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工作方案模板汇编六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工作方案 篇1
一、XX企业基本情况
XX企业位于市XX街道,是生产电子元件的小企业,设有生产、供销、质检、财务等主要部门,有职工XXX人,其中生产岗位职工XXX人,管理岗位职工XX人。激励机制设计要着重从提高生产岗位职工劳动积极性和管理岗位职工工作责任心两方面来考虑,以达到激励的目的。
二、激励目标
激励目标分2个方面,一是薪酬激励。生产岗位职工实行完成生产任务薪酬递增制,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完成生产任务越多,薪酬越高。管理岗位职工实行考核制,按考核等次增加薪酬。二是精神激励。生产岗位职工完成生产任务好,管理岗位职工管理优秀,由企业每季度表彰一次,给予一定奖金。通过激励,提高职工的生产工作积极性,促进产量提高、质量变好、管理先进,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三、激励理由
激励是指通过满足职工的需要使其努力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激励可以使职工清楚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所在,清楚了解到在企业中应扮演的角色,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薪酬激励是把职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以经济利益的形式来激励职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息息相关,愿意为企业整体利益服务。精神激励是通过对职工的表彰,增强职工的自傲感和荣誉感,有效培育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度,使职工更加刻苦勤奋、认真努力为企业工作,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激励方案
1、薪酬激励
生产岗位职工根据不同的岗位工种确定基本生产任务薪酬,即完成基本生产任务、质量合格,就可拿到规定的薪酬,超过基本生产任务的,按高于基本生产任务薪酬,用百分比确定,发给职工薪酬。如超过基本生产任务的产品数量或工作量,按基本生产任务薪酬的120%发放薪酬。管理岗位职工实行考核,工作完成合格发给基本薪酬,考核先进、优秀的,先进增发15%的薪酬,优秀增发25%的薪酬。通过薪酬激励,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认真努力做工作,以取得优良生产、工作成绩。
2、精神激励
以职工的月薪酬为基本标准,加上遵守工作纪律、文明礼貌等内容,每季度评选先进生产职工和先进管理职工。对评为先进生产职工和先进管理职工的,召开大会公开表彰,并将其个人相片与先进事迹张榜公布,发给一定奖金。通过精神激励形成一种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促进企业整体工作的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五、存在问题
上述激励方案,生产岗位职工有明确的生产任务和质量标准,实行起来问题较少,职工会心服口服。难点在于管理岗位职工的考核,缺少硬性指标。为此,对管理岗位职工的考核,企业要成立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方案,实行公开、公平、公正考核,减少问题产生,真正起到考核促进工作发展的目的。
工作方案 篇2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做好县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和地区财政局《地区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对截至20xx年12月31日尚未清偿完毕的县政府存量债务进行清理甄别,由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送财政局。财政局将全县清理甄别汇总情况上报县人民政府,经县政府批准后于20xx年12月22日前上报地区财政局。
二、工作职责
按照地区要求,县人民政府负责本县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工作的统一领导,政府性存量债务单位具体负责清理工作,财政部门牵头负责甄别工作。
财政部门作为清理甄别工作的具体牵头部门,负责组织政府性存量债务的甄别、汇总,对审计部门确认的政府性债务进行甄别、锁定、监控等工作。
审计部门负责提供债务审计结果,审计部门要对本县各单位政府性债务进行逐条审核、确认,并出具审计意见,汇总后报送财政部门。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提供建设项目立项情况说明,并牵头对在建项目进行清理认定,会同财政部门核实在建项目资金安排情况。
各债务单位负责本单位政府存量债务的清理核实工作,会同审计部门进行逐笔确认。做好债权债务对账,夯实项目自身收益情况,严格按照审计口径做好清理结果的档案整理和统计工作。各债务单位主要领导要对本单位债务清理甄别结果签字确认;确无政府性债务的单位由主要领导及财务人员签定《无政府债务承诺书》。
三、工作安排
(一)部署安排阶段(11月28日-11月29日)
财政局于20xx年11月29日前完成全县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工作的布置。无政府性债务的单位于11月30日前,将无债务确认书反馈至债务清理甄别办公室,有政府性债务的预算单位在审计部门的审计指导下开展债务清理确认工作。
财政、审计、发改、银监、人行等部门于各抽调1名人员,在债务清理甄别办公室开展联合办公。各单位于11月29日前,将抽调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报送至办公室。
(二)债务单位清理核查阶段(11月30日-12月3日)
债务单位根据债权债务双方确认的.债务信息,按20xx年审计部门政府性债务审计口径,如实填报财政部门下发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情况表》。
1.截止20xx年底,各单位存量债务较20xx年6月30日,如发生增减变动,将变化情况及相关资料如实报送审计部门进行确认。
2.在建项目严格按照发改委的批复,如实填报在建项目名称、项目业主单位、项目承建单位、总投资计划、截止20xx年底已落实资金、后续资金来源、20xx年计划融资等。
3.债务单位为融资平台公司,需填报“融资平台资产情况”表。
4.对于审计认定截止20xx年6月30日历史债务数据存在争议的,经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后,报县人民政府确定。
5.各债务单位要对每笔政府债务做好档案整理工作,包括债务信息的债权债务双方确认书、举债合同、债务资金入账通知书、债务偿还凭证、项目立项审批等资料。
债务单位于12月5日前完成本单位债务数据的清理填报工作。
(三)债务清理结果审计确认阶段(12月4日-12月7日)
审计部门对债务单位上报的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结果,进行逐笔审计确认。将审计确认后的债务数据报送财政部门,出具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结果的审计意见。财政部门按照审计确认结果核实并填报债务系统中的债务数据信息。发展改革部门完成对立项建设项目的审核确认工作。人行和银监部门完成对融资平台目录的审核和确认工作,以及完成融资平台公司资产情况统计。
(四)存量债务甄别阶段(12月8日-12月13日)
