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方案范文(精选12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方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嫉妒心理是在自己不如别人优越,有了失落感时才会产生的。嫉妒心是对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的一种嫉恨,是对无意或有意竞争的一种仇恨心。
在幼儿中,嫉妒心理的突出表现为失落感。引起幼儿嫉妒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别的小朋友被教师表扬了,而他没有得到表扬;别人的好朋友多,而他没有好朋友;别人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而他没有;谁穿了漂亮的衣服,而他没有穿等等,这些都可以引起幼儿的轻微嫉妒心。
嫉妒心看上去似乎是对自尊心的一种满足与安慰,但实际上,他满足的只是并不真确的欲望。如果一个人不能从与他人的相互比较中努力进取,合理竞争,仅以嫉妒别人的进步与优势来安慰,满足自己的自尊心,那么,这种不正确的心理防卫优势比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重大障碍。
特别是5-6岁(大班)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较4岁左右的孩子有名显得的发展变化,原来不太注重的一些东西也开始注意起来,嫉妒心理有了一些变化。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对孩子进行正确应引导,应及时调整和纠正幼儿嫉妒的心态,让幼儿学会欣赏别人,懂得欣赏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欣赏。让幼儿能正确对待比自己优秀的人,正确看待别人的成绩与成功。让嫉妒心变成进步的'动力。同时,让幼儿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知道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来超越别人的行为,才是最好的、最正确的,这样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并使他们终身受益。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特设计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教育幼儿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克服因嫉妒而产生的不满情绪,教育幼儿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2、教育幼儿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互相不服气,甚至互相瞧不起是不会进步的。
3、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理解故事和练习绕口令,让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一起进步。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学会克服因嫉妒而产生的不满情绪,虚心向他人学习。
四、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及图片、录音机及音乐磁带。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如果你看到别人有的地方比你强,你会怎样做呢?老师这里有一个故事,名字叫《数星星》,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鱼和小青蛙是怎样做的?”
(二)展开
1、出示挂图并为幼儿讲述故事《数星星》,引导幼儿懂得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而且不利于身体健康。
教师讲完故事后提问:
(1)鱼妈妈为什么说小鱼很聪明?
(2)开始时小鱼数的泡泡多还是和小青蛙数的星星多?小青蛙看到小鱼比它强,是怎样做的?
(3)过了一段时间小鱼又和小青蛙比赛,结果如何?小鱼看到小青蛙比它强,又是怎样做的?
(4)小朋友,如果你看到别人有的地方比你强,你会怎么做呢?
(5)小青蛙和小鱼为什么能在数数竞赛中得到金牌?你该怎样向它们学习?
2、出示两副结果不同的图片(明明和亮亮进行比赛,明明冠军,亮亮第二),向幼儿讲解其中内容后教师提问问题,并让幼儿分组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理解让孩子知道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互相不服气,甚至互相瞧不起是不会进步的。
1)教师提问:
(1)小朋友认为哪个结果好?为什么?
(2)如果你的小伙伴取得了好成绩,或者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会怎样想?
2)幼儿分组讨论,互相向自己的小伙伴讲述自己的看法,并分析自己遇到后会怎样做。通过幼儿间的讲述及讨论,让幼儿知道要用正确的心态对待输赢,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好成绩。
4、学习绕口令《毛毛和涛涛》,让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不要嫉妒别人的长处,更不能瞧不起别人的短处。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一起进步。
(三)结束
教师小结:“毛毛和涛涛各有自己的本领,他们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小朋友你们都有什么本领呀?把你的本领教给你的小伙伴好吗?”
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篇2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当前有必要强调重视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放到重要位置上来,切实抓好。
一、为什么要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认为,当前幼儿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偏重于身体健康,把身体的三项指标的指标作为幼儿健康的标准。现在不少幼儿园往往把测查幼儿的身高、体重、血色素三大指标作为衡量幼儿健康达标的依据。从幼儿园的管理者到教师乃至于家长,对此都十分重视。幼儿园的管理者为确保本园体检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医生对全园发病率、营养计算等非常关注;教师为了完成幼儿园的考核达标,在进餐、午睡、户外锻炼等方面下功夫;家长尤其看重幼儿体重或身高长了多少,幼儿园的膳食编配是否合理等等。这样做无疑是有必要的,但很显然,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摆在应有位置。
2、只重视发展好的幼儿,忽视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在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本班发展好的幼儿常常在各种活动中都给与更多的机会,而对班级中发展相对滞后的这部分幼儿关注却不多,影响了这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
3、偏重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忽略了功儿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家长到教师普遍比较看重幼儿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大多数幼儿园都开办了英语、美术等特色班,家长们也热情极高的地送孩子到各种特色班学习,有的甚至每天指导课程排得满满的,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承受能力。对孩子的情绪、情感、态度等不太在乎。
