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4-04-24 07:45: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玫瑰与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

  看到题目《玫瑰与教育》,起初只是觉得好奇,翻开书页才知道"玫瑰"是窦桂梅老师的网名,《玫瑰与教育》其实记录的就是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缓缓流淌出的是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积极实践,勤于积累。窦桂梅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

  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桂梅老师的自觉行为。她的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让我飞翔的是书",窦桂梅说到她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书。是书使她变的睿智、豁达、优雅而美丽。她在书中写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思想,为人处事的'观点,以及在日本的见闻和对一些书的读后感,很有见地。这些与她爱思考的习惯离不开的。她能从生活的细微处发现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有敏锐的洞察力。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着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

  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去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心中盛满阳光"她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眼因多流泪而愈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温厚"。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事情的意义就变了。懂得关怀,获得朋友;懂得开心,获得轻松;懂得遗忘,获得自由。有这样的名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钦佩窦桂梅老师的同时,我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就应该学习她的教学方法和精神,从她的身上得到对我的身心和教学工作有利的东西。我挺喜欢她的人和她的书,读的感觉像春天。看文章知道她经常是深夜才眠,甚至凌晨两点,这应该是因为乐趣,是一种对教育不懈地追求。佩服之余,唯有感慨。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2

  放假前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这本书有四辑:

  第一辑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写出了作者的多篇读后随笔,书籍点评。扪心自问,自己总以时间少、工作紧为由,研读过几本教育专著,认真伏写过几篇有价值的文章?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无知。潜心读书,细细想来真是一件好事。

  有特色的教师容易被学生记住。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没有特色。究其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家长、学生的压力导致教师缺少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令教师们不敢去尝试建立自己的风格,只能围着分数棒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的成长与培育风格的大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他们的专业水平刚刚成长,就要面对学生是否接受、领导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问题;如果参加比赛,还要面对评委老师们能否首肯的问题。而目前的评委们,可能会出于对新风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局限,或为了规避风险,一般要求中规中矩、有板有眼。评委们只是按照时尚的理念或个人的印象给授课教师打分,也不给授课教师任何申辩的机会,更全然不顾教师的个人特点。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3

  近来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窦老师的专著——《玫瑰与教育》。本书主要记载了窦老师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及为人处事中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国外教育(日本)现状的透析,还有一篇篇富有真知灼见的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我对窦老师肃然起敬,倒不是因为她如此年轻就评为全国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十杰教师提名,还担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而是通过《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通过窦老师的成长经历,我感受到了名师光环背后执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触动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一、广泛读书,积淀学养。

  小时侯的窦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们看到了窦老师从一个读者到作者的经历,看到了窦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读书成了我的习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窦语)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积极实践,勤于积累。

  窦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读完名师之作,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离窦老师有多远?我们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

  名师之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之精神!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旧的思想意识,让精神站立!很多情况下,名师给了我们压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动力。一个要进步的人,对自己应该自找一个压力,这样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名师曾经做过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窦老师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感谢《玫瑰与教育》!感谢窦老师!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4

  《玫瑰与教育》,买这本书时并没有多想,只看到是本教育随笔,又是窦桂梅老师所著,就入手了。看着这本书的题目,我产生的第一个疑问就是“为何是玫瑰与教育?”玫瑰特别在何处?光是这个题目,我就联想了不少:可能是和《小王子》这本书中的玫瑰有关?又或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再或者因倒置其名字“桂梅”而成“玫瑰”?

  初翻此书,只关注了感兴趣的内容,以自序部分为最,读了多遍,有种淋漓尽致之感。都说人如其文,那么,一打开这本书的自序,你便好像看到了一个真实明朗的教师,或者说一个从容大方、爱写作的人。自序部分许多话令人受益,如其引用朱光潜先生练习写作的原则“有话必说,无话不说”;其分享的费尔南多·佩索阿“写作是为了忘却,为了忘却心灵的疲劳,忘却生活的疼痛”;其常常和年轻朋友讲的“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自我批评,让实践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省察。”因这序特别吸引我,所以每次翻开这书读完序部分,就要停下来好好感受,后面的正文倒只是粗粗翻看。

  这两天终于一口气看完了正文,感慨也多。

  一是读书写字实际上是在爱自己。我的许多同学朋友都做了老师,北上深最多,作为一名老师有多忙碌,要处理的事情有多么琐碎繁多,从每天的朋友圈就能看出来了,这样一天下来,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占用了,有家庭的老师更甚,我们的时间和空间被老师、父母等等这样的角色占用,在什么时间,我们是自己呢?我想只有读书写字,和自己对话的时候,我是我,没有社会赋予我的任何角色意义,不受其他任何规则制约,是真正歇一歇,爱自己的时候。

