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1岁小宝宝怎么教育
导语:1岁儿还不会和朋友玩游戏,但对于在儿童乐园追逐的大朋友非常羡慕;这对他是一种见习,大人请不要吝于给小孩观摩的机会。孩子的启蒙教育,也是家长的一项伟大工程,父母的言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早期的教育做好了,将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小宝宝怎么教育
(1)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2岁的宝宝除了用语言表达需求外,有时也会用语言表达感觉,慢慢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此时,教育宝宝早期阅读能力和前书写能力对宝宝开始显得重要了。可以与宝宝一起看画本,一起玩字母拼音游戏。不一定教他识字,重要的是让他在翻书、看书、玩字的过程中,培养早期阅读习惯。当然选择的书要适合宝宝的兴趣,要色彩鲜艳,印刷清晰,字形够大,对宝宝有吸引力。父母要注意,此时的宝宝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高峰期,父母可以结合具体事物来训练孩子的发音,宝宝在父母的协助下具备初级的阅读能力,父母可以多给宝宝看图画书,并指认物体。
(2)接触认识环境。
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观察事物、多动脑筋。多观察各种事物,可以使孩子扩大眼界,增长知识,说话就有内容。在孩子观察周围时,不要只旁观者,要主动引导宝宝看清楚对象,同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如宝宝看见一棵树,父母就要引导宝宝把树看清看全了,指着树对宝宝说:“这是树,这是树干,像宝宝身体,那是树杈,像宝宝的手,那是树叶,好像宝宝的头发”。
父母应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新鲜的词汇,如在描述天气很好时,可以教她用“阳光明媚、阳光灿烂”等词语来表述,如在描述颜色多样时,可以教她用“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来表述,同时还教她正确的发音,向她提一些问题。如在郊外游玩时问她天上飞的.动物有哪些,地上爬的动物有哪些,水里游的动物有什么等等,让她在实际观察大自然中的活生生的东西并勇敢地直接把它们说出来,通过看和说的过程,慢慢就培养她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这样就会很自然地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3)提高情商意志。
宝宝2岁左右,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会出现另一个现象,那就是自我保护意识,表现出来的就是害怕和恐惧。宝宝接触的多,往往害怕的东西增多,例如害怕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害怕怪模样的物体,害怕未曾经历过的情况等。害怕恐惧,就要寻求保护,表现有明显的依恋情结,妈妈去哪里,宝宝就想跟着去哪里。对物体同样有依恋现象,如特别喜欢一个玩具熊,走到哪儿都得带着,或是喜欢一天到晚嘬自己的大拇指,或者睡觉时不停地玩一条小枕巾等,这些都是宝宝的心理需要,以此来安定自己的情绪。宝宝这时喜欢与成年人交往,会设法引起大人的注意,如主动讨好大人或者故意淘气,甚至用苦恼的办法吸引大人。
宝宝和小朋友有了以物品为中心的简单交往了,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往。针对这些情况,在有陌生人或去到陌生地方时,爸爸妈妈要陪在宝宝身边,帮他慢慢消除恐惧。要注意培养宝宝的独立性、胆量和意志,比如训练孩子独自进食、穿衣戴帽的能力,尽量不要包办代替,尽量不吃零食。养成独立的早晚刷牙和吃饭、睡前洗手和便后洗手的习惯。这时期孩子会对一些事物例如手指、小玩具产生依恋,父母也别过于担心,这是宝宝的心理需求,只要给予引导就会慢慢纠正的。
(4)社交培养。
父母要以和蔼态度对待孩子,避免训斥,实际上是做与人交往的模范。给孩子能拆的玩具,玩积木、沙、布等,注意要教孩子善待玩具,把玩具当伙伴。同时鼓励孩子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小朋友。教宝宝见人主动打招呼,得到别人帮助时,别忘了说:谢谢!
