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书笔记

时间:2024-01-10 08:22:21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三字经》读书笔记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读书笔记

  《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1

  《三字经》是一本千古名著,在好看的同时,它也蕴含着巨大又深刻的道理,大家快来听听这些有趣的故事和领悟这些深刻的道理吧!

  其中第一小结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所讲的道理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一样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受生活环境和后天教育的影响,行为习惯也就越来越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成为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很好的人。

  接下来的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话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孟子的母亲知道小孩子一定要有好的成长环境,便坚持给孟子选择一个好邻居,前后共搬了三次家。最后他们搬到了学校旁边,孟母看着孟子多么热爱学习,终于放下心来。可孟子也有调皮的时候,有一天,他竟然逃学啦!这可把孟母气坏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身边,当着他的面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折断。梭子折断后就不能织布了。孟母这样做,是为了告诉孟子一个道理——学习也是不能中断的,中断后就会一事无成。”多少人都不是输在了成功的起跑线上,而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输在了前往成功的道路上。所以,大家必须要懂得只有坚持,才能成功的道理。

  最后,我还要跟大家说:“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里的故事含义更深刻:“宋朝时期,有一个孩子名叫仲永,五岁的一天,他在家里忽然大哭起来,吵着要纸要笔。他的父亲很惊奇——小仲永从没接触过这些东西,要它干什么?但还是向邻居借来了纸笔。小仲永拿起笔就写了一首诗,文采和内容都很像样。他的父亲连忙拿给村里的秀才们看,大家都称奇。从此后,就不断有人来请他们父子去做客,有的还拿出一些钱,让仲永当场表演做诗。他父亲很高兴,带着小仲永到处表演,却没有让小仲永看一本书学习新的知识。转眼间,小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这一天,他见到大政治家王安石,又当场写了一首诗。王安石拿起来看来看去,怎么都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精彩。又过了几年,仲永的才能完成消失了,变成的跟普通人没有两样。王安石知道后,非常感慨,他心想——有才智的人不好好读书,结果尚切这样可悲,普通人再不好好学习,肯定会一事无成。”请大家一定要坚持去学习。

  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道理,好吗?

  《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2

  我读了《三字经》,让我收益不浅的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讲的是;如果不严格教育孩子,即使再好的品质也会逐渐改变。教导子女的`关键,在于要求他们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我还从书本中唐伯虎拜师学艺的故事中知道了父母为什么严格要求我,只有严格的要求,不断的学习,不断努力,学而不厌。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我要向唐伯虎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上课认真听讲,仔细完成作业,多看课外书,争取更上一层楼。

  《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3

  有趣的作文课开始了,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则《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呢!东汉时期,有一个小孩名叫孔融。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了一大筐梨,父亲让孔融去挑一个梨来吃。孔融左瞧瞧,右看看,选了一个最小的.梨。父亲问:“孔融,你为什么不挑一个最大的呢?”孔融认真地回答:“我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给哥哥吃。”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敬老爱幼、懂得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记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有了矛盾,我们两个谁也不让谁,结果大吵了一场,见了面也不理不睬的。现在想想好惭愧啊!如果当时我让她一下,矛盾早就化解了。今后,我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争做当代的小孔融。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商场购物时要谦让,在乘公交车要谦让,在医院看病时更要谦让。时时要谦让,人人要谦让,事事要谦让。如果每个人都学习孔融谦让的精神,世界不就会更美好了吗?

  《三字经》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三字经》又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4

  听说三字经上有一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好,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意思大概是:人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天赋也相近,只是后来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和智能才会慢慢形成很大的差别。如果对小孩子不严加管教,孩子善良的禀性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几句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打动了我,让我感到人是善良的,如果不严加管教,就会变坏。

  记得有一次,我上幼儿园,下课了,有一位同学看见同学不在,就偷她的东西。中午吃完饭后我就跟他说:“你没听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而他回答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呀。”我说:“也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要保住一个人的善良本性,必须加强教育,包括良好生活环境的影响。这种教育,又必须从幼儿园、小学开始。”最后,这位同学终于把缺点改了,成了一位优秀的好学生。而且他不但主动承认是他偷的,还受到了大伙和老师的表扬,丢失东西的同学也原谅了他这种不好的品德。

  我感受到人的善良是自己创选的,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加强教育,自己管好自己,多帮助同学。

  我以后要善良,不被生活环境影响,要想善良,就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5

  今天,我捧起《三字经》这本书,仔细阅读,其中有一句话是:”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谊先知。“意思是:东汉时,有一个小孩叫孔融,他四岁时,就懂得把大梨让给哥哥吃。当弟弟的,就该尊重哥哥。这个道理应该是我们从小便知道的。

