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读后感12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倾城之恋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倾城之恋读后感1
《倾城之恋》是个很美好的故事。
白流苏:历经沧桑的成年女子,眉目清秀姿色尚存,结束了一段不如意的感情,经受着世俗的冷眼,哪怕是家人,亦有轻视,认为她不再有翻身的可能性,极尽冷嘲热讽。她亦无谋生的资本,只好忍耐着生存,心里有着卑微亦有自尊,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只因不愿意将就那个不爱自己的人,面对看不到尽头的生活,没有逆来顺受,选择了一条较勇敢的路。
范柳原:放荡公子哥一样的存在,但在文章中并不是从正面描写,而只是太太小姐们如此传言而已。太太们想把女儿许配过去,小姐们想搭上这位钻石王老五,如此趋之若鹜,所以凭添了他的自傲。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太太小姐们未达到自己的目的,未免气结,说话有口不择言的可能性。
流苏成天郁郁寡欢,陪妹妹去相亲,本意作陪衬,这一陪衬就衬出了一部倾城之恋。
范柳原看上了她,一次舞蹈,念念不忘,请徐太出面,将流苏诳到香港。
一位是感情失败,有几分清醒,更多的是无奈与无力,封建落败家庭的小姐,“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着反常的娇嫩”。一位是留洋归来,几分精明,几分放荡的青年。
这样的两个人相遇,步步为营小心翼翼,互相试探互相远离。明明已经起了意,眉目流转之间皆是情,却还是忍耐着不表露声色,互相贬损奚落。他对她时而一本正经一往情深,时而又游荡不羁。谁都无法跨出一步,像少年人样敞开心扉去爱,所以互相气恼互相折磨。
流苏想要一份生活的保障,离开大家庭窒息的环境,她开头根本也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找个可靠的男人生活,这样的'思想也是人之常情。因为她知道自己,既没钱又没有养活自身的本领,虽颇有几分姿色,但再美的容颜亦如昙花一现,很容易就过气,所以她对自己不敢抱希望。而范柳原有着几分精明,几分玩世不恭,不想用婚姻束缚了自己,但他对流苏也有着那么一点深情,在香港刚见面,就敢于对流苏说,我在这儿等你呢。是不是有点轻浮了,但又未尝不是真情实意。
幸运的是,因为一座城池的倾覆,成全了他们的爱情。在生死天灾面前,所有的算计,计较暂且放入一边,只想好好爱,尽量爱,城池的倾覆,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人,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范柳原表面上放荡不羁,放浪形骇,没个正经,比方他说“我不能想像你穿着旗袍在森林里跑,不过我也不能想象你不穿着旗袍”,是不是油嘴滑舌很流氓?但同时,他也有着西式绅士般的优雅,风情。内心善良脆弱,纤弱敏感,当他对流苏说,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时,是那样的固执哀恳,无助孤单。
而他对着一堵墙,却想起地老天荒的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只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 ,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他对流苏是喜欢的,他对她讲,“你知道么?你的特长是低头”。而徐志摩在《致沙扬娜拉》中有写道:“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诗句极其传神的道尽了女性的柔媚与羞涩。或许在范柳原眼里,流苏的低头,亦是风情万种,娇柔妩媚。
他半夜打电话给流苏,“从你的房间看出去的月亮是怎样的呢?”读到这儿,我不由得又想到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爱情名句:今晚的月色真美!其实后面接句是:我想和你谈恋爱。只是当事人含蓄内敛,羞于直白表达,只能说前半句。当时的柳原,也是这样的心情吧。
而他对着流苏念着“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却很是悲凉,大概人真的喜欢上一件事物时,会产生不真实的,患得患失的感觉吧。
哪怕有这许多的喜欢,甚至是有一点爱了,他亦没有正式想要订婚成亲,只准备去英国。虽然他给流苏安顿好了住所,吃喝不愁,可是对于流苏来说,名分真的是很重要,流苏无奈得甚至已接受自己这尴尬的不明不白的身份。然后,天下乱了,河山颓了,冰河铁马,流弹枪雨就落了下来,在生死面前,他卸下了所有的防备与放荡,留下来与流苏组成了一个家。是为倾城之恋。
张爱玲祖奶奶真是毒辣啊,每篇文章中都有流转至今的名言,在这篇中,例如:
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稀罕的。
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好女人教坏了,又喜欢感化坏的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
你们男人就是这样,当面何尝不奉承着她,背后就说得她一个钱不值。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一个不吃醋的女人,多少有点病态。
根本你认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
一个女人上了男人的当,就该死,女人给当给男人上,那更不好,如果一个女人想给当给男人上而失败了,反而上了人家的当,那是双料的淫恶,杀了她也还污了刀。
总之,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的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
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着反常的娇嫩,一转眼就憔悴了。
倾城之恋读后感2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被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柳原说的这番话,原来是他们爱情的谶言。多骄傲的人啊,非得要等到文明被毁掉,什么都完了的时候,才肯透露出自己对对方的爱。
白流苏,一个结过婚,却未得到真正的爱的穷遗老的女儿;范柳原,一个人人倾慕,却也未得到真爱的富家庶出子。两个内心孤单得要死的人,遇到了一起,自然会产生别样的情愫,然而虽然他们内心孤独,却要装得很骄傲,这是他们武装自己的方式。他们就像是两只刺猬,拔了刺,又害怕受伤;不拔刺,又永远无法真正的靠近。所以他们就只有这样若即若离着,生怕自己受到一点点的伤害。流苏,太想太想结婚,她急切需要经济的保障,她所有的本事是应付人的本事,她深谙自己应该保持怎样的状态来使柳原对她保持不灭的兴趣,她有着她的矜持,她有着她最美的姿势——低头,而当她低下头的时候,心却高昂着。柳原也是个固执的孩子,他明明爱流苏,却不敢真正的大声说出来,最多在无法压抑的时候,望着窗外的白月亮,在电话中低诉,我爱你,同时乞求流苏的爱,何其卑微。所以流苏以为这是个梦,想必柳原也愿意流苏把这当成是梦,所以当白天到来的时候,他们一如既往的保持着自己骄傲的姿态。