  二是观察与发现。这个学期我常常在班级和同学们说起罗丹的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读完此书后,我想“生活中从不缺少有意思的事情,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不得不感叹在窦老师的眼中,处处都是素材,处处都是值得思考、可以深挖其背后内涵和意义的事情,可真应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这句话。眼中处处有问题,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十分多元,这无疑让我们对待生活、工作中的某些事情更加客观,也更能“容人、容言、容事”。

  三是与人为善,做踏实事,讲真心话。亨利·詹姆斯在谈到“应该怎样度过这一生”时说:“人生有三件大事:第一,与人为善。第二,与人为善。第三,与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前提下,不屈本心地讲真话,做有用的事情。希望可以继续保持下去!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5

  《玫瑰与教育》是 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现象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著,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回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去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爱在右,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是窦老师所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并时常有意识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书籍”的角色。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此举目的竟是“让人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抓到爱。”

  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样。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6

  走进图书室,在一排排严肃而略显厚重的教学著作面前,《玫瑰与教育》显得如此不同,为什么浪漫的象征“玫瑰”,与我眼里严肃的职业“教育”,联系到一起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

  《玫瑰与教育》其实是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集。在这本书中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该书分为四辑,“清谈与忧患”写的是一些关于教育体制、名家教育思想和自己的教育随想;“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的是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的故事;“日本教育管窥”介绍了自己在日本一些学校的见闻;“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选登了窦老师写的一些读书笔记。与其他书籍相比,里面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而是娓娓道来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

  这不仅仅是窦桂梅老师的底线,更应是每一位为人师者的底线。在我们的工作中,因为种种情形,种种原因,是不是也曾无意中伤害过学生们的心灵呢?窦桂梅老师甚至考虑到了“不可将竞技的奖

  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确实,当我们发出一朵小红花的时候,当我们向某些学生进行表扬的时候,却也有意、无意的伤害了其他暂时落后或者不够积极的同学,只是我们无暇顾及而已。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心灵的沟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在选择一种教学方法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保护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生活的自信心,让每一朵花朵都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活泼的长大。

  “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了,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了。”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是我们极少将这一平凡的职业做到极致。在窦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从教者走过的艰辛的'成长道路;看到了一个教师心中永不言败为着理想执著追求的坚定信念;看到了一个普通的从教者的不普通之处。窦老师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成长历程向我们诉说着、向我们诠释着,普通的你同样也可以变得灿烂。

  人必须始终有一种动力,使自己从懒洋洋的状态中走出来,并常常使自己处于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状态,这样惰性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动力来自于哪里?窦老师告诉我,这种动力来自于对某件事的期望、信念、态度、行为!千帆竞争,百舸争流,对于教师而言,这份动力更来自于内心的一种责任,来自于对学生的爱,来自于对职业的幸福感,来自于对人生的永恒追求。

  窦老师就是一朵玫瑰,玫瑰于人,手留余香。读窦桂梅老师的这本书,就好比沉浸在玫瑰花园之中,只要轻轻呼吸,就能感受到那阵沁人心脾的滋养。也许,我一辈子也无法拥有那玫瑰的绚丽,但我也愿自己能做一朵路旁的不起眼的小花,静静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淡淡的幽香,给路过的人们以精神的慰籍。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7

  寒假期间,为了响应学校做“书香教师”的号召,积极读书撰写读书笔记,我网购了《玫瑰与教育》这本书,一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更多的是被它的作者“窦桂梅”这个教育大咖所吸引。提到玫瑰,它代表着浪漫、艳丽和美好的爱情,又怎么和教育扯上了关系呢?读后才知,原来这个玫瑰是窦桂梅老师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在线”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

  《玫瑰与教育》不像是一部教育的著作,更像是窦桂梅老师一本教育的随笔,记录了窦桂梅老师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她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的花园。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岩群芳。”所以,她也用玫瑰自喻,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20鼓励她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用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

  曾几何时,手机已经渐渐取代了案头的书,我们沉迷于抖音小视频、朋友圈的各种晒等,真的很难静下心来真正捧起一本书来阅读,再加上忙碌的班主任工作让我身心俱疲,每天的生活都被处理不完的小纠纷、看不完的作业本、填不完的表格,做不完的资料所充斥,我都忘了读书,遗忘了找寻精神的那片后花园。