4、只重视创设优美、高档的物质环境,忽略构筑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师生关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有的幼儿园越来越重视用高档的材料布置优化活动环境,给幼儿提供的高结构材料过多,而忽视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幼儿园的管理者将环境创设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而对班级中教师之间,师幼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一般不作过高的要求。
5、只重视幼儿园内的教育,忽略了家庭中的教育,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在我国,较多的幼儿园仍只重视园内的教育,如何将教育延伸至家庭、社区的问题还未得到广泛的重视。
种种现象说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管理者都到教师、家长中普遍还存在模糊认识,甚至在有些方面走入误区,对健康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健康的标准?健康教育工作的范畴是什么?结合对新《纲要》的解读,使我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让我们重新接受一次现代健康观的“冲击”和“震荡”。
二、新《纲要》关于“健康教育”的要义
1、新《纲要》明确提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有利于人们克服对幼儿健康的片面理解,对幼儿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谓正确的“健康观念”,不仅指幼儿身体的健康,而且还包括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健康是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有机统一。“正确的健康观”强调一种健康的整体,这种健康观是与国际社会对健康的.新认识相一致的。
2、新《纲要》明确把心理健康纳入幼儿健康范畴,科学揭示了幼儿健康的内涵,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关键的指导意义。
新《纲要》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不健康会带来许多心理疾患;反过来,心理问题也会影响身体健康,酿成多种疾病,就象有人说的“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而世界卫生组织的口号是“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从心理学角度讲,教育过程就是在儿童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心理需要,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手段,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成都日报》20xx年1月6日曾报道“五岁幼儿患精神分裂症”。据报道,1名5岁的幼儿在园期间,因个别老师曾采取恐吓体罚等教育方式,使孩子身心受到极大伤害,而且在园情绪时有异常现象,教师没能注意观察,使幼儿错过最佳治疗期。经法院裁定,由于教育方法不当,未能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损害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导致诉诸于法律。此案例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对此决不能再掉以轻心。
学习《新纲要》,我们对《纲要》中提出的“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非常赞同,并认为心理适应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进一步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认知发展是否正常,情绪反应是否适度,人际关系是否融洽,性格特征是否良好等。在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中,必须从幼儿年龄特点入手,把情绪,自信心,合作意识作为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的重点突破口,融入幼儿园教育目标进行。
三、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构健安全、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
环境对幼儿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触。”也就是说,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如果教师身体离幼儿很近,而心却离得很远,总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们,幼儿得不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就会逐渐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不安全感就会增加;如果讽刺、挖苦、嘲笑孩子,当众损伤孩子的人格,会使孩子失去自尊;长期得不到肯定,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不会有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体察他们童心的需要。同时,为幼儿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如在活动区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增设新生入园亲子区、聊天室、娱乐天地等,给予幼儿充分抒发情感,增进交往空间。使幼儿感到在安全、温馨的氛围中生活,有助于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因此,老师必须给予幼儿实践锻炼机会,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起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情感氛围,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总之,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创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二)、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视为“小皇帝”被捧着。但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居住条件,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彼此交往、协作、谦让、友爱的机会。带之而来的是孤僻、任性、依赖、唯我独尊、做事缺乏自信心。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独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
