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4-05-31 11:42: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优】《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这本书我最开始读不进去,所以我是从中间开始读的,读完以后,翻过来再从头开始,这样对于前边一些铺垫,倒是有更多理解。

  有好几个朋友都与我说:不喜欢书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

  正如这些朋友一样,我最开shi也不喜欢这个人,这种毫无责任感,毫无道义,违背友情、爱情的男人,竟然是一个故事的主人公,然后他竟然是一个天才。这让我们不能够接受。

  我想大多数人最开始都难以接受。

  但毛姆这个作者,他只是一个故事的讲述者,他并不是要塑造一个让人民大众都喜欢的角色,他以一个与我们一样看客的身份在讲述这个人,甚至,书中的“我”,一度也非常的讨厌他,就连迎头碰上,都不想打招呼,想甩开他,所以作者,并不是要去写一个让万人敬仰的角色,他不仅在给我们展示一个天才的成长之路,也在展现一种人性,一种多样化的人性。

  正如书中所说:“那时,我还没有懂得人性是如何的矛盾,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做作,高贵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恶中有多少善良。如今我是充分懂得了,小气与大方,怨怼与仁慈,憎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中的”。

  如果要给这本书画重点的话,我就画这一段,因为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是,它让书里主人公所有矛盾的行为,都得到了解释,也许我们还是不能够接受,但现实的存在,并不以我们是否接受为转移,试问我们自己,谁又没有隐瞒过或者欺骗过呢?

  关于月亮与六便士,书中并没有明确的点出,但是我想,从每个人的行为,我们可以读出他们心中的月亮与六便士。

  斯特里克兰在40岁以前的生活,是六便士;他要画画的梦想与信念是月亮。

  施特略夫的妻子,嫁给她并不爱的施特略夫这件事情,对于她来说是六便士,斯特里克兰是她的月亮。

  施特略夫把帮助有才华的画家当成他的月亮。

  书里还提到一个医生,他叫什么名字我不记得了,但他抛弃正在上升的职位而跑去一个镇上娶了一个平凡的女人为妻过着简朴但悠闲的生活,这正是他的月亮;而他的同学顶替了他的位置成了一个社会上大的视觉认为成功的人,也许这同样也是他的月亮吧。

  月亮与六便士本身并不冲突,更不会对立。在弯腰拣六便士的时候也可以优雅得体,如果不那么贪婪,我们原本不用那么卑微、虚伪的.去对待六便士,金钱本没有罪恶,罪恶的是贪欲——永无止境的贪欲。如果让贪欲把控了人心,即使是纯洁的月亮也会蒙上厚厚的灰尘,但最终,我们都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共同读书的一位教授说:我们做不了斯特里克兰,那我们可以选择做施特略夫。

  这本书里,我特别怜惜与尊敬的人之一是施特略夫,其二是斯特里克兰的最后一个女人爱塔。

  这里先说施特略夫。

  这个世界上,有人是天生的天才,就像斯特里克兰;有的人就是天生的伯乐,就像施特略夫。

  施特略夫是一个画家,也是对于艺术有执着追求的一个人。

  但他穷尽一生,可能也没有画出他心中渴望的那幅画,这对于一个追求艺术的人来说,是非常难受的。

  所以他对于那些有天赋的画家,及其的崇拜、欣赏、甚至怜惜。有的人手上拮据,找他借钱,哪怕明知有借无还,他也无所谓。他与斯特里克兰性格不合,总是说不来几句话就吵起来,但这完全不影响他对于斯特里克兰在绘画上的欣赏与支持,他得知斯特里克兰病得快要死了,就非常的难过自责,他说“我怎么可以任他这样呢?我应该早一点找他的”,他想方设法把斯特里克兰接到家里,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的照顾呵护,甚至后来,在斯特里克兰做了那件人神共愤的事情后,他心爱的妻子也为斯特里克兰自杀,他怒火中烧,心痛得恨不能去死,也许他甚至想杀了斯特里克兰。

  但是后来,他看到了那副画,就是那副斯特里克兰为他妻子画的画,他再次因为斯特里克兰的艺术天份而叹服那种艺术境界,可能是他自己一辈子都不能企及的境界,他陶醉其中,忘了怒火,忘了仇恨,心里只有一个天才的画家的存在——他要保护他呵护他,让他的天赋得以充分的表现出来,所以,可怜的施特略夫,又邀请斯特里克兰去他的家乡荷兰。

  这也是一个为艺术而痴狂的人吧,这个看似平常,窝囊,丑陋的男人心里,也烧着一团火吧,如果他不去做这些,可能也会被烧死。

  爱塔,是最后陪伴在斯特里克兰身边的人,她爱他,是一种至真至纯——纯粹得没有自我,没有任何要求,是单纯的只要爱你,只要你在我身边,至于你有没有那么爱我,你有没有钱给我,这些都不存在的,你在我看得见的地方,让我照顾你,让我为你生儿育女,我就很幸福很满足了。

  这样的爱是真正无私的爱,但现实里只有极少极少数的人才有可能做到,甚至我们活过一生,恐怕也难以见到。斯特里克兰何其幸运以及幸福,可以得到这样的爱。

  我们大多数时候在计较,在核算:你爱我多一点还是我爱你多一点。

  如果说到中年夫妻与家庭,应该也有很多在计算你为这个家付出多点还是我付出多一点。

  爱塔是不计较这些的,她照顾斯特里克兰的生活起居,做他的后盾,直到他得了人见人怕人见人恨的麻疯病,她都不曾离开他,当他为了她与家人的健康准备离去时,她说:除非我死,你要是走了我就去那棵树上吊死。