  读了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记得我在姥姥家时,姥姥给我们洗了许多桃子让我们吃,这时,我看见一个”巨无霸“—— 一个很大的桃子,妈妈说:”谁想吃那个就拿那个。“我就拿了一个大的桃子,妈妈说:”你小,就应该拿个小的,大的'你吃不完。“可我偏不听妈妈的,我就吃大的。

  今天读了这句话,我进一步明白了,在做到尊老爱幼的同时,也要做到互相谦让,这一点我们应该从小就知道,因为尊老爱幼,互相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6

  这段时间我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前半部分基本背下来了,我觉得背《三字经》挺有趣的。因为每一段都讲述一个经典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每个故事都很有趣,我最喜欢的`是《孟母三迁》和《扇枕温席》这两个故事。

  《孟母三迁》讲述了孟子的妈妈为了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最后到一所私学旁才住下来。而《扇枕温席》讲的是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夏天热每天晚上为爸爸扇枕席使枕席清凉,冬天用自己的体温帮爸爸温暖枕席。

  我看了很感动!接下来我还要往后背,读后面的故事。每天我做完功课读《三字经》的时候都会觉得很快乐!

  《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7

  在祖国浩瀚历史的长河中, 一部部经典犹如一窖烈酒,经历了数千年的沉积,迸发出缕缕幽香! 而在这些经典中,“善”如一株婉约的清荷,在永恒地绽放。

  翻开泛黄的经典,《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告诉我们人本善自具,要唤醒内心的善。《易经》 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告诫我们要积德行善。《道德经》 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 ,则规劝我们与人为善……

  是的,善良是挂在心底里的一轮澄澈的明月,它照亮的.是一个人精神的天空。

  善念是一粒种子,善心是一朵花,善行是一枚果实。没有谁不需要善良,没有谁,不被善良感化!

  记得我看过一部4分钟的微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穿着破鞋的小男孩,在车站看到另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落在站台上的一只新鞋。这种情况下,有的人会漠不关心,有的人会占为己有。但小男孩没有这么做,他奋力追赶火车,为那个孩子送鞋。当追不上火车时,他很沮丧。这时,那个丢鞋的孩子也做了一件事,就是站在车门处,将脚上的另一只新鞋扔给了他。

  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却感人无数。因为这两个孩子的举动告诉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才会看到心里本能的善良有多美。善良,是世界上最美的成全。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不经意扔掉很多东西,扔掉天真无邪,丢掉简单——但无论如何,请带着善良!一念之间的善良,一望无际的温暖!

  《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8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人之初,性本善。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9

  放暑假,爸爸让我背三字经,我同意了,于是我的三字经旅途就开始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就知道孝顺父母,我十岁了,还让父母操心。“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蔡文姬从小喜欢听琴,久而久之,她能从琴中听出弹奏者抒发的心声。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从小喜爱读书,很小的`时候就能吟诗了。她们不过是两名弱女子,但却如此聪明过人比我聪明上一百倍。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凡是勤学钻研的人,才能有所成就。懒惰嬉戏的人,不仅无益反倒有害。所以我要好好学习,自勉自励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10

  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话,我仿佛看见在大热天里才九岁的小黄香顾不了擦汗,正用扇子使劲地扇着枕席,想让劳累了一天的爸爸睡得凉快点;我仿佛看见在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冬天,小黄香没有妈妈,家里又没有火炉,所以只能用自己的身体暖被窝,让爸爸暖和地入睡。

  “孝于亲,所当执。”孝敬父母,理所当然,今年10岁的我比黄香还大1岁,竟然没好好孝敬过妈妈,心想不行,我得给妈妈放一次假!

  今天,忙了一天的妈妈又回到家准备给家人做饭,“妈妈今天就让我来为您帮大家煮一次饭吧,您好好休息一下。”我高兴地说。妈妈欣慰地笑笑,就在一旁坐看我做饭。一会儿,妈妈看我手忙脚乱、满头大汗,心疼地说:“你去休息,还是我来做饭吧!”我劝了妈妈许久终于答应让我来,但是妈妈看见我笨手笨脚还是不放心,所以在一旁边看边教我,不一会儿饭菜就出炉了,妈妈直夸我长大了。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天天为我忙东忙西,不辞辛苦,我们也应该为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也放个假!

