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通用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瓦尔登湖读后感1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一部作品,据说为了创作这个作品,他专门在瓦尔登湖住了两年。他曾经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后来他在瓦尔登湖旁边隐居。
可想而知一个人独居两年心里面那种孤独与寂寞其实很难理解的。梭罗的《瓦尔登湖》讲述了一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有一天他想做一根手杖,他想,凡是完美的作品,其中时间是不存在的,因此他自言自语,哪怕我一生中不再做任何其他的事情,也要把它做得十全十美。他一心一意,努力的去完成他的作品,在他整个工作过程中,他的同伴逐渐离开了他,都死去了,他却不知不觉保持着青春,最后当手杖完成的时候,它非常完美,成为了一件非常美丽的`作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要知道做好一件事情其实并不容易,我们不要用世俗的阳光看待每个人,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而做好一件事情需要你保持一颗简单的心。
梭罗是一位美籍法裔,他的作品刚刚问世的时候其实没有多少人关注。然而这部作品的光芒却无法阻挡,今天他的作品闻名天下。
后来了解到,梭罗反对美国奴隶制度,反对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他对人类社会中他认为是恶的憎恨程度不下于对大自然的热爱。1984年梭罗在瓦尔登湖已经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
读完这本《瓦尔登湖》,虽然用了我一点时间,我愿意多花点时间去看书,慢慢的看一本书。我读完这本书的感悟是我们一定要对自己负责。
瓦尔登湖读后感2
阳光透过细密的树叶,被剪成细碎的鎏金洒落地面。树上,松鼠吱吱叫着,捧着一粒松果,睁着天真的小眼睛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树下,鹧鸪领着它的孩子在悠闲地散步。地面上,有一只褐色的蚂蚁,就好像是一个强盗,正拽着一只长有透明绿翅的、仿佛是一个公主的昆虫,在艰难的行走。不知在安徒生的眼里,这又会变成一个怎样的童话。
林边,湖水荡漾。风陡然向东拂过它不透光的`表面,直到吹皱那远处鲜活的水面。光辉灿烂、缎带似的水在阳光底下闪耀,光溜溜的湖面上洋溢着欢乐和青春。
没错,这就是梭罗独居的地方,被称为“世界上最修心的地方”——瓦尔登湖。
翻开书,无论你的内心多么浮躁,这时都会安静下来,连空气都变得像书中森林里那样:清澈、湿润、流畅,有股沁人心脾的薄荷的静,绿的香……
在瓦尔登湖的湖畔,梭罗的小屋中,茂密的树林间,我品味到了精神上的宁静与优雅。记得歌德说过:“只有把自然当人一样看待,当我们的精神状态、喜怒哀乐与自然完全一致,我们所爱的那双明眸中的亮光与早晨清新的空气浑然一体时,我们对往事的沉思与森林有节奏的喧声浑然一体时,大自然才会以其全部力量作用于我们!”相信远离喧嚣的梭罗,正是有了大自然的力量,才写出了这部100多年经久不衰的奇书吧。
在物质横行的年代里,能读到《瓦尔登湖》这本书真是幸运,我的内心,如瓦尔登湖,平静、安宁、优雅、超然。
瓦尔登湖读后感3
最开始接触《瓦尔登湖》是因为前同事的推荐,每一天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阅读,就这样断断续续,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把它读完,对它的印象仍处于懵懵懂懂阶段。读书时,我能清楚的明白作者所经历的是什么,所展示的资料又是什么,仿佛身临其境,和作者一样走进大自然。可是合上书时,脑袋一片空白,可能是因为作者的思想觉悟太高了,太哲学了,而我,只是一介平凡人,太浅薄了,无法到达作者的境界……
《瓦尔登湖》这本书的评价很高,很多人都说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这是一般超凡入圣的好书,亲近自然的思想让世界所有的人为之怀念。的确如此,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就是体会了自然的'完美,感觉到心灵的纯净。最喜欢的是书中的“当农人拥有了自我的房子,他不见得所以而更富,反而会是更穷了,是房子拥有了他……”
这不是我们此刻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吗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手机的功能可谓千变万化,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手机依靠症,当我们空闲时,不玩手机会手足无措,没有安全感,总觉得错过了什么,我想我们是被这些电子产品给控制了,是手机拥有了我们,而不是我们拥有了手机。我们应当适度的远离手机,更多的追求朴素的原始生活,就如《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一样,不要为物所困。
瓦尔登湖读后感4
《瓦尔登湖》是作者戴维·梭罗独居于瓦尔登湖,远离尘嚣,想于大自然的安谧中寻找本真,质朴的生活状态,一种更具诗意的生活。或许这次选读这本书,是期望我们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并寻找本真的心路历程,感受来着大自然的力量,并寻找我们自我心中的《瓦尔登湖》。
