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校庆感言

时间:2024-05-21 07:15:10 感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生校庆感言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我们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这时可用写感言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你想好怎么写感言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校庆感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校庆感言

  学生校庆感言 篇1

各位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个校庆五十周年的美好日子里,我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跟大家说说话。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共同参与了对校庆五十周年的准备工作,在这一段繁忙的日子里终于迎来了校庆当天,满院的喜庆色彩让我们广大学子老师脸上都不由得洋溢起笑容。我也在这段时间筹备的工作中,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历程有了一个深入了解。

  不得不说,受益良多。五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五十年来的大小变化,仿佛我能够透过一个个小故事,一张张泛黄的照片看到一代代师生们对于学习和教育事业的奉献,看到了一代又一代前辈校友学有所成,在社会上在行业里勇攀高峰,为学校带来一个又一个荣誉。

  每当我看着操场上那颗高大的榕树,我就忍不住想,究竟有多少学子曾经在这树下学习,见证了多少喜怒哀乐,经历了多少的变迁才能够成为如今这样如同华盖一般的大树。

  时代变迁,我们xx学院已经从当初的小学校变成了现在这样的知名院校,其中蕴含的变迁和奋斗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从五十年前那个xx学校变更校名为现在的xx学院,并不断地发展壮大靠的'是我x校人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现在的xx省知名教育中心是我们每一个学子都值得骄傲的变化。

  我热爱我们学校,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一所知名的优秀院校,还因为我们院校内良好的校风,漂亮整洁的教学楼,郁郁葱葱让人能够在学习之余放松的优秀绿化。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学校那闪亮的精神,一代代xx人传下来的爱国奋斗精神,永远在我们学子之中流传,最终又会由我们逐渐发扬光大,传给下一代的学弟学妹继承。

  五十年并不会是我们学院的终点,而是发展中的一个小小节点,一个崭新的起跑线,我们将在这次校庆里整顿脚步,养精蓄锐。这次校庆也不仅仅只是为了缅怀过去学校的发展历程,也是为了与各位师生们共同展望我们学院的未来!

  我坚信,我们终将不负众望,继承着我们xx学院黄金精神的我们必定会承载着xx学院五十年来的种种光荣一路突进,走向更加辉煌而美好的明天!我也坚信,在未来的六十年校庆,七十年校庆,乃至以后的以后,我们都会被学院的后辈们所敬仰,秉承着我们的努力继续发展,永不止步!

  学生校庆感言 篇2

  一九五八年,是个异乎寻常的岁月!当时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上半年,城郊仙岳山上,塑有超大型的巨幅标语。一个字占地有一座房子那么大!那时候,农村组织开夜工,有时一干就到深夜十二点,甚至凌晨一、二点。未满14岁的我,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进一中并编入初51班的。

  刚跨进一中,就看见校园内到处都有用泥土筑砌的小高炉。旁边有高中班的学生在拉风箱。我们初一的小同学先在校内搬木炭给高中班的同学炼钢铁。后又在下操场作煤,用4个格子的木框做模子,一次可以作四块。当时我们的班主任是学校的团委书记——古元丞老师。秋收季节,我们这批小鬼还参加了军训。每天,曙光初露,军号响了,我们一边穿衣服,一边跑步,到下操场做操。由高一年级的张恒庭同学任我们初一四个班的连长。每天跑步到达北门靠如今解放路门口的那个大操场,在草地上摸爬滚打,还学习队列变换等等。有时一个星期下来,罩衣上五粒扣子仅剩下两三粒。

  为了支援全民大炼钢铁,学校组织我们从官庄原程潜省长的家里(那时已改为官庄完小)挑着木炭,走三十多里的'路程,经过芦佛岭,一路步行至现在的板杉铺上火车,来回五十来里山路。别说挑东西,就是走路,对今天十三四岁的儿童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挑完木炭以后,正值秋收。那时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部分上了两个主战场:一个是修建官庄水库;一个是到渌口镇修建京广复线。政府就组织我们这些中学生伢子,去桃花摘了七天茶籽,带队的是植物教师高进富(湖北人)老师。桃花冲内山高林密,有时不小心跌入灌木丛中,只能哭着叫老师,老半天才能从一丈多深的灌木丛内爬出来。你看,这算不算是一种锻炼!