  她照顾他直到他死去。

  毛姆在述说这个女人的时候轻描淡写,没有刻意去宣扬她的伟大与无私,就好像人群中路人甲一样的不起眼,也许对于她来说,确实就这样普通平凡的。但她的平凡的爱却又让我们忍不住回想,忍不住慨叹。

  之前读了毛姆的另一部小说《人性的枷锁》,那本书我断断续续看的,所以很多情节已经无法连贯,一些想法也没能及时的记录下来,准备有时间再重新细读一遍,而且我准备把他的书都读一遍,因为毛姆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探讨与思考,对世俗道德的追问,以及对爱情、对梦想这些东西的感悟。

  也许由于我的经历比较坎坷,从小外貌的胎记、疾病、残疾、寄人篱下、贫穷,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沧桑与裂痕,充满了自卑与委屈,我看到太多的人性的黑暗,但也感觉到许许多多陌生的关爱——虽然只是一点点,但已经够了,可能正常人需要很多很多的爱才能够温暖,但我只要不被黑暗完全的吞没,只要我还能看得见一丝光,我也觉得够了。

  所以我喜欢静静的观察人性,我要自己知道人性的多样,让自己去接纳去调整。

  如果我终其一生都够不着月亮,那便让自己,让自己的六便士成为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今天书读的比较少,读后感写的比较早,是因为我已经无法忍受斯特里克兰那些无耻的行径了!不过,我还是接着上回把事情向大家叙述清楚吧。

  斯特里克兰生病发烧一个多星期了,善良的斯特洛夫不忍心看着斯特里克兰一个人躺在脏兮兮的床上没人照顾,于是不顾妻子布兰妮的反对,坚持把斯特洛夫接回家交给布兰妮照顾!当时布兰妮反对的很激烈,甚至浑身在颤抖,不仅作者毛姆感觉到布兰妮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就连身为读者的我也深深地感觉到了,似乎布兰妮之前就和斯特里克兰很熟悉,而且之间应该发生过什么事情。但斯特洛夫一再请求,布兰妮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由于斯特里克兰长期忍受饥饿,身体很缺乏营养,但在斯特洛夫和布兰妮的`精心照顾下,斯特里克兰终于恢复了健康,并开始在斯特洛夫的画室里作画。由于他喜欢独自作画,于是总是把斯特洛夫赶出画室!斯特洛夫觉得自己已经仁至义尽,认为斯特里克兰的病已好,该回到自己家中去了。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就在这里发生了,布兰妮对斯特洛夫说,她爱上了斯特里克兰,要和斯特里克兰一起走!任凭斯特洛夫怎样真挚地央求,布兰妮和斯特里克兰都无动于衷,并说道:这是斯特洛夫自己造成的!

  看到这里,我很愤怒!斯特里克兰是忘恩负义的家伙,他那样一个抛妻弃子的男人,一个如今连自己都养活不起的邋遢男人,竟然还在想着勾引别人的妻子!都说好人有好报,斯特洛夫为斯特里克兰付出了那么多友谊,怎么会换回来两个人的背叛?对于发生这种事,对于不顾道德和没有底线的人,我是很难接受的!

  但我想,作者毛姆应该并非为了将这样一个人物展示在读者面前而费尽心血吧,这背后应该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但他就是要留给读者很多悬念,让我们急于想知道事情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好吧,我不想再猜测下去了,继续拿起书本来读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品,毛姆喜欢绘画艺术,尤其崇拜印象派画家高更,当他前往画家高更生活过的塔希提岛旅行时,亲见画作中的风景,深受震撼。于是便以高更为原型,用3个月的时间创作出《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银行家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可是有一天,他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有几次险些因为疾病和饥饿而死,但他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在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最后他到达塔希提岛。和当地的土著姑娘结婚,每天沉醉于自己画的世界。后来,他患了麻风病,双目失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平静坦然地叮嘱妻子将房间里所有的壁画付之一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去世后,他的画作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书名中的月亮代表崇高的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与卑微。在这本小说里面,既没有出现月亮,也没有出现六便士,但我们却能读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查尔斯最后与土著姑娘结婚,仅仅是因为她可以像保姆一样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又做到不打扰他。

  对于本书,大家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小说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是一个渣男、伪君子、自私自利的卑鄙小人。为追求艺术理想,他带走全部积蓄离家出走,对妻子儿女不管不顾;对雪中送炭的朋友,他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恶语相加;当他听闻勃朗什服毒身亡,非但没有丝毫愧疚,还说一切都是她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斯特里克兰是一位英雄。为了崇高的理想,放下一切,对金钱视若无睹,对名利不屑一顾,超然物外,不顾家人的感受,不顾世俗的眼光,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精神世界,这种纯粹的.精神追求值得赞叹。

  作家张爱玲曾说过:“人性是最有趣的书,一生一世都读不完。”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作家毛姆的高明之处在于,对人性只做描述,不做评判。读着文字,直击心灵,有悲痛,有感叹,有钦佩,还有思索。人性是复杂,生活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我们要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不同的人和事。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为修炼自己的灵魂,一个人每天都要做两件他不喜欢做的事。”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人生最快乐的事;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是修炼。人的本性,会让我们享受于轻松自由的生活,但想要变得更好,必须主动去直面那些令我们痛苦的事情,比如:读书、健身、自律等。凡是能让我们变好的事情,过程都会有疼痛。

  贝多芬说过:“只有带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真正看透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难修行。斯特里克兰追求梦想的过程可谓惨烈,而他却甘之如饴,安之若素。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人世漫长的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你呢?

