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

时间:2023-04-09 19:37: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大学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覃彪喜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读完之后,沉默良久、回味良久、反思良久。

  来到这里,一切都没准备好、什么都没考虑到就匆匆忙忙踏上了征途,而生命中某些不可或缺的东西却仿佛一点一点从脑海中淡出了······

  无聊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思索,思索我辛苦了四年、忙碌了四年考到这里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该做些什么。难道仅仅是每天吃饭、睡觉、听课、聊天?难道仅仅是交交朋友、逛逛街?曾经的誓言呢?曾经的梦想呢?这些最初在我的心灵中高贵而神圣的东西究竟到哪里去了?

  一晃眼,两个月又过了,我居然浑浑噩噩到没有为自己的脑海中留下些许回忆······难不成我还要继续这样走下去?走完大学三年或四年甚至一生的时光?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所有大学生思索。当我们在大型超市里随心所欲地购物时,当我们在饭店里觥筹交错时,当我们成群结队地奔向网吧时,我们是否问过自己的良心:这样做,对自己、对亲友意味着什么。

  世界上有多少事等着我们去做,我们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堕落,明明在午夜梦回时空虚得无以复加,却还是在清晨醒来的时候带上面具开始新一天那自欺欺人的生活······我们能够依赖父母的时日不多了、能够如此单纯平静地生活的时日不多了、能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的时日不多了······当我们收拾行装准备踏入社会的时候,我们的羽翼是否已经丰满,我们是否能够在无垠的天地间自由的翱翔。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热情在哪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气在哪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刚毅又在哪里?难道这些振奋人心的诗句只是考卷中的唱词、高考作文中的钱币?难道它们只配做我们奔向所谓的“天堂大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吗?

  浙江大学郑强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如同商品,从幼儿园开始生产,走过小学、初中、高中到了大学,这商品早就已经坏掉了。你以为中国男足换个教练就能够将乾坤扭转吗?不可能了,同学们······”下面哄堂大笑——我笑不出来,我想哭,我觉得,我也坏掉了。

  商品坏了还可以做一件,而人,是不是也可以回到娘胎里再活一次?

  我不是悲观的人,但我乐观不起来······

  大学读后感 篇2

  想起多年前很流行的一句话,著名的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不是就是“学生第一”的意思?

  学生第一,以生为重,一直以来,我们都有这样的意识与原则。走进城中校园,“相信潜能,充满期待”巨大的标语是那样显眼。把学生放在首位,让教育不是单向的施予机械的操作简单的呈现,而是尊重和期待。既是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相信学生对学生的发展充满期待,也是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因为相信潜能学生第一,所以我们的教育不再急躁不再匆忙,而是变得从容、舒缓、优雅,师生共同享受教育过程的美好。

  学生第一,我们的确做到了。新目标教育,让教学更高效。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每篇课文独特的.知识点,尊重每个年段学生的学情特点,从学生学情出发,不滞后,不过高,定好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用教材教、一课一得。我们精心设计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作业,讲究质注意量。高效率的课堂,高品质的作业,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学生第一,我们的确做到了。爱心教室的创建,让学生第一的理念淋漓尽致地得到体现。各班师生群策群力,拟定班名,共同许下班级愿景,明确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大家从实际出发,制订班级公约,用以规范与约束班级成员的行规。爱心教室的创建,给每个学生一个发展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个孩子都得到尊重,每个孩子的才能都最大可能地得以施展,每个孩子的进步都得到大家的肯定。在爱心教室里,大家一起动手,布置环境。名片墙上个性张扬,阅读角里智慧迸射,感悟栏里妙思纷呈,光荣簿上进步喜人,图书角里书韵浓浓……

  学生第一,我们的确做到了。我们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将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放到首要位置。从校长到普通老师,从体育专职老师到各位班主任,我们坚定思想,我们改进方法,我们关注成效。集体晨会作动员,体育课上明方法,阳光体育保时间。“我运动,我健康”的理念深入每个学生的心。

  学生第一,在我们身边,早已成为一种落到实处的习惯。我们的新爱心教育,就是“学生第一”的最新诠释。

  大学读后感 篇3

  《哈姆雷特》这本书又名《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四大杯具之首,也是莎翁最负盛名的剧本,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据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读者对于哈姆雷特的形象,都有属于自我的独特见解。我对于这种说法充满了好奇,所以,新书刚一到手,我就一头钻进了它跌宕起伏的剧情中。

