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制定工作教学设计
导语:在上课之前,我们要精心备课,除了备课标、备教科书、备学生之外,还须要完成分析教学内容,拟定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选择教具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等工作。不仅如此,还要编写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以及学期(单元)教学计划。
如何制定工作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的基础,更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体现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下面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老师们共同切磋。
1.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程,起着灵魂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根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
2.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课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在这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二是一本为本,照本宣科。
3.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要按照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去制定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环节附和新课程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学习环节上注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突出;三是各学习环节循序渐进,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各学习环节简便易学,操作性较强。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学习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二是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做到五个左右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进行,容易流于形式;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进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空间,给学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机会。
4.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讨活动
只有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感悟,达到学习目标,因而这一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情境和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动的内涵,活动要有针对性、深刻性,不切合学习内容的活动,再新颖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留有空间,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空间,为学生的实践留有空间;三是活动的设置要精细化,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具体步骤、活动中学生可以做什么、教师可以做什么,活动如何步步深入,达到实效;四是活动过程中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及时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将学习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要有所提高。
5.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
这一步骤,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再反思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能确保教学设计比较科学、精致并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断提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如何制定工作教学设计
一、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学内容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科书研究相比,分析教学内容更倾向于微观,即在深入研究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科书的整体编排风格的前提下,具体分析作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要求、重点难点等等。这实际上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化。?
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时,要集中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这里的基本要求其实就是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教材体现的思想性,基础知识的深广度,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水平,以及发展能力的侧重点等内容的具体体现。具体包括本节课的重要概念、规律是如何表述的,怎样推导出来的,每一道例题的目的如何,每一插图的用意如何,练习题的安排序列、层次、目的等。
教材的思想性主要指教学知识内容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小学知识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钻研教材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知识是怎样从现实问题中抽象、提炼出来的,同时也要搞清楚知识的学习对解决实际问题又有怎样的帮助,钻研教材要注意知识背后隐藏的辩证内容,如运动、变化、发展、转化,对立统一,偶然与必然等等。这些辩证的思想几乎渗透在各个单元的内容中。教材包含的基础知识的深广度,教师既要对其作一般了解,又要局部地深入分析。基本技能、技巧要求的水平主要通过学习标准和分析例题、习题来掌握。发展能力的侧重点,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难易情况而定,如:概念的教学侧重于观察、抽象、概括、辨析等能力的培养;运算的教学侧重于分析、综合、归纳、类比和迁移等能力的培养;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的教学,侧重于培养自学能力;对于较难内容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分清主次
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知识的广泛迁移。所以,分析教学内容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具体做法可以从纵和横两方面对教材体系进行分析和整合。?
所谓纵的方面,就是知识的纵向联系。在这条线上,基本的概念、法则、原理是线上的中心环节,抓住中心环节,整条线就可以带动起来。所谓横的方面,就是把教材中具有横向联系或互逆关系的知识,调整编排在一起,形成互相关联的知识块。总之,老师只有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才会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网,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
(三)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
一般地,在学习中对学生认知结构起决定作用,并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如教材中的定义、公式、法则,知识体系包含的重要思想、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及公式、法则推导的思维过程等。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综观全局,分清主次,从而确定和突出教学的重点。对重点内容要变换各种角度,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利用重点内容带动一般内容。教学的难点主要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部分,难点内容也是造成学习成绩有差距的分化点。一般地,知识过于抽象,知识的内在结构过于复杂,概念的本质属性比较隐蔽,以及各种逆运算等等,都可能是产生难点的因素。要充分、准确地估计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只有靠平时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不断积累经验。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是通过课堂提问、课后辅导、批改作业、分析试卷等方法,分析学生的疑难所在,以作为今后教学相应内容时确定难点的借鉴。关键是指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内容。掌握并抓住了关键,教学就能进行得比较顺利。?
(四)精心编排例题、习题与有关的实践活动?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新内容不能只停留在领会的水平,必须转化为相应的技能,获得相应的体验和经验,并能用来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技能的形成是通过练习获得的,经验的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活动实现的。?
因而,在备课中,我们必须精心选择和安排课堂例题、习题和实践活动。其中,选择可以从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分量以及学生的接受等方面去考虑。同时,参照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应将教科书上的全部例题、习题事前演算、分析一遍,明确各部分的目的、要求、难度及与内容联系的紧密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例题、习题设计。其中,在设计习题时,练习的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目的明确,练习数量适当,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同时,各类习题的比例搭配要适当(如基本类与综合类、封闭类与开放类)等。
二、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的,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接下来就要科学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缩小现状与目的之间的差别。
教师在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参照教学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广泛翻阅相关的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训练材料,这里思维训练材料主要包括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前者是以感性表象来训练思维的材料,如生动直观的教具、学具,还有以语言为载体的事例,后者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为训练思维的材料。?