  你是被梦想照亮呢,还是被金钱照亮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原来听说这本书在讲月亮和六便士,在讲梦想和现实。读了之后想的更多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我也有曾逃离社会,逃离责任的时候,但我终究安定下来,有了家庭有了老婆孩子。就像许多人一样,他们想逃离社会,逃离负担,去追求真正的自我,有很多人付诸行动,但最终,绝大多数人仍然会回归社会。

  也许是人类的本性无法脱离社会,也许是如今的社会难以找到像大溪地那样的地方,也许是他们的追求和梦想不够强大。主人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厌恶,因为他打破了社会属性,让人不满和不安,但他的追求又在打动我们,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在向往作为自然人最纯粹的追求。他的前半段经历是作者亲眼所见,而后半段经历是旁人回忆。

  前后的表现有蛮大的差别,也许是时间的磨砺改变了他,也许是旁人的回忆回忆美化了死者,我更倾向于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环境,大溪地更接近自然,远离社会,缓解了他的焦虑不安,他最终再次结婚,说不上感情深厚,但至少回归了社会属性,他并非完全的回归自然回归野蛮,他只是不适应之前的环境,不喜欢过去过多的社会属性的束缚,他仍是会需要社会的人,只是要找到合适的环境,才能让他平衡他的追求和梦想。也许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寻觅,最适合自己的,能平衡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平衡点。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女人都什么脑瓜!爱情,就知道爱情。她们以为男人离开只会为新欢。你说我会蠢到换个女人再伺候一遍吗?”当这句话出现在我眼前,我真的错愕了。男和女,我和你,每个人,之间,距离那么远。如果他和她之间,仅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大可不必以婚姻,亲情,友谊的名义绑架所谓的自由,你的高山,我的流水,不是拥抱过就必须地久天长。世界的丰富多彩,就在于每个人的选择。有人作律师,医生,作家,农民,清洁工,思考家,就有人选择以作画慰藉此生,仅仅是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而已,你内心真的追求如此才重要是不是呢。有人选择携手婚姻,有人选择独自流浪。有人选择毕生追求天上的月亮,有人选择低头脚踏实地,只为那赖以生存的六便士......其实哪有什么对错,又有什么标准,除了现世法律,道德,都在你的信仰里。不要让一次选择就决定了你的余生,因为我们总可以选择。此生这么短,那么长,最害怕你没有勇气告诉自己,我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害怕你觉得自己太重要,好像有谁离不开你。最害怕你觉得自己太微不足道,不能给谁依靠,哪怕是自己!如果你想活在天才或傻子的评判里,那就不要再看这本书了吧,因为不适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文章以“我”为第一人称叙述斯特里克兰追求梦想的一生。斯特里克兰是一个追求梦想的理想主义者,47岁的他忍受不了伦敦家里妻子的折磨和工作的枯燥乏味,逃离了伦敦,跑到巴黎生活。随之遇到了斯特罗夫,画家斯特罗夫看到斯特里克兰身上的天才气质,在妻子兰琪。斯特罗夫出轨斯特里克兰的时候,他出于爱才和爱妻子,成全了他们两人,甚至腾出家让他们居住,却不知,兰琪一开始的爱只是占有的爱,当她得不到斯特里克兰的时候,自杀,斯特里克兰对此事以及斯特罗夫的话无动于衷。而“我”对斯特里克兰无情无义冷漠的心态产生厌恶,对他不再关注。直到有一天,辗转良久,得知斯特里克兰在南太平洋的岛上患上麻风病死去。又重新,追溯斯特里克兰的.足迹,“我”循着斯特里克兰可能走过的路,一路上打探他的消息,获悉斯特里克兰与真爱爱塔和无忧无虑的家人,过上安宁快乐的晚年生活,这时,不幸降临于他的身上,患上了麻风病,因为土著居民出于恐惧的心理,时不时咒骂、驱赶他和他的家人。历经沧桑的斯特里克兰,面对这些旁人的污言秽语,依旧保持着对画画的执着,不顾世俗的眼光。文章前半段说他抛弃家庭、抛弃热心帮助他的朋友的时候,我真的特别厌恶他的自私冷漠,后面才了解,无人理解内心的真正需求、环境的改造以及内心的呼唤让他做出了逃离的决定,随之,对他产生同情之感。这是一本我一看到开头直接想看下去的小说。今年年度看到的最好的一本小说。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很久以前,一个朋友跟一作家开玩笑:“人们在凝望天空中的月亮时,往往会忘了脚下的六便士。”作家觉得挺有意思,就将“月亮和六便士”作为自己下一篇小说的题目。

  于是乎,《月亮和六便士》应之诞生,这个作家便是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故事的主人公查尔斯是以著名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所塑造的一个生极落魄、死备哀荣的艺术者形象。作者站在一个叙事者的角度,记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找到了自己永远的归宿。

  表面看来,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离经叛道的故事,但书中层出不穷对人性的讽刺与解剖一定会让你改变看法。“难道成为年数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是成功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的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毛姆的.这段话很好的概括了查尔斯的心路历程,也阐述了自己对人性、人生道路的理解。