  摘完了茶球,我们又以连营建制排着队伍到了油圳完小(现在属株洲县)。那里农村广阔,放眼望去,一个垅市有十多平方里。当时的主要农活是割禾。晚上再在如豆的油灯下搞文艺创作,写作诗词。其实对一个未满十四岁的孩子来说,哪懂得什么创作啊!

  割完晚稻回校,又是作煤碳。作好后要送到姜湾下正街的陶画瓷厂二车间。这段艰苦的劳动,总共是一个多月。接着学校才组织复课,又坐进课堂里去学习。这时,我才发觉陵醴一中有很好的办学条件,光图书馆藏书就超过了县图书馆。因为一中办学规模大、历史早,最先创办于1905年,到当时,已有54年的历史了!

  我从图书馆借来了《儿女风尘记》。那本书真把我迷住了。下了课,吃完饭,我便拿出来看,真有点爱不释手的味道。

  随后,我先后还借阅了《林海雪原》、《红旗谱》、《红旗飘飘》、《战斗在敌人心脏里》、《山乡巨变》、《三里湾》等书,数量不下160本,这为我日后的写作打下了一些基础。当时教语文的是一位典型知识分子模样的丁立人先生,身体十分瘦弱,据说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的是中国文学,教我们是俯就、委屈,可当时我们并不感到幸运。

  那时我最喜欢学语文、历史、地理,对文科挺感兴趣,唯独外语差劲。教俄语的是杨光汉和杨逢意两位老师。由于过多地贪图课外阅读而不拿外语书,我头次俄语考试险些不及格,后来改正了上外语课偷看课外书的毛病,才把耽误的课业补回来。

  1961年我们进入初三,按照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校学生减少了。初二的6个班(52——57班),除了流失的、下放的,最后只剩下四个班,共200多人。初三也由240多人减少到200人左右。有的去了江西分宜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有的因三年自然灾害,被迫停学了。我们却一直坚持下来,安心地读到了初中毕业。61年的中考招收率极低,升入高中、中专、中师的总共才占毕业人数的15%,不足30人。后来有的中专62年停办,实际读完高中的不足10%。我当时就是其中的幸运者。1961年上期,我以较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我的第一志愿——攸县师范学校。那次全县只考取15人。其中一中四个班中,只考上了3人,包括新阳的文家凤和我,而48班的女同学曾金莲虽然考取了却没有去读。

  不平凡的初中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学生校庆感言 篇3

  欣悉母校陵醴一中举行建校百周年大庆,我脑中立刻浮现出当年在她怀抱里学习时的许多影像。

  一中坐落在当时城边的一座小山丘上,三幢教学楼并排耸立。她拥有400米的环形跑道,标准的足球场,连接教室、宿舍、食堂是宽阔的甬道和石砌台阶。校园处处绿树成荫,繁华似锦。我和益友在良师的哺育下,在这里度过了难以忘怀的整整六年的中学生活。

  1952年秋,我考入了母校初20班,开始了自己的中学生涯,班主任之一是吴伯轩老师。由于家境贫寒,我曾获得人民助学金的资助。后来,我发现有的农村同学经济上比我更困难,就主动要求放弃,以腾出名额,照顾比我更困难的同学。吴老师开始不理解,我只好向她解释说:“我虽有困难,但可以利用课余帮人家挑水挣钱,一分钱一担(编者注:当时可买一盒火柴),还可以到瓷厂去干些零星活挣学费。”最后,她同意了我的要求,还多次在班里当众表扬我这种精神。从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关爱,同时也亲身品尝到诚实做人、帮助他人的快乐。事隔半个世纪,今天回忆起来,仍然余味无穷。

