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论语读书笔记

时间:2024-04-29 17:05:49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论语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论语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论语读书笔记

大学论语读书笔记1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

  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

  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

  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务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

  子的高度的责任心。《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

  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

  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大学论语读书笔记2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颜回,但是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完《论语》后,我对颜回有了自己的看法。

  “孔子说:我不违背整天的词语,如蠢,以为他们撤退省,足以发回也不傻。”这是老孔子颜回的评价,可以概括为“颜回大智若愚。”颜回看起来笨,其实他是一个聪明的人渴望学习,所以我们不能以貌取人。

  孔子作为老师可以不分贫富,只要是通过虚心求学生活的人,他都收下。当颜回进学堂时,只要磕三下头便成了孔门弟子。一开始孔子教育并没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颜回,只是我们发现他上课进行学习最认真,但从不发表意见。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孔子颜回发现后,中午放学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下午和早期学校。孔子觉得很奇怪:颜回,吃就吃这么快于是,他派了几个人回家,看看发生了什么事焉。

  原来,颜回家发展非常穷,所以我们住在城市贫民区,父母可以每天都要到自己田里去种地,只给颜回就是留下一锅菜汤。颜回回到家后,就把菜汤倒到一个用竹子能够做的每个碗里,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他们赶紧重新回到教育学堂。

  孔子非常欣赏颜回,所以他说:“贤,惠也!一筐菜,一瓢饮,在小巷里,人们不能担心,回来也不改变它的快乐。贤者归也!“

  不仅如此,颜回恭恭敬敬地说。他对孔子太不仁慈,以至于他的美德闻名于世,孔子说他“在三月的时候良心发现”,但是颜回没有照顾他的健康,英年早逝,孔子悲痛欲绝,他说:“唉!天空被哀悼!天空被哀悼!”

  公爵曾问孔子:“有什么好学的.弟子”孔子说:可见日元多么重要回来孔子“有那些谁学颜回,不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的人现在也将死,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是个肯吃苦耐劳的人。他没有在现状中抱怨,而是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努力工作学习,修身养性,成为了得到大家相互尊重不同的人。我们在生活中也要通过这样。例如,这次考试考差了,不要灰心,不要抱怨,因为那都是需要我们可以自己的问题。我们国家应该根据分析错题,以后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成绩。这难道不是企业一样的道理吗

  我们也可以学习颜回的另一个优点:尊敬师长。老师面对这么大的班级,毫无怨言的把教授给我们的知识,我们不能不尊敬老师。但我们不应该面对老师的恐慌,如果是这样,就不能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颜回礼貌地指出孔子错了。这样,我们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懂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吸收老师的知识,才能无愧于老师的辛勤付出。

  因此,我觉得学生颜回是个尊师重道,好学,大智若愚的人。他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好榜样。

大学论语读书笔记3

  升入六年级后,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开始系统地学习《论语》。爸爸经常告诉我做中国人,必须要学好中国经典文化,这样才能永远留住我们民族的灵魂、精神和根,才能实现国家振兴的伟大梦想。会有这么神奇吗起初我半信半疑,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自己远未识其“庐山”真面目,只是学得了一点儿皮毛,但是却已让我受益匪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门生颜回。他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习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此恶劣的环境,人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艰难困苦,可是颜回却以苦为乐,坚持读书学习,追求真理,实在令人敬佩。孔子表扬他“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违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认为颜回最好学,只有他的高尚品行达到了“仁”的标准,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并以他为榜样要求弟子们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的好学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学无止境,所以不要觉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一种羞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取长补短;同时,善于提出问题,许多伟人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温故而知新”也是颜回的优点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和收获。可是我在学习中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往往走马观花,常常造成错误百出。有的题目老师还没讲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里说,这么简单还用讲吗可是做题的时候才发现有几个关键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书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学习效果大大下降。在与爸爸妈妈讨论作品中人物的'时候,好几次张冠李戴,把《水浒传》里李逵的故事说成张飞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变成了吴用的了,为此没少让爸爸笑话,他批评我读书不用心,没有深度,太过于浮躁……想来实在令人羞愧。颜回“闻一知十”,善于举一反三,能将老师的学说不断发展下去,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也应当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我最要学习的还是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他从来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不仅人与人之间要不迁怒,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要这样,得互相尊重,不能动不动就发动战争,导致两败俱伤,给老百姓造成灾难。如今国际局势混乱,美国发动了好多次战争,造成别国老百姓流离失所,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伤害。人类要想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必须多学习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德不孤,必有邻”,让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许多人亲近他,反之,“恶有恶报”,发起战争让人民受苦的人,就会尝到众叛亲离的味道,变成孤家寡人。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应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德,同学遇到伤心事,应多去鼓励、安慰他;对于考试没考好的同学,多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改正错误,而不应该去嘲笑他;犯过的错误,要仔细反省,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与颜回相比,我现在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太优越了,可是我却还不知足,动不动就发脾气、耍小性子。学习表现好了,要求爸爸妈妈给买好吃的、买礼物,如果饭菜不合胃口,就气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挂油瓶,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读《论语》让我学习了许多新的东西,懂得了很多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方法,尽管现在学得还很肤浅,但我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让他滋润着我不断成长、进步,成长为一个品德、学识与修养都优秀的有用之才。