  所以,在某种层面上讲,《月亮和六便士》的查尔斯式人生是无可辩驳的。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他们在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颇有道理——在被机械性的工作生活“塑形”后,人们可能会变得照本宣科、思维模式固定、失去创造力与热情,尽管在他人看来是功成名就、志得意满,可其实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种人性的缺失,即迷失方向与理想。所以,从主观上说,查尔斯并非离经叛道——所谓“离经叛道”,不过是“别人的看法”,不过是他所唾弃的“世俗”罢了。一切只是他愿、他想,他早已厌倦了千篇一律的生活,他只想从苟且中夺回生活的船舵,遵从内心选择,以画为钥,解开人性的枷锁,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人生,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中。这不是很讽刺吗?但是,在中国道家学派中,老子、庄子不也是如此从容不迫、逍遥自在且勃发向上吗?他们都在追寻:在如此充满了污浊的世俗苟且中,向内寻求精神世界的无限自由。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满地都是六便士,可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毛姆的话,便是对查尔斯这一传奇的人生诠释——他义无反顾地抛弃了物质与世俗,走向令他神往的远方。我相信这也是一种选择,但无论选择月亮或是六便士,愿我们都能在自己人生中,坚定而又享受着自己的选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

  看了书友王宗英的评论,直接无话。原样搬来镇镇门面:夸父死在了逐日的路上。

  海子说,“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这月亮破碎在了铁轨上。

  只顾抬头望月的斯特里克兰,若非遇到自愿奉上六便士之人,早已是破烂阁楼里的一具腐尸。

  理想是伟大的'。

  可以肆无忌惮地追随理想的年华是幸福的。

  但是,正如安泰的力量来自大地一样,理想的存续也决乎于手中是否握有最后的六便士。理想是年轻人的专利,并不意味着成熟必将伴随理想的丧失。成熟不过是既看清了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关系,也愿意为自己的六便士负责而已。要抬头望月,也要低头看路,否则会得颈椎病的。

  抬头者灿烂,低头者长久。人们常常喜欢把这二者对立起来,实则不然。毕竟世上还有富兰克林和曾国藩们,既长久,又热烈。至于夸父、海子和斯特里克兰们,让我敬佩,更多的是同情。

  当然,他们根本不需要这种廉价的同情。正如年轻的你,可以也应该不负年华肆无忌惮地抬头望月,而完全不必顾忌周围人的目光一样……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述了一位天才画家的一生,由此引发出对人生的思考。

  开篇先简要描述了英国上流社会对艺术作品的追崇,然而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虚伪、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等秉性通过聚会、拍卖等形式展现无遗。随后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登场,出场方式却是相当的不起眼,典型的社会普通群众的形象,妻子贤惠,家庭和睦幸福。但一切皆是假象,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内心的追求是画画,完完全全被当时的社会已经家庭生活所束缚。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做出了抛妻弃子的'决定。在此过程中,其自私、冷漠、无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人孓身来到法国后,过着凄苦无依的生活。这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之痛苦,追求艺术信念之坚决。在法国,有位朋友叫戴尔克·施特略夫,极早便对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有着极高的评价。为此,不遗余力的帮他。然而,斯特里克兰德却忘恩负义,霸占其妻子,随后又弃如草芥,可以说的上是禽兽不如,但其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也都是基于追求画画。由于与人结怨,主人公踏上了漂泊、乞讨的生活。最终在塔希提找到灵魂的归宿,精神的追求,并经人介绍,娶妻生子。

  在此过程中,无论经历什么,主人公始终无法放下的就是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强烈的画画欲望使他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他不在乎金钱、名声(抛妻弃子,忘恩负义,冷漠无情等等),展现给世人的完全就是一个病态的人格,可以说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然而即使如此,仍然。

  主人公之所以能在塔希提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是因为这里环境清幽,最接近大自然的状态。摆脱了世俗的一切困扰,又有自然环境的衬托,主人公内心追求的无拘无束的灵魂终于得以释放,精神得以解脱。可以集中心力进行艺术的创作。所作的画皆是展现自然、原始之美,却也附带着恐惧邪恶之意。既表现了内心对、自然的向往,又揭示了人性丑陋罪恶的一面。

  小说言语之间含有邪恶反讽之意,局部观点不表赞同。但值得欣赏的主题就是:人应该心怀理想,追求心灵的。正如文中的步吕诺船长所说,他和斯特里克兰德其实一样,都在追求美,只不过一个是艺术,一个是生活。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步吕诺船长的生活心态,积极乐观向上,追求生活的美。不管艰难困苦,始终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正所谓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有些作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比方英国的毛姆。在遍地六便士的世界里,抬头看见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小说《月亮和六便士》讲述的主人公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追求自己艺术的故事。我从中也明白了,人短暂的一生中,做内心想做的事,才是真正的快乐。

  选择此书,因为它被世人认可。

  经过时间检验仍被称赞的书,就仿佛一个被人敬仰的人,面对被人敬仰的人和不足一提的人,心境肯定会不同——你会不由自主带一些崇拜、信任、紧张、庄重。

  读此书比读其它书更慢,因为我会更多的回读、记录、思考。

  才看到序言,我就有好多想说的话。看到“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我”,我忽然感到,以前自己说理想与现实不相容,只是指工作与兴趣不相符,时间受工作占用,不自由。如今看来,这是何等肤浅?不工作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是不可能,甚至唾手可得,但很多人,往往在此上要加一个衣食富足。

  世人都有不劳而获的期待,或是空想,假若实现,那人类必定灭亡。而给你足够吃的粮食,足够穿的衣,让你做你想做的事,你想做什么?