流苏要回上海,以此表明她的矜持和高贵,柳原却也不强留,因为他拿稳了她跳不出他的手掌心去。两个人,谁也不肯退一步,在不是百分百确定对方是真爱自己的时候之前,他们绝不让自己吃半点亏,可天知道,爱情这样的东西,你不付出,又怎么听得到回声。只是一个秋天,流苏觉得自己老了两年,自尊、爱情和家庭使她不堪重负,她哭了,发现有些东西忍无可忍。在细雨迷蒙的码头,柳原说:”你就是医我的药瓶。”她红了脸。这样的别离让两个人都有着无法承受的思量,在那个夜晚,柳原在流苏的房间看月亮,更想看透的是流苏的心。终究还是他们还是在那样的夜晚,昏昏的吻到另一个世界。
柳原要去英国,流苏决定在香港等他,在一幢由她主宰的房子里等待她的爱人,她用一周的爱情下了赌注,流苏骨子里好赌。然而,战争的炮火却响起,在生命都受到威胁的时刻,她束手无策,她的本事可以对付人,但是对付不了战争,她只是一个软弱的很的女人。在她最软弱的.时候,柳原出现了,回到了所爱的女人的身边,他要保护她,在枪林弹雨中,他们彼此才发现,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他们对于彼此透明的很,彼此了解彼此的每一点想法,一个本是自私的男子,一个本事自私的女人,然而终究是遇上了这样的对方,使得自己不得不放下假惺惺的防备,用真心握住彼此。
残酷的战争成就了流苏和柳原美满的爱情,这样的想法是流苏的,也是张爱玲的,骄傲的人其实不是流苏和柳原,而是张爱玲自己,创作出这样的小说,本身就只要张爱玲可以做到,只有她才是如此的骄傲。在我看来,张爱玲最经典的照片,就是那张穿着旗袍,微微叉腰,昂着头的那张黑白照片。那样的姿态是完完全全属于张爱玲一个人的姿态。骄傲和孤独相互映衬,一种旷世而孤立的感觉。小说中的流苏和柳原,是骄傲的摆弄着爱情,然而,他们的这样的虚张声势的骄傲,却更让我感觉到他们内心的不安和卑微,因为觉得自己的卑微,而不甘于卑微,所以装作很骄傲,直到遇见一个正真对的人,才卸下了防备。张爱玲又何尝不是?一个骄傲的才女爱上一个多情的男人,最后自己却弄得伤痕累累。晚年的张爱玲,远居异国,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最后孤独的安静的离开我们。她的一生,没有经历她笔下那样美丽的爱情,她所苦苦追寻的美丽的爱情只能停留在笔墨之间,在她的文字里,她给自己营造了最美的爱的世界。流苏的爱情可以说是张爱玲自己所期盼的吧,只是流苏成为了张爱玲的理想,她自己的爱情没有的得到成全,那些倾国倾城的人都是传奇,不是自己的事儿。
我想,这样的倾城之恋也绝对不是我的事儿,我遇不到,也担当不起,今天是5.12周年祭,回想去年的今天,那样的灾难,有没有锻造一段倾城之恋呢?但是试想,无论是谁,也不愿花这样的代价来成全一段爱情。
文尽于此,而意味无穷。《倾城之恋》,我喜爱的小说,我喜爱的张爱玲,却是我承担不起的爱情。
倾城之恋读后感3
是夜,窗外小雨淅沥,屋内却十分安静。我拿出《倾城之恋》,再读。
一直觉得张爱玲是个清冷的女子,用一双冷寂眼神看世间所有繁华热闹,写感情总是毫不留情地剥去种种温情的外表,直接暴露出人的本然,没有任何修饰。让人看了顿生悲凉。《白玫瑰与红玫瑰》中那段最为经典的话语“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短短几十字,就揭示了男人一切真情下的本质。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子,把残忍的话语放在淡淡的哀愁中,然后再不经意的说出来,让你觉得悲凉却又拿她毫无办法。
而《倾城之恋》恐怕是张爱玲笔下唯一温暖而琐碎的爱情故事了。《倾城之恋》这个故事发生在香港,讲述了出身没落之家的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一次机会她认识了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想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赌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香港陷落的一刹那,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她在白公馆的地位微乎其微。张爱玲虽然没有直接描述白流苏与前夫的生活状况,但从众人口中旁敲侧击。当得知前夫逝世时,大家劝她回去,白流苏先是淡淡道:“离过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妇,让人家笑掉了牙齿!”三爷劝说:“六妹,话不是这么说。他当初有许多对不起你的地方,我们全知道……”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流苏在前夫家是不幸的。这段婚姻的失败不是不幸,而是脱离虎口。回娘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依靠。但她并没有从家人那里得到安慰,他们甚至把她当作耻辱的典范,把她捻出去都嫌浪费工夫。其中还有一句“白公馆里对于流苏的再嫁,根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只是为了要打发她出门,没奈何,只索不闻不问,由着徐太太闹去。”可见,她在娘家中已经丝毫没有地位,这些亲人比陌生人还要可怕。女人最苦莫过于在外面受了伤害投靠最亲的人却遭到抛弃,而且把她当作笑料。
范柳原是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他的对生活对爱情的态度都比较悲观,他不相信爱情,却又渴望爱情。虽然有些人评论他,认为他很蔑视爱情,蔑视一切,可是,我觉得这是他长期以来的性格和习惯而形成的,正因为飘泊不定,他应该是更希望得到爱情,更渴望爱情。在他遇到白流苏之前,他确实对女人当成脚下的泥,可是在他遇到白流苏之后,我觉得他已经有很大的转变。虽然他还是那么轻佻,让人误会白流苏就是他的情妇,虽然之前他对白流苏的拒绝也放弃过,但后来,到战乱,他还回来保护他自己心爱的女人,还在战乱与她登报结婚,可见,他是真心爱护白流苏的。
徐太太是这部小说中让我觉得比较温暖的一个人。在那种年代,每个人都吧伦理道德看得很重,白流苏在家里地位卑微,被人耻笑,可是,她是真心怜惜她,为她找一个好人家。虽然后来接她去香港都是范柳原的主意,不过可以看出她是个善良热心的人。
其实,初看《倾城之恋》是五六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之间流行张爱玲的书,为了赶“潮流”,我也存了好久的零花钱去书店买了《倾城之恋》。但是当时看《倾城之恋》什么都不是很懂,就只是看故事,只知道女主角是白流苏,男主角是范柳原,白流苏是个离了婚的女人,她在守旧的白公馆里没有地位,后来为了替自己争一口气,白流苏便抢走了原先要介绍给妹妹的范柳原,后来两人在一起,可是他们对爱情抱持着不同的看法,在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时,因为战争踏上婚姻这条路。之后随着年龄增长,慢慢的懂得了很多,后来了又看了几遍这本书,也渐渐的.看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就这样,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个安稳于是两人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
末一段中张爱玲说:他收起了他的甜言蜜语把它们留给别的女人,这是好现象,说明在他眼里已经把她当作自己人,名正言顺的妻子。如此怅然的结局不无对爱情的挪揄嘲讽。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的选择。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人。