  其中在读到《小红花的背后》这个教育故事时,似乎就是在读我们班自己的故事,冥冥中跟不相识的人心意相通,这种“心灵感应”应该就是读书的乐趣吧!文中的“小红花”作为一种奖励,可以看作所有奖励的统称。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也经常使用“小红花”,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效果尤为显著,得到小红花的得意洋洋,从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小透明”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这一部分孩子的.感受,都只记得为那部分优秀的孩子鼓掌。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抚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不管智力高低都应该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即使在墙角也能开出花来,这个教育故事让我对班上"奖励机制"的设置有了更全面的考虑,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一个个充满温度的教育故事,无不触动着我的心灵,引发了我思考。读着这些文字,让我感觉到作为老师,肩上的责任更加的重大了,“玫瑰”与“教育”的含义及关系已渐渐清晰,原来是因为有了激情的阳光和思想的空气,玫瑰才长久地灿烂在教育的四季里,芬芳四溢……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但要善于学习,也要善于反思,学习不止,笔耕不辍,绘制属于自己的教育的理想之园。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8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回来以后便照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现在想起来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为自己语文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人,读书与不读书肯定是不同的。身为教师,读书与不读书,就更不一样了,这可以在你的学生那里得到验证。就让我们在这读书的季节里,来开始我们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美丽、优雅。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9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正文:《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本学期一直坚持坚读跟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关的理论书籍,当我第一次看到《玫瑰与教育》的时候,仅仅是书名都令我觉得眼前一亮,再看作者窦桂梅,更加确认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看惯了一脸严肃的理论性的文字,再看这本书有一种清新与飘然的感觉,佩服窦老师对语言和文字的驾御能力,就如她对自己写作的要求一样:“把话写得干净些、响亮些,有时候要斩钉截铁,有时候要委婉蜿蜒,《玫瑰与教育》读后感。要追求文章的琅琅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诵读,能让读者来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得见作者的笑貌——它虽然是为自己而写,但却不拒绝朋友,它的每一句话,都应努力给读者亲切、可感、有味的感觉。”她做到了,每每读都她的文章都被一种激情所感染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对学生的无限眷恋与向往,对责任的充分诠释与体现……这本书一共有四辑:第一辑——清谈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交流等,心得体会《《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光是看完本书的自序都已经被深深的吸引了,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后来读到鲁迅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心里这才颇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 窦老师的这段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想,即便是挤,是抠,是榨,笔耕不辍,才是真理。我不禁对她又多了几分敬仰之情,想想自己的教育之路,也曾付出过一些努力,但还不够,还需要多下功夫,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本书的第一辑里有一篇文章《小红花的背后》看完之后,感触颇深,本文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肯定会感触颇深,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以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0

  暑假伊始,我在朋友那看到了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这本书,一见这本书我就被其深深吸引,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在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小字:“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过是一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和着风和雨,我却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

  除了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之外,这本书有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 ”写了作者的教学随感反思,就学生和自己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见闻,并对中国和日本教育的进行了对比而产生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我读到开篇的《小红花的背后》一文时,不觉想到了自己的课堂:我教低年级语文时,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一贯运用的方式方法。因为这些小红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但在这样的课堂常常会听到低声的叹息“又没有叫我!”正如文中所描述这样的花儿并没有开放在每位学生的心中,但短时间照顾到班上的所有学生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短还要完成学习任务。课堂评价到底怎样做?使我陷入迷茫境地。在工作中我会通过各种方式尽量照顾到每位学生,无奈班内50多个学生,有的如果积极回答而不叫又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头疼!

  作为教师我们要找好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现代教育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整体的育人观念:一流的教师是教人的;二流的教师是教书的。在对人的影响上,爱的浇灌和人性的感召,永远胜于其他形式。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要求我“用爱心和童心关爱学生;用真心和诚心对待同事;用热心和专心对待工作;用平和心态和健康心理对待人生”,用教育的智慧成就智慧的教育,勤学博采善思敢行,人人争做“智慧型教师”。要有“以校为家”的意识,经常地追问,自己的工作言行是否辱没了、学校。所以,我们的老师要有鲜明的个性、有底蕴、有智慧、有魅力、有口碑等等。一心学校的教师站出来是应该有特殊的气质和才情的。各人做好各人的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人人恪尽职守、各负其责。我们要把“学校发展,人人有责”细化为“学校发展,我的责任;学生发展,我的责任;自我发展,我的责任。