本书描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居住期间所经历的`一切,与周围农夫、邻里相处,去亲身经历周围的一切,与周围动物互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感受不一样世界的对自由的渴望。
读后我也发掘了自我身边的瓦尔登湖,对我来说,大学就是一个瓦尔登湖,一个全新脱俗的环境。我经过这两个月的生活我越来越能发掘生活节奏,变得适应和恬然,心境也越来越好,逐渐开始安静思考很多自我之前不会思考的问题。可能很多会在大学应接不暇的节奏中乱了方向,而我却借由这股乱流让它成我我的瓦尔登湖,让我变得更好更优秀。
在大多数人看来,《瓦尔登湖》一本向往平静的大自然,是内心的向导。其实这个瓦尔登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居之地,而是能够让精神超凡脱俗的出尘之所,是慰藉心灵的地方。读这本书或许可使我们在这浮世中释放安静的灵魂,减轻焦虑,这或许就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让我们在大学中坚持一颗平静的心,去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
瓦尔登湖读后感5
梭罗在瓦尔登湖居住两年半的时间,进行身心与自然的触碰,思想与万物的摩擦,他所洞察到的,是每个人心中最贞洁的花海。
梭罗所敬仰的是生于自然,用于自然。在整本书的开始,看似普通的生活方式,朴实的文笔语言,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他认为我们生活在喧嚣繁杂的尘世中,应该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去生活,而不是被现如今城市,农田的生活环境所禁锢,工作日复一日,耕地年复一年,从这一代,传给下一代,使日后的人们永远被土地禁锢,永远被工作束缚,而每天的生活就是为了生存而活着,在梭罗看来,在这样纷争的环境中,只有进入自然,去聆听内心的话语,去感受万物的和谐,通过雨声来洗刷沾满自己身上那尘世的污秽,用孤独去深思自己内心的渴望。
他不仅有对生活的追求,也有对自然的敬畏。虽然在瓦尔登湖旁自己建造了一个小屋,但是他从不去打扰森林中原本的主人,总是用眼睛去观察自然给予他们的恩慧,用耳朵倾听大自然中的音乐盛典。并且将商人们的贪婪,自私,予以抨击,为了利益流量,将原本的'生态环境进行开发,利用,他们关心的只有每日的收成,也仅有这个。
梭罗所追求的正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心态,一种心属自然的向往,一种整洁而淳朴的生活。海子在生前身上总会带着这本书,在海子的诗:我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正是对那样对纯洁生活的渴望,正因为感受太深刻,对现代环境的厌恶,对朴素生活的渴求,使海子与死神慢慢靠近。
瓦尔登湖读后感6
《瓦尔登湖》是作者戴维·梭罗独居于瓦尔登湖,远离尘嚣,想于大自然的安谧中寻找本真,质朴的生活状态,一种更具诗意的生活。或许这次选读这本书,是希望我们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并寻找本真的心路历程,感受来着大自然的力量,并寻找我们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
本书描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居住期间所经历的一切,与周围农夫、邻里相处,去亲身经历周围的一切,与周围动物互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感受不同世界的对自由的渴望。
读后我也发掘了自己身边的`瓦尔登湖,对我来说,大学就是一个瓦尔登湖,一个全新脱俗的环境。我通过这两个月的生活我越来越能发掘生活节奏,变得适应和恬然,心境也越来越好,逐渐开始安静思考很多自己之前不会思考的问题。可能很多会在大学应接不暇的节奏中乱了方向,而我却借由这股乱流让它成我我的瓦尔登湖,让我变得更好更优秀。
在大多数人看来,《瓦尔登湖》一本向往平静的大自然,是内心的向导。其实这个瓦尔登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居之地,而是可以让精神超凡脱俗的出尘之所,是慰藉心灵的地方。读这本书或许可使我们在这浮世中释放安静的灵魂,减轻焦虑,这或许就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让我们在大学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去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
瓦尔登湖读后感7
走近梭罗的小木屋,走进那片翠蓝色的湖畔,呼吸都变得顺畅而舒适,仿佛终于觉察到了,自己在这世间,是如此美好而又独特的存在。
我走进文字,不由自主就走入了那片比桃花源更美好而生动的世界中了。春夏秋冬,稀疏的人来车往,几个偶尔拜访的客人,小木屋外各种被作者细心用文字照料到的珍木花草和各处栖居的小生灵……
当然,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就是那潭湖水,倒映着碧蓝的天空,通往无限的湖底,我永远都会记得,冬天,那湖水会结成碧蓝的,翡翠一样的冰,里面还有各种形状的小气泡……
作者说,瓦尔登湖是大地的眼睛,湖岸上的树木花草是它的睫毛,周围的'山脉则是眉毛。自然最杰出的作品应当是水,是这万物之源啊!
