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德经读后感1
我和爸爸在游览化女泉的时候,看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道德经》,我想这本书应该对我很有帮助,所以我就央求爸爸给我买了下来,我翻开一读才知道,《道德经》是老子的一部不朽著作,是一部博大精深、词意锤炼的哲理诗。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对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无论对于中华民族的性格铸成,还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于稳定,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能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含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等多方面的基本素材。这本书主要讲了“道”、“可道”、“德”、“下德”,一共有五千文字,最终还是归结到人,“人”是道的代表,“人”得了道并与“道”合一,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
老子的《道德经》这本书,我有时候读起来不是很理解其中的意思,需要反复看,才能慢慢看懂,但是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导人们要更加善良,与人、与物为善,让人类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人、物、自然和谐相处!
道德经读后感2
唯有知道目的地,才能定义“善”是好是坏。但从生命遗传来讲,善能创造提升生命多元化品质空间。若生命由造物主创造,造物主希望我们留下来,他自然会拥护创造而去抑制破坏;这里善代表着创造,而恶代表着破坏。似乎造物主在编写剧本时并非一挥而就;或许也会像小孩子写作业那样,会写错笔划。所以遇到需要改写,有助进程的破坏或许也可称为“善”。至于“道”,可能就是一条“道路”,并没有大家描述的那么复杂。其实也不是大家认知多深入,阐述的多复杂,而是没真正明白,到最后都一直找不到落脚点。不妨我来翻译一下。“道”大概可以理解为造物主所预设通往某目的`地一段轨迹,而且要求某时间内必须通过该路径到达终点。这段轨迹是条虚线,所以有些地方需要创造生成新的东西把虚线链接起来。当在某些阶段太舒服,内部个体开始留恋停止不前的时候,就需要有势力来破坏掉这种舒适。迫使进程继续往前行进。所以发生在轨迹内部每个阶段的善恶都有不同意义,并没有片面界定哪一方,固定统一的奖惩标准,而在于那个时间段需要什么。你做了需要的事,推动事物向彼岸靠近,就是顺道而行,奉天承运。
道德经读后感3
著名文学家鲁迅曾说过: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道德经是老子所著,书中主要阐“道”,老子认为,事物的种种玄妙都来自于道,而道是什么,又来自于哪儿?
日前,我再次拜读了道德经一书,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道是什么?道是宇宙间万物的本源,道无法以语言阐述,却可以用心去感悟,老子曾用水来阐释道,上善若水,水可以变成任何的形状,在杯中便是杯子的形状,水是最柔软的,却也是最坚硬的,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和合乎于“道”,这其中就包含了道家的`核心理念——无为而治,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不妄为,在为人处世中,能够适应于各种环境,能够快速融入其中并且发挥效用,同时不妄自作为,便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处于一个顺畅的状态。
现代的生活节奏下,许多人们无法真正理解无为的道理,盲目追求金钱财富等,才会造成人们的贪欲不断膨胀,最终导致了犯罪率的高发,若人们能重读《道德经》,体悟其中的“道”,终有一天,人们的心能重归平静。
道德经读后感4
在我读过的书中,《道德经》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籍。
《道德经》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所作,并非一部介绍老子生平的作品,而是讲道论德的著作。《道德经》全书分为上下篇五千多言,上篇第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讲“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讲“德”。
老子所说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界的规律。我觉得,《道德经》的精髓是无为而治和尊重自然规律。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难免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或者骄傲自满再无建树,或者身败名裂不能保全自己。因此,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才是人生的大智慧。《道德经》给我们的.启示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认为,我们应该用顺其自然的“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间事务,这就是无言的教导。因循世间万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不加干涉,也不把世间万物据为己有;为世间万物的发展奉献力量却不因此居功自傲。
无为是一种心境和修养。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本性,不要迷失自我,随遇而安,那么我们会生活的更轻松更自在,社会也会更加稳定和谐。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反复学习和研究,是一本常看常新的书。
道德经读后感5
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对于《道德经》,很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入研究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惊全场的感想,实在是笑话。”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
1、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
2、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可是,当我们真正选择起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时候,却难免会碰上不少阻碍。当代社会,名与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多少?