  看到“爱的虚幻与真实”,我想到:我爱过,那种受内心驱使的爱过,可我认为,那是一种沦陷,并不长久。爱情,只是生活中的小部分。

  看到“这正是艺术创作的心声:当你完成了最伟大的作品,它便离你而去,因为艺术的最高诉求并非任何实体,而是那遥不可及的精神的涅盘。”我想:阅读的过程,是打开牢笼的过程,请别害怕,被黑暗中的人所惧怕的光明。

  看到“这种人的‘伟大’来源于他们的地位,而非品质”、“崇拜者的奉迎和批评者的藐视也许没什么两样”、“艺术是情感的体现,情之所至,人人都能够理解”、“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渴望一种桀骜不驯的旅程。这样的安逸,让我恐惧。”、“要我说,他们的学识有余,涵养不足。”、“他们的激情苍白无力,他们的梦想枯燥乏味。”、“文明践行一种奇怪的才智:他们把短暂的生命,浪费在琐碎的事物上”……我就会反思自己。

  可是,这些反思似乎并不深刻,看完书隔了三天我来写此篇读后感或者叫做读书笔记的东西,我不知道自己想写些什么。

  作者围绕着主人翁斯特里克兰,写了他前后两种不同性格所造成的几乎完全对立的人生。

  第一种,是普通人的生活写照: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与妻子过着平淡如水的生活,并和可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看上去是那么符合世俗意义的幸福。

  第二种,从斯特里克兰选择不告而别开始,仿佛一声令下,他变为了一个绝对冷漠、决绝、固执的人。他只活在精神世界里,仿佛有创造美——画出杰作——的使命。他不需要怜悯,不需要赞美,他不为曾经的家人有半分烦恼和后悔,更不为陌生女人的诱惑而心动。世人的欲望也好,烦恼也罢,对他来说都不存在。他只管画画,吃不饱穿不暖生病都不算什么,只要饿不死可以继续画就好。这样的状态,很是极端,也可称为纯粹吧。纯粹的理想,纯粹的想创造美。

  而现实社会,讲究规矩,讲究名誉,讲究吃喝,所以他们眼里的斯特里克兰,令人讨厌。不礼貌、脏兮兮、没钱没地位,画的'画也不被理解,所以他被人嘲笑,被人厌恶。

  可在他眼里,世人都是愚蠢的人,他们的一切举动他都不放眼里。

  他和世界是对立的。这样的他,在到达他最后故去的那座小岛后,不被怀疑,不被嘲笑,大家懂得给彼此空间,懂得“存异”,他甚至还娶了一个当地土著人当老婆,生了孩子,过着简单惬意的日子。那个土著女人,她长得漂亮,洁身自好,不在乎形式,她也不在乎斯特里克兰是否有钱,是否帅气,是否显得彬彬有礼,她爱的是没有任何装饰的他。在主人翁得了麻风病以后,她依然能做到不离不弃,这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的。为此,斯特里克兰的晚年便没有那般悲凉,但就算没有土著女人,恐怕他也不会觉得自己可怜。

  直到斯特里克兰去世后,他原本并不被世人看好的画成了珍宝。而他最珍贵的一副巨作——画在他在岛上屋子里的杰作,他命令他的土著女人在他死后将之付之一炬。

  说实话,我不明白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而内容让我感到的东西也太多了。

  比如:作者能塑造出此人,一方面他是参照了画家高更的生平,一方面肯定融入了他自己对现实对理想的思考。他的内心是否住着两个斯特里克兰?而这让我看到,我的想法——认为作者刻画的人物一定会带着自己的影子——其实是我思想的限制。作者或许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对立的人,用他的生平,来表达他对“真正的美”的认识,对生活的矛盾的剖析。

  比如:想成为一个画家,或者一个其它领域的艺术家,他所要承受的往往很多:生存对金钱的所需,不愿对社会妥协而遭受委屈和鄙视;被怀疑、质疑、取笑。走在思想前沿的人,走在创造美的道路上的人,是和世俗的人的很多做法必定背道而驰的,而这种背道而驰的局面,不是选择而来,也不是坚持就能渡过,那是发自内心的,被灌了不得不如此的魔咒。

  比如:斯特里克兰的画被嘲笑,但是,却有一个火眼睛睛的人认出他的不平凡。这个人是一个平庸的画家,他自己没有能力画出杰作,但他却懂得“真正的美”,并用自己的方式尽可能的去照顾主人翁,哪怕主人翁斯特里克兰睡了他的女人,抢走了他女人的芳心给他来带巨大的痛苦,他也依然不恨他,依然要保全斯特里克兰,因为他相信他可以画出举世震惊的杰作。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天命,每个人完成使命的形式不一样。有的人如斯特里克兰这般,但这是极少数,而这类人追求的东西,是凡人轻易体会不到的,若要体会,要体验他所体验过的那些痛苦与煎熬。有的人如这个平庸的画家,他的使命可能不是创造,而是发现,是成全。

  比如:虽然作者写斯特里克兰冷漠,但那也是在社会的镜子下显示的样子;社会的镜子是否毫无偏差呢?显然不是。他到小岛以后的生活,充满宁静,只为遵循内心的向往;这样的选择,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要有智慧,有发自内心的向往。这样的人,或许在世人眼里是冷漠的,是可恶的,甚至是可怜的。然而,这样的人生,却同样让我觉得是值得敬佩的。那种自由,是很多人高不可攀的。

  比如:文中提到的一个优秀医生,在一次去往斯特里克兰所居住的那座小岛后,仿佛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向往,于是毅然决然放弃了自己高俸禄的工作。人们为他感到惋惜,觉得他傻。这是为什么,一个人追求自己内心喜欢的东西,就是傻?就是可笑?就有一百种理由可以来嘲笑他!

  就像如今,若一个原本可以取得世俗成就的人,放弃了成名发财的机会,选择回到乡村过简单日子,绝大多数人就会觉得他是脑子烧坏了,一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情。若一个普通平凡的人选择陪伴老人,安于田园,就会被人说是没有上进心,是贫穷,是可怜。金钱,真的已经成为了评判一个人是否优秀,是否幸福的人的标准了吗?