我想,瓦尔登湖不仅仅是地球上的一个坐标,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的一片广阔而深远的地方,清澈,明亮,包容所有,润泽万物。
“至于未来或者前景,我们应该抱着开放的态度,顺其自然,别明确限定我们将来应该是什么模样,至于过去或者从前,那就像我们的影子,无非是表明我们还在阳光下活着而已,应该将其抛在脑后。”
当然,我也并不是完全的认同书中提倡物质极简的朴素主义,因为在现代社会里,那些凡事自给自足的情况已经相去甚远,人与人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都成为某种产业链所连接的共同体。
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外界所困,要让内心时刻保持独立,清醒地期待每一天的晨光。
瓦尔登湖读后感8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着,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梭罗是崇尚自由的。当他从瓦尔登湖到村镇中修鞋却被捕时,可以发现他向往的是美利坚的和平与自由。“什么也不能正当地迫使单纯而勇敢的人产生庸俗的伤感”。梭罗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勇敢地面对生活和一切他要正视的东西。并仍能保持自己单纯的、自然的、美好的伟大心灵。并且他有着同样并且他有着同样生活简单,在世人看来卑微而粗俗的人作为访客,这些访客在梭罗看来是渊博的、谨慎而智慧的。
读完后,我对梭罗的行为感到不能理解,对他书里的思想和行动更不能去认同。而在多年之后的一次初夏的夜里,我在海湾沙滩上漫步的时候,我却突然地体验到了自然田园所 具有的独特 的.审美情趣,并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了梭罗以及他的《瓦尔登湖》所包容的的丰富而伟大的田园意蕴。
最后,我明白了: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它生活;不用逃避。你纵然很贫穷,也要喜爱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济贫院里,你依然还拥有喜悦、开心、荣幸 时光。
梭罗亲眼目睹,一个心静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若在皇宫里一样,生活得如此开心又如此心满意足。
《瓦尔登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生活,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
瓦尔登湖读后感9
“《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合上《瓦尔登湖》蓝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
从这个书上来说,梭罗写了人们的贫穷不是别人不施舍或政府不救济,更不是自己在本来的工作上不努力,而是没有换一个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伟大的人用简单而富裕的方式生活着,并给自己留下闲暇时间,以用来做伟大的事和培养自己伟大的品格。“我没有看到过更使人振奋的事实了,人类无疑是有能力来使自己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作者用自己在瓦尔登湖边的生活证明了人类可以生活得富裕而有闲暇,人类可以和自然、和动物和平相处,可以生活得简单却同样快乐。
当梭罗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相信在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瓦尔登湖的爱,对于小屋的'爱,对于山林的爱,对于林中小动物的爱,以及对于大自然万物的爱,然而我更看到了梭罗心中孤寂,一种超越了浮躁,超越了个人荣辱,超越了一切物质的孤寂,其实与其说是孤寂,我到更倾向与说是安静。在安静中梭罗看穿了生死,明白了自己需要的,然后静静的写下他的思想,静静的在瓦尔登湖旁度过了三年。所以每次我看到他的文字时,我都能产生一种震撼, 然后静静的思考,思考我的人生,我的理想,我的未来。然后一步一步的实现,在那时我才感觉活得真诚,没有了矫揉和造作。
瓦尔登湖读后感10
在寂静无声的夜晚,翻开这本富含哲理的书,就像游览一个人的人生历程。
梭罗是这本书的作者也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刚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他,决心独自隐居在瓦尔登湖畔。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建立起一座小木屋,过起自给自足的生活。闲适而又恬淡地过着隐居生活。你可能会想这不就像美国式陶渊明吗?但梭罗在隐居期间仍苦读不辍,涉猎广泛。熟读哲学书籍,对中国哲学也十分熟悉,对世界有深刻的'洞察力。