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持否定的答案。但是,我并不认为《道德经》是高高在上,遥远而不可攀的。当我们看透世俗的风景,也许我们会静静地看细水长流。
道德经读后感6
道德经分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共计八十一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书,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这部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毁灭的规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章主要阐述了世界万物相辅相成,互相转换的辩证关系。存在与消亡、困难与简单、修长与粗短、高尚与低下、超前与落后都是通过相互对立、相互比较而得以体现。
世间的一切概念和价值都是人为设定的,价值的判断都是比较产生的,所以对立的关系是变动的。因此价值的判断也是变化的'。世间的一切都是两两对立产生的,如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述,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反之亦然。善和恶,美和丑,我们都要泰然处之,不能庸人自扰。
而后半段则根据“道法自然”的原则准确论述了老子“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表明了老子顺应自然本性,反对好事无为的基本态度,让万物自然生长发展,效法自然,顺应大道。
道德经读后感7
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有时候做事很难一心一意。往往是做这件事想那件事——学习的时候,想着待会去玩;上课的时候,想着中午会吃什么午饭……往往是心不在焉,最后一事无成。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儿“专气致柔”的时候么?
那倒未必。回想起婴儿时代,当我们正在津津有味地玩弄着自己的手指,专心地啃着自己的脚板的时候,无论旁边多么吵闹,我们也不理不睬,专心致志。这不就是“专气致柔”吗?
上课上到一半,看着窗外的大树,看着街上的.行人,或者想着什么事情,心就会飞到别出去,那样,上课就什么也学不到了。发呆也一样。我曾经试过,但不久就被识破。因为那时候的我会两眼无神,呆呆地盯着一个方向。现在的我们,和以前的我们有不同:做某事时,身边受到影响,即使是轻微的,都足以让我们烦躁不安,甚至是分心。或许,只有那些圣人,那些得道者才会做到吧。做到“营魄抱一,专气致柔”对于已经懂得一些世间道理的我,已经很难了。
当我们在做某事时受到影响,或者是分心的时候,不妨想想这句话吧。努力朝“营魄抱一,专气致柔”的方向努力,说不定在某一天,你我就能做到。
道德经读后感8
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道德经读后感9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并不是说在远古时代,质朴的人民是只有美而没有丑,只有善而没有恶的。他们看到一只尾羽斑斓的锦鸟会觉得它美,但那时并没有“美”这个字眼,人们只是单纯觉得心生愉悦罢了。但也有可能有人见乌鸦而心生愉悦,有人喜闻花香,这世上也不免有人喜闻臭草,有人喜欢舒缓之音,有人喜欢刚劲之声。那时的美,是以人,以人的心之所好为判别标准的。而自从“美”这个词被发明出来,万事万物就被“标码”,就会有后人自己不加以思考就全盘接受了别人的价值观。
契合还好,如若不契合,那那些人岂不是一辈子活在蒙蔽之中?“名”的出现,方便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描述,却在一定情况下愚弄了世人。
世上的.人应该都是向善的吧。“物竞天择”,大自然都在朝着一个更好的情形发育,人亦如是。为害作恶心生的满足,是自我毁灭式的,要不断劳心苦力来满足自己,是暗耗人精力,不长久的。我认为不论什么生物,都喜追逐长久之道,因此作恶人的内心,可能是自己都蒙蔽不知的。
道德经读后感10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不笑天下可笑之人!进入QQ,只为缘而来,为朋友而来,为美好的心情而来,又何必去计较那些鸡毛蒜皮之事?又何必上纲上线,轻松事要严肃为?笑一笑,十年少。一笑泯千愁!!
