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4-06-07 16:21:00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1

  《和教师的谈话》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列·符·赞科夫(1901—1977)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将其多年实验研究总结的教学法与教育思想,采用谈话的形式,十分新颖。读完这本书后,给人的总体感觉就像这本书名一样,像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和我们交谈,交谈对学校教学的感悟。轻松通俗的话语给我们留下的教学论思想却是深刻的。

  一、赞科夫主张通过系统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来大力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

  所谓“一般发展”,系指促进儿童的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内部心理特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他主张尽可能创造条件,选用“能使儿童真正开动脑筋”的教材与教法,尽早地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越主动,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

  赞科夫认为,引导儿童尽早掌握理论知识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儿童每掌握一个初级的科学要领和原理及其逻辑联系,心智中就好像“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由此促进儿童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发展;并使得知识的掌握真正成为基本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使得系统知识的学习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合乎逻辑的结构。

  二、赞科夫主张教学要引导儿童“个性自然的成长”,也就是引导个性自由发展。

  赞科夫特别重视语文课教学改革,从一年级起就开始设作文教学;强调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着重促进儿童个性才能的自由发展。因此他反对语文教学方法上的僵化程式和死记硬背;他从发展心理学的科学高度较详细论述了语文教学。

  三、赞科夫始终把发展看做是儿童心理特性内部必然的自身运动,因而他的教学论渗透着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

  赞科夫认为,学习的动因如果来自分数和赞扬,这只是学习的“外部动因”,而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学习“内在的诱因”或动力,即发自内心需要的求知欲。

  为追求好分数而学习,甚至突击成风,赶考成灾,那么儿童学到的知识则会随考试的完毕而忘光。赞科夫认为,凡是没有经过紧张脑力劳动和克服困难而达于真正理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丧失掉的”。这不单是忘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不能发展思维能力,可能的后果是培养出健忘的恶性和毫无自学能力与习惯。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我想,我们常见的那种“分数高能力低”的现象是有其必然性的。

  培养儿童内在的学习诱因,有赖于改造旧的教学路子。这方面赞科夫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与此同时,他还强调要教会学生自己“理解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研究儿童的“各种各样的思维形式”,据以引导他们学会开动脑筋,成为积极学习的主人,从而也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和主导作用。

  赞科夫的教学论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但其中许多基本论点的提出,又不完全是出自他个人或他的学派所独创,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如果我们查阅教育思想史,考查一下诸如研究儿童的发展,确认理论性知识对发展的指导作用,主张个性的.“自然的成长”,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与儿童的主体作用等等观点,可以发现,有的是传统教学论已经提出过的问题,有的是实用主义教学论曾经片面强调过的问题;但就其整个体系而言,又绝不是旧话重提,而是一个重大发展。他的新体系反映了五十年代和以后在国际上兴起的具有共同性的教育思潮,反映了国际上教学论施行根本改革实验的创造性成果,从而才构成新颖的立论。因而,如果把赞科夫的教学论简单化地归结为重复传统教学论或实用主义教学论,或者认为他仅是“总诸家之说,而驳以己见”,那又是不公正的。科学发展中的任何合理的突破,必须有合理的继承,而不是简单重复。

  美国的布鲁纳、西德的根舍因和苏联的赞科夫,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也是当代国际上教学论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学派,此外尚有许多其它学派。三派立论各有异采,但在若干根本理论问题上也是异中有同。研究本书,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教学论在国际上发展的若干理论上的共同趋势。这是大有助益的。

  当前,教学论和课程论仍只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科,无论在一国之内或国际之间,学术研究上都呈现出学派林立、百家争议的热烈纷杂的局面;人们不应该独尊一家。即或在苏联国内,对赞科夫的新体系迄今也仍然多有异议。这种事实说明,不宜把赞科夫的教学论看成全然不可移易的东西。我认为,在教育理论上可比较的学科和可比较的部分,应打开眼界,重视研究外国,才有利于加快我国教育理论建设。因此切不可闭关自守,作茧自缚;但双不能单研究一国一家,尤不应生吞活剥照搬一切。