在瓦尔登湖人烟稀少,孤独是家常便饭。但他以此为乐,静下心留心生活,钻研学术。他说:“我的宁静只有微澜荡漾,而无巨浪翻腾。”他适应孤独,爱上独处。沉醉于学术与自然,在独处中发现自身的不足,看清事物的本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以给自己一个类似梭罗般的环境。但在艰难困苦之中,往往是最孤独无助之时,犹如独自驾驶一叶小扁舟在海上飘荡。适于孤独,学会独处十分必要。它能使一个人在困难之中看到未来的希望与方向,不被事物所披的外衣所迷惑,坚定自己的信念,无畏面对。
梭罗认为“社交往往太廉价。”在独处中找到那个本真的自己。在期中考后,我的成绩可谓不堪入目。我的大脑似乎陷入漩涡之中,天旋地转,我仿佛迷失了自己。渐渐地,我终于发现自己过多的压力反倒使我的精神在崩溃的边缘。整日患得患失,我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孤独让我清醒下来,我终于缓缓走出阴影。我仿佛站在瓦尔登湖畔,感受自然的勃勃生机,认清头上的北极星,心已平静如瓦尔登湖。
从孤独中走出,愿少年初心不改,一往无前……
瓦尔登湖读后感11
20xx年12月17日,在咖啡馆随意选了一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瓦尔登湖》,《瓦尔登湖》的第一篇读后感。读书先读序是多年的习惯,记得当年连《牛津高阶》买回来也是先读了余光中的序才开始查字。虽然经过短短半小时的浏览,就决定这本《瓦尔登湖》必将会出现在我的书架上,还是急不可耐的抄下了一小段何怀宏为它写的代序: 梭罗和他的湖 想为一本寂寞的书打破一点寂寞,此愿已久,这本书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这本书在一八五四年出世时是寂寞的,它不仅没有引起大众的注意,甚至连一些本来应该亲近它的人也不理解,对之冷落甚或讥评,读后感《《瓦尔登湖》的第一篇读后感》。它永远不会引起轰动和喧嚣,在它成为一部世界名著之后它也仍然是寂寞的',它的读者虽然比较固定,但始终不会很多,而这些读者大概也是心底深处寂寞的人,而就连这些寂寞的人大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时候读它才悟出深味,就象译者徐迟先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
直到黄昏,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 那么,为何要扰它?扰这寂寞? 难道我也是心底寂寞之人?
瓦尔登湖读后感12
一直想拜读美国大作家梭罗的著名散文《瓦尔登湖》,奈何却苦于没有时间和机会。今年暑假终于拿起了这本文学巨作,没想到一读就入了迷,因为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实在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又求而不得的地方。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社会发展迅猛,人人都为了名利而奋不顾身,但作者却在此时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这份勇气实在是令人钦佩。他厌倦了城市工业带来的喧嚣,只想远离一切,去寻找内心深处真正的平静。
一抱起这本书,我就觉得放不下来了,为作者笔下那个神秘而宁静的瓦尔登湖而深深着迷,也为他这种勇于追求灵魂生活的精神而折服。在瓦尔湖旁,作者与木屋相伴,跟飞鸟对话,亲自开垦荒地,耕田劳作,这种生活状态,在我看来才是真正的活着。反观当下社会的我们,为了追名逐利,早就抛弃了内心世界,每天早上坐着拥挤的地铁上班,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跟他人争吵,我们没有在生活,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试问,你有多久没有停下脚步好好直面自己的内心了?你有多久没有离开繁华的.城市回到淳朴的乡村了?想到那句很有名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话虽如此,可是我们做不到像梭罗那样回归自然,也缺少陶渊明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逍遥。因为我们肩上的担子太多,我们的思想负担太重,我们没有办法把什么都抛下,只去寻找那种诗意的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还是要为了学习和生活所奔波,但这并不意味着《瓦尔登湖》对我没有影响,相反,它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我理想中的乌托邦,是能时时刻刻地让我找到内心的淡然与恬静。
永远不要远离自然,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更是要如此。
瓦尔登湖读后感13
