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后感

时间:2023-08-30 09:00:54 炜玲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庄子》读后感(通用33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庄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读后感(通用33篇)

  《庄子》读后感 1

  作者是清末大儒王先谦,字益吾,长沙人。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元年。大考二等。后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复历典云南、江西、浙江乡试,搜罗人才,不遗余力。“长沙阁老,季清巨儒,著书满家,门庭广大”,这是长沙近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李肖聃先生对王先谦的评价。

  王先谦一生着力于庄子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许多见解,最终撰成《庄子集解》,流传百世。

  这本书作为读庄子入门。巧的是,我在网易公开课看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讲《庄子精解》,在推荐购买的'书目时,陈老师也推荐王先谦的《庄子集解》。与老师不谋而合,非常高兴。三民书局以“新善本”为名,推出的一系列仿古丛书。

  本书印刷精美,看着爱不释手。但内容非常难懂,今年计划读三遍左右。这是第一遍读,花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将全书朗读一遍并注音。

  这一遍读下来收获不多,只记得王先谦在前言里写的“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我实在是既没有记性,也没有悟性。只能多多下功夫。好好学一学。

  《庄子》读后感 2

  蝶在飞,承载的是一种逍遥。

  丹青挥毫的满纸荒唐,是一种对道追寻的喧嚣?是一种对尘俗的'浮躁。

  百年孤独,孑然一身,总是带着透彻的目光,和柔婉的心灵,却不曾孤独百年。

  庄周梦蝶,梦到的是一个只有飞翔的境界,美丽的像水,平凡的貌不惊人。

  《庄子》是一片远离更远的世界,不曾老去,不曾彷徨,美的像桃花园般不知所措。

  如垂钓,在濮水上,不是功名,而是的宁静,即使空手而还也淡不经心,它此时在九天外御风飘游呢。即使有时无意间捞上几分功名,他也会掷之于江湖,相位的诱惑也不住他一心,无心挥洒不羁的心。

  如午寝。一般人不及庄子。看着美景心向往之,自然而然地化蝶而腾空了,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么凄怨,只是为挽起几缕青色,无思无暇,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自由自在地飘有此“恣意妄为”“无法无天”,却不管他,纷纷繁繁的翅膀是他不羁不怯的天堂。

  梦醒了,也不慌不忙,心里也会开着花,在路上,一朵一朵地绽放。

  如送丧,在山野之中,鼓盆而歌,只为送,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归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人逝,是一种太过残酷的现实。

  庄子却却笑着,像婴儿一样,纯洁,无瑕发自内心,死亡是一种安详,回归自然,自然就回归宁静的世界了。不必哀伤,不必失望,有一种东西叫做道,有一种人生叫顺其自然。

  《庄子》读后感 3

  很喜欢《庄子通解》上的这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世上无庄老,千年只长昼。尽管千百年来我国历朝历代都是以儒家为官学,然而老庄的思想却从来没有远离大家。我们觉得对老庄知道得少,多是因为“百姓日用二不知”罢了。这本《庄子通解》是陆永品先生研究庄子的结晶,包括注释、串讲、今译和评议四部分,其角度新颖,讲解通俗易懂又不失严谨。尤为令人感动的是:微信读书在制作这本书时的.用心。这种将注释嵌在文内,一点击就可以看的体验,简直超越了纸质书!这才是电子书该有的样子啊!

  五分好书!

  《庄子》的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内篇,外篇和杂篇。没看书之前所熟知的,大抵是教材中节选的《逍遥游》和《秋水》篇,以及许多我们常用却不知道是出自庄子的成语和寓言,“相濡以沫”,“越俎代庖”,“朝三暮四”……读庄子的文章,只有一个词儿:爽快。其行文中展现出来的想象有如天马行空,其辩论则妙语连珠,其寓言的妙趣横生,其为人的豁达超脱……无一不令人敬仰!然而我又想:今人读庄子,大多是用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古人的文章。若穿越到庄子生活的年代,对庄子说说自己读他的书的理解,只怕庄子要哈哈大笑三声,转身就走吧!

  《庄子》读后感 4

  这本书是妈妈放假前就跟我和爸爸买的里面又许多的故事,和一些我看不懂的古文。但是妈妈说看了后面的解释,我就懂得了。

  比如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思是,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应该说,大家首先面临的就是利益和纷,应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经济问题生存的困窘,庄子也不例外。还是听不懂……

  不过,这里面又有许多的故事。有些是现代寓言还有些是古代的事情,我到是很喜欢看这些故事,不过,我觉的这些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的'道理。我把这本书翻来覆去,翻到最后几页是,我看到了《庄子》这本书原文,我几乎全部都看不懂,就有几个我能猜出来。《庄子》这本书是谁写的呢?我想:可能是想论语一样是被学生记载起来的还是庄子自己写的?