财政部门根据审计确认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结合债务单位上报的存量债务资料,商有关部门后,开展债务甄别工作。将没有收益、计划偿债资金主要依靠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偿还的甄别为一般债务;将有一定收益、计划偿债依靠项目收益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能够实现风险内部化的甄别为专项债务。
(五)汇总审核阶段(12月14日-12月19日)
1.财政部门汇总核实政府存量债务的清理甄别结果,协调国资部门等相关单位做好政府资产的统计填报工作,全面梳理政府财力状况,分析债务风险,并将清理甄别结果报送县人民政府。
2.发改部门负责对债务单位上报的建设项目,进行逐笔审核确认,对政府举债在建项目实行名录管理,并会同财政部门核实在建项目资金安排情况。
3.财政部门会同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审计部门,以20xx年政府性债务审计确定的截止20xx年6月30日的融资平台名单为基础,结合审计后增减变化情况,锁定本级融资平台公司名单,并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负债进行统计分析。
(六)汇总上报阶段(12月20日-12月22日)
12月22日前,财政部门汇总本县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结果,经县人民政府确认后,连同审计意见上报地区财政局。
四、有关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此次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需要衔接、沟通的事项多,同时还需要审计部门的审核确认,财政部门汇总上报。因此,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按时完成此次债务的清理甄别工作。
(二)如实填报。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地委、行署的工作安排,各部门一定要如实填报存量债务,要见人、见账、见物,每一笔存量债务都要有明确的偿还来源,严禁瞒报、虚报、漏报等行为。
(三)责任追究。在存量债务清理甄别工作中,对债务数据弄虚作假,核实工作不认真,隐瞒项目收益、将偿债责任转嫁给政府,损害政府信誉等行为,自治区将提高该地区债务风险等级,情节严重的取消使用发债资格。对部门单位存在上述行为的,财政部门将采取相应措施,冻结其项目经费及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工作方案 篇3
县审计局在组织开展的民政局领导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时,发现存在重复救助或遗漏救助、不符合条件人员享受救助、救助标准低达不到救助目的等问题,针对问题,我局提出以下审计建议。
一、严格管理城乡低保审核机制,规范发放程序
建议规范城乡低保资格认定,强化责任意识。一是建议在前期资格审批环节及后期管理环节,建立多部门家庭经济状况审批机制。城乡低保救助对象资格的认定需由工商、税务、银行、公安、房产、人社等部门提供家庭状况相关信息,为民政部门及时掌握城乡低保家庭状况及收入提供依据;程序上,全面建立跟踪核查制度,低保对象实行规范评审、严把准入关、动态管理方式,规范低保的评审程序,即村(居)民申请、村(居)委会初审、县(镇)审核、民政局审批的三审两公示制度,接受群众及社会监督。二是建议按照“谁提供、谁入户、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准确、完整收归低保对象的申报资料,建立一人一档的档案管理。确保更多困难家庭及时得到保障及每一笔城乡低保资金支出合规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建立健全民政专项资金内部审计监管工作机制
建议加强内部审计监管工作,完善审计监督。一是健全目标管理机制。民政部门要将民政专项资金的内部审计监督管理作为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民政工作目标考核,将监督管理工作分解到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单位,明确责任和任务。对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不落实、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出现问题的`部门和单位,要实行问责。二是建立内审管理预防机制。民政部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要对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日常监督。要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和环节,对一些苗头性问题及时提出监管意见和建议。
工作方案 篇4
为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影响,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根据上级行有关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精神,结合本支行实际,特制定《支行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
1、组织领导。成立支行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任组长,、任副组长等为组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决定启动或终止预案,做好事件发生后的善后组织协调工作。
支行档案管理中心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日常档案安全信息监测、采集、汇总、分析,组织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提出预案启动或终止的建议,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具体实施工作。
2、工作原则。面临人员生命安全和档案安全选择时,首先保证人员生命安全;面临其他财产损失和档案安全的选择时,首要保障档案安全。要完善工作机制、防范手段,强化安全管理,建立安全预报机制,提高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能力。如遇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3、适应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支行因突发性事件引起或可能引起危及人身安全、档案安全和严重干扰档案工作秩序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预警和预防
1、支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和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确保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到位并履行职责。