初读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方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倾城之恋读后感4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写于1943年的上海,这本书似乎和教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我之所以写这本书的读后心得其实是个人觉得这本书的文学价值有,而现在的社会对于文学的美感似乎不太去重视,让我觉得其实在看一些教条式的书籍后,应该也要再回味一下中国文学之美。虽然,这是属于白话式的小说,但不可否认,张爱玲在人性上细腻与别出心裁的刻画与时代意义有其可读性,否则也不会造成一股风潮及许多人潜心的研究。从大学时期我就爱看张爱玲的书,并偶尔会回味一下,她的作品对我的确是造成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在对文学的欣赏与感动方面,而她对于人性(尤其是对女性)的深入分析,在当时也带给我不少的冲击。以下就这篇倾城之恋,它的创作背景作一简单介绍:张爱玲出生于封建式的望族家庭,她的生活便是成长在父权制度底下,1943年,就是非常接近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那时候非常多中国地区陷入战争的局面,可是上海没有,这时候的张爱玲就是在上海,远离这种战局,也让她有机会去回顾中国社会的父权真相,更使她有机会可以暂时避开父权的支配,那倾城之恋就是在这种恍如切断心理的状态下酿造产生的。
故事大纲是:女主角是白流苏,男主角是范柳原,白流苏是个离了婚的女人,她在守旧的白公馆里没有地位,后来为了替自己争一口气,白流苏便抢走了原先要介绍给妹妹的范柳原,后来两人在一起,可是他们对爱情抱持着不同的看法,在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时,因为战争踏上婚姻这条路。关于这篇文章有几个部份我先讲一下:像白公馆代表的是旧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书一开始就有提到像他们的时钟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从这边就可以看出来它是一种非常守旧、非常旧日的。跟当时的中国其实是非常像的!另外,张爱玲在描写男女感情是非常含蓄美感的,和现在的文学所描写的是差异非常大的,例如像在描写范柳原的动心时。从三奶奶讲的话可以看的出来:「三奶奶叹了口气道:『跳了一次说是敷衍人家的面子,还跳第二次第三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说范柳原对白流苏有一见钟情的感觉,我跟妳跳了一次舞还会想跟妳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对妳其实是有感觉的。这种写法多么的含蓄,一个「爱」字都没有提到,可是,从一些事件的叙述却可以描写出人心中感情最细腻的部份,真的是非常令人佩服!
文章的最后有讲到范柳原和白流苏要结婚,可是在最后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还是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边会有什么感觉?我觉得她可能想要表达结婚不代表幸福吧!到最后一定还是有挫折!所以张爱玲可能是个悲观主义者!爱有一天可能还是会变习惯吧!到最后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就是习惯而已,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还是会有危险。
我觉得念完这一整篇我会觉得说流苏和范柳原一开始都没有真心的感觉,后来是因为一场战争让他们的感情开始有那种「患难中见真情」的感觉。它最后说:「到处都是传奇,不见得会有这么圆满的收场。」我觉得是其实这种故事非常多,譬如说:丑小鸭变天鹅、麻雀变凤凰。不一定每个人都有那么圆满的结局,后面又说:「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非常像在比喻说在这么多盏灯、这么多的故事,这种故事可能不断地上演类似的情节,可是却有非常多苍凉的故事在这中间发生,她的意思好像就是说这种情节一直在上演,可是圆满的却没有几个。但就是要珍惜眼前这一刻!
在这篇文章当中白流苏生命的转折出现在她果敢的离家出走,有一段描写白流苏的长相、她看镜子的动作以及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诉说的都是一些忠孝节义的故事,跟她都不相关了!我觉得这就意味着她要跟白家有所区离,她要跨出去追求她自己的世界,在她和范柳原相处当中双方都若即若离,我看到的资料是说因为他们两个都怕输!范柳原怕输掉他自己的自由;白流苏怕输掉一生。因为在那个时候对一个女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否找一张长期饭票过着安稳的生活,白流苏一开始便是抱持这种想法,他们两人最怕的是怕对方知道自己紧张对方。我们现代女人对爱情的态度,在恋爱当中,妳是否也会怕输掉什么?
所以,看她的作品虽然会让人感受一些人生中淡淡的悲哀,但是也非常值得人去深省的!
倾城之恋读后感5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结尾,倾城之恋的读后感。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白流苏,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个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是要受道德谴责的。
而白公馆无疑属于守旧的那一派,“他们家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恐怕再无其他了。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就这样,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而柳指望的是那个安稳于是两人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
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完了!还绕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这次又加上了的恶名。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读后感《倾城之恋的读后感》。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人说“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许这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