  丹麦的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读大学时,突然接到父王离奇死亡的消息。在回国奔丧时遇到了皇叔克劳狄斯即位以及母后改嫁叔父等一连串变故,这使哈姆雷特充满疑惑和不满。紧之后他又亲眼见到了先王老哈姆雷特的鬼魂,告知他父亲是被克劳狄斯毒害,并要求哈姆雷特为其报仇。之后,哈姆雷特用装疯掩护自我并经过英国剧团的演出证实了自我的确定。克劳狄斯试图借英王之手杀死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机逃回丹麦。在得知心爱的奥菲莉亚自杀后,他不得不理解了奥菲莉亚的哥哥雷欧提斯的`挑战。决斗中,哈姆雷特的母亲因误饮了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而身亡,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被毒剑刺伤,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狄斯,替父亲报了仇。

  故事开始时,哈姆雷特对世界充满着无限的热情,他高声称赞:“人是何等巧妙的天工,理性何等的高贵,智能何等的广大……行动是多么像天使,悟性是多么像神明,真是世界之美,万物之灵!”在感情领域也是有着无尽的憧憬。然而,这样一个热情善良的年轻人,却无奈地被命运一次次地打击,在现实与仇恨之间痛苦挣扎。读书时,我深深地被故事情节吸引了,仿佛身临其境,与哈姆雷特一齐笑、一齐哭、一齐恨……当他要与雷欧提斯决斗时,我的心揪了起来:雷欧提斯可是绝世剑客呀!当看到哈姆雷特被毒剑刺伤,我的心里一紧,但看到哈姆雷特最终报了父仇,心里才舒服了一些。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一个矛盾的主角,“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句哈姆雷特感叹的话,就是主人公内心矛盾的真实写照。虽然很多读者批评这本书剧情设置很不合理,怎样可能所有人都死了呢?也有一些人认为本书充满了阴谋和仇恨,不适合青少年阅读。然而,我却认为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从哈姆雷特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值得尊敬的品质:在困境中,要勇往直前,绝不回头;在奸诈小人面前,要用自我的智慧和才能去打败他们;在逆境里,要学会逆流而上,终会成功!

  《哈姆雷特》是我读过的第一本莎翁著作,它真是一部十分吸引人的作品啊!

  大学读后感 篇4

  因为现实已经不能教我存有半点感情,于是我虚构出一个世界,在这个虚构的世界中,我看到了爱、看到了希望、看到以往遗失的良善,和光明,原来我晓得我并不属于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我是住在理想国中的一员,而这理想国并不仅仅由我一人虚构,它代表了世人美好的愿景。

  现实里总是缺少太多和理想靠近的东西,在现实的世界里已不能勾画出理想的轮廓,因长久累积的积习已经太深,人人都在向往光明、和平、公义,但指望现实实在太难实现这种深深蕴藏在人内心深处的光明、和平、公义,人们在现实的逼迫下,无奈于寄希望于宗教中的上帝,因他完全、纯正、代表世上一切的正直、公平、善良,但人们盼望了千年、渴望了千年,仁义公正的国还是无法完整的实现。

  预言书里写道,理想的国要建立在这尘世间,但谁有这完全的智慧,在这现实的尘世间,建立一个完整的'属于仁义、正直、和平、公正的理想国呢,恐怕这样的智慧,千百年来也难以寻找得到。

  然而,人,永远也不可算准将来的事情照着何种方向发展,并不能看到眼下似乎是一种失望的境地,就以为未来没有指望了,只要是心中构画的蓝图,你以为是属于正义的,那么就倾尽热血去实行它,付尽热忱、以一颗完整的爱心去将它实践。

  凡真正正义一类的蓝图,虽因环境的斥肘而导致践行的失败也不至于最终无果,后人会以你当时的念想而前赴后继,跟随着你激情的理想去全力以赴,以继续完成你所未完成的绩业,直到最终实现的那一天到来。

  那时,你将在另一个世界的窗口,观看到当初构画思想的蓝图在这尘世间得到落实,你的理想得到了安排,你所精心构画的事情得到了落实,那时,在你脸上闪现的光芒将照亮全世界,你的智慧之光将得到众人的赞美,但你并不以此为尊宠,你深深的确切你只不过是接受了来自内心深处永恒的召唤,去为了实现一项正义的使命而付出生命。