由于许多中小学课程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而中小学生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因而,在备课时,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足以过渡到抽象结论的思维训练材料。?
在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实际上须要同时考虑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具体的目的、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地,任何一堂课都不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
三、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课程计划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场所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以及师生的背景资源、周围环境中的可用资源等等。在备课时,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概念和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并开发实物材料和设备(如教学模型、校园设施等等)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还可以开发录像带、光盘等音像材料,如录制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作为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景,录制相关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录制科学家的生平故事等等。如果有条件,应积极开发课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重要思想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不应该利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如在计算机上模拟三角形面积的求解过程),也不应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即学生对规律的探索。要将中小学的有关学科密切联系在一起,从其他相关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如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文遗产)来创设情景,利用本学科的内容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当然,社区资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有了对教科书、学生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准备作基础,就可以较好地制定和编写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每一堂课的教案。一般来讲,备课的工作程序是按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过程进行的。?
所谓“由大到小”是就范围而言,即先进行学期备课,再进行单元备课,最后是每堂课的备课;“由粗到细”指的是备课的深度。?
例如,对教材的钻研,第一次是开学前对整本教材的通读,相对后两次来说,阅读可“粗”些,第二次是对一个单元教材的重读,这时研究的细致些,第三次是细读一节甚至于一堂课的教材,钻研得更深入。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则依次是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备课程序中三个不同阶段的产物。
(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每一学期开始之前,首先要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制定学期授课计划的目的在于要求教师能够纵观全局,科学地安排全学期的教学工作,以保证全学期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地进行。学期工作计划一般包括两部分教学进度表和说明。各地的教学进度表格不完全一致,下面是进度表格中的一种:
“教学内容”这个项目下,应根据教学标准中制定的内容开列出讲授的课题,指明各个课题数与教科书的哪一章节及所在的页次。初当教师的人最好按课时顺序一堂一堂地在表上编写讲授的题材。那么,它对将要进行的教学工作就胸有成竹,以后检查就更容易发现自己的计划是否精确,执行是否恰当,这样也就迫使自己在开学之前必须更细致地钻研教学标准及教材内容。如果只粗略地估计教学进度,教师在授课几周后,实际的教学进度就可能与计划中的进度不一致,这样的教学工作计划就不能起到督促与指导的作用。
“教学内容”项目下,还要注意在适当的地方列入课堂练习及书面检查,同时对各个项目的讲授时数也要作出恰当的估计。这种估计一方面要依据教学标准上每个大标题下总时数的规定予以适当的分配,同时也要参考班上的实际情况。?
“执行情况”一栏是留给教师自己事后记录工作执行情况的。各个项目是否很好地完成了,如未能完成,原因何在,都要一一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予以补救。?
在说明部分中,应该指出上述进度表中哪些地方与教学标准有出入,为什么,计划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此外,还要列举在某些工作中须要应用哪些辅助工具,进行哪些实践性工作,帮助成绩落后的学生,给他们补课,以及指导优秀学生的额外学习工作,也必须在这部分里作出规划。?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通常由同年级的教师在钻研教学标准,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先进行个人草拟,再进行集体讨论修订,力求做到进度、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的统一。?
(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
在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将各个单元的教学安排进一步具体化是单元教学工作计划的主要任务。一般来讲,在每一单元教学开始前,先由教师根据学期中计划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拟出该单元的具体教学安排,然后通过同年级备课组的集体讨论,做到大致统一。单元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单元教学目的,单元教学课时划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要求,课的类型,例题、习题的配备以及单元考查等。有时根据实际需要,将单元教学计划与课时教案合为一体,这时须将计划写得更为详细,具体。?
在单元备课的基础上,教师须要结合每节课的实际,编写出每节课的教案。这是备课的核心工作之一,下节将集中分析。
【如何制定工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如何制定团支部建设计划06-03
如何制定家庭节约计划如何制定06-03
如何制定学科的教学计划01-02
如何制定工作计划04-29
2017小学美术教学计划如何制定06-03
如何制定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计划06-03
如何制定工资理财方案06-03
如何制定合理的理财目标04-30
如何制定理财方案06-03
如何制定个人理财方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