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读后感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读后感1
最近阅读了姜戎所著图书《狼图腾》,此书是是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讲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
农耕民族汉族崇拜的是龙图腾,农耕民族的龙图腾充满羊性的胆小与懦弱,代表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缺乏进取与创造。而身处内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崇拜狼图腾。而这本书,正是以此为核心,带领我由好奇,到了解,最后融入其中。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最后一块靠近边境的原始草原。这里的游牧民族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养殖着牛、羊,与草原狼一起维护着草原的生态平衡。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他们对狼充满了憎恨,它们猎杀羊群,对人类也存在很大威胁,破坏它们的家园和安定的生活。同时,游牧民族又对狼充满了敬畏之情。书中写到,住在毕力格老人家的知青陈陈刚入草原不久就孤身遭遇狼群,亲眼目睹了狼的智慧与凶残,侥幸逃脱后他却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狼。在毕力格老人的介绍指引下,他渐渐的了解了狼的习性,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游牧民族把祸害人类的狼作为精神的`象征。使游牧民族对狼有敬畏之情的便是狼具有独特的优良品质,它们不仅吃羊,也吃其他破坏草原生态的野生食草动物,维护生态平衡,避免草原沙化。它们极具战斗天赋,它们是为战斗而生的,从一出生开始,它们就利用各种计策谋求生存,无论是声东击西,诱敌深入;还是以逸待劳,欲擒故纵,他们总是与人进行智慧较量,并屡屡取胜。作者借陈陈之口,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了狼的智慧与勇敢,在狼头的带领下,调兵遣将,围猎畜群;为了报复人类的贪婪进行的残酷而壮烈的战役。
狼的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狼的本领及智慧也不说与生俱来的,它们也是在艰苦的草原生活中磨练出来的,变幻莫测的草原气候,恶略的环境,还有来自人类的威胁,狼始终生活在险境中。这是一种危机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也愈加强烈,放松就会被淘汰,所以文明应该有狼的这种危机意识。
看那些让人血脉喷张的狼群的捕食故事,更是能鲜明的看到狼群的威力。狼群由狼王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无往不利。现在是竞争社会,同时也是需要合作的社会,所以,我们应该具备狼一样的团队意识,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实现共赢。
狼与生俱来的血性和傲气,帮助它们在恶劣的草原环境中生存下来。危机四伏的我们,也应该具备狼的血性和勇气,积极主动的去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学生读后感2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随着《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的结束,《少年英雄》这部影片开演了。
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中住着一个名叫王二小的孩子,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之后,二小被八路军收留了,加入了儿童团,学到了许多知识,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一天,敌人又开始扫荡另一个村子,二小看着敌人向着村民们转移的方向前进,便故意引起敌人的注意,鬼子见是个小孩,就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了二小的胸膛,把二小摔在石头上……
在中国,像王二小这样的爱国英雄成千上万:勇敢机智的小英雄雨来;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敢于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小兵张嘎……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无数的革命先辈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勇士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这种爱国之心是多么可贵啊!这些英雄们凭着顽强的精神,宁死不屈,与敌人拼搏到底,支撑着他们的是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胜利。想到这里,我不禁深思:他们为了祖国能够胜利,是用命去与日军作斗争,但他们难道没想过,他们自己死了,不就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了吗?哦,我明白了,当他们全力抵抗入侵者时,他们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而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他们那舍己为人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光荣的少先队员,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二小,若出身在新中国,他就能向我们一样,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学习,在和平里生活,不会再有可恶的硝烟子弹,和平之花将开满全世界。
这部影片不仅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还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榜样。影片设置得既合理,又吸引人。如二小与敌人巧妙地对话时的从容赢得了同学们的鼓掌;感人的场面总是同学们流下了眼泪;但有的场面却十分搞笑,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总之这部电影拥有丰富的感情-色彩,使人更深地体会到王二小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我真诚的希望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的曙光永远照耀地球!也让革命精神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学生读后感3
每当有我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翻开《西游记》时,心中总抱着不同的感想。它在四大名著中,似乎更易懂,更生动有趣些。尽管小时候读它认为刺激又有趣。但今时今日,永远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而我的悟性似乎又深了一层。
齐天大圣————孙悟空
或许“斗战胜佛”这个天上人间的称号更适合他一点儿。但是,“齐天大圣”却是我们唯一一提起他就会想到的孙悟空的名号。天依旧,云依旧,先不谈它的七十二变神通广大的本领,就先说它的面对妖魔鬼怪时依旧分毫不减的勇敢志气吧!但这种人如今在街上并不是随意就可以遇到的。因为他们面对一些事情,不能勇敢的指出,而只是一味地逃避、闪躲、“踢皮球”,又或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为了金钱或利益,放弃了每个人在最初都拥有的那颗雪一般纯洁的.初心,握不住手中那根正义的权杖。他们输给了谁?输给了自己!输给了罪恶!输给了正义!
