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后感

时间:2023-08-21 11:07: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热门】《名人传》读后感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名人传》读后感15篇

《名人传》读后感1

  又比如说故事里的托尔斯泰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聪明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虽然获得成功但他并不满足自己拥有的一切,他不愿享受生活,不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有些作为来体现自己的生活价值,弘扬真正的基督精神对自由主义的蔑视。

《名人传》读后感2

  贝多芬是音乐的力量,是不会向任何人或命运低头的。面对皇亲国戚“背着手”“撞”了过去,不向他们示弱,表现了对他们不满的态度。名人传读后感100字名人传读后感100字。他展示了自己的生活和创作的准则,留下了强有力的音乐,在生命的最后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第一场雪三年级作文)

  用传记家的话说,贝多芬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的性情极为恶略,但他拥有铁一般的意志,在失聪的精神打击下,依然进行着创作,谱写着心中的乐章。

《名人传》读后感3

  《名人传》讲述了三个名人的成长过程。贝多芬面对疾病、困难和贫穷,一生都在追求音乐。他坚持弹钢琴,直到聋了,他对音乐是多么执着;米开朗基罗忍受一切,致力于他最喜欢的雕塑和绘画。不管家人怎么反对,他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托尔斯泰对自己的'理想充满了怀疑,但他仍然努力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位名人让我知道,在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肯定不会风平浪静,但有困难就会有动力,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我相信有一天,只要你充满信心和准备,你一定会走到最后!加油!

《名人传》读后感4

  说起贝多芬,无人不晓,而他那波动曲折的人生路程,更是令人感动和可叹。

  他的一生中,一直备受着疾病、穷困和情感的折磨,尽管如此,他却不断地抗争,以自己从不屈服的意志创造出了全世界最动听的交响乐曲,时而像雷声震撼着大地,时而像奔驰的.马儿仰天长啸,时而像沉寂的空中疾风

  怒嚎。尽管他本人无法听见,却用自己的一生为人们献上了一道最丰盛的听觉大餐。

  他的一生也不正如此吗?开始空气清新,微风懒洋洋地拂过大地,接着乌云密布,各种苦难折腾着他,最后,天空又一次光芒万丈,太阳又一次普照大地,再次照亮了他的心灵。而这不正是他顽强拼搏后的表现吗?又有

《名人传》读后感5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读后感6

  这几天我连夜读书,终于把《名人传》这本厚厚的书给读完了。

  在这本书中,最最最让我感动的是贝多芬,因为在他17岁时失去了母亲,这已经是够大的悲痛了,可是老天还是不肯放过他,几年后,他的耳朵又聋了,这又给了贝多芬沉重的打击,但是,他一点也没放弃,战胜了自己身上的病痛。随后,他写出好几部音乐作品,分别是:《D调弥撒曲》、《纪念巴赫的前奏曲》……

  书中分别还介绍了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他们都有不幸的童年,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通过自身刻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书中三个人物的`不平凡的经历深深打动了我,他们的精神、学习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

《名人传》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名人传》这本书,文中有三大类,有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可是他的童年并不幸福。在他13岁的'时候,妈妈就因肺病而去世,当时他感到十分痛苦,此外还有比病魔更残酷的忧郁。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将痛苦化为动力,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他这种坚强的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文中还介绍了贝多芬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写到:“我的祖国,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里,始终与我离开它时一样美丽、一样的明亮。”在这里可以看出贝多芬是多么地思念自己的祖国,想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名人传》读后感8

  《名人传》一书虽是初中所买,但是到了高中仍然爱不释手。好像越是长大,越能看出其中道理似的,我对这本书的见解也随时间的流逝而增加。

  初中时,只是为他们的传奇故事而折服,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人。现在看,不然,看到的'是对他们错误的反思,以及他们光辉之后的苦痛。那些越是站在顶峰的人,越是有着无法诉说的痛苦。这本书对米开朗琪罗描写的最是深刻,我们便从他身上来看。