如李洁、黄苦雪、王傅一等三名幼儿性格内向、不合群,早晨来园时很少主动向老师问“早”,不声不响地独坐在小椅子上,老师提醒他们去活动区玩也只是摇摇头,不吭声。平时从不举手发言,做事慢腾腾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充分利用活动与同伴游戏的机会,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从而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如每天这几个小朋友一来园,老师就让一些主动、热情的同伴约他们,商量是玩“肯得基”还是“娃娃家”。久而久之,他们便由被动变成自觉地参与,并且有了主动与同伴交往的愿望。同时,在活动区玩时,教师还有意识地把这些小朋安排在活跃的孩子周围,让他们身临其境,获得直接交流和感受。餐前组织幼儿讲“我的悄悄话”时,最初,他们只是听别人讲,老师就鼓动爱表达的几个孩子和他们坐在一起交谈,对他们敢于开口的表现即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渐渐地这些小朋友在同伴的影响下有了明显的时步。
(三)、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培养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
1、不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如: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智力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满足了幼儿的情绪、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譬如,在中、大班的表演游戏中,幼儿对“大风车”的主题很感兴趣。开始时,几个孩子为扮演自已喜欢的“金龟子”、“小鹿姐姐”等角色发生争执,而使表演难以进行下去,这时他们也逐步意识到需要商量一下角色的分配、表演哪些节目等内容。于是,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
2、在游戏中,注重对个别幼儿的教育。
游戏中,总有个别胆小,害羞,懦弱的幼儿,他们往往不敢与同伴交往,更不会主动投入游戏中去。为培养其自信心,教师应鼓励他们大胆地加入同伴的游戏中,可以用关心的语气询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去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老师跟你一起玩好吗?”并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如在游戏刚开始时,有的幼儿不知玩什么,教师可通过扮演角色,用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和老师所扮的角色一起玩,让幼儿逐渐克胆怯的心理。在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投入到游戏中以后,教师应即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加入到同伴的.集体中,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一次成功,胜过百次说教,幼儿的自信心就会有效地得到培养。
3、在游戏的趣味中感受规则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幼儿意志品质
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遵守规则的能力也较差,针对这一共性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些规则性较强的游戏,将游戏与规则融为一体,使幼儿在游戏中将被动遵守规则转变成为一种主动行为,目标最终在愉快中完成。
例如,在“猴子与大石头人”的游戏中,将幼儿分为红队和绿队,再请几名幼儿扮“猴子”。游戏开始,“猴子”在前面玩耍,“石头人”在后面任意模仿,当听到口令时,“猴子”们猛一回头,这时,“石头人”最后不论什么动作,也决不能再变动,任凭“猴子们”随意骚扰,能坚持不动为胜者,胜者多为胜队。在游戏中,孩子们为了获胜,都努力地控制自己,一定要坚持到底。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本队的荣誉,增强了集体意识,懂得了如何在集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体验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趣味中使幼儿愉快地接受了规则。同时,自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是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期,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辩别力差,对成人依赖性强,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幼儿生存环境直接作用于幼儿发展。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幼儿在园、在家、在社区环境中受到同样的教育,更使幼儿在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需要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教育合力,共筑幼儿心理健康环境,以此促进心进健康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为培养幼儿坚持品质的良好形成,增强家长的家园配合的主体地位,我们开展了“非问题性教育活动”和“问题性教育活动”,综合主体活动“我能做到”,教给幼儿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让家长参与,同时又向家长宣传《儿童权利权公约》,使家长知道孩子是一天天变化的,发展的,是权利的主体,不能总以他们还小应给予保护。为让家长积极参与,可由教师每周发给家长“联系卡”,卡上有幼儿园管理的要求,有培养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要求等内容,通过联系卡增进了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在家、在园的了解,使教师和家长得到信息后不断调整教育行为。这一措施使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大大加强,同时,让家长也有机会观察孩子,使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状态。同时,还可采用辩析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即教师在家教指导活动中创设一定情景,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家长从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方法上积极发表意见,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方案,逐步改变观念和行为。如针对“孩子小,什么事都做不好,等长大了再说”这一观点,与家长深入开展讨论,让家长在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受到启发,达到家园配合的目的。并要求教师注意信息反馈。通过对联系卡,家长讨论会、家长开放日、家园小报、电话交流、亲子活动等信息的收集后,及时反馈和调整双方的教育行为,更好地保证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同时,利用社区文化背景,和谐民主的群体氛围,建立心理健康的教育格局。
根据社区文化背景,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综合的教育影响,将幼儿园教育和家教指导工作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去。利用社区环境优势,我们开展了以下一系列活动:
(1)由于我园地处军营,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环境,与连队联系,组织幼儿参观军营,了解解放军叔叔的生活、训练,并请他们中的代表来园讲“英雄解放军”的故事,帮助幼儿树立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从小立志保卫祖国的远大抱负,生成了活动“我是一个兵”等主题,得到部队和家长的一致配合,达到了教育效果。