天蓬元帅————猪八戒
猪八戒,法号猪悟能,名号净坛使者,本名猪刚鬣。如果说悟空是一心为朝的老臣的代表,那猪八戒就可以说是在皇帝面前胡言乱语,口是心非,胡说八道的奸臣的代表。说奸臣是有点过火但是也毫不夸张,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他那让人大为烦火的表现,让我不由得骂了一声“呆子”,他不断地在旁边煽风点火,虽说猪八戒没有火眼金睛,但怎么也是上过天庭的神仙,倘若你当时仔细分辨,孙悟空也就不用委屈了!
卷帘大将————沙悟净
老实到没法再老实的一个形象,其实沙僧扮演着的应该是一个阶级底层的农民代表,而在《西游记》中,他似乎是除唐僧外唯一一个人形徒弟,而作用呢?似乎只有通风报信的功能。
旃檀佛————唐三藏
在《西游记》中,他向来以慈善为怀。或许是出自家人一些缘故,他耳根子软,心肠软,心也软,往往就是这三软把他害得险些被吃掉。虽然他很善良,连一只蚂蚁都不愿意踩死,但是,不知怎,我几乎把这书吃透了,还是对这个和尚不太满意。因为他太偏执,还三番五次和不知道救了他多少次的悟空闹别扭,我相信,只要孙悟空愿意,完全可以一棒子打死他。有一次,他竟立下誓言:今后再要见你,我就堕下地狱,不得超生!但后面在他在此遇难时,悟空还是依旧来了!
天朝所有神仙————腐败代表
你可能会疑问:“这天朝怎么可能是腐败代表呢?”其实作者吴承恩就是特意用天朝所有神仙,竟然被一只小猴子打的东倒西歪的事实,来讽刺当时朝代的腐败。
在为《西游记》的匠心臣服的同时,也为现今文化的肤浅而感到惋惜。它不仅仅为我的知识长河增添了一份柔波,从而使我的人生现有了定位。
学生读后感4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学生读后感5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中华民族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这也是我读了《诚信》这本书之后得到极深刻的体会。
回想自己,从小到大师长的谆谆教诲中时不时有做诚实的好孩子的告诫,“言必行,行必果”。我幼小的心灵总以为,撒谎了鼻子会像匹诺曹那样长长,因此不敢撒谎。大了之后知道鼻子断断是长不了的,于是对大人们的恐吓不禁哑然失笑,甚至反驳,咦,大人骗人!倒是怀疑起“诚实”来了。话虽这么说,但我知道长辈这是在为我指明美好的道德高尚的品质的方向。
可我确实有一过段迷失的时候。记得一件看起来不大的事,但我至今感触仍然清晰,仿佛就在昨天。有一次晚上妈妈在乡镇上班没回家,第二天回来在洗手间时突然问我,“你昨晚没洗澡?”我怕她责备就谎称,“洗啦!”“哦?”妈妈的`口气里明显有质疑,“那么你昨晚洗澡时没换衣服了?”“换了。”我又是一个谎。“那么换洗的衣服呢?”妈妈穷追不舍我脑子急转。“我换的时候没看清,仍然穿了以前的那件,然后又把干爽的放回衣橱里了。”妈妈对我的话通常抱着信任的尊重态度,到此她不再追问,但我为了弥补一个谎而撒十个谎感到更是惴惴不安。等放晚学回来时,妈妈又一问:“昨晚洗澡了吗?”我知道狐狸尾巴真的藏不住了,或者说纸包不住火,或者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刹那间,我有了从那“十个”谎言中解脱出来的轻松之感。妈妈从不打我的脸,但说过如果小嘴犯的错一定得打脸,她让我自己掌嘴十下。我虽然不舍得下重手打自己,但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妈妈说,“你从不知道洗完澡把浴室收拾好,而今天的浴室很整洁好像我走了之后没人动过似的,我已经确定你昨晚没洗澡了。再有,我没看到你的换洗衣服,而且你的理由很牵强。最后,我可以向他人打听和这有关的事,来确定我的猜测,我特地问奶奶打听了。妈妈这么分析给你听不是说妈妈对你这小孩的错紧抓不放,而是提醒你说谎很累,你得用多少个谎言来弥补,却又不能保证它们天衣无缝。”
我已经深有体会了,只应了那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若能流淌到一个人的骨血里,无异于头顶光环,被别人全心全意的拥戴尊敬仰慕。我愿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诚信待人,诚信待己。有人打比方,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骚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学生读后感6
这个星期,钱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书,叫做《亲爱的汉修先生》。
这里面讲了鲍雷伊二年级时读了一本名叫做《亲爱的汉修先生》,他很喜欢里面的作者汉修先生。并且经常写信给他。到了六年级,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了。
这本书里的人物鲍雷伊我非常喜欢。因为他通过和汉修先生书信来往,不但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而且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