  我每天晚上都会想,人的一生太短暂了,如果人死了是什么感觉呢?肯定回答:没有知觉了。又问:没有知觉是怎么样的呢?肯定回答:就像打了永远都醒不过来的麻醉针那么,打了麻醉针是什么感觉呢?再这么问下去,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来。书上说,庄子对于生命的态度,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绝不找死。庄子之所以能够谈笑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没什么好怕的。

  弟子规里面说:非圣书屏勿视。我想,我这应该就是再看所谓的“胜书”吧。

  《庄子》读后感 5

  可是有人会说了,你不掺和,如何发财?

  以庄子的逍遥,他对发财也不会拒绝的,庄子只是比别人更清醒地看到机会背后的风险。

  有一天,庄子外出访友,走路疲劳,便倚靠路边一棵大树睡着了。

  梦中大树对他说,你看,我这周围原来是有很多兄弟的,现在只剩我一个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要么长得直,要么长得粗,木匠一看都是有用的'木材,便都给砍伐了;

  只有我,长得歪歪扭扭,还有很多疤结,就没人惦记我了。

  庄子醒来,便把这件事和同行的弟子说了。

  继续向前走,到了朋友家,朋友很高兴,下令童子杀鹅宴客。

  童子问,咱家有两只鹅,一只会叫的,一只不会叫的,杀哪只呢?

  主人说,会叫的还能看家啊,怎么能杀呢?

  于是下令——去,把那只不会叫的杀了。

  庄子的弟子听了大惑不解,问他,那棵大树因为没有用得以幸存长寿,这只不会叫的鹅却因为没有用被杀掉了,到底有用更好,还是没有用更好呢?

  庄子回答得似乎模棱两可,他表示自己将处在有用无用之间,不拘泥于成规,随机应变就是了。

  《庄子》读后感 6

  有人说学习老庄是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那些积极入仕一路顺风的人往往更推崇儒家。连鲍鹏山都说“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可见老庄的思想确实是可以消人忧愁,减人烦恼的'。也许因为此,老庄的思想便被赋予了淡淡的消极。不顺,心烦乏时,老庄便是良药;顺意之时,又哪管道家是什么呢!

  可是事物都是两面的啊。假使用佛家的机锋来解释,消极就是积极,积极便是消极。老庄也一样,淡泊名利、不求功名、不念生死、顺乎自然似乎是一种不追求,无追求,一种消极之心隐于其中;追求逍遥、释放本性、心随性至、坚守本心似乎又是千百年来文人志向的追求,又是积极的。只不过积极入仕的文人追求功名,这便是儒家;消极避世、追求本心的文人回归自然,这便是道家。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儒道两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有追求,只不过追求的对象不同罢了。

  可无论归隐之人如何说其此行为旨在追求本心,他们归隐的根源往往都是因为不得志吧。若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拥“颜如玉”、住“黄金屋”,又有几人仍会追求本心而放弃这些呢?所以老庄便常常在文人失意落魄无路可走之时,闯入他们的世界,以追求本心来掩饰官场不得志的落魄,这么说来,老庄真的又是消极的了。

  说来说去,似乎什么都没有说,可事物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积极与消极不都源于内心么?内心是怎么看的,事物便怎样存在。只要内心是积极的,采百家之长,必也是一种积极的思想了。

  《庄子》读后感 7

  从朋友处借得《庄子》心得一书,此书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通过庄子每一个不同的寓言故事来讲述,偶尔看看这样的书对净化人的心灵有一定的帮助。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在功名利禄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都忘了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快乐,心灵的快乐,心灵的闲适放松。这些离我们太远了! 如今媒介如此发达,资讯如此快速,科学给了我们无穷力量的`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的人格在今天更健康,更明朗。也许,我们在心智上的残缺更多了。 人有肢体上的残疾,也会产生心理上的残疾,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心理上的残缺,那是因为心理上的残缺,不像身体上的残疾那么容易被人看见。这种残缺有可能是在某一个偶然的情况下自己犯的一个错误,也有可能是在某种时刻自己受到的一个打击,从此不知不觉就积淀下一种毛病。

  庄子告诉我们,在天地之间,如果一个人真的顺应生命形态,就首先要把这些遗憾和残缺都接受下来,不要委屈,不要较劲,而应该想的是怎么样去改良它,是自己更好。庄子在最后还讲到,人生只要掌握好六个字“不要怕,不要悔”,做人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只要你不怕任何磨难都能闯过去,而懊悔的事情往往都是过去式。 是啊!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其实人生无非是尽心尽力,仅此而已!!

  《庄子》读后感 8

  在很久以前,当人们还处于统治者的重压之下,是庄子,带着学生们呼唤自由,呼唤无拘无束的快乐……

  现代的人们解放了,可社会却愈加复杂了。现代社会的中心或许曾与庄子的思想打了个照面,却又匆匆而过,从未理会过,古时,一位老者的深深呼唤。

  庄子或许没想到,中国人摆脱了封建制度,但他们没有摆脱精神上的束缚,人们无法再达到“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的无拘无束的境界,金钱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他们没有时间,也无法再与自然合为一体。

  庄子与现代隔着几千年的时间洪流,却早已认识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这一点。众多的机械为人类提供了便利,却使人类想尽办法简化一切。就算只是在一个小小的数学题上偷懒,都极易全盘皆输,更何况生活了?