“昨天那本书跑到哪儿去了?”我一边嘀咕着,一边像只小狗一样在图书馆密密麻麻的书中寻找那独特的芳香。
啊,在这儿!漆黑的书脊,闪闪发亮的四个字《群星闪耀》。它像极了夜空的一颗星,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我像一个饿了许久的人看见大餐一样,不由自主地跳进了书的海洋。
我一会儿和拜占庭皇帝一同守护城墙;一会儿与亨德尔见证奇迹的发生;一会儿跟斯科特上校一起去往神秘的南极;一会儿又痛心地看着在决定命运的一分钟拿破仑惨败滑铁卢,无可奈何地看着格鲁西率领着将士们慢慢远去……
在家里,我沉浸在《瓦尔登湖》,流连忘返。书房看,餐桌看,就连上厕所也在看。瓦尔登湖的'叮咚流水声;梭罗的咔咔造房声;周围松鼠、百灵的歌唱声就像一支变幻莫测的曲子;湖面碧波荡漾,周围尽是参天大树,梭罗的精致房屋美不胜收……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我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瓦尔登湖,脚麻得犹如蚁啮却浑然不觉,只知阵阵书香扑鼻,全然不知身处“乌烟瘴气”的厕所。
“啪”,门被拧开。妈妈一脸的不悦:“又这样!”双目喷火,似乎又是一场暴雨。“这是最后一次,绝没有下次。”我赶紧乖巧的保证。其实,我的心里却盘算着下次怎么逃过妈妈鹰一样的眼睛。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书海深处。争读,争读,惹得妈妈愤怒。
瓦尔登湖读后感14
最美的事情不过于此书最后一篇以春结尾,春天总是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带给人以无限的憧憬和生生不息的力量。这本书的结尾就如开头一般,总是让人无法预知作者的思想,仿佛作者是凌驾于宇宙之上的智者,没有人能完完全全懂得他天马行空、跳脱不羁而又句句箴言的思想。面对如此浩瀚无穷而又简单通透的真理,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无知的小孩,任凭作者的思绪和文字,带我徜徉。每每读到朴实幽默的道理时,那些似懂非懂的道理让我心中称赞,作者竟可以一语道破,那些全然不知的道理让我暗下决心,作者经历之丰和思想之深,只求某年某月再次拜读时,可以更加明白其中深意。
除了作者伟岸的精神形象,其对生活体味之细及周身万物之爱,让人赞叹。作者笔下的一树一湖,一草一物,都极具生命张力,一幅幅美景呈现在读者眼前。所有比喻的措辞让我惊讶,因为是我之前从未想象到的,然而却用的恰到好处,让人眼前惊艳,深深感到文字的力量。
可能因为不能完全理解书中的`文字,所以每次拿起来读的时候,总是内心会变得安静,一心只想揣摩更多。渐渐发现,读瓦尔登湖成了治愈我内心烦乱的良药,反倒把开始想要揣摩深意的初衷忘了,后来索性就不想那么多了,只想安安静静把它读下去。
大道至简,无欲无求。看过豆瓣,听过书评之后,我也还是不能完全将它明白。也许作者的思想高度是我一辈子所不能企及的,但是读书这个过程却给了我与大家思想碰撞的机会,很是难得。
瓦尔登湖读后感15
第一次读梭罗,读的是这本《瓦尔登湖》,大概是因为我怀有一期一会的希冀去同它相遇,投桃报李之下,每一次的窥探都有所得,于是才有了今天这番心情的铺陈:他实在是有几分陶潜的味道,两者贯通中西方的深涧得以共鸣,采菊人生东篱之下,可曾撷得一抹馥郁?
我开始探索他,同时接受他,在文字中我终于找到我所应该做的`:平和。这个世界太浮躁了,当灯红酒绿铺满城市的重心,边缘的阴暗角落反而有几分风骨,我们应当清醒一点——作为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青年一代不能垮掉。纵观过去,各路观点交锋不止,我们读书然后晒在社交媒体上,但是书的骨髓却未必吸收;我们去健身然后在网上发图,但我们可能根本不理解追求健康的意义。换言之,我们做了太多人云亦云的事情,却从来没有想过跳出来,主流的价值观从来不是附和,而是内心的真正认同。
我们是否也能在被装点地越来越花哨复杂的生活中,还原他的本来面目?其实我们都受到了浮躁的影响,而这时平和就显得尤其可贵。我们读书,只为了和这本书的作者交流;梭罗写书,或许也没有带着什么去改变谁的意愿,他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倾诉出来,而我恰好在合适的年纪看到了,了解了。于是我读出来几株孤菊的清矜,从方方面面教我们不拘束地放下。平和是一种难得的智慧,我们在求学生涯中最忌讳的两种情况都得到了解决:荒废学业者他帮助你找到乐趣所在;勤勉于思者他告诉你如何保持平常心。
跨越地域和时间,隔着语言和文字的差异,我还是受到了他的教诲,如他所言: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瓦尔登湖读后感】相关文章:
《瓦尔登湖》教案02-21
瓦尔登湖的读后感02-16
《瓦尔登湖》读后感08-06
瓦尔登湖读后感07-19
瓦尔登湖读后感06-25
《瓦尔登湖》读后感07-25
《瓦尔登湖》的读后感12-07
《瓦尔登湖》读后感04-03
《瓦尔登湖》的读后感03-16
瓦尔登湖的读后感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