  1956年秋,我再度考入母校,编在高23班,班主任是教体育的皮灿老师。当时口粮低标准,许多同学还不到开餐时间肚子就饿了。皮老师整天在运动场上摸爬滚打,付出的体力自然更多,饥饿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自律甚严,每个示范动作都很到位。这在当时,谈何容易啊!教语文的刘洁波老师,坚持用普通话讲课,抑扬顿挫,清晰响亮,极富感染力。教俄语的罗昂夫老师,讲课生动,公认难记的俄语语法词汇,我们竟觉得容易记忆,而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更使我至今难忘。教物理的杨以进老师讲课认真,要求严格,语言风趣,至今我还留有清晰的印象。教化学的阳名瓒老师眼睛高度近视,做起实验来却格外精确,深奥的化学原理,到了他口里,竟然变得十分浅显。特别是教数学的陈名良老师,业务娴熟,随手在黑板上作出的几何图形,受得起圆规直尺检验,毫发无爽,令人叹服。使我最难忘的是高考前夕他使出的`一个绝招:他编印了一套试卷叫大家做,大致相当于今日的模拟。其中包含一道难题,我们大多数同学不得其解。于是陈老师就在黑板上多方讲解,大家听得很专注。谁也没有料到,这道题后来竟然就原封不动地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还占了全卷20%的比重!同学们都觉得很神。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土法炼钢铁、勤工俭学、下乡抢收抢种、赴小学支教……大家长期夜以继日地投身高强度的艰苦劳动,这对于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磨炼与考验,可我们都顽强地挺过来了,这为后来在工作生活中自强不息地去战胜艰难困苦打下了坚定的思想和体质基础。

  在我心目中,陵醴一中的老师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既教书又育人;陵醴一中的学生,整体素质高。她是培育雄才的摇篮。

  岁月悠然流逝,半个世纪前的往事却仍历历在目。回忆漫长而看似短暂的人生历程,如果说自己多少还算有些成绩和收获的话,自然应当感谢党,感谢父母和亲友,更要感谢给予我智慧和力量的学校与老师,特别是中学的老师,他们的教诲,令我终身难忘。

  长江后浪推前浪,愿母校的学子前程更美好,祝母校繁荣昌盛,更创辉煌。

  学生校庆感言 篇4

  在我成长的岁月中,就读于陵醴一中的六年起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一中的老师们教我学会怎样做人,怎样求学;一中的老师和同学的多方关心、帮助,使我克服了非同寻常的经济困难,读完中学,顺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在诸多老师中,吴雨僧先生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恩师之一。

  每当回忆起吴老师,我的内心总是百感交集,十分激动:敬佩他,感激他,深深地怀念他......而且,他书桌上的玻璃板下那段自述性文字总会浮现在我的眼前:“平生辛苦,不知有汗;见贤思齐,将以有为。讵知赢得者形容枯槁,颜色憔悴;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是个有衣饭之苦之人也......”尽管由于极“左”路线逐步泛滥和种种历史原因,吴老师不断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确乎给学生们一个“形容枯槁,颜色憔悴”的印象,但他为了学生们的成长不知辛苦、呕心沥血的许多可亲可敬的往事,却更让学生们终身难忘。

  听吴老师讲语文课,是一种享受。在讲台上,他神采飞扬的讲述和抑扬顿挫的琅琅声调,会令我们浑然忘却他的形容枯槁,颜色憔悴;而随着他旁征博引的分析和描绘,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在我们面前一个个鲜活起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会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敬仰不已,对杰出的古代文人苏东坡佩服有加;或者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鲁迅那样的勇敢斗士,或者期盼自己将来笔下也能闪现毛主席诗词中那种雷电风云;有时候师生共同为封建时代焦仲卿、刘兰芝的凄美爱情悲剧而深感不平和惋惜,有时候又一起陶醉在当代散文大家创造的优美意境中......就在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滋润下,我们的人格在逐步升华,我们的知识在与时俱增,我们的语言在日新月异,我们的文笔也变得得心应手。我曾不止一次地思考:是什么因素促使吴老师那颀长瘦削的身体内,凝聚和包含着那么丰富和巨大知识能源?及至有一天读到了“平生辛苦,不知有汗;见贤思齐,将以有为”,才仿佛明白了几分。

  为了让我们弄通文言文句法和文言虚词,吴老师从大量的古代文献中分类收集了许多典型例证,结合课文中的例句加以讲解、分析,并不断地修改我们交去的作业。我在这方面的知识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见长,不仅高考时古文翻译势如破竹,大学毕业后在大兴安岭林区多年从教时举重若轻,而且在事隔十七、八年后报考湘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的考场内,吴老师教我的方法和知识都还在明显地发挥作用。我近些年来繁多的行政事务中,有一项是负责终审学校文科学报和《中国韵文学刊》的稿件;工作中,我除了审查稿件内容,还往往能够较为敏锐地发现和改正一些编辑人员忽视了的语言文字方面的错误;能做到这一点,与吴老师领着我们下苦功夫练过语言文字方面的基本功是很有关系的。