  “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庄子却没有预料到,人们对“无为而治”的认识偏差,能改变一个大国的命运。多少皇帝沉迷于享乐,却把这句话当做挡箭牌,当作最有道理实际却是最无道理的、堂而皇之的借口,导致政权落入宦官之手,奸臣当道,江山易主。

  人类啊,把脚步放慢一些吧,安静下来,倾听这位思想家的娓娓诉说……

  《庄子》读后感 9

  《庄子心得》这本书是我读过这么多书来,第一本让我有如此大的震撼的书。庄子之道,与儒家学派不同,不在乎名利,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他乘物以游天,他上穷碧落下黄泉,他嬉笑怒骂说尽天下。其实他的内心十分安静。

  在庄子书中,以他自己的说法就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但其中却蕴含着天大的奥义与智慧。庄子是一个非常善于讲寓言故事的人,他的寓言故事,陆离光怪、神神叨叨,他的.生活贫困潦倒、等米下锅。他没有富裕的生活,温饱不定,这样一个人,他凭什么去逍遥游呢?就凭他的精神!庄子的心胸非常的宽广,他曾经对他的弟子说过,“我死之后,将我扔到山沟里。让苍天穹庐做我的棺盖,让广袤大地做我的棺底,让日月星辰、世界万物给我陪葬。这是一种多么豁达的境界呀,庄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如此的看得开。

  人,本来是无羁无绊的,本来是放纵自由的。但由于太多的选择,太多的物质利益,束缚了我们的身心,迷失了我们本来的面貌。如果说儒家给了我们坚实厚重的一片大地,则道家给了我们一片未来自由的天空;如果说儒家让我们学会了挑起担子,负起重量,则道家让我们学会了举重若轻。庄子的精神就是,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摇,不为名誉权力所挂念,让心胸豁达一点,开朗一点。《庄子》中记叙了那么多的寓言,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都是为了一句真理:“大道合乎自然”。

  《庄子》读后感 10

  灯塔狼烟点燃了思想的火焰。你在一个孤独的山峰上看着梦中的仙境。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不守规矩的。 巨鹏 如果没有六月的风,它怎么能爬90,000英里呢?尘埃 只是生物的兴趣而已。 所以你意识到你生命中最高的状态。 这意味着你是世界上一个自由的上帝。 但是有几个人在看你。

  后世的`学者们无法赶上死去的风,只能拿着卷轴看着温胜义:你已经成为一个消极的避难所。 太荒谬了。他无法在你头上看到天空,但他说他不负责任。 后世的人们总是认为他们是最聪明的,但他们知道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应该受到限制。 那是几千年前的你。 这不是你要做的事。你怎么能在这个世界上得出结论呢? 但你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你的无所作为是战争时期最理想和最完美的境界。这与我们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一样。 我知道我的解释是多余的。你就是你。 月亮的守护神怎么能关心他的后代呢? 历史在东方蜿蜒而逝。你还在风浪中唱歌:没有自己的神,没有成功的圣人。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几个人。 古时候你庄子应该得到它。

  《庄子》读后感 11

  生活如诗,可以色彩斑斓,

  生活如狱,可以苦闷昏暗,

  回眸一探,转个视线,

  又是另外一片天。 ——题记

  你认清自己的生活了吗?我每天扪心自问。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适应外界条件,顺应自然,就能活得惬意,活得精彩。

  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喜欢漫步在温暖的阳光下,暂时抛却成长的烦恼,猛然发觉一切都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般朴实美好。

  曾记得有多少次像听天书似的上数学课,脑子飞快的转着,却总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只有双手在不停的运动,复制下老师的板书;曾记得有多少回再拿到试卷的一刹那,脑袋一片空白,心中不由凉了半截;曾记得有多少个夜晚,面对眼前的作业发呆,不知何以下手的无奈涌上心头……很多次很多次当真为自己沉重的生活下了定义:如同地狱般的生活,不是人过的。

  诚然如此,我又不得不承认事物总有其两面性,正如那令我厌烦又不能及时消化的笔记成了我最宝贵的学习资料;那令人心寒的分数背后却隐藏着我必须消灭的敌人——学习的.薄弱环节;那犹如“雪满太行”的难题,在我努力攻克下,成功的欢欣鼓舞无可替代……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庄子能把知识分子认为繁重、肮脏、卑贱的宰牛劳作,写成一曲美妙的音乐演奏,那么我为什么不能将学习生活看成一种享受呢?既然无法无法改变学习的艰巨性,就让自己去适应它。