  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深刻的思想,只知道人云亦云,只知道贪图享乐,精神上的,灵魂上的丰富和深刻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提,甚至被他们所践踏。归根结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对待地位不足自己的人,对待看上去颇为寒酸的人,人们异常冷漠。本书剖析了现实生活中太多的问题。

  而我只愿自己,做内心想做的事,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不要在乎别人的赞扬或泼的冷水。

  只此短暂的一生,何须去奉承,何须去解释。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月亮与六便士>>好像通篇都是在讨论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但我却在里面看到了最特别的三个字—别打扰。故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从放弃之前安逸的生活开始,便一直呈现出一种不要打扰我的状态。

他对别人的评价以及自己的物质生活都毫不在意,他把全身心都投入到绘画当中去,即便他画的作品没人赏识他也不觉得沮丧。他对别人的要求也只有一个—不要打扰我。所以在外人看来他简直没有人情味,自私,没有礼貌。这些也恰恰在说明思特里克兰德的人生态度即不要打扰。因为他不想在人情上浪费时间,因为他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生命所剩的所有时间都用来完成那个精神世界都不够,所以他才会对别人表现得非常不耐烦,哪怕别人的好意也一样。

但是人类本身就是社会动物,没有谁能够不依靠他人独立的'存在,思特里克兰德也不能。所以有的时候他会特别厌恶自己的肉体,觉得肉体拖累了他的灵魂。他需要吃饭,尽管他已经对此毫无要求了,但是他不能除去这个程序。他要满足性欲,尽管对他此非常不满,他也不能避免。但是我不想说思特里克兰德这样无限压缩自己的物质需要,穷其后半生都用来完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就是高尚。也不想说他的原配领着一对儿女自食其力,最后过上了比较体面的生活就是庸俗。

总之就是人各有志。在我看来,每个人的志向都值得尊重,志向没有贵贱之分,不能说我们的志向是买一套楼就是低俗的而你的志向是世界和平就是高尚的。我们只不过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就可以了。我们不要互相打扰。你不要看不惯我,我也不要抨击你。因为我们一生,最多百年。

如果有志向,要完成志向时间都不充裕,哪有时间去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呢。我觉得我男朋友对我说的一句话在这里提很应景,他说我们每个人的一辈子就那么长,你还要把时间都浪费在别人身上,你觉得值得吗?不值得。所以我们看到奇怪的人,与我们不一样的人,不要去打扰他们。就是我不管你,你也不要来管我。我们就各自做事,完成我们的梦想就好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如果说我最爱的三部作品,月亮与六便士一定名列其中。书中经典的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可他抬头看见了月亮。”曾经是我很长时间的签名。

  在这部小说里,毛姆是以高更的生活经历为参考,创造小说主人公查尔斯。史特利克兰这个角色的。原书成书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全欧洲迎来新秩序和希望的时代。当时的毛姆45岁,正值创作巅峰期,月亮与六便士是他在全盛期写下的杰作,亦是其作家生涯的最重要代表作。毛姆是一个很毒舌的作家。在今天分享的这本月亮与六便士经典代表作里,他的风格更甚。在我看来月亮与六便士最浅的理解是理想与现实。

  小说的主人公查尔斯。史特利克兰是位证券经纪人,有着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在四十多岁的时实,忽然决定放弃原来的中产阶级生活,抛家弃子,去当画家。他过了很多年困顿的生活,也一直默默无名。最后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岛上,与土著女子同居,画了很多画。他在小岛上患了麻风病,最后在痛苦中死去。死后,他的画却大大有名,查尔斯。史特利克兰也成了伟大的画家。

  刚翻开这本书的导读,第一句话便是“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梦可是梦境,亦可是梦想,这本书的主人公,自然是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主人公人到中年却突然舍弃一切,离开家乡,义无反顾的去追自己所热爱理想。这看似荒诞无奇的事情,却如实发生。不得不说,惊叹之余,更多的是佩服和羡累那份勇气。

  书中写到“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何尝不是呢?我们活在当下,不得不去考虑他人的想法,不得不去顾及他人的感受。就如同考上大学当我们选择专业、选择就业时,我们当中许许多多的人要听从父母师长的安排,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又有哪些人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活的呢?我们察言观色,成为了不想成为的人,成为了不得不成为的人。书中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了主人公选择的教材,还探讨了我们在未来路上可能要遇到的事情,更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迷失了本心,我们可以察言观色,但不要忘了原本的我们,在克服困难时,在追逐梦想时,在做真正坦荡的自己时,要保持那份独特性,要勇敢追求幸福。

  反观如今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了更加富裕充分的条件,但理想似乎还是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词,或许说出来大家都一笑了之了。但这本书告诉我们,不是天才依然可以勇敢,我们始终有追逐梦想的权力。或许如书中所言,在逐梦路上我们都像是一个终生跋涉的旅客,不停地寻找一座很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庙。或许有人说这像是永远追不到自己尾巴的猫,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呢?