(2)培养关心帮助他人的品德。教师观察到幼儿对社区街道搞的为灾区人民损款物活动,引起了大部份幼儿的注意,不停地问“你们带这么多旧衣服给谁,幼儿园这几天怎么摆了一个红箱子,看见许多老师在里面放钱干什么呢”此时,老师不是如何尽快给孩子答案,而是围绕孩子关心的问题,开展谈话活动,生成了“献出我的爱”的活动主题。通过组织幼儿参与社会实践如组织大班幼儿到天府广场“卖报”,将卖报款集中统一,分送到“SOS儿童村”,与“SOS”儿童开展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关心帮助他人等优良品质,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条件和创设相关的环境,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心理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我们需结合幼儿园实际,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所以在实施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能机械地一个一个照搬照套,而需结合实际进行培养。我们深深感到,作为幼教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健康具有“身心并重”的整体性,并将此项工作放在首位,以此推动幼儿园全面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篇3
佛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成年期许多心理健康源于他的儿童早期,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它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健康发展。而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会直接影响着他的生理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实施:
一、幼儿园方面
1、设立心理角:针对不同年龄心理教育的目标,创设、选择适合幼儿操作的,有利于心理品质优化的环境与材料,如:某幼儿园的“快乐心情小屋”,教师将小朋友带来的有趣的玩具与图书,放进去,让孩子在游戏时间进去分享,交流快乐的事情。
2、幼儿园设立游戏室(角):通过游戏,让幼儿自发地、自然地将自己的心理感受与问题充分表现出来,并获得情绪上的松弛,最终认识自我,学分控制自我。个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幼儿本身的情绪而导致的问题比较有效,而集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社会适应困难引进的问题较为有效。
3、建立幼儿心情日记:为每位幼儿准备一本心情日记,在每天适当的时间请小朋友记下自己今天的心情,并与老师、同伴分享、交流,学会面对不同的心情,丰富幼儿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方面
1、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三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课。教师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组织听课。
3、组建教师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
4、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注重培养孩子
(1)生活活动
孩子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流露,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培养,这种培养要既有群体性又有个别性。如在生活角里开展系鞋带、扣纽扣、叠手帕;午睡起床后两人互叠被子等,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又感受到了相互合作的快乐感。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从而教育幼儿尊敬老人。开展亲子活动,体会父母爱自己的情感,从而教育幼儿爱自己的父母。鼓励孩子周日串门,既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又培养幼儿热情、开朗、以及合群性。
(2)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幼儿的生成性活动和预设性活动的有机结合,它为幼儿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在活动中,老师要有目的地渗透一些心理健康的内容,并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如:小班计算教学活动中的图形分类。活动中,老师将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孩子分在一起,他们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将同类图形归在一起,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5、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同伴引导法
教师尽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引导幼儿与同伴交往,使他们从小养成大方、合群、热情开朗、团结友爱的'心理。在游戏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老师将合作能力强的幼儿和合作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体育活动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抬桌子、整理玩具、收拾积木、互叠被子等必须共同商量,才能顺利进行。
2、角色互换法
在一定的情景中,或在感受一定的情绪体验后,进行角色互换来体验自己处于别人位置时的感受。如:小班孩子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很喜欢扮演大人的角色玩娃娃家的游戏来照顾娃娃,于是,组织孩子们一起做“喂娃娃吃饭的游戏”,通过角色互换,将吃饭这一生活行为,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而牢记在心。通过儿歌“小宝宝,来来来,张开嘴,吃一口,一调羹,一勺饭,嚼一嚼,往下咽”不断地引导和鼓励,教会小班孩子们逐步学会了用小调羹自己吃饭了。
3、情境表演法
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情境表演让幼儿观看,在情境中让幼儿感受自己处于别人位置时的情绪体验。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玩具被抢的问题,于是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玩具被抢的情境表演让幼儿观看。通过观看,孩子们知道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并让幼儿明白长时间哭闹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也解决不了问题。通过观看和讨论,孩子们掌握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
4、游戏法
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有助于驱除“自我中心”,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区别,使幼儿良好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家长方面