  换一种眼光看生活,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庄子》读后感 12

  暑假期间妈妈给我买了《庄子诵读本》。我读了书中的部分章节,读逍遥游篇、寓言节选后,我知道了庄子善用神话、寓言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不慕富贵,贫而乐道。我佩服他的正直、勇敢。庄子的内心丰富自由,面对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常常选择退隐来保全内心的自由。他只是追求君子“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极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难的人生。每个人身上都有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品性,只不过是有的由于种种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被社会规范。思想的天空,就应该是百家争鸣、异彩纷层的',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而不单一的思想养料,做一个思想上自由飞翔的人。

  我轻轻闭上双眼仿佛进入了“坐井观天”、“螳臂挡车”、“庄周梦蝶”的故事中。幻想自己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舞。

  虽然书中的很多的内容我现在还无法读懂,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熟读这本书。

  《庄子》读后感 13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轻轻朗诵着。心中不禁有感而发。

  君子友谊是心与心的交流。一种天和地共有的默契,互相理解`配合,这样的友谊最为珍贵;小人的友谊是鸡鸭鱼肉的'交情,我认为,这种友谊是虚假的。不存在的!

  而小人友谊常常在我们身边徘徊,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件事:有2个人。其中一人常常请另外一个人吃大餐,就这样,他们觉得自己和对方的感情十分亲近。便成为了一对好朋友,直到有一天,他们俩在一座陡峭山上骑自行车,刚一起步。发现前方有一个急速弯道,只能容纳一人,就在这时,靠里面的一个人把外面一人一推,随着一声惨叫,那人已掉下山去。这样的游戏往往不可靠,这便事小人的友谊!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又轻轻朗诵着。

  《庄子》读后感 14

  真的有人能做到吗?回答是肯定的。

  比如,菜根谭作者洪应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王阳明的“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苏轼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嵇康、阮籍、陶渊明、曹雪芹等。从古至今,真正能做到“无己无功无名”的人,可谓不可胜数。

  “无己”,就是无我。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无功”,就是不追求建功立业,顺应自然。“无名”,就是不追求名誉地位。这是精神层面的逍遥自在,是精神层面的'大智慧。

  《逍遥游》哲学思想对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神人、圣人层层递进,按照这种说法,真正的圣人可能都归于平凡了吧。

  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可能才是《逍遥游》的真意吧!

  《庄子》读后感 15

  那孩子是我,那小书,我今天才知,是庄子的《南华经》。

  思绪回到现实,看着那些不断退去的蝴蝶,我忽然间泪流满面。庄周,是你么?这些年,原来你一直都在,看着我从一开始向往纯净的自由一直到挣扎于名利难以自拔。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你看来,我和他们没什么不同。只是这一次的对话,又代表了什么?重新告诉我自由的定义,是回答多年前的'问题,还是新的希望?男子不回答,只是笑,蓦地,萦绕心头的疑惑消失殆尽。

  自由,是一尾雀跃于心间的游鱼。

  蝴蝶重又出现,男子逍遥跳跃,一如往昔。这一次,没了年少的执着,没了名利的追寻,我只冲他笑笑,便反身出了山洞。与他的第一次对话,是启蒙,第二次对话,是救赎。对所谓名利的纠缠,不过拘泥于外物罢了;自由,是精神上的超脱。对所谓自由的追寻,关键是看自己。

  出了山洞,风清月朗,心如明镜,所有的一切倏忽消失,仿佛永久存在,又仿佛从未来过……

  《庄子》读后感 16

  庄子的智慧:不掺和,过好自己

  在诸子百家之中,最让诸侯们厌烦的不是唠唠叨叨的孔子和孟子,也不是朝三暮四的'苏秦与张仪,而是庄子。

  庄子喜欢说寓言解决问题,见到楚王的使者时也是这样打发人家的。

  春秋战国的人才市场是乙方市场,知道庄子有才华,楚王便派人来请他做官。

  使者来的时候庄子正在濮水边钓鱼,得知使者的来意后,庄子便问使者: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活了三千岁。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珍而重之地放在竹匣中,供奉在宗庙的大堂上。你说,这只神龟,它是愿意死去留下龟壳放在庙堂上得到供奉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使者想了想,说:“当然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了。”

  庄子说:“那你们回去吧!我也是喜欢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春秋战国是乱世,乱世也是机会很多的时代。

  面对这个机会很多的时代,庄子抱定的是不掺和主义——你们只管折腾你们的,我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今天有不少朋友选择宅在家里,其中恐怕有相当一部分人秉承着和庄子一样的人生哲学。

  在某些情况下,不掺和主义是一种相当了不起的智慧。

  《庄子》读后感 17

  我恰好这时间在生活和事业上遇到了瓶颈,偶然一回的听书,听到了书评人分享养生主、人间世这两本书,隔天周末晚上就迫不及待地去买了,去了实体书店连一点折扣也没有,我拾了这两部书就去付款。太想看了,于是连网购75折都无法让我为了折扣优惠等待。