(5)行动训练。
如果孩子在周岁还不会走路,一般要加强培训,在1岁半以前应该学会,2岁时主要就是掌握完美的走路技能了。初学走路时,肯定迈步小,两腿之间距离很宽,脚趾向外,东倒西歪,为了保持平衡,手臂抬高,走路时还顾不上手里拿东西,为了平衡有时双脚外展出现“走八字路”的现象,这些都不必紧张,爸爸妈妈不用担心他的姿势有什么异常,放手让他练习,等宝宝双脚有劲了,1-2个月就会顺利行走,慢慢就会纠正过来了。
之后可以训练宝宝蹲下再站起。宝宝会从站立位蹲下去捡玩具,然后站起来拿着玩具再走,一般很少摔跤,不要主动搀扶。这时往往能推拉玩具车横着走或侧着走,边走还能边扔球,可以抬脚踢球。进一步就可以学跑了。宝宝开始学跑时,会以碎步方式,僵直地向前跑。之后逐渐跑稳,姿势协调了,并能绕开障碍物跑。
再进一步宝宝就可以上下楼梯了。在父母的帮助下,宝宝可以上下楼梯,上楼梯时比较容易,下楼梯时就要注意安全,为防止跌落,可以教孩子扶着楼梯倒着下来。再下一步,就可训练跳了。孩子学会跑后,一般就高高兴地学习跳了。
这些主动运动和行为训练,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因为宝宝是通过感知运动方式来学习的,只有通过主动运动的经验,才能促进大脑发育,所以父母要想出各种方法,尽量创造环境和提供一些玩具,支持和鼓励孩子活动,如玩捡球和吹泡游戏,拉着布毛毛虫,推小推车走,互相追着跑,站在矮板凳上向软地板跳下来,或把玩具挂高于头20-30厘米处,让孩子跳起拍打玩具等。这时期,应尽量少抱,也不要怕弄脏宝宝的衣服。过度保护、过多地抱着,都有可能使宝宝运动发育延迟,不利于大脑发育。
(6)手的操作训练。
手指操作包括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运动等。1岁半时,宝宝最爱玩的游戏是叠积木。有些1岁半到2岁孩子可以叠4-8块积木成塔,可以打开和关闭盒子,可以将小棍子插入小孔里面,可以将小豆豆放进小瓶又倒出来,还可以穿珠子、涂鸦等。会模仿画圆和直线,会翻书,会将手中的物品朝某个目标扔去,会扭动门的把手将门打开,会折叠纸等。
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训练手部动作,如喂“小动物”食物。让孩子在操作中熟悉小动物喜欢的食物,可以制作大嘴动物,和一些事物卡片,在孩子喂小动物食物时,父母注意多和孩子对话,引发孩子用语言表述出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我给小猫送了一条鱼吃”。再比如玩镶嵌板,准备一个镶嵌板,让孩子尝试将形状框套在对应的形状上。开始时大人可以和宝宝一起玩,当孩子放不进去时,可以用语言提示或握住他的手腕帮助他,孩子完成后,及时鼓励他独立完成。
手的动作,能促进动作思维的发展,如小东西可以放进大盒内,三角形只能放在三角形模具内,但不能放进圆形模具内。大小不等的木圈套玩具,木柱上下粗细不等,木圈大小也不等,依次套入。1岁半到2岁时,通过反复尝试,在失败中学会成功的玩木圈,从而提高感觉运动思维能力。
(7)语言训练。
1岁宝宝往往是单字发音,这是学说话的准备期,他们真正会使用的单语数目虽然很少,慢慢就会积累,说话能力就会大幅增加。这个时候宝宝语言能力未成熟,表达能力不强,为了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意思,往往会拼命地做出肢体语言,而父母如能在他预期下有所反应,便能顺利地实现相互交流,如果父母不理解宝宝的肢体语言,宝宝就会烦躁、发脾气,甚至哭闹。为了使交流更为融洽,一方面要尽快训练宝宝说话,另一方面要理解宝宝的肢体语言,和宝宝顺利交流沟通。
怎么做好孩子的启蒙教育
家庭和睦的环境。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少儿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潜意识里会给宝宝种上一颗爱的种子,随着种子的发芽成长,将指引着宝宝朝有爱心友善有情有义的健康方向发展。而如果生活在一个有家暴的环境里的少儿,家庭里的血风腥雨的阴影会深深的烙印在脑海里,导致孩子朝着要么生性胆怯,要么有暴力倾向的方向发展。因此家庭的和睦环境是健康心灵的最佳土壤,为了孩子能有颗健康的心灵,做父母的怎能不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呢?
父母的言行。
从宝宝学会吃饭学会走路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宝宝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你留意观察,你会发现,在宝宝还不会讲话时,你的一个不友好的眼神或是手势,宝宝马上就会产生回应,会害怕的往父母怀里钻,还有胆怯的可能会哭。小宝宝虽然不会讲话,可是往往已经有辨别好坏的思想意识了,何况大点的儿童,那更会在潜意识里模仿大人的言行,如果父母言行不注意,小孩说话和做事很容易就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因为在小孩的眼里,父母是最可以信任的,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怎能不注意言行呢?
