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谭》读后感 推荐度:
- 菜根谭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菜根谭》读后感集锦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菜根谭》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菜根谭》读后感1
《菜根谭》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之智慧结晶,人生奥秘和终极情怀跃然于书中,条语言字数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最深的感悟。读着细细回味,竟如润水溪流于口,那种滋味实是清凉之极。
全书由原文、译文、评点三项组成的条目一共360个,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的比如“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经纶。”“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
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至于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这种富有变通的'处世哲学在书中无处不在。
那么,对待世态炎凉呢?作者这样告诉我们,“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让立体“我”与世俗给予我们的外物绝然分开去对待荣辱,这不失为一种绝大的智慧。如果为官的都能这般认为,就不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吹捧者所迷惑,从而做出亲小人而远君子的蠢事来。而作者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度小人,以最小的信任寄于世情,以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这也是一种智慧。
对于天上掉的馅饼,《菜根谭》则说,“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著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假如为官者都能深悟此道,就不会一时糊涂,结果作茧自缚,相反,倒可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而安然度日。
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
“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还有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无处不有的谋略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读者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
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
《菜根谭》读后感2
读《菜根谭》颇有感触:“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写到了纯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时,其中的遣词造句并没有什么深奥玄妙之处,只不过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罢了。当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达到了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崇高境界时,他的言谈举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不过是将自己纯真朴实的自然精神本质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为天下读书人废寝忘食地读书和殚精竭虑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论依据,由此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头悬梁、锥刺股”读书成名的同时,注重将文品与人品紧密地结合起来,视与做人为生命,孜孜不倦读书的同时,自觉地完善自我,以期成为表里如一的高尚的人。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灵魂所思与肉体所为往往并不统一,甚至会发生对抗,直接导致“”与“做人”的激烈冲突,真的是很残酷。然而,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会中运行的过程被称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拥有一双“”的妙手,所谓“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做学问的人务必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炼道德时却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誉,那么你必然不会有什么真正的造诣。如果你在阅读古书时却只把兴趣放在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上,那么你也肯定不能有什么深入的心得体会。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时也会存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别。一个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但却无法具备多个灵魂,否则“灵”与“肉”的搏斗时刻在进行,人活得岂不是太累了,如此肉体与灵魂的和谐就无法统一,心灵的安宁更成为无稽之谈。
时下朋友见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这种累并非单纯的工作强度之大,而是作为社会人必须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是个体心理的疲惫,是不堪心灵的重负,对此身在职场的人们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调节。倘若我们能够做到“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卸下过多的心理重负,拥有宽爱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那么我们将会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抛弃功名之累,饱览春花秋月,细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地终其一生。
如同《菜根谭》的得名: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破。但愿我们能“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无论是做人还是,都会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菜根谭》读后感3
近期抽空简单的阅读了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的《菜根潭》。菜根潭三个字说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与我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从教理念如出一辙。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一本书。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青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
想青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从事辅导员岗位数年,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深知自己在岗位上的态度、做事的严谨与否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深知公平、公正、公开的严格的制度执行对于学院的发展和声誉的重要性。正是母校传承的一种精神,正是党员身份的不断激励,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学习,我得到了成长和历练,也更是这样的经历,我更加成熟,对于学生工作更加尽心,每每学生的喜悦,也时常拨动我内心的自豪之弦。
《菜根谭》读后感4
我第一次看《菜根谭》是在十年前,那时太年轻,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很多东西都是囫囵吞枣。而今已是而立之年,有了一些人生经验,便更能理解书中的至理名言了。《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书里阐述了为人处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资料。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构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
读《菜根谭》须静静地读,细细的品,用心感悟,方能领略到它的哲学和智慧。毛主席也曾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方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商界人士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
我读《菜根谭》的最大感悟是它能使人的心境更加平静。当你愉悦时,它是一首清脆婉转的歌,让你心悦飞翔;当你忧郁时,它是一首悠远而又有力的笛声,让你重整旗鼓,走出阴霾。《菜根谭》是一坛久经酝酿的老酒,值得我们去品味、享受。它更像是一壶老茶,值得用心去泡,用心去喝,用心去细细体会。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大意是在狂风暴雨的`天气中,连飞禽都感到哀伤忧虑;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连草木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能够一天没有和祥之气,而人间也不能够一天没有欢欣之气。这让我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坚持喜悦的心境,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并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并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我充电、加油!