  啊,今天我受了感动而写了关于你,仿佛我好像先知,但我真正的是谁呢,不过是万千个人之中向往理想国的一员。

  大学读后感 篇5

  在同学的介绍下,我最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名叫《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本书是由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写的一部小说,讲述了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接连两次做了同一个梦,梦见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宝藏。在追求梦的旅途中,他放弃了羊群,放弃了心爱的法蒂玛,放弃了权利和财富,可他却不后悔,因为他相信在追求梦想的时一定会有某种力量在帮助他,鼓励他。在撒冷之王的引导下,少年卖掉羊群,历尽千辛万苦一路向南,跨海来到非洲,穿越撒哈拉大沙漠期间奇遇不断,在一位炼金术士的指引下,他克服意志、心灵上的种种困难,终于到达金字塔前,悟出了宝藏的真正所在。

  读完这本书,我对圣地亚哥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能做到坚持梦想,永不放弃。这也告诉了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梦想,只要真切的渴望实现它,它就会变成现实,我们要勇于追逐自己的梦想,坚持梦想,永不放弃。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就像牧羊少年一样,怀揣着梦想,然后上路。但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挫折和诱惑。渐渐地,很多人的梦想发生了改变。等到人生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走的路与梦相差甚远,就像山顶上那个水晶店老板一样,默默地守着自己的一份小天地,在平凡,平淡,平庸的生活中度过一生。

  每个人都有梦想, 在梦想这条路上,我们坚持过;在梦想这条路上,我们放弃过;在梦想这条路上,我们努力过;在梦想这条路上,我们付出过;在梦想这条路上,我们收获过;在梦想这条路上,我们高兴过;在梦想这条路上,我们悲伤过。

  在梦想的路上,中途布满荆棘,但在梦想的终点,有绚烂的花等待着为你绽放。我们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总有坎坷,困难一次次将我们击退,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梦想之路是坎坷的,但同时也是光明的。我们应当正面面对挫折,怀着梦想,一路前行。坎坷与挫折,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怀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走向成功。

  挫折对于意志薄弱者来说是盾,对于意志坚强者来说是矛;挫折是懦弱者的陷阱,是坚强者走向辉煌的起点;挫折是胆怯者的绊脚石,挫折是坚强者的铺路石;挫折是慵懒者的丘壑,挫折是奋进者的营养;让我们做一个坚强者,做一个奋进者、大步跨过荆棘,飞奔跑向梦想之门。

  大学读后感 篇6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文明于世的,其中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本!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它是一部十分了不起的著作,内容也十分精彩动人,故事主要讲述了我国宋代末年的封建统治和百姓的穷苦生活。

  在读水浒传的过程中,有许多令我难忘的情节。在抱怨狮子楼这情节里,也是精采极了。 武松在阳谷县坐了都头,又上京办事。回来时,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实情,去告官,谁知县馆已受贿,无奈下在狮子楼为武大郎报了仇。其中,让人看得最热血沸腾的就是最后报仇时杀死西门庆的那一段,武大郎虽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也得到了她该得到的恶果,而武松为民除害还被发配孟州。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作者在讽刺当时的朝廷昏庸无道。西门庆在这里被作者描写的简直是“臭不可闻”,几乎上谁看完都痛骂他一两句,这能体现作者是多么的会描写人物啊!

  在沂岭杀四虎这片段也可是很好看的.。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假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这里前面使人读了好象有一种豪迈气质,后面使人读了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这可体现了作者的用苦良心。真是让人为作者的写法而赞叹。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片段。那就是卖刀汴京城。杨志盘缠用尽,只得将宝刀卖去,赚些钱投奔他乡谋生。谁知卖刀时,当地泼皮牛二百般 ,杨志忍无可忍便杀死牛二,再去报馆。最后被判充军大名府。最有趣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的情景。先是问谁买刀,牛二来后,让他试刀,牛二百般阻挠和 ,最后被杀。这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样的。而牛二被杀不仅为书中的老百姓们出气,而且另读者看完也出了口气,这也许就是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来写的吧。

  这本书真的很有意义。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大学读后感 篇7

  陈赫、罗声求所著的《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一书,刚刚拜读。书中第三讲介绍读书的方法,我感触尤深。