与家长多沟通,利用幼儿园的家园之窗、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幼教信息,从而家园同步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针对部分家长组织一些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几个幼儿被刚取下的横幅所吸引,调皮的宝贝们拽着横幅跑来跑去,我没有制止而是静静的观察,发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被吸引,并主动的参与进去。我在想,这些横幅每次用过之后就被堆积在角落,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它做些有意义的事呢。因此,我决定以大红布为素材开展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
我通过运用废旧的大红布让幼儿探索其玩法,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通过体育游戏提高幼儿走、跑、跳、爬等动作技能;并让幼儿学会废物利用。
活动目标:
1、探索大红布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身体灵活性
2、进一步巩固跑、跳、爬、钻等动作技能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游戏准备:
大红布数条、户外场地、沙包、线、黄带子
游戏玩法及指导:
玩法一:
游戏名称:直线走
适合年龄:3-5岁
游戏目标:
1、发展幼儿走的动作技能
2、练习幼儿的平衡能力及耐力
游戏规则:双手侧平举,眼睛看脚底,沿着大红布的边沿一步接着一步向前走
活动玩法:
1、将大红布平铺在地面上
2、幼儿纵队站立于大红布一端
3、当听到开始口令后,幼儿一个跟一个双手侧平举,沿着大红布的`边缘一步,接着一步向前慢慢行进,绕大红布边沿走一圈
4、走完的幼儿在起点排队重新开始游戏
玩法二:
游戏名称:顶物走
适合年龄:6岁
游戏目标:
1、发展幼儿走的动作技能
2、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
游戏规则:双手侧平举,将沙包放置头顶,在行走过程中不要让沙包掉落
活动玩法:
1、将大红布平铺在地面上
2、幼儿纵队站立于大红布一端,每人手持一个沙包
3、当听到开始口令时,幼儿将沙包放置头顶,一个跟着一个双手侧平举一步接着一步沿着大红布外侧边缘向前行进一周
4、如果沙包掉落,快速捡起沙包在最后一个幼儿后面排队继续向前行进直到到达终点
5、到达终点的幼儿在起点排队等待下一轮游戏开始
游戏三:
游戏名称:舞长龙
适合年龄:6岁
游戏目标:
1、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及反应能力
2、发展幼儿走、跑的动作技能
游戏规则:幼儿之间要保持距离,拽紧红布边缘
活动玩法:
1、将大红布平铺在地面上
2、幼儿纵队站立,选前两名幼儿当龙头龙尾,分别站立于大红布的两端,拽紧红布的四角
3、其余幼儿站于红布下方,拽紧红布外侧边缘
4、当听到开始口令时,当龙头的幼儿掌控长龙摇摆的方向,后面的幼儿跟其方向做出判断并舞动红布
5、下一组游戏时,更换下两名幼儿当龙头龙尾,直到每个幼儿都体验此角色后游戏结束
玩法四:
游戏名称:乌龟爬爬爬
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标:发展幼儿爬的动作技能
游戏规则:幼儿之间要保持距离,手膝着地爬
活动玩法:
1、将大红布平铺在地面上
2、幼儿纵队站立于大红布一端
3、当听到开始口令时,幼儿一个跟一个手膝着地从红布一端爬向另一端
4、一组完成后站起来,从红布外侧统一方向走回起点,鱼贯练习
玩法五:
游戏名称:乌龟运粮食
适合年龄:5-6岁
游戏目标:发展幼儿爬的动作技能及平衡能力
游戏规则:幼儿之间要保持距离,沙包放于幼儿背上,不让其掉落。
活动玩法:
1、将大红布平铺在地面上
2、幼儿纵队站立于大红布一端,作为起点,每人手持沙包一个
3、当听到开始口令时,幼儿一个跟一个手膝着地爬在大红布上并将沙包放置于后背上,慢慢的从起点爬向另一端
4、如果沙包掉落,快速捡起沙包在最后一名幼儿后面继续游戏,直至到达终点
5、到达终点的幼儿沿着红布外侧边缘统一方向走回起点等待下一轮游戏开始
玩法六:
游戏名称:手脚着地横向走
适合年龄:4-5岁
游戏目标:
1、发展幼儿手脚着地横向走的技能
2、练习幼儿平衡能力
游戏规则:保持距离、不要碰到红布
活动玩法:
1、将大红布平铺在地面上
2、幼儿纵队站于红布一端,作为起点
3、当听到开始口令时,幼儿一个跟一个手脚着地跨于红布两侧,慢慢交替手脚向另一端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能碰到红布
4、到达终点的幼儿起身从红布外侧统一方向回到起点,等待下一轮游戏开始
玩法七:
游戏名称:双脚跳跃
适合年龄:5-6岁
游戏目标:
1、练习双脚跳的动作技能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在起跳的时候必须双脚并拢起跳,不能单脚跳
活动玩法:
1、将数条大红布平铺于地面,红布间应保持一定距离
2、幼儿沿大红布最长的一边站成一横排,作为起点
3、当听到开始口令时,幼儿双脚合拢跳过大红布
4、跳完的幼儿从统一方向返回起点等待下一轮游戏开始
玩法八:
游戏名称:夹沙包
适合年龄:5-6岁
游戏目标:
1、练习双脚夹物跳的技能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双脚将沙包夹住,不要将沙包掉落
活动玩法:
1、将两条大红布平行铺于地面,作为起点和终点
2、幼儿在起点处面对大红布站成一横排,每人一个沙包
3、当听到开始口令时,幼儿双脚夹住沙包连续向前跳直到终点
4、跳完的幼儿从统一方向返回起点等待下一轮游戏开始
玩法九:
游戏名称:跨跳
适合年龄:6岁
游戏目标:
1、增加高度练习跨跳的技能
2、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游戏规则:幼儿在完成跨的时候必须注意是脚抬高,双脚交换的跨跳;当小老师的幼儿必须拽紧红布让其绷直不松垮
活动玩法:
1、将数条大红布平行铺于地面,红布间保持一定距离
2、幼儿纵队站立两列,请排头的幼儿当小老师,将大红布竖起贴于地面拽紧两端
3、其余幼儿按顺序跨跳过红布
4、跳完的幼儿按统一方向返回起点,准备下一轮游戏开始
5、根据幼儿的情况可以随时增加红布的高度
玩法十:
游戏名称:躲迷藏
适合年龄:6岁
游戏目标:
1、练习幼儿的反应能力
2、体验游戏的乐趣
游戏规则:要求幼儿根据大红布移动的位置做出正确的反应,并要始终躲在大红布下
活动玩法:
1、将红布平铺于地面
2、两个老师合作(或请两名幼儿当小老师)前后拽着大红布的首尾,其余幼儿站于红布下方
3、当听到开始口令时,两个小老师向统一方向移动大红布的位置,或左或右、或高或低,红布下方的幼儿及时做出判断并快速站于红布下方,当红布向上扬时,幼儿向上跳,红布向下落时,幼儿则蹲下
4、更换小老师,幼儿继续游戏
玩法十一:
游戏名称:拔河
适合年龄:6岁
游戏目标:
1、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
2、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游戏规则:听到开始口令时才可以拔绳子、两队人数相等
活动玩法:
1、给地上画3条直线,间隔为1米,局中的线为中线,两边的线为河界
2、将大红布搓成绳子,在中间系一根黄带子作为标志带,下面悬挂一重物垂直于中线
3、幼儿分两队站于绳子两端,人数相等
4、游戏采取三局两胜
5、当听到裁判员(老师)“预备”口令时,双方队员站好位置,拿起拔河绳,拉直做好准备,此时标志带应垂直于中线
6、当听到裁判员(老师)“开始”口令时,双方各自一起用力拉绳,把标志带拉过本队河界的队为胜方。
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鼻子的作用。
2、知道擦鼻涕和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
3、幼儿具有爱护鼻子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醋、花露水(用杯子装好)
2、翘鼻子噜噜故事课件
3、纸巾若干、垃圾桶
三、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难点:了解鼻子的作用,掌握保护鼻子的方法。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观察画像,指出少了什么
师:这是一位粗心的小朋友画的一幅画,这副画没有画完整,小朋友观察一下,这幅画上缺少了什么东西?