《菜根谭》读后感5
近期抽空简单的阅读了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的《菜根潭》。菜根潭三个字说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一本书。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青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于展示自我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一样的面具去应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能够到达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
想青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从事教育岗位数年,深知自我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深知自我在岗位上的态度、做事的严谨与否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深知公平、公正、公开的严格的制度执行对于学院的发展和声誉的重要性。正是母校传承的一种精神,正是党员身份的不断激励,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学习,我得到了成长和历练,也更是这样的经历,我更加成熟,对于学生工作更加尽心,每每学生的喜悦,也时常拨动我内心的自豪之弦。
《菜根谭》读后感6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的著作,作者是一个涉猎过道教、儒教、佛教,尤其是对佛教特别通达的人,他引用各教的教义词句,书写出一部彻研三教真理的结晶。
《菜根谭》共分前、后两集,其根本思想是中国的思想、儒教的现实主义、老庄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集结儒、释、道各派的精华。
作者把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通俗易懂的阐述出来,使人读的咀嚼玩味,体会到困苦艰辛的经验、清冷淡泊的趣味,对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等,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菜根谭》,感受书中的博大、淡泊、宽容与善良,习得无处不在的谋略和智慧,得到善意的忠告和警策。
如:修身;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揭示了没有人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背后,是长期不懈的默默的艰辛付出。
如:应酬;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应用要有圆机,无圆机则触物有碍,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方圆结合,坚守底线而又积极应对。
如:评议:物莫大于天地日月,事莫大于揖逊征诛;子美云:“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康节云:“唐虞揖逊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事来如沤生大海,事去如影灭长空,自经纶万变而不动一尘矣。对待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用广阔的视角去看待,用包容的胸襟去拥抱,将会看到别致的.风景。
如:闲适: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世事变化无常,对得失不必过于喜悲,用平和的心态迎接、化解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困境。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坐观天外云卷云舒”,“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真味是淡,至人如常”,简单的诗句,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彰显了生活的本原和方向。它们牵引着我们追求灵魂的充实与圣洁,追求情怀的虔诚与温馨,追求心境的坦然与淡泊,追求奉献的自甘与坚守。
选上一段空闲的时光,泡上一杯淡淡的苦茶,坐上一个简陋的椅子,清空自己纷乱的心灵,捧起薄薄的《菜根谭》,缓缓翻动、细细研读、慢慢咀嚼、静静思索,将会收获到一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沉甸甸的礼物。
《菜根谭》读后感7
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则是一部不啻于集历史与道德、诗歌和哲理、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于一身的一本书籍。
说来惭愧,最初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还以为是与做菜有关的,后来大学挚友在临别毕业时赠予我此书,可能当时太年轻,囫囵吞枣、草草翻阅后未觉深意,书,便被放在了书架最底层。如今,有了些许社会经验后,偶然翻阅,方能稍加理解其中含义,理解挚友的良苦用心。
书中阐述了为人处事、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可谓字字珠玑。
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需要甚至更加需要《菜根谭》这样的清流来洗涤我们的精神,浸润我们的'心灵,滋养我们的三观。
《菜根谭》说,人生的福祸苦乐,一念之差而已:人生福祸境区,皆念想造成。古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受沉溺便为苦海;一贪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这话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的幸福与苦恼全是由自己的观念所造成的,人生苦乐转化,全凭心定。我们在人生路上,会不断的获得,不断的失去,而在得失之间我们无法衡量它们的价值,我们无法衡量哪个是好,哪个是不好。衡量的标准又是什么?金钱?权势?健康?快乐?这些也只是分子,还有个分母——欲望。名利的欲望太强烈,无异于使自己跳入火坑;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使自己沉入苦海。我们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的欲望之火越来越旺,而唯有清静之心,才能化解。所以一念之差,千差万别。