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只是一个生长在大家庭中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她离了婚,在一个特定的机会下结识了范柳原。我一直很喜欢这段话:“在日常世界里,他们间存在一场征服的战争,他们内心明争暗斗。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她只喜欢他用更优厚的条件前来议和。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是什么因,什么果?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也许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人,一段婚姻。然而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人,把命运当作赌资,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也有人说,范柳原同白流苏调情不过是为了男人的征服欲,因为她善于低头,容易掌控。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凭范柳原的经验,玩弄女人于掌骨之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他从来不缺少女人。萨黑荑妮就是一例。他并不满足于这些,他在长久的游戏中早将生活堪破。烟花虽然极尽绚烂,总是稍纵即逝的,随后是更广阔的岑寂。他渴望安稳,渴望实在的温暖。这是他的理想,尽管此时并不切近。因此,他可以不在乎流苏的过去,不在乎她是否完美,单只看到她“善于低头”。
后来战争爆发,打破了浮在日常生活中表面的东西,成就了他们的感情。
那场战事催化了结果的到来。“流苏拥被坐着,听着那悲凉的风。她确实知道浅水湾附近,灰砖砌的那一面墙,一定还屹然站在那里。风停了下来,像三条灰色的龙,蟠在墙头,月光中闪着银鳞。她仿佛做梦似的,又来到墙根下,迎面来了柳原。她终于遇见了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此时,她终于真正的靠近他,有些懂得他了。一瞬间,他们达到了某种契合。“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最感动的是最后他们默默握着彼此的手的那夜,刹那间的了解和感动也够他们一起生活十年八年。这样的结局,即便是合,温暖之外更多的是荒凉。
末一段中张爱玲说:他收起了他的甜言蜜语把它们留给别的女人,这是好现象,说明在他眼里已经把她当作自己人,名正言顺的妻子。如此怅然的结局不无对爱情的挪揄嘲讽。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的选择。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人。
初读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方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倾城之恋读后感6
旗袍妖娆,舞池热闹,霓虹灯闪耀……几处撩拨,几处诱惑,一切都还是旧上海的味道。白家的破阳台上依稀传出胡琴的声响,咿咿呀呀的,在灯火通明的夜晚,格格不入得很。与这般浮华同样不相称的,还有张爱玲,她喜好闭门不出,冷眼看烟花,素手绘凡俗。她笔下的故事,虽鲜有缠绵的苦情,惨烈的纷争,却总有一抹挥不去的悲哀弥漫开来。她善于直击人性的丑陋,命运的无常,敏锐地洞察出隐匿在浮华都市中的些许华丽的悲凉。
方才提到的那个没落的白家便是出自张爱玲的笔下,故事也正是从那里开始,名为“倾城之恋”。初看这四字,恰似一段轰轰烈烈感人肺腑的传奇爱恋,因其死生契阔,一念执着,而焕发出足以倾覆整座城市的精神力量,正待作者娓娓道来。读罢全篇方知,张爱玲到底不是一派天真神化爱情的女子,自不会写出不合实际更显奢侈的深情缱绻。这故事结局虽是美满的,却也代价惨重,简单说来,是一场因整座城市的沦陷而得以成全的庸常的爱恋。
故事的女主人公是白家六小姐流苏,一个离了婚又不能自食其力的女人,境遇可想而知。这没落的缨络之家偏偏又冷酷得很,白流苏身居其中,讥诮和奚落也就在所难免了。张爱玲深知,在当时的年月,没有婚姻保障的女人犹如无根的浮萍,身不由己,心在飘零,若要觅得一处安定的栖身之地,需寻得一个愿迎娶自己的男人相伴相依。白流苏是个普通的女人,她能做的也只是沿着千千万万女性曾走过的路走下去罢了,当中自有说不尽的悲哀,道不完的苍凉。
于千万人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白流苏与范柳原邂逅,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谁料得到,之后便是一生的厮守。
旧上海的舞厅不知培育了多少爱情,处处迷蒙、暧昧的光亮,曲曲激烈、情欲的调子,面目不清,声音含混,只一种姿态,就足以让人想入非非。范柳原是见惯了这场面的,他纵横情场,阅人无数,偏偏在那晚对幽雅娴静略显传统的白家六小姐念念不忘,这怕是谁也不曾想到的。他本想逃脱爱情的负累,却终是躲不掉相思的牵引,到头来身心疲惫,是啊,谁的相思不累呢?
记得在香港寂静的夜里,他们的幻想频频演绎着,彼此幽幽地守候,却还是一场又一场的空。多少句甜蜜私语,多少次悠然信步,他们的距离本该越来越近了罢,却为何依然处处保留,谁也不愿放下了戒备,沉浸于感动?细细想来,其中也有着些许缘故。白流苏需要婚姻的保障才觉得安全,而范柳原只愿单纯地享受爱情,虽许下了爱的誓言,又会有几人肯用一生的相守去等待遥遥无期的诺言的实现呢?他们本是自私的男女,怎会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倾其所有般付出?夜,如此漫长,相爱的人,满心失望,他们空守在电话旁,努力维系着残存的希望。时间,平添了几多忧愁,折磨了一双对感情精打细算的男女。终于,白流苏切断了漫长的守望,躺在床上却迟迟无法入睡,的确,爱而不得,必为之辗转,除了仓促地收回情感,还能怎么办呢?这边范柳原总算艰难地迈出了一步,拿起身边的电话,在几阵煎熬的接线音后,对着没有应答的话筒,轻轻缓缓地对她诉说着……对于他们而言,这都是个梦,越想越像梦。
一场又一场的心里之战在他们之间屡屡上演着,从上海到香港,自香港回上海,又从上海到香港,来回往返的行程好似白流苏当时混乱而迷茫的心境,交织着不安与怅然。他们的高级调情,究竟会迎来怎样的结果呢?
战火燃起,一切幸福愈显得恍惚而迷离,此刻,两人并没有在一起,但忧虑和挂念却无时无刻不牵绊着他们。面对残酷的战争,目睹了诸多美好生命的陨落,他们渐渐懂得,最值得珍惜的是彼此之间弥足珍贵的感情。婚姻也好,爱情也罢,无论想要拥有的是什么,只要能够彼此相依便是这硝烟弥漫的尘世里最大的慰藉。当柳原抱着失而复得的流苏时,他们终于放下了戒备,沉浸在感动中了……
倾城之殇换来倾心一场,他们,终成了眷属。
这算是个美满的故事,可仔细推敲,也存在着破绽。这美满并非常态,而是极大的偶然,若是没有战争的袭来,这对相爱的'人又将如何呢?毕竟,在相爱之外还有许多东西主宰着爱情,反倒显得相爱不足为道了。男人对于女人最隆重的赞美是求婚,倘若范柳原久久热衷于享受爱的过程而迟迟不愿献出这最隆重的赞美的话,白流苏是不是就难逃沦为情妇的命运,故事又是否要以一个女人无可奈何的悲哀而告终呢?何况会过去的,所有的爱情都会过去的。油然而生的好奇,暗自涌动的情欲,总会沉入时间的罅隙里,生活未免回归庸常,日子难免趋于平淡。多亏了乱世里音讯全无的分离,唤醒了他们深情相拥的决心,共同奔赴一场或生或死的未知。战争颠覆了一座城市,却成就了他们的倾城之恋。
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没有毫无破绽的美满,星星点点的幸福里,却是谁也想不到的偶然。慧质通透如此,不免让人感叹。
旗袍佳人婀娜,舞池魅影闪烁,霓虹灯盏映窈窕……依然是旧上海的味道。看似无寂寥,孰不知这暧昧与调情的背后,隐藏着谁的怨怼,谁的悲哀,谁的纷扰?胡琴仍旧咿咿呀呀的,响着隔世的苍凉……
倾城之恋读后感7
