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轻行走》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1:20:4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轻行走》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轻行走》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青轻行走》读后感

  刚拿到《青轻行走》这本书时,我便被其朦胧梦幻的山水画封面所吸引,独立于这个忙碌繁杂的社会之外,那大抵是令每个人都神往的仙境吧。翻开序,自成一段的第一句话便是:我算是一个行者。何谓行者呢?行走在人生大道上的人,奔波在生活中的人,孤身一人仗剑天涯的人,都算是行者吧······

  我仔细研读目录,这本书分为步履;悦读;寻源;问茶;性情;温昔;闲话;外在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牡丹之约;希拉穆仁草原上的守望等。徜徉书海,我看到了一位精于隐喻、致力于情感深度表达的青年学者,以沉潜多思的智性品格,镇定、浩荡地凝炼、提纯并舒展着笔下语言,开展灵魂的考问,生命的遐思。他通过细腻、敏睿的体察与审视,结合一组组质朴而旷远的语词,悄然在平淡的生活中发掘诗意,让众人往日熟视无睹的场景在文字中熠熠发光。

  相约于牡丹之城——洛阳时,有了历史的积淀,这座城在作者心中便是不一样的存在。作为中原文化与经济的中心,洛阳“河山共戴,形势甲于天下”,汉魏据此兴建都城,造就了此地的繁华,也自然成为了河洛文化的积淀地。建都干年,奠实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孔融、王粲汇聚“建安七子”,大江南北的文采铭刻于太学门前的石经;拓跋宏自平城南下,尊儒倡佛;王勃留恋洛滨风物,白居易终宿香山,更有西晋的左思,极尽夸饰地铺陈出一部《三都赋》,一时纸贵,如此颂荣的文风,千百年来弥漫着王城洛阳。在这些文字中行走,我折服于作者对于历史的信手拈来,而作者不因错过了光彩炫目、蜂蝶涌至的牡丹盛会而心生怅意的这份豁达更让我钦佩不已。

  漫步在大明湖畔时,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湖令作者思绪万千,想到了如梦令中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忆起了乾隆偶遇夏雨荷的种种故事和传说,看到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抱柱联更是思及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袒突骑渡江初”的豪迈与激情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怆与无奈。徜徉书海,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日暮时分,夕阳如撒金般地倒映在湖面上,格外的炫目,游人渐少,沿着湖岸感受威风送来的清新的气息,聆听着树上的秋蝉声,现实生活中的疲惫与聒噪都离我远去······

  游走在烟花扬州时,作者怀揣着他从书中获取的对这座城市的憧憬与理解,身临其境地感受风情万种的烟花之意,那份书中所述的应属烟雨朦胧时节一种自然浪漫与心理愉悦的总概括,让我的心中也荡起了涟漪。从瘦西湖到大运河,由金口至金山寺再到第一泉,我随着作者轻轻行走,领略了这人间天堂的婉约与雅致。期待着下一个人间三月,在那柳絮纷飞,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也能趁着大好春光下扬州。

  读书,是认识世界的一扇窗。青轻行走,知行合一。我徜徉于钱先生的字里行间做行者,且读且思,且思且得,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