(出示一张未画完整的画像,引导幼儿说出画像上少了鼻子)
师:小朋友真聪明,这副画缺少了鼻子。鼻子对我们是很重要的,可不能少了我们的小鼻子。
(二)了解鼻子的作用
1、幼儿尝试闻醋、花露水的味道师幼共同玩游戏《看谁的本领大》,引导幼儿用各种器官去尝试分辨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物品的特殊气味,如:醋、花露水,并给予说对的幼儿鼓励。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样东西,请小朋友们帮老师分辨一下,看看它们是什么?
(幼儿闻味道,自由表达)师:你是用什么闻出来它们的味道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示用鼻子闻出来的',并根据已有经验说出鼻子还闻到过什么气味师:你还用你的小鼻子闻过什么味道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自己闻到过的味道,如饭菜香味、苹果的味道、臭味等)
2、引导幼儿说一说鼻子还用什么作用。
师:小鼻子除了用来闻味,还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会呼吸并提示幼儿将鼻子捏紧,嘴巴闭上,让幼儿感受鼻子不能呼吸的难受。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块玩一个游戏。请把你的小鼻子捏紧,嘴巴闭上,不要说话,看谁坚持的最久。(坚持一会之后,教师先松开鼻子,夸张的做出很难受的样子)师:啊!太难受了,老师坚持不住了,太难受了!刚才你们捏住鼻子不能呼吸是什么感受呢?难不难受啊?
师:我们的鼻子除了闻味道,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呼吸)
(三)了解保护鼻子的方法师:
1、我们的小鼻子真能干,既可以闻味道又可以呼吸,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小鼻子。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个小故事,叫《翘鼻子噜噜》,我们一起看看噜噜它保护好自己的小鼻子了吗?
2、观看课件《翘鼻子噜噜》,幼儿了解保护鼻子的方法。
师讲述故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鲁鲁做的对吗?还有哪些东西不能塞到鼻子里?(幼儿自由回答,根据回答教师做补充)师:噜噜向鼻子里塞东西,最后让鼻子受伤了。我们要保护好鼻子,不能乱挖鼻子,不要把东西往鼻子里塞,玩耍时注意避免碰到鼻子;流鼻涕及时擦。那你们知道怎么擦鼻子吗?
3、幼儿正确擤鼻涕的方法师:最近天冷了,很多小朋友都感冒了,老师看见很多小朋友都在流鼻涕,老师想看看小朋友是怎么擦鼻涕的?
(1)幼儿自己用纸巾擦鼻涕,教师观察。
师:刚才看了小朋友们擦鼻涕,小朋友们都很棒都是自己擦鼻涕。可是有的小朋友擦的时候把鼻涕弄得到处都是,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擦鼻涕。
(2)根据幼儿的表现,讲解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用手帕或纸巾按住鼻子,先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鼻孔的鼻涕,再按住另一侧鼻孔,轻轻一擤,擦净鼻孔周围的鼻涕。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鼻涕时,不要乱抹,要用手帕或纸巾把鼻涕擦干净。)
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篇6
幼儿园将高度重视开学准备及开学以后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心理干预工作。
一、成立应急心理干预小组:
组长:园长成员:心理教师心理干预小组实行轮换制度,以保持良好的状态为教职工、幼儿及家长提供合适的心理援助。
二、设立心理治疗室:
将大活动室临时设立为心理干预治疗室。
三、心理干预小组职责:
面向全园教职工及幼儿、家长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应急心理的排摸和辅导,并提供关心和支持。
四、干预小组工作内容:
干预小组按“Ⅰ级普及型”、“Ⅱ级针对型”两级,及时排模返校幼儿园幼儿的心理状况,开展此项工作:
Ⅰ级普及型内容:
1.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或求助(幼儿园工会接待室电话、微信、邮箱、QQ等)通道,针对共性的心理困扰和个别的.心理问题,开展面向教职工及幼儿、家长的疫期心理宣教与支持。
2.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产生对来自于疫区幼儿和对住院、隔离观察等幼儿的歧视。
3.编写有关疫情期间涉及开学准备和开学之后学生心理自我调适的宣传资料,提纲挈领,简单明了,科学有效,切实可行,传递到每一位幼儿及教职工。
Ⅱ级针对型内容:
1.针对住院、隔离观察、来自于疫区的幼儿、原有基础性心理问题和具有易感个性基础的幼儿,实施线上辅导和咨询。
2.原则上避免面询,尽可能通过电话或视频、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干预。如有面询必要,需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筛选出可靠的、专业的社会心理援助信息提供给教职工、幼儿及家长,作为补充的帮助资源。
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教育为主,重在预防,及时干预,维护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
二、做好心理普查工作
开学前后,对全校师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认真记录,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们依据工作原则做好保密工作,在工作中与各专业部部长、各班班主任积极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情况,以便能够及早发现问题,早些对师生实行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三、针对有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师生
建立特别档案,重点分类、管理,定期与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家长沟通和交换意见,与教师所在的专业部部长、教师家属沟通和交换意见,记录每次的谈话内容,以便追踪性地进行心理干预。
四、普及心理自我调适的相关知识
编写有关疫情期间涉及开学准备和开学之后师生心理自我调适的宣传资料,并尽量做到提纲挈领、简单明了、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确保传递到每一位师生。
五、实施师生心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度
当师生出现心理异常情况或心理危机时,要迅速及时报告才能有效地干预和处理。按照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我校建立师生心理异常和危机的报告制度。在校内当发现有师生出现心理危机或心理异常时,学生则向班主任、政教处报告,教师则向校党政办公室报告,政教处、校办应立即上报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分管校领导。
如情况危急,任何人都应立即上报校级主管领导,如迟报、漏报、瞒报重要情况,将追究相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六、建立师生心理问题应急处理机制
(一)对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在疫情期间,因有密切接触史、外地返校等原因居家隔离,或有家人在抗疫一线工作而产生焦虑、恐慌、不安全感者;
2、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3、长期有睡眠障碍者;
4、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5、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二)干预措施如下:
1、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
2、立即通知当事人的家属、家长或监护人;
3、情况严重的送往医院救治或让家长将学生领回家中实行24小时监护,教师则让家属领回家中实行24小时监护。
4、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5、对学生所在寝室或班级的同学们进行情绪处理和心理疏导,实行相应的'安抚措施,避免更大范围的急性心理危机。
6、加强对当事人危机后的安全保护和心理恢复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复发。