  月亮是梦想,六便士是现实,毛姆笔下的查尔斯。史特利克兰选择了拥抱月亮,放弃手中的六便士,这无论在任何时期的人们看来都是种莫大的勇气。有人说,月亮遥远,追求一生,不过是水中捞月,镜花水月一场空而已。享受追逐月亮的过程,在追逐中寻找人生的价值,才不负此生。

  社会只能教会你如何生计,很多时候我们却把那当成是应该如何生活,手段成了目的,也许查尔斯。史特利克兰是极端惟我,甚至在一些人看来是自私的,不过他作为艺术家无疑是闪光的,内心强大而坚定不移的,摒弃了一切世俗约束,单纯聆听内心而活,既是疯子也是传奇,你无法用对错评价他。

  人生正如一场美梦,枕着月亮,踏风远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关于梦想与追寻的书,小说讲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巴黎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他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斯特里克兰德却在追逐他的噩运,更准确的说是一个被梦想俘虏的人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兰德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小说里的那个“我”问他:“难道你不爱你的孩子们吗”?他说:“我对他们没有特殊感情”;“我”再问他:“难道你连爱情都不需要吗”,他说:“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别人也许会同情他的穷困潦倒,他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这样的人当然可恶。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自私,没有责任心,不屑和“社会”发生任何关系。但他又很无辜,因为他的眼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被梦想击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如果说他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别人更服从宿命。梦想多么妖冶,多么锋利,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或者求功名利禄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斯特里克兰德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子定格在查尔斯的最后时光。一个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简陋土屋里,那位因病而毁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画的满墙壁画中,聆听波涛汹涌的颜色——对,那时他已经失明,只能聆听颜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风,红色是尖叫。我承认,此情此景不能唤起我丝毫的怜悯,因为心中唯有敬畏——骇然与敬畏。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宁静。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胜利。虽不信神,我想这就是那个人们应当在胸前划一个十字架说“阿门”的情景。

  他的头脑里只惦记一件事,仿佛生来就是为这件事而来。他为了能做到渴望的这件事,可以抛弃一切,完全出自内在的激情和热情,有种“时不我待”的契机,如若不去做这事就会感到时时不安与惶恐,完全没法生存及生活下去。可以说,他的整个身心全都被这件事给拽住了,就像他给自己挖了一个洞,有东西拉着他下去,不受自己思想控制。你可以说他“六亲不认”、“太自私了”,但他确实是在做自己认为值得的事情,一件一生未完成的重要事情。他厌倦自己的碌碌无为、按部就班,当别人问他是否会想以前,他笑笑,“我不想过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原来,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活着只为追求真理,而这真理就是那些自己认可并喜欢的事情。而心心念念做喜欢的事情,什么时候启程都不晚,也许某时像有人指引一般,让你靠近,明白自己来到这世上真正的意义。

  斯特里克兰德的人生只能作为理解他作品的一个入口,却不具任何普遍意义上的借鉴价值。相对而言书中真正聪明的倒是二流画家戴尔克?施特略夫,他知道自己不具开创性的绘画才能,便专心画画糊口。他有自己的画室,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也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他完全明白创作的痛苦,“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

  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当然,故事里他低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天才的破坏力,但这只是情节的偶然,不是施特略夫的必然。

  施特略夫虽然艺术才能极其平庸,他自己本身只能画些庸俗的题材,水平很一般。但是他能欣赏思特里克兰德的天才,感受到思画中蕴含的艺术之美,即使这种艺术之美还未能被当时的主流审美情趣接受。出于对美本能的向往,他无私地资助思,帮助他。他虽然是个平庸的画家,但是在为人上却有伟大之处。他自己无法创造美,但是他那种欣赏美的才能以及对人的热忱正直,让他变得伟大而不平庸。这是普通人而能伟大的典型例子。我很喜欢他,因为我觉得这是才智普通的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了。才能是天赋,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是性情和品味确实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的。

  施特略夫曾说过的一段话:“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创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毛姆让施特略夫这样一个毫无才能的画家来讲这句话,表现出一种特别的张力。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如何超越平庸呢?就是要有勇气去感受体会想象那些天才所经历的思想折磨啊!

  斯特里克兰德和施特略夫这两种人生,一个是伟大的不幸,另一个是平庸的幸福,如果一个人能够选择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却在选择的同时又都对遥远的伟大趋之若鹜,不断幻想非凡的莅临。但要知道,“伟大”实在是一条灵魂的不归路。如果狠不下心来伤人伤己,那还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但即使是施特略夫,因为理解了美,意识到了天才的可贵,也不得不忍受无穷的屈辱与折磨来完成他的理想主义。到最后,真正的理想与结果根本无关,就好象斯特里克兰德必须画画,哪怕失明;而他画画这件事却与画根本无关。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与现实。正像毛姆说的那样,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月亮”是美好而遥远的,就像人们追寻的梦想,但追寻的过程也许孤苦,甚至最后会一无所得;‘六便士’象征着世俗、琐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价值。你的要的究竟是‘月亮’还是‘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新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读的是英文原版,没有刻意查单词,吭哧吭哧地也理解了大概意思。在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前提下,读英语原文比起读译文更有意趣,至少在理解作者风格和原意方面具有优势,也能感受到英语遣词造句的微妙美感。目前正快速地再读一遍中文译本,复查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并体会译者怎样实现“信达雅”。

  在阅读之前,我知道《月亮和六便士》很有名,毛姆也很有名,知道这大概是一个股票经纪人抛下优渥生活和妻子儿女,一心追求绘画梦想的故事。在阅读之后,我知道原来本书主角原型为高更,原来主角不是一个典型的破釜沉舟、收获崇拜与赞誉的英雄,原来人的一生,舍弃与得到都必须作出坚定的选择。