那么如何保持我们的清静之心呢?我们同样能从《菜根谭》中找到独特的答案——抱朴守拙,涉世之道。“涉世浅,点杂亦浅;历事深,机械迹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我们的成长必将进入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体悟人情的冷暖,而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越经历世事,城府越深,真诚越少,处事越圆滑,尔虞我诈防不胜防。我们该如何自处?——守住初心。去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去豁达一些,保持纯真的本性。只有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保持最本真的自我本心,守住原本的纯真,才能在人来人往潮起潮落中岿然不动,才能出走社会多年,归来仍是当年少年模样。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留有清静之心,笑看花开花落。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更是一本答案之书——你所有的迷茫不解,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更是一本智慧之书,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谭》读后感8
学而时习之,读了一些内容之后,我仍会经常翻读过去的东西,有些句子很喜欢,所以读几遍有几遍的赞叹。
昨天读到这句,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这前三句使我想起前些日子看央视一档普法节目,一男司机与公司女总成婚,婚后小人得志升为副总。蜜月中男带女回老家,男弟想去其本部做司机,男乘醉应之。女因无空职不应,遭男人耳光,此后因此事扯出矛盾若干,最终女将男起诉,二人以家庭暴力离婚。所以看到这前三句,我就联系到这个悲剧。
开始时,两人未必不是以相爱开始,但此后因为男人一跃升为女上司的老公,就因裙带关系升职,这本身就很危险。再者,传统的中国男人从心里不是很能接受女人的能力高于自已,这就为这场婚姻悲剧埋下了伏笔。升得快往往会飘飘然,一下子找不到北也未可知。新婚蜜月,男人以为这下子女人连同公司都属自已囊中之物,可以任意操纵之,但女人是个有手腕的女人,一个百依百顺的女人想当然也做不好公司一把手,主观的女人是不会任这个没有定好位的.男人为所欲为的。关键是他们婚前都以为爱情可以高于一切,但婚后都以为对方可以无条件为自已着想,但事实是他们都高估了爱情,也高估了对方。
乘喜而轻诺,人的本质发挥了根本的作用,高兴时一切好商量,人们总会乘着合适的时机谈条件,合适就是高兴的时候,高兴起来平时绷紧的神经会放松,掌握的度就和缓许多,规矩靠边站了,事情往往就好办。因醉生嗔,酒后,人就容易趁着酒劲做些平时打死也不做的事,其实是以酒盖脸而已,情绪不加控制,或以酒削弱了控制情绪的能力,虚荣嫉妒狂妄偏激这些恶劣的本质大概谁都或多或少有一点,但当它们毫无节制的释放时,就是一股恐怖的力量,它能于瞬间以催枯拉朽之势,摧毁一个人积攒了N年的光辉形象,甚至苦心经营的人际关系,这很可怕,也使所有人大跌眼镜,基于这种状况,个人认为还不如素面朝天,平时就呈现一个基本真实的自我,别太绷着的好。乘快而多事,大概与第一句雷同,春风得意之时,就难以检点,惹事生非就是必然了。
当然这一切还是基于一个人最根本的人性,本质使然。如果故事中是个天性懂得怜香惜玉的儒雅男人,绝不会出现这若干次家庭暴力,而如果故事中的女人不是随便原谅了他的第一记耳光,也就没有此后的一次次遭遇,女人请记得,男人的第一记耳光绝不仅仅是唯一的一记,而它仅仅是第一记而已,如果想原谅他,那么就等于默认了接受他的第N次施暴,这也貌似男人的出轨,如果你打算原谅不忠的男人,那么就请做好“下半生即将面对自已N次照一个变形了的破镜子”的准备。
《菜根谭》读后感9
今天有幸拜读了美文《菜根谭》,读后,心中澎湃,思虑万千。遇事让一步,这展现出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也展现出他良好的涵养,别人也更会敬服你、信任你。待人宽厚一分,这也是为自己积下福祉。善待他人,更是为善待自己奠定了基础。
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在我们热电公司这个大家庭中,也需要这种境界这种思想,工作中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碰到困难,我们共同攻关克难,排除隐患;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所以,不会去在意是谁在这个过程中去解决了这个问题,谁有没有超越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有没有越界,有没有看不起我,是不是故意为难我,也不会去考虑,这件事情是不是让我很没有面子,这个人让我太难堪,所以我要对他心怀芥蒂。只要抛开这种心怀,一心为工作,没有解决不了得问题。就拿我刚到检修部分管热工班来说,热工班人员从建厂的6个人到现在的1个人,人员严重缺乏,夜间值班都没有人;而生产现场设备仪表老化,外围系统测控点增加,隐患增多的情况,生产任务重,工作压力当时确实很大;但我和组员张绍峰一起不等不靠,沉着应战,排计划找根源,加班延点,一心扑在现场,不明白的就查资料,向同事多请教多学习,查找一个又一个问题,排除了一个个隐患,现在基本上把以前积压的消缺单消除掉了,在热控工作方面,可以说为即将到来的冬季供暖打下良好基础。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古人还言:“宰相肚里能撑船”。因此,我们遇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忍让、宽容,把心胸放宽些,这不但是人格涵养,也是一种处世哲学,这样,看起来是吃亏,实是利己、积福。在工作中就是这样,不要精打细算,认为干多了就吃亏,有问题就躲开,有利益就伸手;实际上这是害人害己,要想想多干一点,就能把工作多做好一点,就能为公司的发展多奉献一些光和热。
