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时间:2024-01-17 07:14:1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东坡传》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苏东坡传》的创作背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林语堂先生就着手开始创作《苏东坡传》。在本书的序言中,林语堂先生描述他创作该书的理由: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所写的一本传记,苏轼,字子瞻,被贬黄州时,在城外的东坡上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这就是苏轼被称为东坡先生的由来。黄州,是苏东坡生存环境和心理环境最为残酷的地方,同时,在黄州,苏东坡也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而让自己的心灵脱胎换骨,走向伟大。

  本书详细介绍了苏东坡的生平以及一些著名的诗词创作的背景。其中一些著名的诗句也常常在生活中被我们所引用。比如在炎炎夏日,我们吃荔枝时就会想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再比如,当我们爬庐山时,就会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去杭州西湖旅游我们总能脱口而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留下太多经典的诗句,就算不太懂诗词,提到苏东坡,东坡肉总能联想出来。

  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州眉山,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父子三人占唐宋八大家的三席之地。他父亲苏洵是在苏东坡出生后才开始做学问的,在此之前苏洵一直是“不务正业,四处游逛,对科举考个功名丝毫不上心”,因为苏东坡的到来,影响了他父亲,所以有人说苏东坡是文曲星下凡。

  苏东坡在十八岁的时候,娶了本地的王弗为妻,在弟弟子由也成婚之后,苏家父子三人便启程赴京赶考。当时的主考官就是当时的文坛巨匠欧阳修,当时的文章论的是为证的宽与简,这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欧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为了避嫌,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为第二名。苏东坡的仕途正要开始时,母亲病故。根据儒家之礼,这是极其重要的大事,甚至官为宰相也必须立即隐退,守丧两年三个月之后才能返回复职。

  在处理完母亲的丧事之后,苏家苏子三人返京复命。纵然苏东坡才华横溢,在仕途上他仍须由低级而升。在仁宗嘉佑六年,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判官。仁宗驾崩后,新主英宗早闻苏东坡的名气,要任以翰林之职,为皇帝草拟诏等事,被宰相韩琦反对,最后苏东坡到文化教育部门任职,同年5月,苏东坡妻子王弗病逝。在妻子死后十周年时,苏东坡写了著名的词以寄情思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妻子王弗死后,次年四月父亲苏洵病逝,苏东坡又要回老家居丧。在居丧期满后,与前妻的堂妹王闰之成婚。在处理完父母的坟茔等事后,苏氏兄弟再次返回京都。此后兄弟二人谁也没再返回故乡,因为抵达京都后,二人都将卷入政坛的旋涡之中。

  苏氏兄弟在神宗熙宁二年抵达京师,从这年开始,中国则在政潮汹涌中卷入新社会的实验里,而此政治波浪所引起的冲击震荡不绝,直至宋朝灭亡。

  神宗继位后,王安石得到重用,在王安石拜相后开始推行变法,本质上属于国家资本主义变法,其中变法中最为人所知的是“青苗法”。这个措施本身确实不错,类似现代的农民银行。在当时每当青黄不接时,一般由邻里富商借贷给需要的农民,王安石的想法是由国家开始接管这类的生意。政府吸收小商家,而私人营业几乎完成停顿,数年后,贸易和商业大为减少,按理论朝廷获利甚大,而实际朝廷税收受损却达到惊人的程度。皇帝在百姓心目中已经降低为与小民争利的贩夫走卒。这项美丽纯正的计划原本是为农民之利益而设,结果竟演变为扰民,弄得农民家败人亡。青苗法的基本问题是这种贷款必然会变成强迫贷款。为政的官员为了自己的业绩,强行放贷。最终结束王安石变法的人是皇宫的门吏,名叫郑侠,他把当时人民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导致的家破人亡的各种惨像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给皇上,这比当时文人写的文章更直接,更震撼人心,皇帝看完后,泪流满面,至此神宗皇帝废止了多项王安石变法。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苏东坡不断上书皇帝,在一次乡试考试时,苏东坡出了一道乡试考题《论独断》,彻底激怒了王安石。苏东坡立遭罢黜,虽然皇帝对他的忠言至为嘉许,但当时以王安石为首的人捏造借口使苏东坡陷入纠纷之中。最后皇帝任命苏东坡为杭州太守。

