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滥竽充数的寓言小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寓言故事吧,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开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被广泛传播的寓言故事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滥竽充数的寓言小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滥竽充数的寓言小故事1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
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滥竽充数的寓言小故事2
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请求为齐宣王演奏,挤进王家乐队鬼混。
宣王死后,其接班人闵王好听独奏,南郭先生不能再混下去了,只好逃之夭夭。两千多年来,南郭先生一直为人们所嘲笑。
可是,不知君是否想过,如果只笑南郭先生而不责齐宣王,是否有形而上学之嫌,甚至会被批评为不公? 南郭先生不学无术,冒充内行,欲进入王家乐队这样高档次的专业队伍,齐宣王不但不堵,反而很高兴地接收了。“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皇帝老儿爱听合奏,无可非议,但竟对进入王家乐队的人也不考核,不问是否有真才实学,把三百人弄在一起“大呼隆”。原来他搞的是“大锅饭”。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南郭先生”不去充数,也会有“北郭先生”去混饭吃。其结果必然是滥收滥用,良莠不分。
可见,南郭先生冒充内行充数,齐宣王是难逃其咎的。没有齐宣王滥收滥用,就不会有南郭先生充数。
正所谓形影不离,相依相存。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个机制问题,而齐宣王正是这个机制的.炮制者。
由此看来,如果人们只笑南郭先生而不责齐宣王,被戴上形而上学的帽子是不冤枉的。 说南郭先生受到不公的待遇,人们只笑南郭而不责宣王是为不公,还有一个理由。
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聊以充数,实属不该。然而他也有长处。
你看:“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南郭先生见势不妙,溜之大吉也!说得好听些,这叫做审时度势,自知之明。
因为《韩非子·内储说上》并没有说南郭先生为了继续充数而去走后门,找路子,我们就不能把这类帽子扣在他的头上,只能认定为“自动辞职”。他没有等齐闵王解除“劳动合同”,就自觉离职了,表明了他尚有一定的决心和勇气。
这时他已经滥竽知耻了。如此说来,南郭先生也有值得人学习的地方。
【滥竽充数的寓言小故事】相关文章: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05-23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08-15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11-15
有关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03-17
寓言小故事03-30
寓言小故事11-12
寓言小故事11-30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精选21篇)10-31
职场寓言小故事01-01
幼儿经典寓言小故事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