大学论语读书笔记4

  《论语》这本书,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将平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言行合为一处而成的,其中孔子的言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有了专门的学派:儒家。

  孔子没有留下任何一本可以完全证明是他写的著作,我们了解他的思想,仅仅能从《论语》中寻找线索,可见这本书的历史价值。

  《论语》中,多为孔子讲礼、仁、君子之言语,也有许多评价名人的话,但我觉得,我们读《论语》,应将重点放在孔子以老师口吻说的话上,这样,如同他穿越时间,在向我们讲课一样,让我们明白事理。并且,在这些话中,孔子所提倡的大多数都是我们普通人做得到的,是有益处的,何不试试呢?

  比如整本书的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我最喜欢的`章节之一。

  它分三句,我认为第一句其实是提倡不读死书,即学习知识、道理,不能一直存着不动,最好时不时去实践一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确实,我也试过几次,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运用刚学的简便运算,对着长长的收银条快速帮爸爸完成了核对,我真的感到很高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要珍惜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彼此之间能获得快乐;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自己感到快乐,是因为知道朋友在乎和珍惜自己。也许,有朋自远方来,古人会比现在的人更加感到快乐,因为他们与朋友的每一次相聚和离别,都有可能是最后一聚、最后一别,交通不便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我所在的四川省,古人就曾说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不要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诋毁自己,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动机,不了解自己,并非恶意伤人心。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必生气了,为什么非要让别人了解自己?孔子这句活中,提到对“君子”(我认为是指道德高尚的人)的一点要求。即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在整本《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了对君子的要求,但每次不尽相同,有时为了突出君子的高尚,孔子还以“小人”(我认为是指道德较低下的人)与君子作对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我觉得,虽然身处两千多年后,我们仍然可以用《论语》中君子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尽力去做一个现代的“君子”。

  《论语》中可以引申出很多东西,里面运用古文讲述的道理也可以让我们思考良久,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写出了对《论语》中一章的片面理解,已经有一些字数,可见整部《论语》及孔子学问的深奥无比,很难理解透彻,孔子的弟子子贡也说过:“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大学论语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大学论语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论语读书笔记08-23

论语的读书笔记02-24

《论语》的读书笔记02-07

《论语》读书笔记03-25

论语读书笔记02-26

论语读书笔记范文06-06

有关《论语》的读书笔记09-30

关于论语读书笔记06-15

论语的读书笔记范文11-0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大学论语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论语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论语读书笔记

大学论语读书笔记1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

  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

  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

  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务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

  子的高度的责任心。《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

  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

  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大学论语读书笔记2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颜回,但是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完《论语》后,我对颜回有了自己的看法。

  “孔子说:我不违背整天的词语,如蠢,以为他们撤退省,足以发回也不傻。”这是老孔子颜回的评价,可以概括为“颜回大智若愚。”颜回看起来笨,其实他是一个聪明的人渴望学习,所以我们不能以貌取人。

  孔子作为老师可以不分贫富,只要是通过虚心求学生活的人,他都收下。当颜回进学堂时,只要磕三下头便成了孔门弟子。一开始孔子教育并没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颜回,只是我们发现他上课进行学习最认真,但从不发表意见。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孔子颜回发现后,中午放学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下午和早期学校。孔子觉得很奇怪:颜回,吃就吃这么快于是,他派了几个人回家,看看发生了什么事焉。

  原来,颜回家发展非常穷,所以我们住在城市贫民区,父母可以每天都要到自己田里去种地,只给颜回就是留下一锅菜汤。颜回回到家后,就把菜汤倒到一个用竹子能够做的每个碗里,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他们赶紧重新回到教育学堂。

  孔子非常欣赏颜回,所以他说:“贤,惠也!一筐菜,一瓢饮,在小巷里,人们不能担心,回来也不改变它的快乐。贤者归也!“

  不仅如此,颜回恭恭敬敬地说。他对孔子太不仁慈,以至于他的美德闻名于世,孔子说他“在三月的时候良心发现”,但是颜回没有照顾他的健康,英年早逝,孔子悲痛欲绝,他说:“唉!天空被哀悼!天空被哀悼!”

