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必备】《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冯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大批墨子是一个极端功利主义者,这也是传统儒家批评墨家的主要切入点。但是,墨子和他的思想当真如此功利吗?
墨子的污名主要来源于《墨子·兼爱》中这样一句话:“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也。”人们认为墨子是抱着“交相利”的目的去进行“兼相爱”,因此人们攻击他披着“仁义”的外表而追求“互利”,兼爱只是对将得利益的预先投资。这是对墨子哲学中心思想的最大误解。
孟子曾用如下语句概括墨子的思想:“孟子日:‘杨子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子与极端功利主义的矛盾由此而来。我们可以明晰地意识到,极端功利主义者的一切行径都建立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基础上,给作为利益相关的当事人的自己带来利益或快乐。但显然墨子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是以他人为中心的。他甘愿自己“摩顶放踵”忍受痛苦,从而实现“利天下”,去满足他人的利益。
由此看来,墨子有着固定不变的志向,即实现天下人的幸福、快乐,“交相利”是为了天下人幸福快乐,“利天下”也是为了天下人幸福快乐。只不过他提出了多种实现这个志向的途径,“兼相爱”是最理想化的途径,“摩顶放踵”是走投无路时他和他的门徒也愿意去做的途径。相比于那些空洞的说教,墨子这位游侠显然要实际得多,也真诚得多。如果说墨子是功利主义者,那岂不意味着胸怀天下也变成了功利主义?
然而,对墨子的最大敌手——孔子来说,儒家学派倒真是有“利”的思想存在的。这种“利”被儒家称作“回报”。这种“回报”常在家族关系之间被单独强调,子女回报父母养育之恩要单独拿出来说,“养儿防老”也要单独拿出来说,因为正是凭借父子之间的互相“回报”来维持着家族生命的延续。这样看来,儒家过于强调大我与小我间的关系,又怎能不称其“以自我为中心”呢?由此看来,这种被外在规则而非内心道德所驱使的家族礼制关系便更多的表现为“利益关系”了。
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儒家哲学,他们都过于强调“我”和社会部分人的利益,同时,这部分人必须是和“我”利益相关的人,它可以具体表现为一个阶级或一个家族。但是墨子却和他们完全相反。墨子深刻地贯彻了“利他”思想,他为社会最底层人民发声,说出的恰恰是超越自我利益的,最真诚、最淳朴的想望。政治哲学对于普罗大众的功能性在哪里,或许这也是一个需要我们仔细思考的问题。出处:太阳黑子的野马尘埃(公众号),作者:王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