  这书,很好阅读,书间行距让视线读起来很舒适,就这样下班和休假的时间翻翻,20天内读完了两本。按照往常我不是个爱读书的人,一读就睏。但这回我是真的在人生遇到了困惑,从以前到现在试了好几种方法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key,这些年来我在生活上做的实验,总是让我得不到答案。

  其实书里说的很对,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就是活不成“应该“的样子,而不情愿活成“活该”的模样。所以一直不甘愿也不快乐,没有真正的面对自己。有了还想要,嘴里吃了、手里拿了、眼睛还看着、脑子还想要更多。就是不够直面自己,像自己掐住了自己脖子气根,说活不下去了,简直可笑,是我自己杀了自己。

  我在书里找到了新的实验动机,这次试着用梁冬幽默的文字,试着做看看,面对自己坦然活成“活該”的樣子,让我的心快活。

  《庄子》读后感 18

  翻开《庄子》一书,第一篇是《逍遥游》,而映入眼帘的第一个故事,则是“鲲化为鹏”的奇谈怪论。不过庄子好像非常在意这样的故事情节,居然在《逍遥游》中反复说了三次。若想了解庄子,似乎不能错过这个寓言。

  首先,庄子说:“北海有一条鱼,名字叫鲲。鲲的体型庞大,不知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背部宽阔,不知有几千里。它奋起高飞时,双翅张开有如天边的云朵。这只巨鸟,在海风大作时,就会迁徙到南海去。南海,是一个天然大池。”这样的描述让人过目难忘,“不知其几千里也”根本是夸张到胡言乱语的程度。庄子的目的`是要迷惑我们的想象力,逼我们摆脱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使我们无法意识清醒地询问:真有这样的鲲与鹏吗?它们又在何处?鱼真的可以变成鸟吗?

  学习《庄子》,至少已经明白“不得已”三字的奥妙。所谓“不得已”,并无勉强、委屈、无奈、被迫之意,而是在判断各种条件成熟的时候,我就顺势而行,亦即“行其所当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因此,重点是:如何判断各种条件是否成熟?能够做到这一步则是“转识成智”的开始。

  《庄子》读后感 19

  是两千多年前智慧,是先哲的言行举止,于丹用的眼她光去看去读,她是一个学者,她用她的心去感触,去品尝,她让现代忙碌的人们用最简单最浅显文字去理解先哲的智慧思想。快餐文化让人们用最少的时间去享受那清风的沐浴,去体验那思想的碰撞,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叫嚣她是在误人子弟呢?快餐文化是对经典的扭曲呢?

  现代人的忙碌大家有目共睹: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烦恼。生活的琐碎已经让我们力不从心,时间被大量的占去,哪里挤得出时间与精力去细细揣摩那语句,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我们熟悉了不再去耗费大量的精力做我们所不熟悉的领域。文化的缺乏已经到了让人担心的地步,传播经典文化已经迫在眉睫。快餐文化的出现无疑带给了我们希望的曙光。于丹也好,百家讲坛也好,都是作为一个传播的`主体而出现,我们都应该去包容,去理解。

  经典文化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国学的没落引起很多人的深思,而快餐文化的出现恰恰祢补了这一缺口,快节奏的生活应该有快节奏的文化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快餐文化的出现将是对经典文化的一次拯救。

  《庄子》读后感 20

  读《庄子》,总会感觉自己心里坚持的信念在一瞬间坍塌。

  《马蹄》这一篇,在一定程度上是消极的。但事物总有其矛盾之处。庄子的言论之中总有贬斥孔子、伯乐等众多名家大儒的内容,但庄子仍是一位名人,后人仍对他的思想趋之若鹜。究其原因无非是他的思想带给后人的惊异,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

  我们要学的,要做的,便是取其精髓。

  人活在这世上,匆匆的一生中被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束缚,但这些规律究竟是什么?尊善灭恶?但,何为善?何为恶?这些都是说不清楚的。人的心灵在一瞬间便会闪出无数的念头,但表面却可以纹丝不动,人们的有些举动只是做给外人看的。

  纵观千古,功成名就的人何其之多,他们中的哪一位有的都是自己的`思想。而我们今天的思想却固化了,有一些东西一定是对的,有一些东西一定是错的。但是何为对?何为错?何为美?何为丑?何为成功?何为失败?正如天之大,地之广,但天与地也不过是这广阔宇宙中的一粒微尘。