2、支行档案管理中心要定期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组织演练,增强对档案工作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及时收集有关政府机构、气象部门发出的预警信息。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潜在隐患或苗头,应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3、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档案库房进行安全检查,组织有关部门对防火、防盗、供水、供电等设施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其保持良好状态。
三、抢救档案的顺序
抢救档案顺序一是涉及全辖重大权益或资质(权属)证件档案以及重要或有重大意义的声像实物档案等,二是重要的业务档案,三是科技档案,四是文书档案,五是一般的声像实物档案。
四、突发性事件等级
突发性事件分为一般、较大、重大三个等级。
1、一般:库房出现明显异味、轻微进水、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可能危及或已经造成少量档案轻度损伤,经判断如不尽快解决可能在短期内造成较大险情
2、较大:库房主体结构出现明显问题,已经出现或可能导致局部性灾害,可能危及或已经造成部分档案损伤,非国家秘密的档案被盗或泄密。
3、重大:已经或可能导致人员伤亡,部分档案受到严重损毁、库房崩塌等情况发生,国家秘密的档案被盗、泄密。
五、响应程序
突发事件发生后或预判有可能发生时,第一发现者要迅速通知档案管理中心负责人。档案管理中心负责人要立即到现场勘查,根据实际情况,果断确定事件等级,迅速向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领导小组批准后,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一般性突发事件。档案管理中心负责人负责现场领导档案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查清险源后进行妥善解决。按照档案抢救顺序,及时抢救或转移已受损或可能受损的档案,对档案库房进行全面检查、维修,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2、较大突发性事件。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现场领导档案管理中心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及时疏散事件发生区域的人员,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关闭或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按照档案抢救顺序,及时抢救或转移已受损或可能受损的档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抢险,并对档案库房及相关设备、电路进行全面检查、维修。出现档案被盗或泄密的情况,立即保护现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展开事故调查工作,查明原因、及时整改、堵塞漏洞,并做好善后工作。
3、重大突发性事件。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现场领导档案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工作。立即报警,通知专业抢险救援部门进行救援,如有人员伤亡立即呼叫救护车抢救。及时疏散事件发生区域和周边的`人员,维护现场秩序,开展力所能及的自救及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在专业抢险救援力量到达后,积极配合抢救工作,提供档案分布、房屋结构信息,按照已确定的档案抢救顺序抢救和转移、安置档案。出现档案被盗或泄密的情况,要立即保护现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展开事故调查工作,查明原因、及时整改、堵塞漏洞,并做好善后工作。
六、善后工作
险情排除后,要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对抢险工作进行全面、客观总结,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事件经过和档案损失情况,事件原因、处置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及采取的措施及效果。总结完成后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由于玩忽职守、渎职、违法违规等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工作方案 篇5
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指引,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一)加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
全力推进“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建立多灾种综合、多部门联动、多环节应对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依据。加强气象灾害普查和评估,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建立和完善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指挥系统。整合全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项目,建立完善《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实现全市自然灾害监测设备、资料信息和预警信息发布通道的共享,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综合能力和水平。
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加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建成广覆盖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系统,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和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平台。开展气象灾害防御认证。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影响评估系统。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逐步理顺管理机制,完善人工增雨防雹系统,落实完善乡镇气象工作站职责,编制农村气象灾害风险规划。
建立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强化气象应急及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级气象应急指挥中心和市、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建立灾害性天气实景监测系统和气象灾害数据库,依托《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强化信息共享、部门联动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联合预警以及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提高预警及应急响应能力;建设移动应急保障服务平台,满足对重大气象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重大社会活动等的气象应急保障服务需求。
