的仙女;那怀抱的胡笳,反弹的琵琶……在历史所积淀的宁静里无声地传达摄人心魄的力量。“走”过每一条昏暗的通道,似又在穿越时空的隧道,去邂逅饲虎的王子、救人的九色鹿……漫步其中,我又感觉在展读一本无声的历史书,看骁勇的北朝民族在魏晋风度中融入西域风情,看盛唐气象下的唐朝人舒展从容自信,雍容华贵……
在藻井中朵朵绽放的宝相花是敦煌特有的花海,盛开在其中的是圣地的端庄和圣洁。一曲曲琵琶弦乐,箜篌之音,奏出的是盛唐的浪漫气息和华贵乐章。造型之多变,体态之优美的飞天形象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凌空飞于祥云之上,灵动而神秘。这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是历代敦煌人的精神信仰,也是文化的飞天,在历次文化交融中浸润到了中国人的骨肉里,因而才有了那句“我就是飞天,飞天就是我”。敦煌的艺术并未在大漠孤烟直的戈壁滩上如沙粒般消逝,而是在几经坎坷后依旧拥有绚丽夺目的光芒,和宝相花一起盛开在藻井里,和大唐盛音一起回响在每个洞窟里,并流转在每一处敦煌飞天中。
这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精彩相遇,不仅让我,也让更多人有了云端之旅的愉悦与充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让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新生,得以用更多的方式去展现其不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