  我们要做的不是人云亦云者,而是敢于打破,敢于真正创新的人。一方自由,首先心要自由,人才会自由,思想才能自由。

  《庄子》读后感 21

  读完《庄子这一班》,书中的每一则故事趣味盎然,以及倾诉不尽的奇闻妙事。让我了解庄子是一位心无挂爱、洒脱安闲的人。

  故事内容中有说到鲁国有一位名叫单豹的人,住溶洞饮泉流,少私寡欲,七十岁了还有婴儿的容色,却不幸遇饿虎,被虎吃掉躯身了;还有一位叫张毅的古 人,住在闹市,日子繁忙热络,却遭病毒腐蚀身体内部而过世了。人无法挑选出世,更无法挑选命运,但是不幸仅仅一个进程,只需我们好好看待自己的人生,从失 败或是不如意的事情中,对自己充满信心,人生就是宽广的路途。例如:创造大王爱迪生通过无数次失利才创造照亮漆黑的电灯;他们就 像一个不倒翁,推倒了仍是会自己站起来,只需不畏艰难、尽力爬起来的人,最终必定能成功。

  我们日子在实际的社会中,贫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提示人们莫忘照料贫穷的.人,多多尽自己的力气,去协助需求捐助的人,才能够到达最高的境地。 书中说到海龟有海龟的高兴;井蛙也有它的快活,但是把自己拘谨在狭小的日子空间里,就无法了解国际,看看国际是多么之大、多么广阔呀!

  只需我们踏出胸怀的一大步,多探究这国际,打开胸怀去承受的人、事、物,信任会有更夸姣的未来。

  《庄子》读后感 22

  叔山无趾,刖者也。来拜见孔丘,孔丘说:“你不谨慎,你先前犯了错误而变成这样,来找我学习已经晚了。”叔山无趾说道:“我之前因不明事理而轻用吾身,导致我被罚削去一足,如今我来是为了保全比足更加尊贵的事情即德行。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我以夫子为天地,夫子却连一个曾经犯错想要保全更重要事物的人都无法容下。”孔丘说:“是我鄙陋了,还请您进来讲讲所见所闻。”叔山无趾走了。孔丘对弟子说:“你们要勤勉呀,叔山无趾为了补救他前行之恶犹要学习,而况全德之人呢?”

  叔山无趾对老聃说:“孔丘应该还没达到至人的境界吧?他为何还要频频请教您呢?而且他通过各种非自然的`方式来认识区分万物(看我犯过过错却不愿接受我,我说为了寻求德而又以我为坐上宾,为什么我做出不同的行为,他却有不同的反应,但我却仍是我)而至人把这样的做法看作是自身的桎梏。”老聃说:“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死生相关联,可与不可相贯通(见于齐物篇),解开他的桎梏,这样可以吧?”叔山无趾说:“他的认知缺失,区分自然本质,自然要被自然刑戮,安可解?”

  《庄子》读后感 23

  《马蹄》篇第二段,庄子描绘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生活景象,那是他向往的人的自然本性的时代。因为那时候人和花草树木、飞禽鸟兽共生共长,与万物生活在一起,所以那个时候哪里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呢。

  等到圣人出现时,就玩空心思推举仁义,而使得天下人开始怀疑,人们也才有了分别。这里面有些经典比喻如下

  “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白玉不破坏掉,怎么能雕琢出珪璋呢;道德不被废除,哪里哪来的仁义呢。

  后面还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一切原来都是自然的,如果不离、不乱,哪里来的看似高大尚的礼乐、文采、六律呢。

  最后说,“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跟《骈拇》篇传达出的`思想一样,本来自然纯朴的,都是后来人为添加的。

  虽然我们无法也不可能回到与鸟兽同居的生活状态,但是庄子反对圣人所谓的仁义礼乐,逐渐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而不得达到自由通达的状态。

  《庄子》读后感 24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以称之为“奇书”。这类书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有闪耀着文采精华;既充满诗意的感性文字,有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辩,超凡脱俗。在这类“奇书”中,最有趣,最有灵性的作品莫过于《庄子》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贤士,可谓是百花尽放,各有千秋。但在这百花之中,我最看好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道家学派的又一大思想家,是一个让人猜解不透、与众不同的人。他懂的一切,却没有割舍一切,他知道人类有着无穷的缺陷和疾病,但他自己却没有隐居山林,过孤独而清净的生活。他做的事是唱着歌悠游于人间。

  庄子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逍遥游》便是代表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没有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抛弃了个体的思想,身心的束缚,而获得宇宙天地的大智慧,与万物永恒同在。不必苦心追求事物的究竟、是非的标准,远离那些不值一顾的烦恼,一切自然就好。

  《庄子》读后感 25

  今天,我读完了《童话庄子·逍遥游》,这是一本既有趣又有知识的书,我很喜欢。

  为什么说有趣呢?因为在书中,作者用“抓蝴蝶”作为线索,让本书主角施小惠找到了那个庄子的童话世界,这本书也非常奇怪,里面的许多人物,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施小惠是惠施,小梁是梁山伯,小祝是祝英台......

