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国》观后感

时间:2023-11-04 07:04:1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小人国》观后感共3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人国》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人国》观后感共3篇

  《小人国》观后感 篇1

  看了《小人国》和很多家长一样,有很多感触,但又觉得自己的感触和很多家长不同,大概源于自己一直坚守着比较正统传统的教育观点,我始终觉得孩子虽然需要自由地成长空间,但我更认为这种自由需要成人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张扬的个性应该是主体茁壮地生长在规矩框之外的个别枝杈和果实。所以,在平时对儿子的教育中,我和更加正统八板的老公往往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只是方式可能要稍微缓和和隐蔽。

  所以看了影片,我没有更多去想应该怎样去给孩子更自由的空间,因为我觉得平时这点上已经尽力做得很多了;我想得更多地是应该怎样去正确的引导孩子在自由中的问题,因为孩子是年幼的,需要辨别是非,需要培养习惯,更主要是因为这才是我平时做得不够的、也常常得不到要领的地方。有时候因为忙碌和琐事,没有时间去陪伴和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有时候因为压力和脾气,没有耐心用更理智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和自以为是的执拗。虽然想着今后应该去改正,去调整,但很多时候还是觉得自己不会改变很多,对自己没有信心。

  晚上回家做晚饭时,告诉儿子要写电影观后感,是这次观影活动的作业。说完之后,自己就一头扎进厨房去忙活,好容易把晚饭对付出来之后已经是八点了,老公才刚刚回家,每天日子都是这么忙碌得让人想放弃招架。趁着老公端饭菜上桌的空闲,看了儿子的观后感,很震动,很意外,突然觉得儿子其实比我想的`成长的更快了,觉得儿子已经能很理智的思考问题,学着管理自己了。儿子最后说觉得这里的故事有很多,他可以把那故事再编一些,我知道儿子比我想的还多,或者我们每个人,包括家长,包括导演,包括教育专家和老师,其实在心里都想了很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无法表达,无言表达,如噎在喉——或许儿子这一代人也真的会为此做些什么,教育的问题和很多科学问题一样,需要一代代人慢慢地去发现、去努力!

  《小人国》观后感 篇2

  《小人国》和《幼儿园》是两部纪录片,这两部纪录片中,我个人比较喜欢《小人国》,更准确的来说,或许我更喜欢的是大李老师的教育方式。

  《小人国》中,纪录的不单单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还有那群可爱的老师们。巴学园是小朋友们喜欢的地方,是他们成长的乐园。在巴学园里,小朋友们可以自由的游戏,他们的行动不受限制,辰辰和南德可以玩扮家家,迟亦洋他们可以自由的在院子里玩耍,小朋友可以和老师一起踢足球等等。

  同时他们也在这玩耍中被教育着、成长着。当然,他们也学会了勇敢与尊重。

  迟亦洋是一个调皮的男孩,并且他还三番五次的辱骂大李老师,让大李老师“滚”,但是大李老师并没有严厉的责骂他,而是给他讲道理,让他知道错在了哪里,再让他思过。大李老师的做法是一种尊重人的教育方法,不同于别的老师的责骂,给人足够的尊重,同时也教会了孩子尊重。在一次玩耍中,迟亦洋抢了陈柄栋的棍子,陈柄栋哭了,让老师帮他要回棍子,但老师告诉他,棍子是他自己的,只有他自己才有资格要回棍子,权利在他自己的手里。这是一件平常的小事,但老师却由此来教育了陈柄栋要学会勇敢的面对,要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教育是被我们需要的。

  在巴学园的校车上有这样一句话“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我想每一双脚都需要一双适合自己的鞋,我们不能胡乱的让不同的脚穿同一双鞋子,这样对不适合这双鞋的脚来说是不公平,也是不利于脚的行走的。同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其自身的.个性,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规范每一个孩子,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巴学园的老师们深深的明白这一道理,他们因材施教,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

  《幼儿园》则完美的展现了童年生活的本身,片头一开始的一声“我要回家!”展现了小朋友们刚来幼儿园的情景,他们体现的是大多数幼儿园的情景,我原以为的幼儿园不是这样的,但是《幼儿园》让我们认识到了幼儿园真正的样子,小朋友的样子。我们现在都已经忘了幼儿园的生活,而《幼儿园》又让人们想起来了什么,重新上了一遍幼儿园。

  《小人国》观后感 篇3

  听这个名字原先认为是一个动画片,可是实际上这个是一个纪实片,讲的是在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的经历。

  印象深刻的地方:

  小伙伴间出现了纠纷,最终找到教师来解决问题,有不一样的表现。其实都是在玩游戏过程中,不细心碰着了,并非故意。一个被“打”的男孩给出对方应当受到惩罚的原因是“我哭了,他没哭”,而另外一个女孩子给出对方应当理解惩罚的原因是“为什么我总是被别人欺负。这次我生气了,我大发雷霆”大发雷霆这四个字说了三四遍。透过这些回答,能够看出孩子的心理特点: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我的`感受是最大的;辨别一个人受伤程度要看对方哭没哭。我经常受欺负,我要用我学会的最能表达我的想法的词“大发雷霆”来强调,来表述。

  其中有个调皮的男孩池亦洋,在一般教师和家长眼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分子。影片中也有很充分的展示:课堂上捣乱、欺负班上其他的小朋友、骂人等等,可是另一方面这个孩子也有他自我的闪光点,如在他的带领下,幼儿园里的一帮男孩会做一些属于男孩子的大运动或者槍战类的游戏。最令人惊讶的是,池亦洋会学着教师的样貌给两个好朋友做调解。这个孩子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调皮和顽劣。

  过程中一向穿插着辰辰等待自我的好朋友南德,一个小小孩子的坚持和耐心让每个人为之动容。伙伴、友谊或许就是这样貌吧。可是这种很纯朴的守护方式却让我们成人觉得不可思议,也很让人费解。

  一部小人国中一向在其中若隐若现的是幼儿园里的教师,无论是处理孩子们间的纠纷,和孩子们讲道理,甚至用“sitout”惩罚孩子的教师,还是和孩子们玩游戏,耐心地对待孩子对散落的珠子的探索,或者悄悄取回被好奇的孩子扔进垃圾桶的东西的教师。他们身上都闪着一种爱和理解的光辉。没有一点的因为“你是孩子,所以你很幼稚,你的道理我不予理睬的”高高在上。

  有的只是一种平等,和蹲下身子的对话。

  “孩子是鞋,教育是脚。”是其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很对,孩子是多样的,有差异的。而教育应当是对孩子的因材施教,而非“削足适履”。

  

【《小人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小人国》教案03-06

小人国的观后感03-30

《小人国》观后感12-20

小人国观后感04-29

小人国的观后感11-15

《小人国》观后感12-28

《小人国》中班教案04-03

小人国观后感11篇04-21

小人国观后感(精选16篇)04-27

《小人国》观后感(13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