“流苏不知道,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的爱情,还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又回到书面,阳光照在那四个玲珑小字上,眼前悄然浮现了那一场罗曼蒂式的爱情……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生。在那样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属于上海独特的迷蒙气息,尽管新旧夹杂的文化冲击,离婚恐怕还是要受道德谴责的。白公馆无疑是守旧的,他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那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但是那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不仅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剩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生的怀抱以外,再无其他。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生看成他脚底下的泥”。感情和婚姻原是他不坚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两个人的缘分因为一场舞会,香港式的恋爱跃然纸上,在各种机缘巧合中,两个人在感情上跳起了华尔兹,周转舞动中,发生了美丽的故事,也有凄凉的背后。可最终,这场倾城之恋会美好落幕,可崇高的爱情从来不会结束。流苏和柳原的爱情是一种美,需要时间的等待,需要反复的淬炼。在爱情中,谁又是自由的呢?我面对你,藏好所有心事潋滟,忘记闭眼去藏眸光流转,无人去问时移势迁,我只想静候和你所有的遇见。所以,当看见流苏他们两人在感情里你一步我一步攻于计策时,你会吃惊那些感觉是熟悉的,可眼波里明明藏不住事啊,干嘛要彼此折磨呢?细细想来,这是爱情的魔力,是他特有的地方,因为这一切看似俗气却那么真实、富有人间烟火气的事情,才让爱情变得伟大,让人着急,让人觉得它不可替代。
素色湘帘,帘风后面,所谓伊人,拨弄琴声三两声。倾城倾城,倾倒一座城,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还是清醒的,“此刻你可该坚信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生,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生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生。死生契阔前我闭上眼,犹记当初,人群中回眸莞尔,你我窗前采一瓣月光,折一段旖旎的回忆。
断弦琴铮,留香锦褥,梧桐滴雨,芭蕉声碎,画栏生愁,曲屏传恨,雁归人不归,春来人不来,飞鸿不传信,杜鹃空啼血。许多人说,在,《倾城之恋》这本书中,这篇却是个难得的好结局,可最后那段话“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胡琴拉着拉着,又是怎样的一段故事呢……都说张爱玲的文章是“她作品写到芸芸众生,嘲讽,刻薄,最后心还是软了,这都是基于她的这种深藏着的爱”。出生于名门望族的她,从小经历了兄妹不合,家庭破碎,深受新女性的母亲的影响,张爱玲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品味和独立的生活。可毕竟心里是有阴影的,所以造成她孤高气傲、冷眼看人。因为张爱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都市作为背景,展现了人性的堕落,精神的扭曲等等,给人一种苦闷压抑的感觉。她的文笔总是沉闷的,不知为何,或许她个人特色太重,我读她的文字总带有一丝檀香。她是独立的,她拥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她似落入尘俗,又跳出尘俗去看一段段感情。张爱玲的爱情如同白流苏那样是轰轰烈烈的,但是上海的沦陷却成全不了她与胡兰成,最后以悲剧收场。她的爱情正正是印证“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这句话。即便他有家室,即便他背信忠义,即便他寡情薄幸,在他背叛后仍然不离不弃,直到他不再需要她。她依然像一朵傲立的白莲,只可远观,孤立到极致,不知道坚持的是自己内心那份清丽还是和胡兰成那段无法抹去的记忆。或许都有吧,或许自己早就分不清,或许两个理由早已彼此交融。有时,等一个人,不是有多爱,而是等习惯了,你哪天突然不等了,你觉得背叛了自己。这样一个有不凡故事的女子才能写出这样不凡的故事。
在这个万般千态的浮世绘中,在错乱复杂的名利场里,我们容易在无端狂热和纸醉金迷中迷失方向,在所谓的竞争中迷失自己,其实人生如梦,年华似雪,梦醒了雪停了,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
如张爱玲一样守住自己内心的云白山青,或许谁都可以感悟到弘一法师所说“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我爱你,所以我可以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爱有那么多种形式,干嘛非要用最简单最普遍的说呢?要知道,美人在骨不在皮,君子在德不在貌。如张爱玲一般内化于心的美才是极致的。
合上书,想到李娟一句话“虫鸣如流水,一派天籁。静夜里,读一本好书,悲也放下,喜也放下。天上夕月一弯,淡若清梦。”再次细细品味这场倾城之恋,从上海到香港,相距千里,每当我抬头望月色时,觉得这是你我唯一共同的东西了。爱能跨越时空,倾城的美,是你随意摆放的东西,在我心里都有独特的印记。
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再遇倾城色。
倾城之恋读后感8
第一次读张爱玲的书,她在我心中是神秘而向往的,她有令人倾心的容貌,有令人赞叹的才华,有令人羡慕的显赫家世。她是历史上的一个传奇,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这样一个女子,她,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倾城之恋》中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第一炉香对我来说记忆最为深刻,讲的是一支站前香港的故事,每个男女都在红灯绿酒中沉醉着,像大多数女孩一样,女主角葛薇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香港女孩。生活收到物质的束缚,让她不得不投奔她的姨妈,也就是书中的梁太太。从此之后薇龙的生活卷入一个纸醉金迷的漩涡当中,而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也就是薇龙最后的归宿——乔琪乔。
文中有一段对乔琪乔的外貌描写让人不禁会产生遐想:他很白,和石膏像一般,在那黑压压的眉毛与睫毛底下,眼睛像风吹过的早稻田,时而露出稻子下的水的青光,一闪,又暗了下去了。天色已经暗了,月这才上来,黄黄的,像玉色缎子上刺绣时弹落了一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这一段外貌描写是薇龙对乔琪乔的第一印象,这个外表英俊又放荡不羁的公子哥在不经意间就捕获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的心。
薇龙是喜欢乔琪乔的,只是她抓不住他。薇龙仔细再向那人一看,吓得心里扑通扑通跳——花匠哪儿有这么臃肿?热带地方的天,说亮就亮,天一白,楼下那模模糊糊的肥人的影子便清晰起来,原来是两个人紧紧的偎在一起走路,粗看好像一个人。那两个人听见楼上狗叫,一抬头望见了薇龙,不及躲避,早给她认清了乔琪和睨儿的脸。一个自私的男人,一个多情的女人,他们之间总是有着各种冲撞和矛盾,张爱玲笔下的薇龙,在尊严面前是高傲的,在爱情面前是卑微的。她(薇龙)躺在床上,看着窗子外面的天,中午的太阳煌煌地照着,天却是金属品的冷冷的白色,像刀子一般割痛了眼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窗外的景物当中,这一刻仿佛张爱玲就是葛薇龙,她内心的痛苦与煎熬一丝不留地传递给读者,她正在给你讲述着她自己的故事。