  正确的原则应该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以我为主,博采诸家众国之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相宜而弃之;尤其重要的是,应通过自己的多种类型教育改革实验,进行跨学科研究,熔化古今中外于一炉,建设中国式的教学论和课程论新体系。袁枚《诗话》说得好:“虽师勿师,不取亦取”。这才是个正理。

  虽然书中有些问题的提出在今天已不再新鲜,但我想凡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思想观念是永远不会落后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多读书,多吸取经验,多实践,才能与时俱进。一句话:走自己创新之路。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2

  在学校里学生有作业,老师也应该有作业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我打算在看了这本书后写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就知道这是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我觉得很枯燥,没兴趣看。可这是作业,作业总该完成。于是我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看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惊叹苏联的教育如此先进,如此科学。虽然距今已有几十年了,但就站在现代的教育角度来看,苏联的有些教育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先进性。苏联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苏联教育界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就是其中一位。赞科夫对传统教学思想进行挑战,并指出其重大缺点,我们不能不说他是一位大胆、有创造性的革新家。严格来说,他的教育思想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修正、补充和发展。

  我特别欣赏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他的实验教学的主要思想就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体现这一主导思想并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是: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在这,我主要谈一谈第二条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强调复习,而且是多次的单调的重复。上学年,我任教一年级。每上一项新内容,几乎要花半节课复习,教学进度很慢,慢得让我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说真的,复习多了,我自己都觉得没劲,更何况学生,那些优秀的学生早就掌握了,可是后进生恐怕还是一知半解。然而,一年级毕竟是学习的起始阶段,多次复习还是有必要的。但是高年级呢?教师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讲同一个材料,学生则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听教师讲解。比如一篇语文课文,单是讲新课的时候就以各种名目读四五遍,课后还要求学生熟练,复习时又要读。用两节课可以讲完的课文,却要用三四节课。其实,有些课文是浅近的,只要教师有表情地朗读一遍,学生就懂了。读第一遍,学生还喜欢听。再读,学生就不要听了。学生知道你以后还要读许多遍,索性连第一遍也不注意听。赞科夫说:“这里我想起条件反射论的创始人巴甫洛夫的话。如果刺激集中在大脑皮层的一个地方,或者像巴甫洛夫实验室里常说的那样,老是叮在一个细胞上,就会使它进入无兴奋状态,于是出现睡眠——完全的或局部的睡眠。”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半睡半醒,提问他时表现出那种惘然若失的样子,并不奇怪。据观察,采用这种教学法,到一个学习日结束时,儿童神经系统的抑制现象很严重。

  上述的例子说明:单调的重复、烦琐的哲学和形式主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教学进度拖得很慢,而且更严重的是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复习和巩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用在这上面的时间太多了。赞科夫认为,有许多知识和技能是不需要当时就练到那么纯熟的。要求一下子练熟,势必要搞机械重复和死记硬背。例如打算盘,让学生练得极其纯熟,但是以后不用算盘了,几年之后几乎忘光。赞科夫说,成年人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不一定都是一下子背出来的,只是因为他们常常要用到它,谈到它,所以达到了高度熟练和终身难忘的程度。而对于年龄尚幼的小学生,为什么要强迫他们一下子都记牢呢?这种要求学生连续重复而“一下子”记住的识记方法是很不科学的`。

  “高速度”不是“开快车”、“赶速度”,不是一节课上学的东西越多越好。“高速度”的意思不是搞多次的、单调的重复,以至把教学进度拖得很慢。这个原则要求不断地前进,不断地以丰富多彩的智慧,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获得的知识,把这些知识纳入一个广泛的体系。

  我觉得,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尽量灵活地遵循这五个原则,特别要遵循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要避免浮躁,确实应该静下心来,多看看教育理论书籍,肯定会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帮助。虽然理论离实践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理论终归对实践是有指导作用的。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3

  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但是为了写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孩子,使学生和我心心相应、协调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但是为了写读书心得,于是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首先回想了“教师”这个词,毫无疑问,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各样的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而古今中外有诸多学者对此作过精辟的的论述。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还认为,在教育工作中的缺点之一,就在于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但是常常把它们看成次要的`任务。我很赞同的观点:

  一、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

  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论文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拟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平安感。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开展来说,总是有益的。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欢快的笑声。“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所以,只要记牢这句话,你一定会努力的。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有独特生命的“精灵”,我们不必去美化他们,但是又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豁达,善待他们。而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阳光的笑容对待阳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阳光。”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4