《名人传》读后感9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名人传》读后感10

  贝多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所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是乐坛的巅峰之作,使我们听了之火后,无不赞叹的歌曲

  贝多芬,多少人在赞颂他。他是音乐家最杰出的搭档,他是音乐艺术中最英勇的一股力,他是受苦不屈的人们最真挚的朋友。尽管他处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可他却能谱写出一个又一个悦耳动听的音符。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令人歌颂的生命乐章贝多芬,一个耳聋的音乐家,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人,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人

《名人传》读后感11

  《名人传》主要描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和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他16岁时母亲就去世了,这件事对于幼小的贝多芬的心灵打击有多大呀!所以贝多芬更加努力的练习钢琴、小提琴等。到他成名的时候,灾难又一次无情地降临在这位音乐家身上,贝多芬的耳朵聋了,要知道这对一位音乐家的'打击有多大呀!但他仍顽强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和命运进行不屈的抗争,这伟大的灵魂让黑暗的土地有了光芒,生活有了希望,让绕梁之音在世界上空回旋。

  贝多芬的故事告诉我们: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梦想。

《名人传》读后感12

  《名人传》讲述着的是三位名人的成长过程,贝多芬在面对疾病、困难、贫困、都坚强的去面对,他的.一生追寻着音乐。直到耳聋还坚持去弹琴,他对音乐是多么坚持不懈;米开朗琪罗忍受着一切,专心致志从事着他最喜爱的雕塑和绘画,无论家人怎样反对,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托尔斯泰虽然对自己理想充满怀疑,但他还是努力去追寻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位名人让我知道在实现理想的这条路上,肯定不会平静,有困难才会有动力,面对理想和事业都要奋不顾身去追寻,在你面前的光明大道,相信有一天,只要你充满信心和准备充分,你一定可以到达终点!加油!

《名人传》读后感13

  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名人传》内容讲述三位名人,我最欣赏。敬佩的的是艺术家米开朗琪罗,他一生孤独,只有一些疯子朋友,家畜,助手,这些伙伴。

  虽然他很孤独,但他坚持雕刻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米开朗琪罗很讨厌胜利,我觉得他像但丁伏在第八层地狱的火炕旁边一样,或站在墯落的'深渊的旁边,充满·厌恶。

《名人传》读后感14

  哪一种胜利能比得过这种超人的光荣,是拿破仑的坚苦征程?还是成吉思汗的远征之途?尽管他所接受的.快乐屈指可数,可他创造出了多少世人永享的欢乐。美妙的《欢乐颂》,动听的《献给爱丽丝》,激昂的《命运交响曲

  》,哪一首不给人们带来无比舒畅的心情?

  厄运一直折磨着这个可怜的天才艺术家,可他仍从那坎坷多难的人生之路上爬了起来,跌跌撞撞地走向成功之路。贝多芬以自己的人生历程证明了坚强意志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人只有具备顽强的毅力才能经受住厄运的

  打击,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正如他自己创作的《命运交响曲》一样,唯其苦痛,才有欢乐啊!

《名人传》读后感15

  今天,我读了《名人传》的《贝多芬传》,他的童年十分悲惨,1787年也就是贝多芬16是,得了肺病,去世了,在母亲死去后,就得了忧郁症。17岁时,贝多芬做了一家之主,因为他的父亲酗酒成性,所以贝多芬就让父亲退休了。到了晚年,贝多芬的耳朵圈拢了,但还在指挥,他什么也没听见,他把乐曲进行的乱糟糟的,最后,别人把他赶下了台。

  我很佩服得多分的`坚持,不向命运低头,可能是这个原因,让贝多芬成了举世闻名,我以后一定要学学他那坚强的品质,长大做一个对世界有益的人。

【《名人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名人传》的读后感05-01

《名人传记》读后感02-20

名人传读后感02-08

《名人传》读后感02-16

名人传记读后感03-27

《名人传》读后感06-27

名人传读后感06-29

名人传读后感06-17

[精选]《名人传》读后感07-22

《名人传记》读后感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