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也是所有事件的操纵者——梁太太。也是葛薇龙的姨妈,是她在香港唯一的亲人。她是一个早年丧夫的寡妇,但岁月的摩擦剥夺了她的年纪,却把美貌留下了。这个利欲熏心的女人,在她眼里,所谓的亲情根本值不了几个钱。她把薇龙带进她奢华的世界,让她成为自己捕获男人的猎物。最终也是她亲手将她送给乔琪乔。在文中她曾对乔琪乔说:“我看你将就一点罢,你要娶个阔小姐,你的眼界又高,差一点的门户,你又看不上眼。真是几千万家财的人家出身的女孩子,娇纵惯了的,哪里会像薇龙这么好说话?处处地方你不免受了拘束。你要钱的目的原是玩,玩得不痛快,要钱做什么?当然,过了七八年,薇龙的收入想必大为减色。等她不能赚钱养家了,你尽可以离婚。在英国的法律上,离婚是相当困难的,唯一合法的理由是犯奸。你要抓到对方犯奸的证据,那还不容易?”乔琪乔当初并不愿意娶薇龙,他对薇龙仅仅只是因为有利可图。薇龙对乔琪乔的'最后的真心都成了奢望。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竟是这样无奈的选择。张爱玲的故事完了,第一炉香也烧完了。在她的故事里,女人把婚姻当zuoai情的赌注,赌局还没开始,就输了。
文中有一段对乔琪乔的外貌描写让人不禁会产生遐想:他很白,和石膏像一般,在那黑压压的眉毛与睫毛底下,眼睛像风吹过的早稻田,时而露出稻子下的水的青光,一闪,又暗了下去了。天色已经暗了,月这才上来,黄黄的,像玉色缎子上刺绣时弹落了一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这一段外貌描写是薇龙对乔琪乔的第一印象,这个外表英俊又放荡不羁的公子哥在不经意间就捕获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的心。薇龙是喜欢乔琪乔的,只是她抓不住他。薇龙仔细再向那人一看,吓得心里扑通扑通跳——花匠哪儿有这么臃肿?热带地方的天,说亮就亮,天一白,楼下那模模糊糊的肥人的影子便清晰起来,原来是两个人紧紧的偎在一起走路,粗看好像一个人。那两个人听见楼上狗叫,一抬头望见了薇龙,不及躲避,早给她认清了乔琪和睨儿的脸。一个自私的男人,一个多情的女人,他们之间总是有着各种冲撞和矛盾,张爱玲笔下的薇龙,在尊严面前是高傲的,在爱情面前是卑微的。她(薇龙)躺在床上,看着窗子外面的天,中午的太阳煌煌地照着,天却是金属品的冷冷的白色,像刀子一般割痛了眼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窗外的景物当中,这一刻仿佛张爱玲就是葛薇龙,她内心的痛苦与煎熬一丝不留地传递给读者,她正在给你讲述着她自己的故事。
倾城之恋读后感9
这是场几近圆满的悲剧。我们爱自己都胜过爱别人。
一座城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但对世俗欲望的渴求透露出苍凉的末世情绪。
白流苏来自于一个没落守旧的家族。“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然后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作为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她是被家里人嫌弃、苛责的,是个六亲无靠的人,她只能依靠她自己。所以,当她遇到范柳原时,想必会为他的风度魅力所征服,但大部分还是经济上的依靠和逃离原来家庭的欲望。于是“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范柳原,出尽她胸中这一口气。”在那种社会下,人终究是虚荣的。
可是,从世俗意义讲,范柳原是其父亲的私生子,遭到族人的仇视,是看尽世态炎凉的浪子,把女人看作脚下的泥,他又何尝不知道白流苏的心思。无根的浮萍下还是藏着对安稳的渴望。在白流苏身上,他找到了中国传统女人的影子,他要她懂他。于是他对她说:“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你会原谅现在的我。”范柳原也在赌,他想赢得一个女人的真心,但牺牲自由和婚姻的代价太大。
于是,两个心怀鬼胎的人开始了爱情的攻守战。处于经济劣势的一方注定是被动的。“他要她,可他不愿意娶她。”范柳原只想要流苏做他的情妇。流苏恼了,她无处可躲,无处可寻,只得用自己的名誉再一次打赌。回到上海,如果范柳原来寻她,她便是赌赢了,不仅脱离白公馆还寻得物质上的依靠;若没有,她只能在寂寞和嘲讽中过完一生。
最后,白流苏还是赢了,但这并不代表范柳原真正爱她,而是范柳原看爱情更加通透,他在长久的游戏中将生活堪破,他渴望真实的温暖,也拿定了这样一来白流苏逃不出他的手心。好在流苏爱他,仅仅是因为物质上的需求与经济上的安全,心甘情愿地被拉到范柳原枕边,成为他的情妇。他说:“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他们都太聪明,洞悉世事而善于伪装自己,于是真的只有到这座城覆灭之时,才对彼此有一点真心。终于,香港的陷落催化了结果的到来。一场战争打碎了两人的心墙。那一瞬间,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他们把彼此看得透亮透亮。仅仅是那一瞬间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活个十年八年。”当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自私的枷锁才被打破,他们才会打开心扉去接受对方。“他不过是个自私的男人,她不过是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白流苏有些懂得范柳原了,她懂他内心深处身为男人的不得已和无助感,光鲜的表面下灵魂的空虚感,他们达到心灵上的某种契合,但这种契合是短暂的,如同一场繁华绚丽的烟花过后,是死寂的岑静。
“柳源现在从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她的俏皮话省下来给旁的女人听。”婚姻还是不免成为了爱情的坟墓。只有这时,白流苏才真正感受到拥有了地位、金钱后带来的怅惘。她内心还是保留了对范柳原的一点真心,但这点真心也会被做一位名正言顺的`妻子带来的安稳和依靠所取代吧。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也只有她。范柳原到最后一刻还是清醒的,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终会成为一个安分贤良的妻子,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个去处。男人的归宿只有一个女人,这也是男人的悲剧。
张爱玲用开阔的人生悲剧感笼罩了一座城,人们在高度物质化的挤压下又渴望着真情。虽然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最后修成了正果,但是作者在其中夹杂了太多物质层面上的杂质,连结婚后都不忘写范柳原在婚姻后的变化,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得到了就没有了新鲜感。正如张爱玲所说:“没有一个女人是因为美好的灵魂而被爱的。”她笔下的人物都太过现实,现实的有些悲哀,那些爱情又刻满了伤痕,让人同情又怅惘。爱情的神圣感在小说中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世俗的欲望,所以即使是圆满的爱情背后也是无法逃避的归宿,我们爱的永远是自己给自己的感觉。
倾城之恋读后感10
“柳原,你说,是香港的沦陷成全了我们,还是我们成全了自己?”