  《三字经》不仅让我学会了怎么样孝敬父母,而且学会了许多其他的人生道理。

  《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11

  《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认真的读了这本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被这种简介精湛的哲言隽语所吸引;“孟母择邻”、“黄香温习”、“孔融让梨”……我被一个个寓意深远的`故事所感动。

  我特别喜欢读“孟母择邻”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他就经常模仿那些办丧事人的哭泣;孟母就把家迁到了集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学堂附近,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正所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环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每一个小学生,犹如一块璞玉,不经雕琢,怎能成大器?我们应立鸿鹄之志,刻苦学习,勇登峰顶,长大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还有“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讲的是周武王推翻商纣王朝的残暴统治,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周朝使我国历代王朝中最久的朝代。读了“三字经”后,我对这段历史印象更深刻了。

  《三字经》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我建议你去读一读,他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收获。

  《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12

  这段时光,我们一向学习《三字经》。《三字经》中有很多故事都能给我以启迪,其中“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还帮了我的大忙呢!

  早些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滑板。我真是太高兴了。写完作业就拉着爸爸陪我去学滑滑板。但是虽然我的学习热情很高,但滑板就是不听我的话。爸爸让我先学习滑行,但是滑板不是跑得太快,就是左右倾翻,就是不让我好好使用它。但想到学会后踏在滑板上那种飞翔的感觉,我还是一遍一遍地尝试,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想:“我原以为学这个很容易,没想到这么不容易。”就这样练习了一整天,滑板依然不听我的话。爸爸看到我沮丧的样貌,鼓励我说:“天天,你不要灰心,刚开始学,的`确需要努力,但学会后你就能够自由地滑行了!再坚持,你必须能够成功!”我听后想:“好,我再坚持,我就不相信我学不会。”

  但是,在以后的几天中,虽然我也不停地尝试,我依然没有感觉,仍然需要爸爸扶着我才能站在滑板上,身体拼命地扭动,滑板好像不认识我一样,就是不和我配合。想到这几天的努力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我对爸爸说:“我累了,不学了。”爸爸说:“天天,你不是刚刚读过‘孟母断织’的故事?”我气呼呼地说:“是,但是和我有什么关系!”爸爸说:“孟子怎样做的呀?”我一下想到了孟子由于对学习感到了厌倦,便逃学回家,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就气愤地把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了。是啊,如果中途放下,半途而废,不就像织布机上的线剪断一样吗?我要是此刻放下了,还能体会飞翔的感觉吗?我对爸爸说:“爸,走,开始!”

  坚持就是胜利。第二天的下午,正在滑板上扭动的我突然有了简单的感觉,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好像学会了!”

  《三字经》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啊!我必须要认真地读读这经典!

  《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13

  《三字经》我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但里面的很多意思我还不懂。今年寒假,我又一次熟读了《三字经》,还看了很多有关《三字经》的故事,我感觉比以前懂了很多道理。比如:我在读“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段时,知道了是讲孙敬和苏秦刻苦学习的故事。孙敬年少时爱好学习,有时读书时间长了,会打瞌睡,于是他在读书时会拿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扎在自己的'辫子上,另一头拴在房梁上,如果读书时打瞌睡,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这样他又会醒过来继续读书,后来孙敬成为了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苏秦读书也十分刻苦,有时读书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但却能赶走瞌睡,继续读书,后来苏秦也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看了古人自觉刻苦学习的故事,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有时我还需要爸爸妈妈督促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上也不够刻苦、努力。读了《三字经》后,感到自己在学习上还需要更刻苦,更努力。只有努力学习,认真学习经典名著,把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传承下去,才能使我们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14

  自从上学期以来,我校开展了《三字经》朗诵活动。从中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青赤黄,乃黑白,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位,口所含。膻焦香,及腥嗅。这段话使我感受十分强烈。

  这段《三字经》是教育我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尤其是读了相关的故事。我思绪万千。

  陈遗是个小官他十分珍惜粮食,每天把锅巴收集起来,在一次打仗时,他们的粮食吃完了没有陈遗突然想起了锅巴,他拿出锅巴分给战士们吃,解了燃眉之急。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的用汗水换来的。想到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我每天吃饭的样子,要是吃米饭,我的`嘴像是个漏勺一样,漏了一桌子,而且我还挑食,奶奶说我,我还跟奶奶顶嘴。想到这儿,我感到非常惭愧,为以前的所作所为感到深深的自责。我从今以后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并且告诉我身边的朋友也要珍惜粮食。

【《三字经》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三字经读书笔记11-27

《三字经》读书笔记04-09

最新三字经读书笔记06-10

三字经读书笔记(15篇)03-05

《三字经》读书笔记(精选47篇)04-18

三字经读书笔记15篇02-02

《三字经》读书笔记(15篇)11-16

《三字经》读书笔记15篇11-04

三字经读书笔记合集15篇04-20

《三字经》读书笔记合集15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