工作中做到不越位,不离任,严格遵守职责,完成本职工作。只有把位置任准,把职责搞清,团结同志、诚恳待人,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工作,才能完成好本职工作。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一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于律己,忠于职守;生活中宽厚待人;遇到危险勇敢无畏,遇到摩擦主动退让。为公司的发展增砖添瓦,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菜根谭》读后感10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育德为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向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有一本书我经常喜欢读,在书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时也能找到一种人生的宁静。见其文字就如同与他本人对话,一句话,一辈子。有时候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你命运中的很多东西。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这是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奇书。据我所知,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这本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新中国的创始人——毛泽东也喜欢此书,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能够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能够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能够节用,病能够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持续一颗冷静的心。
应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还有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菜根谭》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可使人从浮躁到沉静,从肤浅到深刻,从这种好处上能够说,知识改变命运。
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菜根谭》读后感11
一般来说,对于关系不是很亲近的人,我们都能比较好的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对于较亲近的人,我们往往处理不好这种亲近关系,正所谓是爱之深责之切。对于这点,我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先说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吧。我的父母真的是典型的冤家,两个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吵吵闹闹。小时候,父母发生激烈争吵时,我们会感到害怕、担心、紧张、不知所措……只是在一旁放声大哭。后来长大了,再碰到这样的事情,会严厉的反复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们、批评他们……再到后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干脆什么也不管不问了。现在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健康是第一位了,每次电话,了解到他们做一些损害身体健康的事情,就会莫名的发火、怒其不争,严厉的批评他们,并带着愤怒不悦的语气警示、警告他们。可是这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曾经一直试图去改变他们、“教育”他们,最后是我自己破罐子破摔了----尽量与他们少保持沟通。这种对父母的不耐心与色难,已经是典型的不孝了。
小时候我还比较喜欢管着我弟,好与不好都是由我说了算。我认为是好的事情,如果他不去认真的做到;我认为是不对的地方,他如果屡次再犯;雷霆般的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就会狂轰滥炸似的向他攻击,直到把他打趴下为止,最后还不忘记说一句:“你下次还这样吗?”
后来跟亲近的异性发生互动,仍然不会处理之间的亲密关系,内心的掌控欲望太强,一切都得按照我的想法、我的规划去实施,稍微偏离轨道,读后感.就会严肃的、正式的要求坐下来好好的促膝“谈心”。天下道理怎么说都是对的,可是我就只认我的道理独一无二,而且还自认为是为了你好,因此所谓的谈心,必然每次都想着要说服对方,使用各种方法直到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过程中,并没有任何的情,理也不是真正的理。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接受,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尊重是一切的前提,每个人都是完全不同的,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这种优缺点不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性格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我现在能努力去做的是,尽量的一视同仁,看到别人的优点相对来说很容易,毕竟大家都比较歆慕好的事物;对于不喜欢的、较厌恶的,会尽量以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去理解包容。
前段时间给人谈起为什么我会拿一张小狮子和大狮子的图片做微信头像。我说,有三个原因:一是代表成长,不断的去经历、磨炼、成长、成熟;二是代表关爱和守护,这是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种责任与承诺;三是代表团队协作,尊重理解他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让自己成为一片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汇聚更多的狮子,甚至更多的动植物……