  在书中,作者总结了读书的三项:不预习不听课、不复习不做作业、错题重做。复习和错题重做,以前我也常这么做,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但读了0多年的书,我一直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也从来没有思考过预习的好处。读了作者的解释,受益匪浅。

  作者说,在上课之前,独立做了预习,就好比在一条新的路上,在自己的脑子里留下了许多标记。当老师讲到这些内容时,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与老师“有期而遇”。当预习时的理解与老师讲解的一致时,会提高自己学习的自信心;当预习时的理解与老师的分析不一致时,由于有了认识上的失误做反衬,会留下更深的印象。这个解释令人信服。像这样贴近学生实际的阐述,在《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一书中比比皆是。

  书中结合大学生成长的.需要,讲了不少人生的哲理。这些哲理都是以平视、友爱的目光,娓娓道来,没有强加于人的感觉。在谈到学生该不该求神拜佛时,作者以攀登云麓道宫途中与一位女大学生相遇的小故事,借道观中的诗句,道出了想表达的观点:对云绝顶犹为麓,求道安心即是宫。连道观中的出家人都在求“心”,大学生又何必求神拜佛呢?

  《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回答真问题。作者为什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书中这样总结:

  第一,看你有没有足够的知识联系历史的实际?是否精通“社会发展史”?

  第二,看你有没有足够的胆识联系现实的实际?这既要有勇气,也要有能力。

  第三,看你有没有足够的“功夫”,联系对象的思想实际?这份“功夫”,不是听、只言片语就能对付的。

  第四,看你有没有足够的勇气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这点最难做到,确实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关键所在。

  谈一点建议。我接触过一些0来岁的年轻人,他们不知道如何爱惜自己的身体。《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书中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如果再增加一点生理健康方面的内容,会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们全面发展。

  大学读后感 篇8

  一本好书,让我们受益匪浅。它们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内心,也不限于感受到社会生活各式各样的人性,它们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净化着我们的心灵;也是一轮轮明亮的太阳,照亮着我们的前程。《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它把这沉甸甸的智慧化作一个又一个的文字,一段一段的小节,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一本好书交给了我。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由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所著。记述了主人公阿辽沙因父亲去世,而迫不得已来到外祖父家,在本应该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遭到外祖父的殴打,看到舅舅们为外祖父将来要留给他们的遗产勾心斗角,断裂了兄弟感情;同时,也感受到了外祖母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失去了童年时该有的绚丽的色彩。随着阿辽沙一天天的成长,他不得不外出打工,在鞋店当徒弟、给画师当帮工、到轮船上洗碗……做着远远超于自己年龄的活,饱尝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不知不觉间,他爱上了读书,他的读书生涯也由此开始,他先来到喀山市寻找心中的大学,寻求读书学习,但一切都是浮影,他需要维持生计,其实,他早已进入了社会大学的生活,只不过这个大学竞争更加激烈,比拼更加残酷而已。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自传三部曲充满着坎坷和艰辛,让我看到了阿辽沙的成长中那股积极向上的精神。而在文中经过生活磨练变得坚强而善良,勇敢而自信的阿辽沙正是生活中的高尔基。他曾经说过:“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确,只有苦难,才能让我们意志坚定,心胸宽容坦荡。没有猛烈的暴风雨,就没有缤纷的彩虹;没有环境的考验,就没有动物的进化;没有困难的磨练,就会被他人替代……即使高尔基在这么多困难面前,仍然不忘用心读书。“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我梦想大学生活,甚至甘愿忍受任何拷打”可见,高尔基从小就和书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愿意用一顿毒打来换取看书的权利;他愿意用休息时间来换取阅读的时间;他愿意遭人侮辱来换取一本好书……这样意志坚定、热爱阅读的高尔基怎么不会站在世界文学的金字塔的顶端呢?