(二)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建立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和工作平台。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大力开发和推广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开展太阳能等资源详查和应用评估,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提供气象科技支撑。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推进城乡规划、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重大工程、农业结构调整等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服务工作。
(三)加强为农气象服务
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面完成乡镇自动气象站建设,发展覆盖乡镇的精细化、网格化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推进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深化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手段,提高农村气象服务信息接收能力。
不断完善农业气象预报情报系统,建立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加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开展花椒、核桃、油橄榄、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产量与品质预报。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气候区划细化工作,特别是细网格的特色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加强农业生产气象咨询服务和农业气象科技知识普及。
加强农业生产领域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加强影响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与影响评估。开展异常天气气候条件下粮食产量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估业务。加强重大农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服务。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标准和灾情调查规范。重点围绕构建特色农业“四产区、五基地、多片带”发展格局做好工作。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系统,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和效果评估系统,提高作业的科学水平和效益。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积极实施以农业抗旱、森林防火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常态化。
(四)做好公众气象服务
建设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做好气象实况监测、常规气象要素预报、各类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开发与公众工作、出行、健身、医疗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建设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系统,开展公众气象服务需求与满意度调查和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
建设市、县气象科普宣传业务平台。发布公众关心的重大天气、气候、环境和空间气象事件信息及气象新闻,传播和普及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等科学知识。加强针对公众需求的气象科技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普及工作。增强公众科学应用气象产品的意识和水平,提高公众的.防灾自救能力。
(五)强化专业气象服务
建设完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系统和发布平台。建立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系统。积极开展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气象服务,做好城市电力、热力、供水、油气线路和管道沿线的天气预报预警等服务。
做好城市气象服务。建立和完善城市突发气象灾害各类应急预案,做好城市高影响天气的气象服务,开展城市气象环境评价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开展城市居民生活气象评价服务。
做好交通气象服务。初步建立服务于公路、铁路等交通行业的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重点做好新建铁路和新建高速公路气象服务。做好新建飞机场气象服务。
做好旅游气象服务。建设旅游景区气象观测系统,开展旅游景区特殊气象景观和旅游气象指数预报;建立旅游安全气象预报预警体系,加强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
做好卫生气象服务。开展人类疾病发生、流行的气象条件分析和预报服务,开展人体健康指数预报。
做好山洪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开展流域面雨量分析和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开展流域及局地山洪气象监测预警服务。
强化重大活动、重大工程项目等专项气象服务。不断总结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经验、技术方法、业务流程以及组织方式。围绕各级政府发展战略、规划等,开展重大工程项目气象保障服务。针对防雷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大活动保障等需求,开展雷电预报预警服务。
二、加强预报预测体系建设,提高天气气候精细化预报预测能力
(一)进一步推进现代天气业务发展
加强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工作。建立和完善基于上级部门和欧洲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产品的天气气候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开展短期和中期天气预报业务,开展预报技术总结、产品检验业务。建立中短期灾害性天气的集合预报释用业务。订正上级部门下发的指导产品,制作发布7天精细到乡镇的气象要素预报产品。