《菜根谭》读后感12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写到了纯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时,其中的遣词造句并没有什么深奥玄妙之处,只不过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罢了。当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达到了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崇高境界时,他的言谈举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不过是将自己纯真朴实的自然精神本质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为天下读书人废寝忘食地读书和殚精竭虑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论依据,由此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头悬梁、锥刺股”读书成名的同时,注重将文品与人品紧密地结合起来,视作文与做人为生命,孜孜不倦读书的同时,自觉地完善自我,以期成为表里如一的高尚的人。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灵魂所思与肉体所为往往并不统一,甚至会发生对抗,直接导致“作文”与“做人”的激烈冲突,真的是很残酷。然而,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会中运行的过程被称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拥有一双“作文”的妙手,所谓“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做学问的人务必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炼道德时却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誉,那么你必然不会有什么真正的造诣。如果你在阅读古书时却只把兴趣放在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上,那么你也肯定不能有什么深入的心得体会。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时也会存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别。一个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但却无法具备多个灵魂,否则“灵”与“肉”的搏斗时刻在进行,人活得岂不是太累了,如此肉体与灵魂的和谐就无法统一,心灵的安宁更成为无稽之谈。
时下朋友见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这种累并非单纯的工作强度之大,而是作为社会人必须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是个体心理的疲惫,是不堪心灵的重负,对此身在职场的人们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调节。倘若我们能够做到“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卸下过多的心理重负,拥有宽爱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么我们将会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抛弃功名之累,饱览春花秋月,细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地终其一生。
如同《菜根谭》的得名: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破。但愿我们能“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无论是做人还是作文,都会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菜根谭》读后感13
学而时习之,读了一些资料之后,我仍会经常翻读过去的东西,有些句子很喜欢,所以读几遍有几遍的赞叹。
昨日读到这句,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这前三句使我想起前些日子看央视一档普法节目,一男司机与公司女总成婚,婚后小人得志升为副总。蜜月中男带女回老家,男弟想去其本部做司机,男乘醉应之。女因无空职不应,遭男人耳光,此后所以事扯出矛盾若干,最终女将男起诉,二人以家庭暴力离婚。所以看到这前三句,我就联系到这个杯具。
开始时,两人未必不是以相爱开始,但此后因为男人一跃升为女上司的老公,就因裙带关系升职,这本身就很危险。再者,传统的中国男人从心里不是很能理解女人的本事高于自已,这就为这场婚姻杯具埋下了伏笔。升得快往往会飘飘然,一下子找不到北也未可知。新婚蜜月,男人以为这下子女人连同公司都属自已囊中之物,能够任意操纵之,但女人是个有手腕的女人,一个百依百顺的女人想当然也做不好公司一把手,主观的女人是不会任这个没有定好位的男人为所欲为的。关键是他们婚前都以为感情能够高于一切,但婚后都以为对方能够无条件为自已着想,但事实是他们都高估了感情,也高估了对方。
乘喜而轻诺,人的本质发挥了根本的作用,高兴时一切好商量,人们总会乘着适宜的时机谈条件,适宜就是高兴的时候,高兴起来平时绷紧的神经会放松,掌握的度就和缓许多,规矩靠边站了,事情往往就好办。因醉生嗔,酒后,人就容易趁着酒劲做些平时打死也不做的事,其实是以酒盖脸而已,情绪不加控制,或以酒削弱了控制情绪的本事,虚荣嫉妒狂妄偏激这些恶劣的本质大概谁都或多或少有一点,但当它们毫无节制的'释放时,就是一股恐怖的力量,它能于瞬间以催枯拉朽之势,摧毁一个人积攒了N年的光辉形象,甚至苦心经营的人际关系,这很可怕,也使所有人大跌眼镜,基于这种状况,个人认为还不如素面朝天,平时就呈现一个基本真实的自我,别太绷着的好。乘快而多事,大概与第一句雷同,春风得意之时,就难以检点,惹事生非就是必然了。
当然这一切还是基于一个人最根本的人性,本质使然。如果故事中是个天性懂得怜香惜玉的儒雅男人,绝不会出现这若干次家庭暴力,而如果故事中的女人不是随便原谅了他的第一记耳光,也就没有此后的一次次遭遇,女人请记得,男人的第一记耳光绝不仅仅是唯一的一记,而它仅仅是第一记而已,如果想原谅他,那么就等于默认了理解他的第N次施暴,这也貌似男人的出轨,如果你打算原谅不忠的男人,那么就请做好“下半生即将应对自已N次照一个变形了的破镜子”的准备。
《菜根谭》读后感14
周四下完课,回家的路上,在老顽童师兄的车里交流上课的感受,我说:“今天上课的时候我突然自己笑了,为什么笑了呢?有一刻我转过身,目光依次看向每个人,发现在座的(包括老师)每个人我都挑剔过,接触这个人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到他(她)的缺点。想到此,我就乐了,怎么就没有一个我完全看得上啊?”