难得的宁静夜晚,月的明媚光晕里,流苏还是依旧由那件烟灰色旗袍衬着,指尖轻触围墙,若无其事地笑着。范柳原抬头,便觉得醉了。
流苏总是这样的大气、清丽、尖锐而又执着,当幸福来到她身边扎营落户时,还攥着对于爱情的论证轻轻质疑。我在合上《倾城之恋》的那瞬,脑里还停留着先前经典的一幕,耳边仿佛有咿咿呀呀的胡琴夹杂着吴侬软语,留下满心的甜蜜与凄决。
翻开《倾城之恋》,上海弄堂里的聒噪,黄包车夫的忙碌身影,百乐门纨绔子弟的灯红酒绿,未出阁小姐那葱白双手绣出的鸳鸯,都跃然眼前。我看见白家的流苏,穿过幽深而阴暗的弄堂,呼啦一下明亮的天光晃得眼睛眯成了缝,也不知道是路对面哪个愚贩惹得她乐了,拢了拢披肩,神情淡漠地离开。
怎么爱上流苏这个女子的,真的是件奇妙的事。
这样清新又守旧的女子,有一点不真实,但不是最美丽,总有淡淡的温和感,推开我们一定距离,仿佛一切很美好,一切却又冷漠,眼里透着骄矜。因此流苏的个性,必须是我爱上她的重要理由。她总是给人一种想要靠近却又很难走近的感觉,或许是处在复杂社会里的家庭变故造就了如此的疏离感,既没法让她身居闺阁,又不能忍受随她猎奇窗外的世界,这样矛盾的成长环境,没来由地产生防备,恐怕她每天心里都在博弈上千百回。这样亦远亦近的小资情韵,说实话,是我苦追而未果的,前一秒的接触柔和大气,后一秒的回味傲然辛香。
这样的距离感,流苏仿佛给自己画了一个圈,自己的酸甜苦涩由自己看见,自己品尝,自己落泪,自己从梦中惊醒。
真的'迷她的烟灰色旗袍迷了好久,偶尔还会别出心裁地点衬一朵雅荷,那发型也是微卷齐肩相配得当,略施粉黛,倒不似寻常所说的画中人那般稀罕,却自有一种耐看的美。流苏的的步伐被描述得轻盈,让她的行走有一种灵魂厚度的升华,每每读到流苏穿行于街巷的句子,总会停下来猜想,她穿及踝的旗袍,时间又这等的急切,究竟要迈多大的步伐,才能平衡自己的仪态而又兼顾效率呢,突然会感叹自己,真是入迷了。看过《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总是在手风琴的经典旋律中由旗袍衬着有优雅地走来。在我心里,流苏应该是不急不缓地走在青石板路上,没有音乐,也不一定有落日余辉,细碎的鞋跟碰撞石板的回声,已将她的身影美成永恒。
请让我冒昧地说,没有故事的女人定是没有美到骨子里,经历过世事的女人一定不会沧桑,反而拥有一份别样的淡定与洗炼。流苏的故事多、纷杂,因此爱玲把她的岁月写成了书,有血有肉,酣畅淋漓。经历了丈夫的背叛,失去了腹中的孩儿,一度被败落家庭的“寄生虫”折磨得难拾尊严,白家封建腐朽的门第思想将流苏的婚姻葬送无疑。或许老天总是这么戏剧化,遇见范柳原,流苏却不愿意去相信了,所以这场爱情走得辛苦,努力得漫长,非得经历炮火的威胁与生死的牵挂才能照亮彼此的真心。我爱流苏的每个故事,不仅是每个故事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更是因为我目睹了她一路走来的平易与艰辛,也在我的心里筑起了无形的堡垒,任凭世事难料,女人也该发挥自己最大的韧性。
之于爱情,我想流苏是再聪明不过的,她真正的爱情,是遇见柳原之后,一低头的娇羞,一刹那的蹙眉,没来由地这样放纵自己。望向柳原的眼神,或许在心里已经揣摩了好久,柳原说的话语,多数也被聪明地回答,偶尔语塞,会突然有一点愠怒。这样在爱情里的女子,哪一个男子不心动呢?美好总是那么稍纵即逝,惟智慧与勇敢方能万古长青。流苏不惧漫天的炮火苦寻柳原的下落,冒死跟在日军队伍之后买口粮,收养两个失亲的姐妹。柳原归来,他的流苏仍能有条不紊地用心做好每一道菜。这样的流苏,太有一份真性情,对爱的执着对爱的忘我但仍有对爱的理性。她仍是淡淡地说话,略带温暖的眼神,坚守自己的高度,跋山涉水日月照真心遇见能并肩的人,如同被逼到高空痛楚绽放的烟火,极力地甘愿与珍重。
哪怕家里的那本《倾城之恋》被岁月晕染上了一片黄色,在这样的月夜,我也总是会想起那个大气温婉,智慧坚韧的流苏,她总是那样轻轻地倚着围墙,回头喃喃地问,认真的样子令人心醉。这个时候,我看不出她背后的坚强,也看不清她来时的泥泞,就这样让她在心里成为永恒。
不忍打扰,只需仰望。
倾城之恋读后感11
《倾城之恋》,一段传奇中的传奇。“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张爱玲以冷漠的笔调,写了两个自私的人精明的爱情斗争。一段倾城之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是那么的轰轰烈烈,不是海誓山盟,不是惊天动地,却是那么真实,那么现实,给人内心特殊的触动。
白流苏,一个离了婚寄居在娘家的女人,在那个会受到道德谴责的时代,受着家人的白眼与嘲讽,急要离开这个地狱般的地方。白公馆,“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白流苏在这里耗费着她的青春,她知道,她要离开这里,她要一段婚姻来保证她的后半生。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富有的浪子,玩弄女人,纸醉金迷。他不相信爱情,但是,他的内心深处是孤独的,是渴望稳定的。
范柳原原是介绍给白流苏的七妹宝络的。在他们的.初次见面时,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几支舞,使那些看不起流苏的女人们刮目相看,也使她们对她更 攻击犀利,但是她不在乎,甚至有胜利的愉悦。因为,“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点贱。”
白流苏在介绍人徐太太的“帮助”下,来到了香港,开始这段倾城之恋。故事是在范柳原的一次次告白与白流苏的内心斗争中展开的。两个精明的人,互相算计着让自己处于被动的位置(——这里的“被动”应该是欲擒故纵的“被动”,实际上是主动)。范柳原,需要一个真正爱自己的女人;而白流苏,要的是一纸婚约,可以给她下半生安定的男人。“我爱你,我一辈子都爱你。”让人听着假的很,而白流苏也是聪明的女人,不被这句话征服。一次两人散步,遇到了一堵灰砖砌成的墙壁,靠在墙上,一眼看去,极高极高,望不见边。柳原看着她道:“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这苍凉的一段话,让我对范柳原另眼相看,他并不只是一个无情爱xxx的人,在他的内心,还有一点对真爱的向往。这是一个对结局的惊人预言。
“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
“我懂得,我懂得。”流苏并非真懂,但她愿意试试看。
“跟你在一起我就喜欢做各种傻事。”男人为女人做不可能做的傻事,难道不是真情的流露?