  改作文、讲评作文,吴老师不知为学生们耗费了多少心血!作文课布置的作文自不必说,即使是他鼓励我们多写多练的作文,也是篇篇都精心批改,评语往往细致入微、一针见血;有的眉批都是大段的精彩文字,叫学生过目难忘;有时候他一个一个地面批,有的放矢,往往超出该文的范围,而点出该生作文整体方面的长处和短处,指出读写的努力方向。讲评时,他常常事前事后将写得较好的作文公布以供学生们互相观摩、品评,而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讲评更令大家获益良多。例如,他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的同学不会开头,就像大雨天出门撑不开伞;有的同学不会结尾,就像要进门了还收不拢伞;那把伞,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伞骨,就是各段的中心,他讲写驳论文章:有的同学与人打架,到了老师跟前,中心论点很明确--“我有理,他没理”,论据也尽量摆得充分,说明自己如何有理,对方如何没理,怎么一到写作文就迷糊了呢?他讲比喻不仅要生动、形象、还要创新:第一个用鲜花比喻青春少女笑脸的是天才,第二个照搬者就是庸才,第三个仍然原封不动照搬者就近乎蠢才了。他说,动词是带响的,要想使文章鲜明、生动,就必须准确地、恰到好处地使用动词。......只要提笔为文,吴老师的许多教诲就会悄悄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促使我思想的火花流向笔端。几十年过去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高考作文我选的是记叙文《“五·一”日记》,写的是一位船工在这一天里的喜悦。在只剩下五分钟的时候,我按照吴老师“结尾要尽可能做到余味悠长”的教导,写下了最后一句带省略号的话:“他笑了,笑得那样开心,那样幸福,那样甜蜜......”

  当年的同窗好友见面,各自都能回忆起吴老师对自己的许多教诲,并深情地描绘出许多感人的往事......总之,吴老师爱学生、为学生服务、助学生成才的许多往事,凝成了一种伴我一生的精神财富;现在,我接近退休年龄的时候,这种精神仍然在激励着我认真工作、促学生成长。

  学生校庆感言 篇5

  薄暮时分,我和老伴漫步在旧金山的太平洋海滩上,碧蓝的海浪带着白花涌向海岸。前方,一个女孩迎海风走来,十七、八岁吧。晚风轻拂着她的头发和衣裳,夕阳映着她红润的面庞,好一个蓬勃的生命。我想起“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古诗,想起教我们这首古诗的吴昌柏老师。

  读初中时,我偏重数理化的学习,对语文兴趣不浓。我最怕作文,比之为“挖煤炭”。上高一时,吴昌柏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课是“关睢”,这是我首次涉足古典文学。吴老师的'课堂艺术精湛,把我们带进了诗的意境。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一边津津乐道地讲着,一边从讲台上拿起自己的呢子帽擦黑板,自己却全然不知。这是一种忘我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给我以深远的影响。

  有一次上作文讲评课,说要念一位同学的习作。开始我未在意,但他越往下念,越像是自己写的那篇文章。顷刻间,我脸上火辣辣的,头也低下了。随着老师有声有色的朗读,我又慢慢地抬起了头,眼睛也发亮了。原来吴老师是在表扬我,说这篇文章写得好。……从此,我学语文的兴趣更浓,再也不觉得作文是“挖煤炭”了。我喜欢上语文课了,特别爱听吴老师上作文课。没想到这一变化,影响了我的一生。上大学,我学的是化学专业,然而我的大半生工作却都与语言文字息息相关。19xx年冬,我被抽调到县里搞征兵工作,万没想到我写的新兵政审材料,竟被领导选作“样板”在全县推广。从教三十余年,当班主任要写工作总结,当教师和教研员,常写点教学论文,当校长要写报告、演讲稿等等。以后从事第二职业,当报社的编辑、撰稿、着述,成天与文字打交道。

  湘乡啤酒厂杨工程师对我说::我儿子杨威放学回家时常说,一到上化学课,他就来神了。这既是对我的表扬,也是对我的鞭策。由于我的化学教学有“名气”,且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1988年被调到湖大附中担任领导工作。饮水思源,还得归功于陵醴一中母校的老师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吴昌柏老师的学识和人品,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恩师难忘!