七、建立心理问题师生的愈后鉴定及定期咨询制度
对于因心理问题住院治疗或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或因心理问题住院治疗或居家休养的教师申请恢复工作时,要向学校提供由专业医疗机构提供的康复证明,若有精神问题的师生,必须由县级以上公立精神专科医院鉴定确已康复后方可办理复学或恢复工作手续。复学或恢复工作后,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应对其进行定期心理检测。
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篇8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我校秉承“预防为主,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文关怀”的原则,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为此,学校特制定《淇滨中学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方案如下:
一、积极落实教体局的要求
围绕外出和从外地返回的学生,建立针对性的心理服务制度,班主任进行摸底,各班级实行“一对一”的服务,即各班主任通过微信、电话等途径主动沟通,了解思想和心理状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如果察觉学生心理出现高危症状,及时联系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进行心理干预,以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二、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为了落实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利用各年级学生管理网络平台,发布权威消息,通知学生最新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告知学生疫情防控方法,宣传如何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情绪等科普知识,以确保学生在疫情特殊时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三、每周开展线上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电话,班级微信群,企业微信群,钉钉等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及时反馈给家长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在实施线上教学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对平时学习表现浮动较大的学生,及时告知家长,了解其在家的表现,并联同家长根据学生的性格等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疏导。
四、结合线上教学,班主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引导家长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引导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及时进行沟通和有效指导。
五、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指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
教师上午第三节课前和同学一起做眼保健操,课间休息时间跟学生“聊聊天”,让学生放松心情,同时我们也建议家长适当进行健康有益的娱乐或亲子活动等,丰富学习生活,劳逸结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六、针对离异家庭和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建立精准帮扶机制
做好“一对一”关心关爱帮扶工作,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电话和微信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做他们知心的朋友,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增强他们的心理归属感。
七、对于毕业班的`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帮助学生及时消除升学考试压力和焦虑情绪,积极进行疏导和引导,让学生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积极的生活观,创设有效、愉悦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八、拟定开学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
根据目前疫情的变化趋势,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拟定了开学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将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热线、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减轻疫情对学生身心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在这特殊阶段,我们全校教师将全力做好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直到最后的胜利,一起拥抱春天的阳光,展望美好的明天,疫情终将过去,繁花必将如常。
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篇9
一、活动前言及活动目的
心理主题班会是以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其对扩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探讨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有效开展,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全面提升自我品质,促进个人成长,特举行心理主题班会设计大赛。
二、活动主题:
与心相约快乐成长
三、活动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四、活动时间:
x月x日
五、活动内容和要求:
1、各系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心理主题班会设计,先在本系部内开展预赛,通过内部评选后,选送三个方案进行校级评比;
2、班会内容需与心理相关,主题鲜明,能紧密联系学生和班级实际,符合学生身心特征,融科学性、教育性、可操作性于一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突出心理元素,具体内容可自定;
3、心理主题班会形式多样,可根据比赛要求自行创作班会形式,创意新颖者可酌情加分;
4、选送的方案材料需包括心理主题班会策划书、总结等文字资料,开展班会活动的音像、图片资料,以书面和光盘形式提交。
六、评比标准:
七、活动安排策划:
1、x月x日各系部根据活动内容和要求开展预赛,并于x月x日通过内部评比上报三个方案进行校级评比;
2、x月x日由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织心理主题班会评审组,根据评审标准对参赛方案进行复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3、x月x日在校心理网站公布获奖结果;
4、x月x日根据奖项的评定颁奖。
八、奖项设置:
一等奖x名;二等奖x名,三等奖x名。
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轻松的环境中敞开自己的心灵,快乐地交朋友,表达自己真实的心理想法。
2、在优美、浅显的语言中调整自己的心理行为。
活动准备:
轻音乐、小椅子(或其它活动室方便可取的东西)布置的小树林。区别不同班级幼儿的标志
从不同的班级选取若干名幼儿,他们相互间不是很熟悉。
活动过程:
一、轻松活动
——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
(播放轻缓的音乐)
伴着轻缓的音乐,请小朋友随意找个位置,摆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
老师配乐解说:
“让我们听着音乐,闭上眼睛,放松小手,放松小脚,让快乐来到我们中间吧。”
“早上,太阳出来,阳光暖洋洋,好舒服!”