  人生就像一次航海,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有大风大浪,有许许多多绊脚的礁石,只要能有一颗坚定自信、从容不迫的心和用书本不断充实自己大脑的精神,就可以在航海的路上越走越远。

  大学读后感 篇9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通过对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生活和命运的回顾,展现了世纪之交广阔时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他对自己总是谦逊地不肯多着笔墨,但我们却毫不费力地领

  略到了多个阿賡沙不断追求的形象。在我读的书目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童年丨在人间丨我的大学》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童年》,我不禁泪流满面;读完了《在人间》这部分,我又为旧俄国的黑暗制度而气愤;读完了第三部分《我的.大学》,我被主人公 在社会大学锻炼的精神所深深打动。这本书讲主人公阿廖沙小时候父亲病故,9岁时跟母亲来到外祖父家,亲眼看见毒打儿童等令人作呕的丑事。但是,外祖母却给他讲了许多故事,他被外祖母的故事所吸引,因此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1岁时由于外祖父家业破败,无法养育他,他便到社会上打工,独立生活。他 曾经在鞋店、圣像作坊、画师家和轮船厨房做工,受尽了屈辱。可是,书籍使他找到了慰藉,在探索文学的路程中,阿廖沙又一次开始了新的人生。在16岁那年,阿廖沙获得了自由。他重新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一直想上大学,可是那时的大学对穷苦学生是关着大门的。终于,有一个“特别大学” 一一专门收留穷苦学生的学校向阿廖沙敞开了大门,阿廖沙终于开始了新的生活。(作者对本

  书内容的描述较为详细,这也为之后作者阐发自己的感想作了很好的铺垫。^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生活上,阿廖沙和我比真是差得太远了, 我从小就有父母的关心、爱护,是“小公主”、“掌上明珠”,真是含在嘴里怕化 了,顶在头上怕摔着。可是我却总说自己父母如何如何不如别人。在学习上,我时 不时嫌学习闷啊,烦啊,一点儿也不主动,小阿廖沙把学习当朋友,而我却把学习 当成了自己的敌人。

  小阿廖沙的生活是艰难的,可是文学给他带来了希望,他的生活在自己的勤奋 努力下逐渐走向光明。我生活如此轻松,那么我就更应该像阿廖沙一样去好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将来建设祖国的明天贡献力量。(作者从书中主人公联系到自己,从书中学到的道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为这个社会做贡献。^

  《童年丨在人间丨我的大学》一书,像明灯,像丰碑,闪烁心头;像多彩的阳 光,伴我踏向繁花似锦的征程。

  文章先概括地写了原书的大意,交代得清楚、自然,然后由小阿廖 沙的命运和对文学的热爱、追求,联想到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对待学习的 态度,在对比中加深了文章的主题。

  大学读后感 篇10

  在被时间冲淡的岁月里,或许我们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记忆,不过,在我的脑海中,《红楼梦》这本书让我记忆犹为清晰,久久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红楼梦里可爱的女孩不少,而我却偏偏喜欢那个古灵精怪的女子--晴雯,如果你问我喜欢她什么,那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说:喜欢她风一般的性格。

  诸多女子之中,林黛玉最为有才,她的《葬花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可她太过娇气、孤傲,那可谓云一般的女子。宝钗最为智慧,她的李代桃疆之计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可她太过世俗,那可谓雨一般的女子。凤辣子最为有趣,她的精算细谋,可以说是举世无双,可她又太过狠毒无情,那可谓电一般的女子。

  晴雯则不一样,她智慧而不耍手段,靓丽而不染世俗,世界女子可爱之处几乎凝聚于她一身,那是风一般的女子!最初认识晴雯是在那怡红院下,我还记得她脸上挂着顽童似的笑脸,将扇子撕得“滋滋”作响,惹得宝玉高兴得拍手叫好,裘人则气的不可开交,正所谓“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仅仅因几把香扇,便让我喜欢上了这个会笑会闹的女孩。大观园里,愿意如此笑给大家看的,也就只有她了。她率真不计后果,如此放纵,给她添了几分英气,也埋下了祸根,正如风一样,悄然而来,又毫无顾忌地消逝而去,所谓来无影,亦去无踪。

  再次看到晴雯,是在昏黄的灯下。生病了,却还坚持给宝玉补衣裳。昏暗的屋子里所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咳嗽,至今依然那么真切地在我耳边回响。甚是凄凉啊!那份属于她的大胆豪爽,可与她一比高下的也只有尤三姐了,可尤三姐哪有她的那份纯真。

  最后一次遇见晴雯,不再是那雕粱画栋的`怡红院,而是在那间破旧的小屋里,那才是她的家。生病的晴雯虽然远离了富贵的环境,但她依旧神彩照人,这是多么难得!纵观历史,多少须眉英雄被困时总免不了泪如雨下,可晴雯没有,她傲然而立,依旧如风。

  直至生命的尽头,她也只是化为一缕清风,轻轻地归去了……好一种风一般的做派,好一位风一般的女子!