一天月夜,柳原给流苏打电话,“我爱你。”就挂断了。流苏心跳的扑通扑通,握住了耳机,发了一会愣。才把耳机搁上去,又是铃声大作,“我忘了问你一声,你爱我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柳原的解释是:“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自己做的了主似的。”“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对于你,那也不公平。奥,也许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流苏不等他说完,啪的一声把耳机掼下来,脸气的通红。我觉得范柳原讲的都很对。他是追求精神恋爱的,流苏也知道。流苏只是为了寻找一个依靠,她要的只是结婚。尽管我觉得流苏对范柳原有点感情了,那只是各取所需。
在两人的互相算计中,他们第一次接吻了,但是好像又是发生了无数次。在适当的环境,适当的情调,他们有过很多机会。然而两个精明的人谁都不肯冒失。可是范柳原就要去英国了,留下流苏在香港。而此时战争也爆发了,也催化了结局的到来。流苏一个人孤独无助地在战火纷飞中,还想到了柳原,不知道他的船有没有驶出港口,有没有被击沉。然而因为船无法驶出,范柳原顶着战火回来找她了,把她带到了所谓安全的浅水湾饭店。在死亡面前,在穿梭的子弹中求生,“那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停战后的香港,一片混乱,一片荒凉,一个灰色的世界。然而,却成全了白流苏与范柳原。白流苏做梦似的来到了那堵墙下,终于遇见了范柳原,“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部可靠了”。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范柳原也安下心来,他们成了一对平凡的夫妻。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大概就是如此吧。即使这是无奈的选择,但是在死与生面前,他们只有彼此。
仰观当今,我们的爱情又还剩多少真情呢?也不过只是在金钱与权势上的选择,这些所谓的爱情,怎么经得起生与死的考验呢?我们需要的,正是一种抛开一切,只有彼此的信任的爱情。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坚定,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永远。
张爱玲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讲述了这一段倾城之恋。漫不经心地,“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说也罢!”
倾城之恋读后感12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我有一次在图书馆偶然发现的。当初,我是被它的书名深深的吸引的。还记得我第一次读《倾城之恋》时,读到“流苏不知道,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的爱情,还是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后,我终于理解了书名,确实香港的沦陷成全了白流苏与范柳原的这段爱情非常的浪漫,当时的话就是说非常的罗曼蒂,第一次读完后,我觉得流苏是幸福的,她得到了自己所期待的。现在回头看,也觉得当时的理解是如此的肤浅。张爱玲有很的著作,然而,我对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情有独钟。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重读一遍,每读一次我便对它有一个新的诠释。
其实《倾城之恋》的情节很简单,讲述一个离异后寄居娘家的白流苏遇上了一个热爱风花雪月的花花公子范柳原,白流苏急于找一个归宿,然而,范柳原却因童年的悲剧,对家庭失去了责任心。在两人步步为营,玩心理战术的一番爱情角逐后,故事最终以大团圆结局的收场。当第一次读完的时候,我感到深深的快意,战火中成就一段倾城之恋。经过细读与深思后,觉得虽然结局是圆满的,但是心中总是有些难以释怀的地方。比如说,白流苏与范柳原最后结婚了,不见得范柳原受到过的伤痛便不复存在了,故事最后的那些话:“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从这句话中,我觉得范柳原没有放弃他原来的世界,他依旧是那个逢场作戏的范柳原。白流苏虽然得到了她所期待的婚姻,她得到范柳原的爱,但却不是全部,白流苏是可怜的。“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觉得范柳原同样是可怜的。他的经历绝对是常人难以想像的。在这个利欲薰心,尔虞我诈的社会里,范柳原是个历经沧桑的人,所以即使他与白流苏成为夫妻但并没有真正的对白流苏敞开心扉。我觉得他们的爱情就像时下这些都市爱情,虽然爱着,却又殚精竭虑耍着手腕,保持着那点点暧昧,怕自己爱得比对方多,怕自己受到伤害。
白流苏一个受人唾弃的寡妇,在一群自私自利的`兄嫂的欺压下,无容身之处的窘况,她急切寻找归宿。徐太太跟她说,找事是假的,找个人才是真的。张爱玲说“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我觉得那个时代的女性都是可悲的,女性的社会地位价值要看她的男人,女人要依附着男人才得到尊重。白流苏要去香港了,她所谓的家人不敢得罪她。在她一无所有的回来后,就只是一顿的冷嘲热讽。张爱玲作品既大雅又大俗,既传统又现代的特点,她笔下女性是新时代下的旧女性,有着旧式的文雅修养,不可能在外抛头露面的工作。曾看过有人评论她笔下女性形象几乎都是日益没落的淑女或竭力向上爬的小市民,这些女性在人生中受到的苦难,不是衣不敝体、食不果腹的经济上的穷困,而是无家可归、无夫可嫁的精神上的恐慌。我觉得说得非常的贴切,我觉得白流苏是自私,当时社会环境下,像白流苏这样的女性,这样的环境下,想当然想抓住范柳原这根稻草。同样,范柳原也是自私的,他对白流苏费尽心思,却没想过要娶她,就是等她投怀送抱。在这场爱情的角逐里,最后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结局也是完满的白流苏得到了婚姻却对自己未来有一种说不出的虚无感。对于我个人的爱情观里,我却觉得是不够完美的。
读完《倾城之恋》,也许有人说太好了,是大团圆结局。但我看到最后一段话“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苍凉的故事时,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一种悲凉感。我觉得《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给自己一个童话,张爱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都市作为背景,展现了人性的堕落,精神的扭曲等等,给人一种苦闷压抑的感觉。看了张爱玲的作品,我觉得她有着一个自己的独特情感世界,她扎根于低处,细细的观察着人性。我听有人说过一句话“她作品写到芸芸众生,嘲讽,刻薄,最后心还是软了,这都是基于她的这种深藏着的爱。”刚开始,我有些迷惑不解,我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的作品。我也觉得张爱玲的文字很美,读起来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后来,我发现她笔下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腻而敏感。有许多话语,让人产生一种共鸣吧,因此很多人都爱上这个奇女子的文字。
不仅张爱玲的作品是惊艳世人,张爱玲本人就是一个传奇。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她是红透半边天的才女,她的人生经历也堪称传奇。透过她的作品,我看到一个传统的东方女子,低调,华丽,孤寂,冷傲。张爱玲的爱情如同白流苏那样是轰轰烈烈的,但是上海的沦陷却成全不了她与胡兰成,最后以悲剧收场。她的爱情正正是印证“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这句话。很多人觉得张爱玲遇人不淑,但是我觉得张爱玲是敢爱敢恨的女人,张爱玲对待自己的爱情是一种爱了就是爱的态度。她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正是这样,即便他有家室,即便他背信忠义,即便他寡情薄幸,在他背叛后仍然不离不弃,直到他不再需要她。正是一个如此超凡脱俗的奇女子,才到用笔给我们画就一部部话剧让我们读清,读懂一个动荡时代的历史,让我们领悟最悲怆的人生之谜。
【倾城之恋读后感】相关文章:
《倾城之恋》影评02-14
《倾城之恋》读书笔记07-31
倾城之恋读后感09-05
《倾城之恋》读后感09-06
《倾城之恋》读后感09-10
倾城之恋读后感06-15
倾城之恋读书心得02-27
倾城之恋张爱玲读后感12-08
倾城之恋读后感10篇10-18
倾城之恋读后感(精选26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