  近期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界学院院士、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列·符·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一书,这本书非常全面地论述了新教学论同传统教学论的基本分歧,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许多教学问题提出了新观点和新方法。书中采取谈话、对比方式大量论述了新旧教学方法的长短得失,这种比较不是空泛而谈,也不是就方法而论方法,而是赞科夫从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出发,来分析如何克服旧教育课程的矛盾,建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教育课程。他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着重抓“能力培养”,这也是现在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而在书中新教学方法所依据的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科学规律,行文上举例生动,分析具体,通俗易懂。这本书虽然是专谈小学教学问题的,但是它的崭新理论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有启发作用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从传统教学体系的消极影响束缚下解脱出来,探索教学新路子。

  教学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技巧和技能。但是现在的教育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所以我们不能一直用传统来应对现代教育,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现在的教育。但对于“发展”这个概念,赞科夫只下了一个很笼统的定义。他说“至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包含着发展这个概念的无所不包的意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沿着上升的路线,由旧的质的状态到新的更高的质的状态的运动;更新的过程,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意志、情感,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我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就是教师不能默守常规,需要我们去改变我们的教学技能,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改变我们的角色定位,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去调整,这样才能满足当代的需求。

  赞科夫说:“不应当把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孩子是在跟教师、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互相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分、有开玩笑,也有笑声……当然,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

  而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我发现之前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总是感觉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总是死气沉沉的,学生总是被动的跟着自己的教学而学习,学习效果很不好,总是不能发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有所明白了。赞科夫认为,教师的教育影响跟教师的威信有很大关系,因为教师的威信是他顺利而有效地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威信,师生之间就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那么教师的威信怎么去建立呢?教师的威信主要来源于师生之间建立起的良好的关系。教师需要做的是:要有渊博的知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等。

  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师生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反之,师生关系紧张,不仅不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就很难进行,就更不要提育人了。

  那么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如何去创建呢?当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但是很大程度由教师的情感、态度和教育方法所决定。要做到和谐首先需要老师改变以前的角色定位,要去尊重和关爱学生,教师应该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效。老师对学生的爱,我感觉可能是一种类似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但是又跟那种本能流露的爱有着原则性上的区别;也可能是对学生的一种热情,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将教师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而又间接的讲这种热爱展现在了自己学生的身上。上面说到教师对于学生的爱不能像父母对子女的那种溺爱,我们应该将对学生的关爱与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学习做人上的严厉要求。

  我们刚刚也说到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会对自己的职业有认同感,没有了这种认同就更不可能很好地去关爱学生,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只能感受到简单粗暴的知识灌输,教书育人的效果也就不可能实现。通过对赞科夫的话的感悟,再联想到自己曾经的教学生活中,有时候自己经历了一些不开心烦闷的事情,有事就没有携带一点热情就走进了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毫无激情可言,就像是在给学生读课本一样,结果学生听了一堂乏味无聊的课,整个课堂一点学习氛围都没有,就像往湖里丢下一颗石子都不起水花一样。学生很容易受教师的感染,你的无精打采也会让他们这样。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带动、去激化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带动学生的爱。我很信奉赞科夫的这句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其次,我们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赞科夫说过“一个有自卑感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真正价值,因此我们要抛开成见,回到从前,尽可能找到学生现在的优点,甚至以前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平衡,把他在学习上、生活上失去的健康的兴趣找回来,让全班同学共同关心他,使其参加各种活动,参与班级管理,融入班集体,并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成功的喜悦中找回信心。”看了赞科夫的这段话自己深有感触。

  在之前的教学中,个人一直觉得两种人能让我记住,一种是成绩好的优秀学生,一种是调皮捣蛋的差生。那时候对待这些“差生”、“落后生”的时候做的真的不是很好。记得自己当班主任的那几年,班上有些学生学习上没有积极性,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教师职责感,让我觉得我应该去帮助他,可是这些学生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最后我也就用一些不是很合适的方法去对待他们,结果显而易见。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没有了,师生之间的和谐也就不存在了。而从赞科夫说的话中,我理解到我们对待这些“落后生”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不能觉得他们差、落后就漠视他们,当然也不能在教育他们的时候急功近利,教育是急不来的。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去引导他们、吸引他们。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尽量设法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逐步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树立起信心。