  大学读后感 篇11

  上周星期一,学校为我们征订了一本书——《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老师要求我们认真阅读。

  周末,我把家庭作业做完后,就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书,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当我读到《美国无家可归女考上哈佛大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一个无家可归女居然可以考上哈佛大学。在她小的时候,她和哥哥就被染有毒瘾的继父和生母抛弃了。由于家里没有钱,上不起学。后来,伯恩斯学校得知这个消息后,同意让她和哥哥一边打工赚学费,一边继续上学。这个人就是洛金斯。洛金斯到学校上学后,学习非常认真。到了高中最后一年,洛金斯的成绩突飞猛进。后来,洛金斯被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录取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一个无家可归女居然考上了哈佛大学。我看完这个故事,不禁思索起来:“一个无家可归女居能考上哈佛大学。那么我们21世纪的中国小朋友现在吃的、穿的、玩的、看的,应有尽有。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关心我,爱护我。每到周末,爸爸妈妈还陪我出去郊游,还可以和同学去溜旱冰、去爬山……。有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向爸爸妈妈、老师请教。为什么我就不能刻苦读书,立下远大志向,将来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呢?”洛金斯洛金斯看看洛金斯,想想我自己。

  从现在起,上课时我决心认真听讲,放学后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周末,还要多看一些课外书,多积累一些各科知识。有时间,还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争取做一个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四好少年。在上课时,发言要积极,多动脑思考问题。下课后,如果周围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要给予帮助,耐心给他们讲解。做事也不能太粗心,有时,一道简单的数学题都会因为我的粗心大意导致做错。我现在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做事的毅力,缺乏耐心,遇到困难就想退缩。譬如遇到自己认为有一定难度的题就不想去多思考思考,而是比较烦燥。以后我一定要改正我的缺点。不仅要做到更好,而且争取做到最好。我相信我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一定会做得最好,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学读后感 篇12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民族。“读史可以明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现状的办法。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巨大的压力下成长与生活,逐渐变得浮躁,急于成功,基本的东西抛之脑后。

  人要不断的学习,并确立明确的目标,然后为之奋斗,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之人,因为漫无目的的生活着,是在消磨时光,没有真正的价值。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有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将自己的理想搁置,而在忙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压力很大,不是因为现在就业难,而是无法定下心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我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虽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根本原因是现代学生的整体水平在下降,已经满足不了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据我了解,每年都有空缺的岗位,不是企业不招人,而是没有适合企业招的人。

  通过阅读《大学》,我懂得“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只有现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弃旧图新才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在文章中,我找到了解决自己浮躁的方法,即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确定目标,志向坚定,才能镇静不躁的心安理得的思虑,进而得到收获。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我相信,每个人在努力之后,都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修身是“八目”中的核心,只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做到了,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事物要看实质,只有拥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据调查显示,目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评价并不是很高,本来受人敬仰的大学生如今多半遭人唾弃,这值得我们反思。而且,近年来知识侵权的'问题也很严重,一个不会学习的的民族最终会被社会淘汰只有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是自己成长,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广阔的天空下拥有自己的一片土地。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心中有一个目标,低着头去努力,也许某一天,当你抬起头的时候,目标就在咫尺之间,不要远望目标,那样只会让自己感觉遥不可及,要“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在做学问的时候,只要像打磨美玉一样,反复琢磨,就能将自我修炼成人生的最高境界。

  生活在水泥森林中,压力确实很大,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就能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大学读后感 篇13

  这几天,我一向在读《名利场》这本书,它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不仅仅教会了我虚荣心就像一个魔鬼,不顾一切地追逐名利和荣华富贵,换来的只会是一场空,还使我们真真切切地了解到19世纪英国社会的不良风气,充分懂得了“浮华若梦”的意义。

  书中一开始介绍到了两个主要人物——瑞蓓卡和爱米莉亚,一穷一富。除了金钱上的巨大差异,受到的待遇,以及性格更是截然不一样。瑞蓓卡口蜜腹剑、两面三刀、阴险狠毒,野心勃勃地追逐名利,是“金钱是唯一主宰”的思想,使她在学校、在社会都饱受歧视,人情冷暖扭曲了她的思想。而爱米莉亚,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到哪里都受人宠爱,成长路上几乎没有如何的困难阻挡着她,正因如此,她不需要努力就能进入上流社会,所以变得天真善良,甚至有点傻里傻气。经过这两个人物的一些介绍,更说明了英国社会就是一个追求金钱,荣耀的世界;也说明了追求名利不仅仅会毁了自我,还会毁了别人,正是所谓的“害人害己”。