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建立适应本市灾害天气特征的物理量指标体系。建立雷电、冰雹、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警业务系统和低温冷冻害、高温、干旱等预报预测业务系统。
进一步优化市、县二级天气业务流程。发展精细化气象要素短期预报业务,逐步建立无缝隙预报业务体系。完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流程和技术,提高预报预警时效。发展基于动力和统计释用的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技术。短期预报业务注重提高定量降水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做好灾害性天气种类、强度和落区预报。中期预报业务,注重发展常规气象要素以及灾害性天气中期概率预报技术方法。
建立分类预报产品检验业务。改进完善各类预报产品的客观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检验评分系统。改进常规气象要素预报检
验业务,建立并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中期天气预报和延伸期天气趋势预报的检验业务。
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精细化气象预报工作。开展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降水预报技术和短时强降水概念模型及阈值指标研究。建立山洪地质灾害短期潜势预报系统、短时强降水临近监测报警系统及山洪地质灾害短时临近预警系统。
加强专业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建立、改进及优化城市空气质量、紫外线辐射、人体舒适度等城市环境气象精细化预报业务系统。建立服务于公路、铁路等交通行业的交通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建立卫生医疗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和旅游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完善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气象预报业务系统。
(二)进一步推进现代气候业务发展
依托省级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建立和完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制作月、季、年短期气候预测产品。开展干旱定量化评估业务。完善延伸期—月气候预测业务,制作月内精细化天气过程预测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和服务产品。加强季节—年度预测业务,制作市县级预测产品和针对地方需求的精细化预测产品。发展定量化气候影响评估评价技术,建立完善气候影响评价业务平台。
三、加强综合观测体系和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现代化发展支撑能力
(一)提高综合观测能力
完善和优化地面气象观测网业务布局。全面实现地面观测自动化,加强观测数据稀疏区观测能力,显著增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完善区域天气观测网建设,加快乡镇自动站建设,实现全市195个乡镇全部覆盖。在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密布点建设自动气象站。对已建4要素以下自动站升级改造为4要素或以上。
加强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在武都建设一部风廓线雷达。
优化调整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布局。保证粮、油等大宗农作物的气象服务观测和牧业气象观测,稳步开展当地服务需求明显的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气象观测。加强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能力建设,改善农业气象观测条件,实现全市土壤水分观测自动化。逐步建设农田(林、牧)小气候观测系统,开展农田(林、牧)实景观测试验示范,完善农业气象灾害调查和农业气象遥感观测业务。
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网建设。在气象灾害多发区及重点地区铁路、公路(次等级公路)重点路段建设交通气象观测网。建设全市雷电监测网,在主要林区建设森林防火监测网,逐步建设城市环境气象监测网。
做好台站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的执法和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完成全部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编制,争取纳入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改善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台站气象探测环境。
(二)增强信息与技术保障能力
建立市县级技术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全市气象装备保障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引进开发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系统。制定市级业务设备储备件目录,建设市县级气象监测系统仪器设备备件库。建设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建立市级移动气象计量检定标校系统,增强观测系统稳定运行能力。
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网络系统。重点加强地面高速宽带网络、3g无线网等应急网络建设和应用,加快推进气象通信网络的升级换代,提升气象数据存储、传输分发和网络安全控制能力,确保气象信息和相关灾害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
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完善气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气象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数据存储管理与
服务等实时业务应急备份系统,增强气象信息系统安全备份能力。
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提高气象事业持续发展支撑能力
(一)加强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