  同时我们更要去关心关爱他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不能带着成见去对待他们,我们要尊重他们,要相信他们,多去挖掘他们的优点,从优点出发,鼓励、表扬他们。让学生拥有一颗强大的自尊心,再获得一份坚不可摧的自信心。我们要知道他们是学生更是孩子,孩子总会有犯错的时候,这是天性。而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掉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去吸取教训,再而改变它修正它。所以教师要学会去宽容学生,无论任何一类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

  再次,我觉得教师应该爱学生、“管”学生的同时,应该和学生做朋友。朋友之间最主要的是什么?信任。所以要做学生的好朋友才能取信学生,那怎样才能做学生的好朋友呢?个人觉得应该是人格魅力。首先教师应该把自己当成是孩子王,与学生们融为一体,从学生们的思维出发,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了解到他们的心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工作中教师要关心理解学生,就要约束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走出以前的胡同,不要再将自己定格为学生的对头,不要总是认为师即父师即母,而应该作为朋友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和他们一起去感受,一起去努力。从中感受到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困惑,然后去帮助学生去排忧解惑。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那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才能融化学生心头的冰。这样学生才会对你无所不谈、无谈不欢,结果就是皆大欢喜的。

  另外,在读这本书中我还得到启发。现代教育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教本宣科了,不是教师教学生学那种机械的教学方式了,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首先要改变一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其次要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真正的将知识学到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记忆的脑海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首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变之前的死学为活学,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其次老师需要对课堂进行精心的准备,要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再次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水平不同,其对于学习的需求也就不同,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不同对待。让基础差点的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吃的了”,也让基础好的学习能力强的“吃的饱”。有的学生需要点拨,有的需要辅导,有的需要鼓励,我们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期望不同的目标,在实现这些期望和目标的时候,要做到分层制定方法。尤其是对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查缺补漏,下到功夫。最后是在教学中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个性特长,既要学得扎实,又应学得轻松。

  前面提到课堂教学,提到基于学生生活经历、思维方式等的不同,教师需要对教材实现多元性的理解,教师只有给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营造一个无话不说、无题不辩的对话心理,让平等对话在一种轻松、愉悦、和谐的心境中进行,才能让学生的奇思妙想得以张扬。营造和谐课堂气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机智进行引导并参加到谈话里去,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根本保证。

  从之前所看到的许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的和谐与否、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如何都与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学识、业务水平有很大关系。所以,首先,教师应该热爱自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并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行为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使他们密切配合,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应具有渊博的学识,精巧的教学艺术,这也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关键,一般来说渊博的学识是研究教学艺术的前提与基础。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学识上的差异导致一些教师在学生课堂质疑时,就以“师道尊严”去压服学生,长此以往,便会造成

  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课堂气氛不好,教育就不可能好。由此可见,不断增长教师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基本保证。

  总之,《和教师的谈话》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去处理师生关系,也让自己反省了我许多在教学上的误区,可以更好的去培养我的学生。从中学会要做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表现,和学生同欢乐、同努力、同分担、同分享,做到师生一体,这样才能将教育真正的做好,才能实现教育的真谛。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5

  《和教师的谈话》一书,比拟全面地论述了新教学论同传统教学论的根本分歧,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许多教学问题提出了新观点新方法。书中采取比照方式大量论述了新旧教学方法的长短得失,但又不是空泛议论,不是就方法—论方法,而是从常年的实验效果出发来分析新教学方法所依据的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科学规律。行文上举例生动,分析具体,通俗易懂。这本书虽然是专谈小学教学问题的,但它的崭新立论对所有教育工都是有启发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从传统教学体系的消极影响束缚下解脱出来,探索教学新路子。

  赞科夫说:“不应当把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孩子是在跟教师、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互相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分、有开玩笑,也有笑声……当然,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成心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

  以往在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总感到在教育上有缺陷。发现他们总是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泼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那么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诚然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进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第一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例如当学生答复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有困难,老师此时一定要用心去点拨学生,启发思维,切不可简单生硬地要生坐下,一定要给学生答复正确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出掌握知识后的快乐。