  愿你我的心中都如窦老师所写,在彼此的心中盛满阳光。 珍惜拥有的幸福,奉献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1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了不少教育专着,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了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2

  《玫瑰与教育》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渗透出窦老师的思想和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

  这本书一共分四辑,每一辑都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教育随笔以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辑,窦老师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教师的品格铸造以及如何做人,学会生活,学会面对挫折,学会感恩等道理。

  把盛开的玫瑰移植到自己的园地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窦桂梅老师做了引申,她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事,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育事业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烂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努力做到黑玫瑰的稳妥,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把个人的生命溶入教育的使命。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该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轻放孩子的心,这是为人师的底线。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怎样做?在窦桂梅老师看来,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既教师要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窦老师给与我们忠告。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就要养豪气而不失霸气,扬正气而不是邪气,养大气而不是邪气。对待教育事业,对待自己的学生,不仅仅有爱,还有一颗慈悲的感恩的心。有了这样的心境,遇到感性的问题就会模糊艺术的处理。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事情的意义就变了。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是一只小小鸟,然后感性做人,理性做事,这也许是最好的自我保护和发展。

  窦老师特地摘录的冰心先生的诗句,警告我们:要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都感受到爱。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再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永葆激情。永葆激情是一种生活姿态,最终会由表象内化成一种精神气质。心中盛满阳光。境由心生,如果你把周围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你就在营造天堂。因此,面对教育系列让人不满的现象,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和压力,我们要从中寻找阳光,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滚烫于心,紧贴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长。

  读书养气。教师的专业化道路,要求我们有底气、大气、灵气,既要有精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身后的教育理论功底,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涵养浩然之气。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篇13

  写这篇文章前,刚刚做完家务。夕阳西下,晒干的被子带着春天阳光的清香,物品井然有序,让人心生愉悦。锅里的粥散发着醉人的香味,一切都是刚刚好。

  语文教学,莫不如此。你付出多少辛劳,就能享受多少幸福。我欣赏窦桂梅老师的才气,更欣赏她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追求。《玫瑰与教育》这本书的自序中,窦老师这样写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这样的话语令人震撼,也使我惊恐,因为我不是天才,只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天才都需要修炼,何况我这样的普通人?

  修炼什么?如何修炼?我想,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基本功。前两天的芜湖市小学语文学科青年教师素养展示活动,给我的触动很大。老师们的惊采绝艳,令人心生敬意。教师的基本功“三一一”(三字,一话,一画),我们是不是过关,是不是做得很好?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回来他感慨,高手如云,平时的积累太重要了。这样的素养大赛非一日之功可以的,业余时间的勤学苦练更为关键。

  浙江名师徐俊谈及自己的成长,曾说他晚上从未在12点前休息,经常学校的事务完成后就开始自己的业务学习,读书,撰写,研讨等等。他的许多著作都是在夜晚寂然而生。

  旁观者的我们,总是看到别人舞台上光鲜亮丽,潇洒自如,却想不到台下的沮丧失意、痛苦郁闷。哪有不布满荆棘的成长之路?

  在阅读交流会上,好几位工作室成员都谈到手机的问题,说是一拿起手机就忘了正事。手机的抖音视频妙趣横生,最能消除疲惫使人深陷;手机的奇闻轶事好玩有趣,最能摄取人心使人沉迷。这些轻松的博人一笑的娱乐杂记,真的'比枯燥无味的教研来得吸引人。可是,人生就是这样,很多人的成功都是业余时间拼搏出来的。你在休闲消遣时,别人在读书写作研学技能。那些舞台上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的,那些舞台上轻歌燕语舞姿蹁跹的,那些舞台上妙语连珠幽默风趣的,谁不是工作之外练成的绝世武功?

  工作室在本学期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诵读比赛,亦旨在“迫使”工作室成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修炼,以比赛促练习,促成长。过程是痛苦的,但结局一定是喜人的。

  春天,萌发生命的季节。立下小小的目标,一路走过风花雪月或暴风骤雨,愿冬之日得以贮存丰厚的滋养。《玫瑰与教育》一书,渗透着窦桂梅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盈满她对教育的深情,亦有诸多反思。读来发人深省,思绪颇多。然非一文能述之,待日后慢慢咀嚼,感悟收获。

  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让阅读润泽生命,让修炼成就自我。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03-07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02-05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01-27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02-21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03-17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03-13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12篇09-30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11篇02-20

《玫瑰与教育》读后感(11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