  除了这个有趣,还有后面施小惠坐上“箭头”与小人“阿倍”一起去见黑暗魔王的故事。这个故事也非常有趣,原本去见那么恐怖的黑暗魔王,施小惠去,却像去一个童话世界一样。这个故事也体现了施小惠的勇敢、冷静的品质。

  除此之外我还学到了许多知识,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庄周梦蝶等知识,这本书也让我知道了庄周是一个童话人,从庄周的各各方面来看,他也应该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爷爷。

  看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人一定要勇于创新,要尝试各种不同的东西,才能创造自己的幸福时光。

  这本书很好看,我要推荐给更多人,让他们也体会体会这本书为我们带来的快乐!

  《庄子》读后感 26

  开篇首页原文讲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之文,看似汪洋恣意,无所归旨,实则细致入微,全无一点废话。这段话有八个字就从宏观的角度阐释了什么是养生。这八个字分别是“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所谓养生,实际上就是在运用我们的智慧,在“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中来回调节,来回平衡。

  第二部分又借以庖丁解牛之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虽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

  就如,我们已经用了十九年的刀口像是刚从磨刀石磨过的一样锋利,这是养生主的最高境界。像这一把刚刚出炉的刀一样,不硬砍,不硬剁,不硬来,永远保持生命的.健康,永远保持自己的青春。

  庄子的养生之道用现代的语言总结,就是十六个字:保重身体,关心自己,善待他人,活出质量。

  《庄子》读后感 27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篇文章,课文主要讲述了庄子与惠子的一场辩论,对于庄子知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么一件事,文中他们两人各有各的看法,学完课文,我似乎穿越两千年,了解了他们的不同性格。

  从文中的插图来看,那个身着白绸衣,带有玉佩的应该是惠子,因为老师之前讲过惠子是做过官的.,所以还是有点小钱买绸缎衣的。另一个衣着朴素,头发只用布缠起的应该就是庄子了。

  再从看鱼时表情分析,那个表情严肃的人是惠子,因为惠子是一个对待事物极为认真的人,始终都有自己严谨的看法。那个只是手捋着胡子,像是一个随心所欲,自由的人就是庄子了,因为庄子没那么认真了。

  最后,从语言也能看出他们的性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在庄子说完后脱口而出,看得出惠子比较在意事物的表面,认为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是一个偏向于理性思维的人,就像龚老师说的是个“理工男”。而庄子在一见到鱼后就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可以说明庄子比较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是“文艺男”的风格。

  从上面的分析看得出庄子与惠子的不同,庄子像是一个随心派,想到啥就做啥,而惠子是一个思考派,对于事物都分析得符合客观实际。

  《庄子》读后感 28

  暑假里读到了《庄子传》这本书,我开始喜欢上了庄子。这是我对庄子的思考,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这本书中写到的庄子不像孔子、老子、墨子等只谈仁义礼乐之人,他视天下如弹丸,视官位如粪土,傲视王候,本可做各国大官,却只是以做草鞋为生,非礼非仁。他的寓言让人十分容易理解,在他看来,这是抛开一切束缚,游于天地无穷之间,如果得道的'人,就像醉汉一样,物不能伤他,也可长寿。

  我觉得这本书中的道,不像我们正常人的理解,物处不分,善恶美丑也不分。其实十分好理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材,可是这成了一个自我毁灭的机会,就如漆树一样,正是有用,才会被人毁灭而取有用的部分。有人会说:如果一只鹅会打鸣,另一只不会,不就无用的要被先杀了。对于这问题,庄周说:“成材与不材之间虽会相似,但还是不能摆脱被杀的危险,就像我们种的物一样。达到道之人,没人夸奖,没人抵毁,像龙一样善变,如蛇一样机灵,会真变化,能主宰别人,而不会被奴役,不会有被杀的危险”。

  我爱这本书,我更爱庄子这个大哲人。

  《庄子》读后感 29

  如果没有学这篇文章之前,我也就知道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好朋友,或许还会以为只有兴趣相投的朋友,但我的想法有点错误。

  这几天,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大体一看,我就感觉只是俩人的对话,似乎没有什么看点。随着老师讲到庄子与惠子,我的心一下就被吸引了。偷换概念,辨认庄子,谈庄子和惠子的为人,这些都很是有趣。我从中了解到庄子是一个快乐有情趣的.人,而惠子是一个认真但有点儿死板的人。当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时,惠子却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从这可以感觉到惠子有点儿死板,庄子说这句话不就是想表达此刻自己愉快的心情吗?