  另外,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还得到启发。我觉得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必须要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首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变死学为活学,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智能。其次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基储潜能、水平不同,其学习的需要也不同,教学中就要不同对待。有的需要点拨,有的需要辅导,有的需要鼓励,有的需要补课,尤其是对学习根底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查缺补漏,下到功夫。最后是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开展个性特长,既要学得扎实,又应学得轻松。

  总之这是一本对我们教学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书。通过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懂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孩子,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孩子,使学生和我心心相应、协调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6

  忙里偷闲,今天坐下来欣赏了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我获得了一次与伟大的教育学家对照学习的时机。

  读了第一章,我看到了自己的落后,我开始深思自己的课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之前我也有对自己课堂的反思,相比拟而言,现在的反思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对于课堂上的生活,提出了“学习应该联系生活”。

  儿童是多么渴望多了解一些周围的事情,可是我们的课堂更多的只是把目光停留在课本之上。有的老师为这个提出了自己的理由:“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应该着眼于课本,孩子们被身边的重大事件深深吸引着,当他们满怀着新的印象来到学校上课时候,我们的课堂却常常对这些重大事件以只言片语带过,孩子的新鲜感顿时跌到了低谷。也提到了课堂上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我的课堂中也偶尔涉及到联系到生活方面的对话,但都是及其简单,甚至是我一笔带过,学生附和几句便是。

  现在我认识到课堂时间是有限,但是如果能够不浪费时间,再把这些时间用到课堂谈话,这堂课就非常有意义了,学生也真正学到了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把自己在谈话中的感悟和思想过程运用到语文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7

  最近在看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在这一章节,提到一个子话题,那就是爱。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老师对学生的爱,但是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源于对学生那份特殊复杂的爱。“爱”这个字意味着一种自我牺牲的依恋的情感。老师对学生的爱,这可能是一种母爱或父爱,又跟本能的简单流露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也可能是对学生的一种热情,说得更白点,可能是把对职业的热爱,间接表现在学生身上。而又该如何正确地去爱学生?这就是一个引导的问题,慈祥,友善,关心的态度固然重要,但是,本人觉得,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而严格要求,并不是用严厉的手段迫使学生对自己产生恐惧,“压服”对学生并不能发生良好的教育影响。所以说,教师应该正确树立自己的威信。可是,该如何树立呢?这好象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继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省,不断学习,多多积累不断完善……

  在本章中作者提出教师应当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可是面对班里有四十如此之多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如何在方方面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呢,不禁让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在各个方面理解一个学生况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那么多学生呢?要花费多大的精力投入到这个问题上?在个别对待的问题上作者一针见血的举了一个列子——鲍里亚,他是别的学校转来的学生,没有显示出什么才能,上课也很少发言。对于这种情况作者培养了他对生活、科艺术各个领域的片面性,于是利用了班级集体的力量。是啊,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在办公室或是教室外面看见某位教师拉着一名学生对他语重心长或是严厉的训斥,在外人看来这名教师对学生非常的关心,但是其教育效果追根到底怎样呢,只有天知道。所以在办公室里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不聪明、淘气或没有进取心。鲍里亚这个例子用的非常的经典道明了究竟该怎样把每个学生所缺少的东西填补上去,而我们往往忽略了集体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想到个别学生,还要想到集体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心他、爱护他,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兼顾好每个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和其他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协同一直的求取知识的气氛,才能充满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温暖的气氛。

  本章中最让人震惊的是符恩戈诺鲍林的《关于教师的'书》中的一段引述,一批女学生居然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原因是教师总是她们喊作“小姑娘”。我相信每个人看到这里都会露出疑惑的表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那教师并不是很和蔼的叫她们而是有着鄙视或看不起的眼光在训斥她们,因此他们之间并没有很亲近的关系。这就是爱啊,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难免露出痛苦,而自身也得不到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在正确对待学生对与错的问题上,我认为学生是一个有生命的再现,他们渴望自由平等和幸福快乐,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不应成为强制的手段,学生从学习中应该体会到生命的美和力量,产生一种实现自我、超越生命的至乐感觉,而不是深深的痛苦和压抑。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8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记得当老师的第一天爸爸对我说:“教师是全天下最崇高的职业,你既