“爸爸爱我,妈妈爱我,老师也爱我!我,是个快乐的孩子!”
(请大家睁开眼睛)
二、游戏《找朋友》
——主动与别人交流
小朋友面对面围成两个圆圈。不停地交换位置,用语言和动作认识新朋友。
1、师幼认识
2、幼儿游戏,相互认识
“想不想认识一下新朋友?”
(1)讨论:
怎么认识新朋友呢?
(2)游戏找朋友
“那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一下新朋友,好吗?”
一半小朋友围成圆圈站好,别一半小朋友去找朋友,老师用语言的
动作提醒小朋友问候、相互介绍。
(3)找个新朋友聊聊天。
3表达:
“当你和新朋友说“你好”、拥抱朋友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有了朋友,就有了快乐。老师希望小朋友有更多的朋友
三、游戏《树林散步》
——关爱朋友、信任朋友
闭上小眼睛,让朋友牵着小手在“小树林”散步。
1、请一对小朋友先走走,随机问一下他们的感觉。(相信、放心……)
“小朋友,想到树林去散步吗?”
2、说一说感受
你闭上眼睛走,朋友牵着你的手,在“树林”散步,有什么感觉呢?”
3、全体幼儿伴着音乐在“树林”里散步。
老师随机表扬大胆不睁眼看的小朋友以及细心照顾朋友的小朋友。
4、小结:
相信你的朋友、帮助你的`朋友,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四、游戏《跟我不一样》
——勇敢地承认错误
老师说相反的话,跟老师说做相反的动作,如果错了,就举起小手,大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1、跟老师说的相反。
2、跟老师做相反的动作。
随机表扬主动认错的孩子。
3、小结:勇敢地承认错误,做个诚实的好孩子,你会变得更快乐
五、游戏《马兰花》
——尝试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1、游戏规则:
(一起说)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开了几瓣花?
老师:三瓣花(幼儿三人一起抱做一团)。
没有找到朋友的幼儿继续举起小手,大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2、幼儿游戏。
老师注意忽易忽难,最后让每个幼儿都成享受功的喜悦。
六、小结:
老师希望小朋友天天快乐,做个人人喜欢的快乐宝贝。
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篇11
一、活动名称:
“和谐心灵,健康成长”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二、班会背景:
五月份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为了引导同学们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在情绪波动时懂得自我调节.同时,也为了迎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到来。
三、班会时间:
20xx年x月x日晚上
四、班会地点:
xx教室
五、与会人员:
xx全体同学
六、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策划活动的内容,步骤,细则,班委讨论具体活动策划书。
2.活动中期:准备教室,材料,人员安排,班委从下午开始精心地布置教室。
3.活动中期:按照策划书上的活动安排,由主持人引导,让全体同学对心理与成长有个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起参加到班会活动中、
七、班会影响:
1、通过这次班会,我们了解了我院心理健康和教育的管理,服务机构以及服务内容,心理委员的发言,让我们更深的了解了心理与个人成长的重要关系。
2、在班会安排的.自由发挥时间里,xx勇敢的走上台为大家表演节目,带动了大家的活动积极性、
3、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的热情都很高涨,绝大多数同学都参与进来了,加强了我们对心里健康的重视。在“讲优点”环节中,几乎每个同学都指出了另一个同学身上的优点,有助于同学之间的了解,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再来谈谈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主持人由xx跟xx担任,他们为此次活动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会前积极认真的准备台词,会中积极配合并鼓励大家参与活动。
4、活动中准备的小游戏,除了x个人以外,大家都参与到了游戏中来,抛开谈话节目的严肃氛围,大家玩在一起,乐在一起,奔入我们快乐成长,团结生活的主题。
5、班会结束后大家一起打扫教室。
6、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对心理键康与成长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地。所以说,本次活动相对而言是比较成功的。
7、本次活动的相关照片
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方案 篇12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师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根据我校师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师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极其严肃和谨慎的工作,它需要各种规章制度来加以规范和保持其健康发展。我园在现有条件下将开展以下工作。
工作要点:
一、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我园将继续完善生理和心理、家园互动、师生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维护心理健康的二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创建维护师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机制。
2、营造有利于师生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和谐氛围,有效预防和缓解师生的.心理压力,提高我园师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二、以心理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开发师生心理潜能开展。
1、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在大、中、小班各开设心理课程。
2、老师之间平时应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以心理讲座为辅助,为老师排除心理障碍。
三、开展老师的心理辅导工作
对每一位来访的老师做到真诚倾听、详细记录、认真分析、助人自助、过程保密等要求。对于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幼儿希望老师给予直接的指导。
1、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3、利用好宣传栏对家长及教师宣传心理健康常识,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教育,帮助她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园心理健康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方案12-01
疫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12-09
幼儿园工作方案09-18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通用11篇)04-14
幼儿园安全工作方案12-03
幼儿园寒假工作方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