  主角Strickland性格独特、复杂。书中的叙事人“我”感觉他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攫住,其力量之强大让人无法抗拒,甘愿冒险。在四十岁的年纪告别如日中天的事业,放弃舒适的生活,抛妻弃子,藏身于巴黎破旧的旅馆,五年来穿着同一身衣服,过着每天只喝一瓶牛奶吃一条面包的日子,只为了画画。关键是,几乎没有人认可他的画,而他也不在乎画画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名利——他只是要画,他不得不画。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Strickland简直可以说是个“恶棍”了,离开妻子子女,对热心帮助他的Stroeve冷嘲热讽,“拐跑”Stroeve的妻子,成为导致她自杀的原因......对于别人的评价,他从来嗤之以鼻。他不在乎他人的看法,是真的不在乎。“有人也说他们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这多半是自欺欺人。一般而言,他们能够自行其是,是因为别人看不出他们的怪异想法,最多因为三五知己的支持,他们才敢一意孤行。如果一个人的离经叛道切合他所在的阶层的行事作风,那他在世人面前违反常规倒也不难。这会让他洋洋得意。既标榜了自己的勇敢,又不用担风险。”但是,Strickland“就像是一个身上抹油的摔跤手,你根本抓不住他;这就给了他自由,让你火冒三丈。”传统对他无可奈何,所有的批评讽刺、风言风语都不能刺激他的自尊心,只能换得他的哂笑。

  也许这种特立独行恰是让他伟大的地方,他对于会占据时间精力的欲望、爱情、琐事和别人的看法感到愤懑,他想要摆脱它们的束缚,将全部精神集中在绘画这一件事上。他不善言辞,唯有通过画画来表达旺盛的生命力和深藏在心的感受。从井井有条的伦敦到灯红酒绿的.巴黎,再到原始而宁静的大溪地,Strickland终于找到了能够让耳朵清静,让灵魂栖息的地方。在孤岛山野里,在被麻风折磨的日子里,在眼盲之后,他不止息地画着,直到呈现出一幅幅摄人心魄的作品,直到生命的终结。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有些人看到嫦娥,有些人看到环形山,有些人看到飞船,有些人从不仰望。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现世安稳。

  “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渴望一种桀骜不驯的旅程。这样的安逸总让我惊惧。我的心渴望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我能有所改变——改变和不可预知的冒险,我将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险滩。”

  用这本书来开启新一年的冒险,甚好。

  我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不感兴趣!他的特立独行太过惊世骇俗,如果仅仅是惊世骇俗也就罢了。偏偏,他的惊世骇俗还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了那些曾经爱过他,甚至给予他巨大帮助的人以巨大的伤害,这让我实在受不了。

  尽管从小到老,我一向以为我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不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是与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相比,我简直太有人情味了。也许,正如书中所言:“假冒的特立独行也不能掩饰平庸的本质”。我想,我的特立独行只不过是想掩饰我平庸的本质罢了。

  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人物是迪尔柯·斯特罗伊夫。他是一位长相滑稽的荷兰画家。虽然绘画天赋不高,但是富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虽然为人有点傻里傻气,不谙世情,但是真诚善良,宽容大度;虽然朋友一再有负于他,但是他总是以德报怨。他给我的震撼:一是他的爱才之心,尽管此“才”并不与他惺惺相惜;一是他的爱人之情,尽管他所爱的人并不爱他。

  这是我第一次读毛姆的作品,感觉书的前面部分语言非常幽默,后面部分语言非常富有哲理。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尽管读完之后,我对“月亮”心生恐惧,对“六便士”却心有戚戚焉。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所作,这部小说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这部小说情节并不复杂,写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小说的主人公性格怪异,有时表现得非常自私(例如他同挽救了其性命的荷兰画家妻子私通,导致他的恩人家破人亡),但正如作者说的那样:这是“一个惹人嫌的人,但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读者也很可能不喜欢这个画家,但却不能不佩服他的毅力与才能,不能不为他的执着的追求精神所折服。毛姆在这部小说中发挥了他叙述故事的特长,有时直叙,有时追述,有时旁白,插入一点议论,有时又借助第三者的口讲一段轶事作为补充,只要读者将这本书打开,就不由自主他被吸引住,想看个究竟。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英国画家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 (Paul Gauguin,1848-1903)为原型塑造的人物,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高更在立志从事绘画前也做过经纪人;高更一生也非常坎坷、贫困;高更最后也到了塔希提并埋骨于一个荒凉的小岛上。但我们必须看清,除了生活的大致轮廓外,毛姆创造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人物。他把他写得更加怪异,更加疯狂,但也使读者感到更加有血有肉。一句话,毛姆写的是一部虚构的小说,而不是一部文学传记。如果说《月亮和六便士》发表后将近一百年,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魅力,那不是由于毛姆采用的原型——高更如何伟大,而是由于毛姆的生花妙笔创作出一个不朽的画家。

  作者把赤裸裸的人性描写得淋漓尽致,把主人公的全部恶劣、疯狂的行为展现出来,却让我们感到的不是畸形,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真真实实的人。他那些令人不解的种种行为却展现出对艺术的狂热,对艺术的追求,为了艺术宁肯舍去一切的情感!

  我们可以说他是伟大的,他对艺术的挚爱是无人可比的。他的画渗透了他的性格,那粗犷、疯狂的画,其实也是他对命运不公的一种灵魂的发泄。

  最后让我们探讨一下小说的名字,“月亮”代表什么?“六便士”代表什么?月亮是天上崇高纯洁的星球,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两者都是圆形的,两者都闪闪发光,但本质却完全不一样,也许它们象征的就是理想与现实吧!理想是那么美好,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艺术与生活的矛盾,使主人公成为了一个悲剧人物。

  让我们去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而鄙弃六便士银币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6-10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1-04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01-08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2-21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书笔记05-22

月亮与六便士初中读书笔记03-02

月亮与六便士心得体会02-16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03-13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精选40篇)03-16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5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