  公爵曾问孔子:“有什么好学的.弟子”孔子说:可见日元多么重要回来孔子“有那些谁学颜回,不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的人现在也将死,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是个肯吃苦耐劳的人。他没有在现状中抱怨,而是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努力工作学习,修身养性,成为了得到大家相互尊重不同的人。我们在生活中也要通过这样。例如,这次考试考差了,不要灰心,不要抱怨,因为那都是需要我们可以自己的问题。我们国家应该根据分析错题,以后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成绩。这难道不是企业一样的道理吗

  我们也可以学习颜回的另一个优点:尊敬师长。老师面对这么大的班级,毫无怨言的把教授给我们的知识,我们不能不尊敬老师。但我们不应该面对老师的恐慌,如果是这样,就不能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颜回礼貌地指出孔子错了。这样,我们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懂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吸收老师的知识,才能无愧于老师的辛勤付出。

  因此,我觉得学生颜回是个尊师重道,好学,大智若愚的人。他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好榜样。

大学论语读书笔记3

  升入六年级后,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开始系统地学习《论语》。爸爸经常告诉我做中国人,必须要学好中国经典文化,这样才能永远留住我们民族的灵魂、精神和根,才能实现国家振兴的伟大梦想。会有这么神奇吗起初我半信半疑,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自己远未识其“庐山”真面目,只是学得了一点儿皮毛,但是却已让我受益匪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门生颜回。他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习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此恶劣的环境,人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艰难困苦,可是颜回却以苦为乐,坚持读书学习,追求真理,实在令人敬佩。孔子表扬他“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违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认为颜回最好学,只有他的高尚品行达到了“仁”的标准,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并以他为榜样要求弟子们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的好学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学无止境,所以不要觉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一种羞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取长补短;同时,善于提出问题,许多伟人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温故而知新”也是颜回的优点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和收获。可是我在学习中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往往走马观花,常常造成错误百出。有的题目老师还没讲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里说,这么简单还用讲吗可是做题的时候才发现有几个关键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书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学习效果大大下降。在与爸爸妈妈讨论作品中人物的'时候,好几次张冠李戴,把《水浒传》里李逵的故事说成张飞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变成了吴用的了,为此没少让爸爸笑话,他批评我读书不用心,没有深度,太过于浮躁……想来实在令人羞愧。颜回“闻一知十”,善于举一反三,能将老师的学说不断发展下去,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也应当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我最要学习的还是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他从来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不仅人与人之间要不迁怒,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要这样,得互相尊重,不能动不动就发动战争,导致两败俱伤,给老百姓造成灾难。如今国际局势混乱,美国发动了好多次战争,造成别国老百姓流离失所,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伤害。人类要想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必须多学习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德不孤,必有邻”,让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许多人亲近他,反之,“恶有恶报”,发起战争让人民受苦的人,就会尝到众叛亲离的味道,变成孤家寡人。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应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德,同学遇到伤心事,应多去鼓励、安慰他;对于考试没考好的同学,多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改正错误,而不应该去嘲笑他;犯过的错误,要仔细反省,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与颜回相比,我现在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太优越了,可是我却还不知足,动不动就发脾气、耍小性子。学习表现好了,要求爸爸妈妈给买好吃的、买礼物,如果饭菜不合胃口,就气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挂油瓶,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读《论语》让我学习了许多新的东西,懂得了很多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方法,尽管现在学得还很肤浅,但我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让他滋润着我不断成长、进步,成长为一个品德、学识与修养都优秀的有用之才。

大学论语读书笔记4

  《论语》这本书,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将平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言行合为一处而成的,其中孔子的言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有了专门的学派:儒家。

  孔子没有留下任何一本可以完全证明是他写的著作,我们了解他的思想,仅仅能从《论语》中寻找线索,可见这本书的历史价值。

  《论语》中,多为孔子讲礼、仁、君子之言语,也有许多评价名人的话,但我觉得,我们读《论语》,应将重点放在孔子以老师口吻说的话上,这样,如同他穿越时间,在向我们讲课一样,让我们明白事理。并且,在这些话中,孔子所提倡的大多数都是我们普通人做得到的,是有益处的,何不试试呢?

  比如整本书的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我最喜欢的`章节之一。

  它分三句,我认为第一句其实是提倡不读死书,即学习知识、道理,不能一直存着不动,最好时不时去实践一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确实,我也试过几次,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运用刚学的简便运算,对着长长的收银条快速帮爸爸完成了核对,我真的感到很高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要珍惜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彼此之间能获得快乐;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自己感到快乐,是因为知道朋友在乎和珍惜自己。也许,有朋自远方来,古人会比现在的人更加感到快乐,因为他们与朋友的每一次相聚和离别,都有可能是最后一聚、最后一别,交通不便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我所在的四川省,古人就曾说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不要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诋毁自己,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动机,不了解自己,并非恶意伤人心。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必生气了,为什么非要让别人了解自己?孔子这句活中,提到对“君子”(我认为是指道德高尚的人)的一点要求。即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在整本《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了对君子的要求,但每次不尽相同,有时为了突出君子的高尚,孔子还以“小人”(我认为是指道德较低下的人)与君子作对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我觉得,虽然身处两千多年后,我们仍然可以用《论语》中君子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尽力去做一个现代的“君子”。

  《论语》中可以引申出很多东西,里面运用古文讲述的道理也可以让我们思考良久,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写出了对《论语》中一章的片面理解,已经有一些字数,可见整部《论语》及孔子学问的深奥无比,很难理解透彻,孔子的弟子子贡也说过:“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