  在随后的几年内,苏东坡始终在杭州,杭州像是他的第二故乡,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就是在杭州度过的。公认为表现西湖最好的诗,就是苏东坡写西湖的一首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说来也颇有趣,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会写出最好的诗,在密州时,想起来不能见面的弟弟,他写出了公认最好的中秋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东坡对生活的态度,一向是嫉恶如仇,不吐不快,在神宗元丰二年调任江苏太湖滨的湖州,到任后的谢恩奏章上说来几句朝廷当权派觉得有点过分的话。开始有人找他的麻烦了。当时一个御史找了几首苏东坡的诗,开始挑各种问题了,要从一个诗人的诗词中找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还是很容易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苏东坡被捕了,审问期间很长,前后四十几天。后人诗人陆游编有一本历史,其中包括所有审问苏东坡的亲笔文件,现在我们还有一本书叫“乌台诗案”,就是记录苏东坡被捕后,御史台审问苏东坡的记录,苏东坡的口供等信息。(“乌台”是御史台监狱的名称)。宋朝虽然很少有文人判死刑,但当时的敌人对苏东坡已经下了杀心,最后皇帝是高高的举起棒子,轻轻的落下来,在十一月二十九日,苏东坡被贬黄州。

  黄州就是我们今天的黄冈,苏东坡到了黄州后,成为了东坡居士,在这个时候,苏东坡才慢慢的变得成熟起来,开始学会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由现在起,一变而为农民。乌台诗案后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苏东坡转向了宗教。

  苏东坡在黄州做了很多好事,比如发现老百姓不会吃猪肉,于是教当地人做东坡肉。东坡肉就是在黄州发明的。离黄州不远的地方就是赤壁,经常去赤壁游玩,写下了他笔下最精美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lí )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 zhú 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āi )酒临江,横槊(shuò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 páo zūn)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四年。苏轼气味相投的友人张怀民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于是有此佳作。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东坡在黄州有一次夜游,在江上一个小舟中喝酒,夜晚的天空极美,一时兴起,写了一首词,其中有一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把当时的太守吓坏了,因为当时苏东坡是被贬黄州不得出境,太守以为苏东坡跑了,这个谣言甚至传到京都皇帝的耳里。次年,发生了一个更为严重的谣言。苏东坡有一次生病闭门不出,散文大家曾巩去世,有谣言传出苏东坡也在同一天去世了。皇帝正要吃饭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后叹了口气说“难得再有此等人才”,离桌而去。

  图片

  苏东坡虽然无心搞政治,但为政的小人却不放过他,后来苏东坡主动申请调离京都,再次回到杭州做了太守。在1094年两个对苏东坡很重要的女人去世了。一个是皇太后,一个是他的妻子王润之。失去皇太后的庇护后,苏东坡又即将被针对,这个时候上台的宰相是苏东坡以前的“朋友”,章惇。这个人心地非常凶狠,苏东坡被流放至岭南,以前是从来没有人被流放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去,所以很多人跟苏东坡告别。被贬到惠州后,他的妻子朝云去世了,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娶妻了。苏东坡一直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即使被贬惠州,条件很艰苦,但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就是在惠州写出来的。这首词传到京都章惇的耳里,于是苏东坡再次被贬,这次被贬去了海南岛。

  当时苏东坡已经60岁了,这次是真的乐观不起来了,然后跟所有人告别,在雷州跟自己的弟弟子由见了最后一面,这应该是两兄弟见的最后一面了。到了海南岛后,苏东坡就发现特别好吃的东西,生蚝,而且遍地都是。他给苏迈写信说他发现了一个特别好吃的东西,当地人叫蚝,还让他保密,怕北方的人知道后跑来吃。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乐观的人,即使在海南岛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下,依然能够生活得有趣的人。

  哲宗皇帝去世后,苏东坡收到圣旨说,你可以回来了。但在返程的路上,苏东坡的身体越来越糟糕了。

  7月18日,苏东坡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说“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嘱咐让他的弟弟子由给他写墓志铭,他要与妻子合葬在子由家附近。

  7月25日,康复已然绝望,他在杭州的老友之一维琳方丈前来探望他,他愿让方丈在他屋里,以便说话。

  7月26日,苏东坡还写了一首诗。

  7月28号,苏东坡迅速衰弱下去,呼吸已觉气短。根据风俗,家人要在他鼻尖上放一块棉花,这样容易看到他的呼吸。这时全家都在屋里。方丈走得靠他很近,向他耳朵里说到:“现在,要想来生”。苏东坡轻声说:“西天或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钱世雄这时站在一旁,对苏东坡说:“现在,你最好还是要作如是想”。苏东坡最后的话是:“勉强想就错了”。佛家讲究的是因果,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只要前面没有作恶,就相信不会承受太过分的果报,所以现在再来想我要去往生西天这就错了。这是苏东坡对佛教的理解,现在我们来看,这个理解是对的。儿子苏迈上前去请示遗教,但是一言未发,苏东坡便去了,享年六十四岁。

  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02-20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1-04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2-09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0篇08-01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4篇01-12

林语堂《苏东坡传》经典语录09-14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02-13

拿破仑传读书笔记03-28

《林徽因传》读书笔记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