  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用心去做,一定要对得起这句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那时起我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把所有的热情和爱心投入到学生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我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和疑问。

  于是我一直在工作中探索,不断请教,总是在盼望有人能为我指引方向,就在这时候,

  《和教师的谈话》——它是一部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亲身向教师们“现身说法”的名著。赞科夫在这本书中把自己那深邃的理论体系浅显易懂地介绍了一线教师,涉及“课堂上的生活”、“教师和儿童”、“学习的诱因”等11个章目的框架设计,很清晰地展现了赞科夫理论体系的全貌和要点。因为深入浅出,联系实际,使我很自然的联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读后使我豁然开朗。它使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师德的核心源自于“师爱”。

  一.爱学生,就是要深入地了解他们。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他们的梦想,有他们的喜怒哀乐。通过多途径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找到他坏习惯的成因,才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而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 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欢快的笑声。“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我们班有个学生行为习惯懒散,上课总爱打瞌睡,没有一点学习的积极性,后来经过和家长联系,和学生谈话,得知这个孩子的父母也常年不在身边,自小跟随爷爷生活,加上自己有狐臭,常受同学排挤,因此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得知这个情况后我便找他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他爷爷的爱感化他,告知他要自强自立,懂得用行动去感恩。因为身体原因,许多同学不愿和他搭档,于是我特意让科代表做其师傅,辅导他学习。很快我便发现他状态好转,并能主动地和我接近。了 解就是教育的钥匙。

  二.教育学生,就要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有独特生命的“精灵”,我们不必去美化他们,但是又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豁达,善待他们。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赏识他们的优点,充分释放潜能。因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看得起”,对孩子而言,就是“你真棒,你真行”。这是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奥秘。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要多说一些“太好了!” “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话,能让孩子感到自信,一个“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一个“行”字,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一个“行”字,唤起了对生命的热爱;一个“行”字,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感觉。这样,就能够使孩子在各项活动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也能够缩短老师与孩子之

  间的距离,使孩子更能亲近老师、信任老师。而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阳光的笑容对待阳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阳光。”以前有个学生上课老爱趴桌子,课堂提醒她,她反而很厌烦。课后我找她谈话,说她基础不错,完全可以成为语文科的种子选手。结果这次谈话让她大受鼓舞,上课便 开始积极发言,后来发现他朗读功底不错,于是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她很多朗读的机会,在同学们的好评和掌声中,她终于有了学习的热情。事后她对我说,她很感谢我这么重视她。其实我只是一根火柴,点亮了那根灯芯。

  三.爱是耐心和热情的结合。

  《和教师的谈话》的第二章讲到了教师和儿童之间相互的情感关系。他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体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教育工作很琐碎,学生们在成长中总会反反复复出错,这就需要我们要任劳任怨,持之以恒。心平气和地面对各种学生错误。教学初,因年轻气盛,常为学生的错误而恼怒不已,大发雷霆,教育缺少足够的耐心。因此教育效果很不好,学生不仅不能正视错误,还产生了逆反心理,怨恨心理。后来发现冷静得倾听,细心的教导,持续的关注,不断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学生听话。其次,教师的爱还应该与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赞科夫同时也说到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可能会很好地去爱学生。这时候对照我自己,有时候我没有一点热情就走进了教室里,结果学生听了一堂乏味无聊的课,我自己是窝了一肚子火出来。相反,我精神抖擞,学生也是激情高涨,课堂热闹,课后有收获。老师要把课堂变成自己的舞台,走上舞台,就要进入角色。

  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带动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带动学生的爱。我很信奉赞科夫的这句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总之,书中赞可夫谈到的问题很多很多,我所学到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些。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此我要把这本书当成我前进路上的指明灯,不断的阅读它研究它,让自己重新当一名渴求知识的学生,学习书中提到的教学上的技巧和知识,同时从正确的角度不断去反省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21世纪新人才,也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的读书笔记04-22

教师读书笔记07-24

教师的读书笔记05-17

教师读书笔记08-01

教师读书笔记(经典)01-13

教师的读书笔记12-29

教师读书笔记【精选】11-01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笔记05-24

教师读书笔记优秀05-07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