  如果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钟子期是令我们所期望的,那么我们不如说庄子与惠子更是一对好朋友。老师说庄子经常黑惠子,从网上查资料,我得知庄子与惠子其实本不是一对好朋友,因为他们俩爱辩论,从而以辩论展开话题,继而越聊越熟了。

  总体来说,知音之间过招有趣,朋友之间常常互怼也是挺有趣的。

  《庄子》读后感 30

  作者是清末大儒王先谦,字益吾,长沙人。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元年。大考二等。后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复历典云南、江西、浙江乡试,搜罗人才,不遗余力。“长沙阁老,季清巨儒,著书满家,门庭广大”,这是长沙近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李肖聃先生对王先谦的评价。

  王先谦一生着力于庄子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许多见解,最终撰成《庄子集解》,流传百世。

  这本书作为读庄子入门。巧的是,我在网易公开课看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讲《庄子精解》,在推荐购买的书目时,陈老师也推荐王先谦的《庄子集解》。与老师不谋而合,非常高兴。三民书局以“新善本”为名,推出的一系列仿古丛书。

  本书印刷精美,看着爱不释手。但内容非常难懂,今年计划读三遍左右。这是第一遍读,花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将全书朗读一遍并注音。

  这一遍读下来收获不多,只记得王先谦在前言里写的“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我实在是既没有记性,也没有悟性。只能多多下功夫。好好学一学。

  《庄子》读后感 31

  近来听于丹对《庄子》的诠释,更有一种赏心悦目,如沐春风的感觉。

  庄子,名周, 是殷商的保留地——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虽 然我也读过《论语》、《孟子》等古典名著,而《庄子》给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听着于丹教授的讲解,别有一番感受。她个“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让古典文化进入千家万户,让经典人文融入百姓的生活,在社会竞争愈来愈列的今天无疑给每一个人一剂提升自身修养,缓解社会压力的良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庄子的无为而治提供更深的思考:人类应是大自然系统的子系统,服从于规律的安排,“人定胜天”是人类理想的豪迈,其实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更需要有一种淡定的生活态度, 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在不为中有为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天下大同,四海之内皆兄弟是孔子、孟子、庄子等圣人留给后代的不可磨灭的真谛。

  欣赏“无欲则刚”的境界,向往一种精神的世外桃源,使自己每天都处于一种淡泊宁静的幸福状态,真的很惬意!

  《庄子》读后感 32

  喜欢这本书,在读中感悟着庄子留给后人的幽悠深邃的思想,感受着于丹独到现代的见解。品读着那一个个诠释着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坐在阳光房中,享受心灵的宁静,感悟人生的至高境界,如此惬意的生活,真美。

  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喜欢其中的一个故事:有一只小鹰,他从小跟着鸡群长大,小鹰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鸡。所以,当主人真正要放飞这只鹰的时候,怎么诱惑、怎么打骂,鹰就是飞不起来,因为它认为自己是一只不会飞的小鸡。最后主人失望了,说:“我白养了一只雏鹰,一点用处也没有。我把它扔了吧。”主人把这只小鹰带到了悬崖边,像扔一只鸡崽一样将小鹰扔下悬崖。小鹰垂直的从悬崖上掉下去,就在急速坠落的过程中,这只小鹰扑棱扑棱翅膀,在坠地之前竟突然飞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就在从悬崖下落的高空的落差中,鹰的天性被激活了,恢复了,它知道自己的翅膀是有用的`。

  其实我们有多少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某种潜能从来没有被开发出来。确实是这样的。教师,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开发学生潜能的责任有很多是我们应该承担起来的。那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创造某种激发学生潜能的情境,让学生某个方面的潜能凸显出来,并引导、诱导其成长为某一方面的“专才”,其实,这就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道路。

  《庄子》读后感 33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电影《天下无贼》里葛优演的黎叔回答得好,人才最重要。

  新一届局党政领导班子对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通过组织干部培训、开展文体活动等各种方式方法来搭建平台,挖掘人才、激发潜力、鼓励创新,希望达到为劳动保障事业培养好人才的目的。今年,局党委又为每一位中层干部购买了书籍,以增强文学艺术修养,培育人文精神。

  内心里十分感激局领导们的良苦用心,相信周围的同事们和我一样都正在积极努力,秉持着“满腔热情、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劳动保障精神,不断提高自我,辛勤耕耘,用自己的人生这支笔努力为闵行劳动保障事业增光添彩。

  于丹写的《庄子心得》是今年的热销书,在局里还没为我们买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因为喜欢它而买了一本,并且还象学生时代遇上喜欢的`书时一样,买回来就立刻为它包上了封皮。虽然社会上对于丹这位热点人物的争议至今还没有个明确的论断,但我觉得至少她之所以能够成名,亮点就在于因其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解读庄子、孟子等这些名家的名著,而所谈的人生道理又十分能打动人心。她通过这种方式既普及文学知识增强人们的古典修养,又诠释人生启发人们的心智,有何不好?即使有解读不到位或失误的地方有“文化快餐”之嫌,但总体来说,我认为还是瑕不掩玉的。

【《庄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庄子经典语录09-30

庄子读后感12-29

庄子的读后感02-03

《庄子》读后感02-21

《庄子》读后感01-02

《庄子》的读后感01-20

庄子座右铭(精选50句)12-23

经典庄子座右铭30句12-22

庄子读书笔记02-19

庄子座右铭40句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