  我还觉得,这种不良的风气不止存在与19世纪的英国社会,更存在于此刻,无论何处,都显现着这种风气。书中写着,瑞蓓卡是一朵“飘零的落花”。可是,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一朵朵的“飘零的落花”,正是因为对生活的不服,对名利的不服,造就了她或者他们的追逐名利的脚步。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瑞蓓卡看似一步步地要走向上流社会的同时(当然最终的结果就是虚荣覆灭),我并不开心,反而感到恶心、厌烦;而天真善良的'爱米莉亚虽然遭遇了种种不幸,我也很同情她,但她总比瑞蓓卡要好的多,不用做那些拼尽全力却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事情。我想,作者萨克雷心里也必须是这样的想法。

  最终到结局了,但却并不如我所想:一般的小说结局说不上十分圆满,但至少也让人欣慰。可是,在《名利场》里,虽然爱米莉亚最终和都宾过上幸福的社会,算不上是全部的杯具,可是急功近利追逐名利的瑞蓓卡却落得一场空,只好投身于慈善事业中……

  这本小说里充满了作者萨克雷对名利世界的讽刺,对虚荣社会的讽刺。可是,他何尝又不是身在名利场中?瑞蓓卡、爱米莉亚、都宾都只是名利场中的几个代表,你,我,他们,以后都会踏入名利场,踏入这个险恶的世界。时代在变,而名利场永远不变。世人们,何时才能摆脱茫茫无期的名利场呢?

  大学读后感 篇14

  寒假中,看到儿子在读《小王子》,我也跟着重读一遍,尽管曾经读过,尽管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读完了,但这本书带给我关于教育、人性和人生的思考,是值得用很长一段时间来品读和回味的。

  这本书与圣埃克苏佩里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生一样神奇而伟大。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在七个不同星球的各种历险。圣埃克苏佩里以孩子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虚荣、贪婪、浮躁、庸俗,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和没有根基的命运。这个故事貌似简单,但隐藏着丰富的内涵,饱含着深刻的哲理,显然这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畅销童话书,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个童话能够成为世界上阅读量仅次于圣经的一本书。

  儿子看完这本书马上找到了与小王子的共鸣,他看到的也许只是表象,但他的理解同样引起我的深思:“小王子说得很对,有时候我画的画爸爸妈妈都看不懂,得解释半天。大人就是很奇怪,总是不能理解我们。”

  孩子说得不对吗?很多时候我们就是看不到“帽子里的蟒蛇吞大象”“箱子里的绵羊”,反而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理解他们?又问过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吗?真的需要反思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往往总是自以为是地领孩子走“正路”:你这是画得什么乱七八糟,瞧你把玩具弄了一地,赶快背诗去,赶紧练琴去,抓紧学棋去……真的如小王子里说的,“大人建议……应该专心学习地理、历史、数学和语文……”,孩子可能“在六岁那年……放弃了成为大画家的志向”。我们需要好好想想应该怎样站在孩子的角度,平等地与他们交流,理解他们的天性,尊重他们的选择,欣赏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许这会让他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小王子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撼还在于圣埃克苏佩里关于人生和人性的'思考。看看小王子遇到的成人吧:国王、虚荣的人、爱喝酒的人、做生意的人、掌灯的人、纸上谈兵的地理学家,这些不都是我们成人世界里司空见惯的角色吗?或利欲熏心,或爱慕虚荣,或贪杯颓废,或财迷心窍,或顽固不化,或不切实际,圣埃克苏佩里对各种荒谬现象的揭露和批判值得深思。我们曾经的童真、简单和纯洁哪里去了?我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到底在追求什么?“人类再也没有时间去了解什么东西了,他们无论需要什么都到商店里买现成的”“人总是对自己所处的地方不满意”“他们坐在特快列车里,却不知道要追寻什么。

【大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大学读后感03-28

《大学》 读后感01-01

大学的读后感02-05

《大学》读后感06-12

我的大学读后感07-31

我的大学读后感07-29

我的大学》读后感02-23

我的大学的读后感01-10

《我的大学》的读后感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