集中力量开展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气象预报预测能力、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攻关和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精细化天气预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应用及数据共享、农业气象等应用气象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二)优化气象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
建立科研与业务双向交流制度。健全科技成果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从科研开发到成果转化各环节的紧密合作机制。优化开放合作与交流机制,加强与科研业务机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不同性质岗位人员相互兼职、轮岗和挂职等人员交流。
(三)加强气象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加大气象教育培训力度。按照提高气象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全体气象从业人员的培训活动,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技能拓展、提高的教育培训,拓宽知识领域,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快高层次气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和选拔学科带头人和气象技术能手,提升全市气象科技人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继续推行干部轮岗和上挂下派交流,不断提高基层台站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好水平。
五、加强基层气象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按照“高起点,高规划,高标准”的要求,以“立足实际,着眼发展,突出特色”为原则,对未达到业务用房标准的台站优先建设。对现有布局不合理的业务用房进行改造和扩建。对改造价值不大的业务用房拆除重建。对水、暖、电等不符合要求的台站进行彻底整改。形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工作舒适的新台站。满足基层台站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提高气象依法行政能力
健全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气象行政执法体系,减少行政执法层次,加强市级气象法制工作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气象执法监督。切实履行气象及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社会管理职能,实现部门管理向社会管理的转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保护好气象设施及探测环境,依法管理和规范气象探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护、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气象信息发布等活动,加强对施放气球的管理,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工作方案 篇6
为进一步提高妇女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妇女工作创新发展,根据市妇联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妇女工作实际,市妇联决定对各镇(处)妇联、市直各单位妇委会、各企业妇委会实行创先争优考评,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十一大和市委会议精神,以形成促进妇女工作科学发展的导向和机制为目标,以抓规范和创特色为重点,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突出重点、鼓励创新的.原则,采取定性评比和定量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对各镇(处)妇联、市直各单位妇委会、各企业妇委会重点工作和创先争优工作进行考评,努力实现全市妇女工作再上水平。
二、考核对象
各镇(处)妇联、市直各单位妇委会、各企业妇委会
三、考评内容及程序
考评内容分为重点工作和创先争优工作两个部分,市妇联负责考评的日常工作。
(一)重点工作。重点工作按照《市妇联系统20xx年度镇处妇女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考评细则》、《市妇联系统20xx年度市直、企业妇女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考评细则》实行百分制考核(见附件1),以市妇联年终考评为主,市妇联平时掌握情况作为评分的重要依据。
(二)创先争优工作
1、申报(1-5月)。各镇(处)妇联、市直各单位妇委会、各企业妇委会按照3月份下发的《关于开展妇女工作创新评选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填写《市妇联创先争优工作项目申报表》(见附件2),5月23日前向市妇联办公室申报创先争优工作项目1个。《关于开展妇女工作创新评选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上报的以现文件为准。
2、实施(6-10月)。各镇(处)妇联、市直各单位妇委会、各企业妇委会的创先争优工作项目,要制定项目推进详细方案,实施项目化管理,确保取得实效。市妇联将适时进行调研、督导。
四、考评方式及标准
(一)自查自评。10月30日前,各镇(处)妇联、市直各单位妇委会、各企业妇委会对重点工作和创先争优工作进行自查自评,形成书面报告报市妇联办公室。
(二)检查组考评。11月,结合20xx年工作思路调研,市妇联对各镇(处)妇联、市直各单位妇委会、各企业妇委会重点工作和创先争优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评。
重点工作按《市妇联系统20xx年度镇处妇女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考评细则》、《市妇联系统20xx年度市直、企业妇女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考评细则》中的评分标准进行考评,按实际得分计入综合得分。
创先争优工作按照创新性、影响力和可推广性的标准进行评估(见附件2),计入综合得分。并根据得分情况评出创新项目予以表彰。
(三)综合得分
综合得分=重点工作得分+创先争优工作得分。
五、评定及表彰
年底,市妇联对全市妇联系统年度考评综合得分情况进行排名,并根据得分排名进行评先表彰。
六、考评结果运用
考评结果以书面方式向各单位党委通报;作为市妇联参与年终全市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为各单位打分的参考依据;并作为推荐上级妇联和市妇联先进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
【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有关工作方案模板工作方案的模板11-17
促销工作方案11-07
考核工作方案12-18
春运工作方案12-26
评选工作方案11-02
封闭工作方案11-30
奖励工作方案11-17
整治工作方案12-31
工作方案书11-13
春运工作方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