  学生校庆感言 篇6

  我从上小学至大学毕业,经过许多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这些老师都使我难以忘怀,但其中特别烙印于心的,是我中学时期的吴雨僧老师。大概是缘分,我上初中和高中,都是吴老师任我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这正是我迅速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生在这个关键时期里,思想品德、气质气度、习惯爱好、生理心理等等,都将形成雏形,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将基本奠定。因此,在这个时期,吴老师之于我实在是太重要了!我常想,我一个农民的儿子,最后成长为一个厅局领导干部,除历史的机遇和党的培养外,就个人素质而言,与我在中学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有关,与吴老师对我的影响和教育分不开。人们常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这样的玑珠妙语来赞誉老师,我以这些词语来歌颂吴老师,却仍不足以表达我内心对他的感恩和敬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吴老师学高身正,德才兼备。他气质高雅,师表人生,是一位很优秀的人民教师。他虽已辞世多年了,但我仍然很怀念他。

  吴老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堪称一流,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普遍称道。他教语文很精湛,也很独特。他能抓住课文思想性这个“纲”,把思想性和知识性、艺术性的教学统一起来,切实加强对我们的思想教育;他旁征博引,把课堂知识与相关的课外知识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知识面和词汇量;他讲课激情洋溢,惟妙惟肖,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他出口成章,抑扬顿挫,斯文气质,学者风度;他课堂板书刚硬俊逸,惜墨如金,一笔不苟,别具一格。我至今仍记得,他在讲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时,是那样的激情难抑;在讲《岳阳楼记》时,他把范仲淹及谪守巴陵的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广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仿如春风化雨浇灌我们的心田。吴老师就是这样把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德传授给我们。我就是在他极具思想性的语文教学和他本人铿锵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在中学时期就已把热爱人民,代表人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情操,深深地铭刻在心里。这些基本思想和品格的确立,使我在后来几十年的工作中,一直都受用不尽。

  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吴老师对我们作文的批改和讲评非常认真细致。我从初中到高中的篇篇作文,都有他的眉批和尾批,每个错别字甚至每个标点都得到他的指正,写得生动优雅之处也留下他的圈点。记得在作文将《木兰辞》改写成散文时,我把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飒爽英姿,和她隐藏女儿身,与战士们一起“夜宿黄河边”的场景以及彻夜难眠的心理活动,作了一番想象性描写。吴老师对我的想象力大加赞赏,在尾批中用“如天马行空,一丝不挂”、“豪迈气概”这样的词语来加以鼓励。就是由于吴老师的积极引导,使我在中学时期热爱写作并打下了写作基础,后来在工作中对写作也就得心应手,并且养成了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作为班主任老师,吴老师对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是及时而有效的。我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当年上中学,在生活上、经济上都有很多困难,是吴老师教我力克困难,几战坎坷。记得在我上高二时,吴老师针对我有可能休学找我谈话。他当时把握面临的困难,比作横在我前面的一条过不去的河,教我一定要鼓起勇气淌过去,决不要后退,决不要掉队,一定要同全班同学一道抵达“辉煌的彼岸”。他分析前进与后退将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前途和结果。可惜当时我没有听从吴老师的教导,苦于无奈,私自找校领导休了学,并且悄悄地离开了吴老师。然而,吴老师教我如何对待困难却烙印在心。辍学后的几年中,我历经磨难,终能以顽强的意志通过自学考上大学,殊途同归,和全班同学一道抵达“辉煌的彼岸”。这都是吴老师给了我迎难而进的力量和勇气。

  吴老师有着宽广胸怀和高尚思想情操。一别吴老师后,直到我参加工作的二十多年里,由于公务繁冗,也由于生活和仕途的不顺,虽然有时也思念吴老师,但一直都没能去见他。直到八十年代初,我才回到家乡去看望已是老病缠身的吴老师。当时他听到我讲辍学后的艰难经历时,十分感叹而自责地说:“你辍学,是我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我连忙说:“不,决不”。因为我知道,吴老师当时受害于“左”,已是自身难救,安能救我?从这里却使我看到吴老师的宽广胸怀。我在校时,记得有一次,我身患肺结核病的家父来学校看我,在校园里不巧遇上了吴老师,我只好把家父介绍给他。当时,吴老师十分热情地把我父亲请到了他的寓所,将他自己治肺结核病的全部药物送给了我的父亲,又带我父亲到街上餐馆里,单独点几个菜款待他。我父亲是个贫穷的农民,一个小老百姓,与其素昧平生,却受到吴老师如此关爱,这充分反映了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吴老师,并不自视清高,有着亲民爱民,关心平民疾苦的高尚思想情操。