道德经读后感11
16日——20日,我参加了在杭州万松书院正谊学堂举办的《道德经》妙解公益夏令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章——以水为师,观水悟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水的品质。你可能会说:水有什么品质?有什么好学的?现在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向高处流还是低处?你一定会说:向低处流。是的,我们要学习水的谦虚和谦让,假如在向下流的.路上遇见一块大石头,水有撞上去吗?没有。如果撞上去,岂不是以卵击石吗?水是绕开了它。你可以去好好体会。
人体也需要水,人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如果地球上没有水,我们人类能活过一星期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还会有生命存在吗?所有的蔬菜等植物也需要水,不然也会枯死。水还可以帮我们清理厕所,清理我们不喜欢的污垢。但水并没有要求我们给它回报。这种舍已为人,不求回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比如:做环保酵素。那怎么做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们用一斤糖,3斤果皮垃圾(要选择新鲜的),10斤水,比例1:3:10,放入瓶罐内混合在一起,放在阴凉的空气流通处,要记得每天都要放气,不然发酵过程中瓶罐内产生的气体会把瓶罐顶开,发酵3个月后就可以使用了,当然6个月以上最好。你试试吧!可以用来清洁家具,浇花等等。
通过学习《道德经》,让我懂得了水的品质,我们离不开水,我们就是水,因为我们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道德经读后感12
今天偶然读《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
善为何物?难于言说,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说。
水乃平常之物,举目所及,比比皆是。水虽平凡,却蕴含非凡智慧和品性,远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为也,地球,亦水所为也,万物生长,皆赖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水,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总往低处流,总往底下钻。
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人计较,你进,她退,你挤,她溢,能屈能伸,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水,形易变而性难变。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状,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状,倒锅里而成锅之形状,外形虽成了别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守的`,外圆内方,灵活自如。
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表面软弱,内心坚强。坚硬易折,柔软耐久。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以柔克刚,以软胜硬。
低调,不争,适应,柔韧,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谓道,水即是。
道德经读后感13
解读老子《道德经》的真谛启示,可以使我们解放思想,改变对世界的认知,放弃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许多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做事不给自己和社会遗留后患。从二元论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站在一体同观的全视角看世界,才有真正的恒常快乐,才是真正的`全然自由。
《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就可以奠定人生的基本功,就可以解决人生不同时期的各种痛苦和困惑问题。此版本译文清晰准确,简洁易懂,超出了已往的字面表层译述,将老子真实的意愿全面破解表达出来,从而将老子先生请下了“神坛”,让人民大众真正能与老子的智慧和真理相拥抱,人生的道路就不会偏颇,生命的航船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大道至简,真理人人适用。
现在读过大道至简这个版本的各界人士,强烈推荐《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这本书,它将老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融汇贯通、有机结合,既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对家长、孩子的工作、学习、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拜读、学习后深受启发、颇为受益,建议更多的家长、同学们能够学习这本书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天下之至美,乃美于无为之美,美于无私之美,美于心灵之美。愿你也可以领悟老子的思想,为心灵觅得一处宁静的港湾,让生命之“道”不受羁绊,在平淡的日子里怡然自得的生活。
道德经读后感14
这些年的尔虞我诈,阴谋算计,我的灵魂都已经浮躁起来了…那些理想、抱负之类的高尚,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
虽然知道这是奋斗路上的必经过程,但我还是希望那些手段只是手段,不要让自己迷失了本性。
《道德经》我已读过数遍,大多名句也都耳熟能详,但以前太浮躁,总不能细品其中之韵味…这些天来终于静下心来真正的沉浸下去,才发现它像一汪永不枯竭的清泉…满载宝藏,放下成见,唾手可得!但其广博与深奥,却让你发现自己的浅薄与不足!
这是哲学的力量,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却高于一切之上!因为它能让你的心灵真正的强大!不为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迷惑!直达事物本质!正如老子所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尽力使心灵达到极度的放空,使生活清净坚守不变,通过观察万物往复,透过其纷纷芸芸的表象,看到其本源所在。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看清事物的本质,心灵便会宁静,这种宁静不是静止不是消极,更不是终止。而是在认识根本规律后的`等待!等待万物并做的时机,这样的人无所不包,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
《道德经》有如黄钟大吕,一下下的将我心头蒙尘震落…
道德经读后感15
今天我刚在外婆家吃完大餐后,独自一人往家走。
走到了一个拐弯处,我突然发现一个叼着香烟的人站在角落里。月亮高高挂,月光照亮了他的身影。赤橙黄绿青蓝紫,他的发色一样不缺呀,再加上一身怪装束,我断定他是一个混混。
于是我犹豫着不敢向前,就在此时,一个小学生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那个混混拦住了他,一只手一伸,一脸奸笑的.说:“小子,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吧,大爷我没钱花,接我点钱。”看着那小学生害怕的样子,我真想冲上去一脚把他踹到东门拣菜屑去。
可一想:现在的混混什么都干得出来,一会没把他干到,自己两眼一翻,两腿一伸,跑到西方游乐世界去了,那也太不换算了吧。我就绕到回家了。
又一个夜晚,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月亮下同一个混混。这回,他拦住了一个中学生。我想,这回再也不能放过他了。正好一个叔叔从商店里出来,我急忙拉着叔叔说:“叔叔,那有个混混正在抢钱。”那叔叔听完话丢下东西,对我说了声谢谢,就冲了上去。几下就把那个混混抓住了,只见那叔叔拿出一把手铐,铐住了混混的手。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位叔叔是警察啊!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着月亮,觉得今天的月亮特别美丽。
【道德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道德经心得04-21
道德经的经典语录11-13
《道德经》读后感09-11
《道德经》读后感09-22
道德经读后感11-12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02-18
《道德经》的读书笔记08-31
道德经读书笔记06-01
道德经心得14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