孩子的言行。
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幼儿时期是孩子的思想意识萌发期,稍加注意和引导,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非常大的帮助。父母要时刻注意孩子的举动,然后善加引导,及时纠正。宝宝从呀呀说语开始,我们就可以试着激发宝宝的能量,增强互动, 随着宝宝的成长,言行举止有不当的地方,我们及时指出,并善加引诱,积极引导,让宝宝潜意识里知道何为对何为错,在潜移默化中让宝宝的言行举止朝正确的更好的方向发展
培养孩子的兴趣。
家里可以买些儿童图画,儿童读物,也可以备些画画用的蜡笔,偶尔可以拿出来给宝宝看图讲故事,培养宝宝的发散性思维,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让宝宝认知,打开想象的空间。家里也可以放些儿童视频,或偶尔打开少儿频道,有动画,有音乐,还有舞蹈,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宝宝的大脑细胞,可在潜意识里培养宝宝的兴趣和爱好
和孩子做互动游戏。
如果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宝宝从会说会走路开始,就表现的非常的好动,说话还不太清楚时,就呀呀的叫不停,刚开始有点会走了,就会手扶着东西要到处走,可以说孩子天生就喜欢好动,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善加引导,与宝宝做些互动的小游戏,可以画画,玩足球,吹气球,捉迷藏等等,可以无形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宝宝在玩游戏中体验乐趣
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少儿的成长是一个由无知到认知再到熟知的过程,宝宝小的时候,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更不知何为安全,何为危险,对什么东西都非常的好奇,看到什么东西都喜欢去摸一下,碰一下,这是宝宝的本能的反应,有时可能令人防不胜防。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去关注宝宝的行为,通过与宝宝的互动中让宝宝明白什么东西是危险的,是不可以随便用手去摸的,不然会痛的,会伤害到自己的,使宝宝下次遇到危险时,能够有主动的避让而远离的思想意识,更好的自我保护。
培养孩子的健康意识。
少儿在小的时候,往往不太清楚何为干净,何为脏,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往往抓住什么东西就往嘴里送。尤其是宝宝长牙齿的时候,可能是牙痒,喜欢拿东西去磨牙,一不留神,筷子啊,铅笔啊,也不管干净危险,就往嘴里送,更有甚者,把纽扣硬币塞到嘴里,一不小心还会发生危险,所谓病从口入,少儿的抵抗能力本来就很弱,如果饮食或行为不注意,很容易就会拉肚子,身体不适。
注意事项
①给宝宝刺激。有些父母亲怕本身讲话具有腔调,就不敢与小孩说话,这是不对的,这样会导致宝宝说话能力迟缓。正确的发音固然重要,语言的刺激比正确发音更重要。特别是在递东西给小孩或决定某一项行动时,一定要利用语言来表达具体的行动。比如告诉小孩“这是奶瓶”、“这是饭碗”、“这个时候要睡觉觉”等。
②简洁明了地示范。为了促使宝宝学习语言的动机,就要从简单明晰的发音和行为用语开始。说话中伴随着动作使小孩更容易明白,而且尽可能发音正确;因为在这个时候,孩子若听惯不正确的发音,将来会很难矫正。
③认真地应对。宝宝在学习说话时,大人一定要认真应对。语言可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思想,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宝宝在这个时期所熟悉的语言并不多,使用起来难免错误百出,还伴有肢体语言,大人一定要耐心保持愉快的学习气氛,不要急于求成,动不动吹毛求疵地一再纠正,搞不好就会造成宝宝不敢说话或不愿说话了。
另外,对于小孩说话不完全时,观看其态度或表情即可理解其意思所在。父母应该仔细倾听,并在表情和态度上给予鼓励。由于大人的态度容易感染小孩,请不要轻易使小孩说话的意念丧失。
④保持积极的说话气氛。说话的意念来自愉快的气氛。所以要尽可能让孩子在充满活泼、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谈话。借由温馨的心灵交流,来辅助婴儿学习语言;电视之所以不能成为一位好老师,乃是因为它无法与人类的心灵相互沟通。
⑤留心异常的情形和语言障碍。耳朵听不见、嘴唇有缺陷的无法正确发音,或者是脑神经麻痹而导致语言机能障碍的孩子,应尽早接受专门医生的诊断和指导,如此才可以纠正语言异常的现象。“语言”乃是沟通工具,若是发生语言迟缓或障碍,对孩子成长将造成莫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