  吴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而今我谨以上述回忆文字,作为对他亡灵的祭奠。

  学生校庆感言 篇7

  我于一九五五年考入陵醴一中初35班,一九六一年毕业于高30班。回忆六年的校园生活,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在学生的眼里,学校众多老师中,最怕的是班主任,然而最亲的也是班主任,所以我们称班主任为嫡亲的老师。高三时,黄炎俊老师任我们高30班的班主任,他是我们又怕又亲的人。

  见到黄老师的第一眼,就觉得他长得英俊、端庄,真是人如其名。他的穿着从不讲究,除了中山装还是中山装。但衣服穿在他身上很得体,显得举止洒脱,风度翩翩。黄老师任我们的语文课,他教学严谨,讲课从容不迫,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诙谐,用“口若悬河”来形容,决不夸张。诸多的功课中,我最不喜欢的是作文,称之曰“挖煤炭”。黄老师辅导作文很耐心,总是循循善诱,恰到好处地启发,使我们作文有“米下锅”,有东西可写。每次作文,他都精批细改,作文本发下来,我第一眼当然是看分数,然后仔细看老师给我修改的地方,以及眉批和尾批,从中获益匪浅。

  黄老师既是我们的严师又是我们的益友,我们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他常常挤时间参加。记得毕业前夕,我们高三年级准备搞一台文艺晚会,作为礼物献给母校。黄老师给我们出点子,想办法,坐镇指挥。当时我会哼几句京戏,黄老师立即鼓励我登台清唱,还亲自为我拉琴助兴。整台晚会,虽然不十分精彩,却融入了师生的深厚情谊。

  当然,最使我难忘的还是那件决定我一生命运的事情。那是高考后,大家都翘首盼望录取通知书快发下来。(编者按:当时录取和未被录取均有通知书,未被录取的考生实际上是一封慰问信。)终于等来了这一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学校传达室领取通知书,可翻遍了所有的通知书,唯独不见我的。我问传达室的师傅,他告诉我,被黄老师取走了。我心里“咯噔”一下,顿觉一种不祥之兆向我袭来。我找到黄老师焦急地询问,可他就是不理会我,却说要送我回家。从陵醴一中到建国路8号我的家,黄老师一路滔滔不绝地开导我、劝解我,可我满脑子是“没考取、没考取……”,老师讲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到了家,我早已忍不住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哭倒在床上。黄老师把通知书交到我母亲手中,又劝慰了一阵才离去。我不知为什么不被录取,只知这是命运捉弄我,家庭出身不好决定我,我无脸面对亲朋和同窗。第二天,我就离家到衡阳姐姐处“避难”去了。

  在姐姐处不到一月,突然接到母亲的`来信。信中说,黄老师亲自到我家,告诉她学校准备保送我到湘潭师专学习俄语专业,毕业后,再回到母校一中任教,问我同不同意。我见到信高兴还来不及,哪有不愿意呢。我深知,这是母校对我的培育和关爱,是班主任黄老师对我的力举和推荐。我一定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从此,我步入了教书的生涯。

  一晃四十多个年头,我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三十五个春秋。我牢记了恩师的教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担任泉湖学校校长十六年,学校连年评为县、市级先进单位,今年正式挂牌为“株洲市示范中心小学”,我本人也连年评为先进个人。两次获陵醴市奖教基金;四次被评为株洲市立功受奖人员;我上的小学语文和思想品德课参加陵醴市、株洲市教研课调赛,多次获一等奖,并均被录相播放。一九九三年,我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均离不开母校的培育,恩师的教诲,在这里我要道一声:谢谢您,亲爱的母校,我尊敬的老师!

【学生校庆感言】相关文章:

校庆的感言01-02

关于校庆的感言12-28

关于校庆感言02-18

校庆的感言11篇01-29

校庆的感言(11篇)01-29

关于校庆的感言(精选21篇)04-03

校庆感言:名师风采永驻心头01-30

学生毕业感言08-29

学生获奖感言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