难怪自己没有社交、没有朋友、与各个团队集体格格不入、特别的孤立、从小就性格孤僻。难怪自己讲课、办活动没有人来捧场呢。真是因果不虚啊!越是想到此,我越是乐了,这种乐是恍然大悟的苦笑与自嘲啊!
在工作中也是有这个臭毛病,私下里跟关系不错的同事A聊天,肯定离不开评论其他各个同事。说是评论,更多的是背后非议与妄议他人,以攻击与挑剔别人的缺点为乐,为此还喋喋不休,一个大男人简直就是一个八婆。结果呢,自己的同事关系也不融洽,经常出现关于我的谣言。比如,平时我在办公室外的走廊来回次数稍微多一些,同事们私下里就会互相猜想我是不是不想干了、准备离职跳槽了。比如某个时间段,稍微跟某个异性同事交流多一些,然后马上就会有我的绯闻出现。诸如此类小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让人头疼、烦恼与无语。
成长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这些狗血的经历,以前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这些年修学下来,越来越清楚其中的缘由是什么,所以在周四的课上,我突然笑了,很摇头的嘲笑了一下自己。
因果何曾饶过谁呢,不管你什么身份、什么智商…….世人都在因果规律当中,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我自忖是个修行的人,可是最基本的因果律一直被我无情的、选择性的屏蔽与忽视了。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句话听着真是妙啊,听着真是至理啊,听着真是好有智慧、好有辨证啊;这句话估计好多人都不明白是啥意思吧,特别是前面那句万法皆空,好多人不懂吧,但是我居然一听就懂啊,嗯,看来我比一般人聪明。”会这样自言自语的人,多半是趾高气扬,喜欢挑人毛病,与人接触没有耐心,脾气又臭又大,喜欢嫉恶如仇,言语喜欢伤人……这就是我,一个活生生的,具有三十多年反面经历,生活在你们身边给你们造成无尽伤害的、或许你们熟悉的一个人。
最后,希望大家以我为戒,真的,请重视因果,一点都不能马虎。
《菜根谭》读后感15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我认为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通过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而《菜根谭》一书,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菜根谭》博大精深,妙处难以言传,须有心人在工作之余,沏一杯清茶,静静的品位,菜根会越来越香,心智会越来越高。细味此书,一则重温人间那种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二来清醒一下被金钱烧灼得晕头转向的头脑,寻找的修身养性的途径、待人处事的准则,学会高瞻远瞩,学会达观人生。
《菜根谭》一书文字简炼明隽,更是叫人含咀无穷。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有一股韧劲,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任何艰难险阻都能被以柔克刚地化解;中国人人生态度中有一种达观,总是相信人性善的光辉会将自家的恶迹掩埋。《菜根谭》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在今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躁、不安等等,《菜根谭》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
尤其在现代社会,快节奏让人时常觉得无暇看书,更多的是:碌碌而为,东奔西颠;网上冲浪,通宵达旦;世事浮澡,转眼云烟……如果拨出专门时间静静地读些自己喜欢的书,会让你感觉有如游历世外桃源一样,品味着人生的哲理。
本书 “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提示了人生真谛”、“人人都能从中汲取营养”。几百年前的书,到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生命力,影响着后世之人,确实难能可贵。通过熟读此书中的处事篇、修身篇、齐家篇和蒙养篇各篇章,使我在字里行间的道理中茅舍顿开,大侧大悟,受益匪浅,真正获得了感悟。
【《菜根谭》读后感】相关文章:
菜根谭心得04-16
菜根谭经典语录11-15
《菜根谭》读后感09-28
菜根谭读后感06-26
菜根谭的读后感01-04
菜根谭读后感09-30
《菜根谭》读后感12-02
关于《菜根谭》读后感06-19
菜根谭读书笔记03-25
《菜根谭》读书笔记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