这本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就是雷伊在午餐盒里放了一个警报器。他能自己发明东西,这让我觉得他很聪明。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到鲍雷伊从写信中慢慢地从一个小学生变成了一个小作家。
这个星期里老师让大家读一本小说,它就是美国著名作家贝芙莉,克莱瑞写的《亲爱的汉修先生》。
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书,他很喜欢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于是他用信和他密切联系。到了六年级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与汉修先生联系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雷伊告诉汉修先生父母离异的实情,转到另一所学校后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信的交往,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对困难,懂得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了一手好文笔,其中一篇《卡车上的一天》使他获得了小作家的荣誉,同时也坚定了他成为一名作家的决心。
星期一早上,钱老师到图书馆借《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让我们看完写读后感。
看了几次后,我发现这本书全是鲍雷伊给汉修先生写信和他自己的作文。
在信中,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不适应以及他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名作家的决心。
我最喜欢鲍雷伊虽然他很可怜,因为他爸爸妈妈离婚了,他和妈妈住在一个破破烂烂的房子里,非常贫穷。但他非常聪明,因为他的午餐被偷,就发明了午餐警报器,如果有人吃掉他的午餐,午餐警报器就会响起来。他还有恒心,一直和汉修先生通信。他天天写作文,从起初他并不喜欢写作到后来觉得写信其实并不讨厌,而且怀念那些写信的时光,再到后来喜欢上写作,每天坚持写日记,到最后能够获得荣誉入围奖。
相较雷伊的生活经力,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实在太幸福了,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好好学习,向雷伊那样喜欢写作,认真写作。
学生读后感7
当今社会的众多学子,看似聪明伶俐,但大多缺少成人成才至关重要的良好心理素质。因此,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升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应采用多种方式消除学子的愚痴,唤醒学子的觉悟,升华其理性,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成为真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就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渗透于日常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达到优化学子心理的目的。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更多地接受教师所给予的道德精神的滋养?那就应做到“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即教师应以持之以恒的教育态度,具备相当的'教育技巧与教育机智,长久时日才能有所成就。我想前者大多数班主任都能做到,可后者……班会课、午会课大多班主任对一针见血、直入主题式的说教乐此不疲,而长期的说教已成为学生最为反感的教育方式,恰巧最近买了一本书《讲给学生听的故事》,现就“故事”二字,我有几点思考:
其一,中国人骨子里的“故事情结”。“总有一些瞬间,让人回味;总有一些经典,让人感触。选择了瞬间,便意味着选择了智慧;选择了经典,便意味着选择了永恒。”故事本身“形散而神不散”,它通过一串串符号的对接,寄寓着人们对生命的理性思考。班主任给学生讲故事,追求的是用人去感染人,用事件去引导事件;学生聆听故事,收获的是一点一滴中对自我与社会的反思。我讲故事,你听你感,有时候,教育可以如此简单。
其二,能意会就别言传。条条大道理,不如区区小故事。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故事成为一种更容易被接受的教育形式。当学生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时,班主任不妨教给学生如何去“换位思考”;当学生厌学时,班主任不妨告诫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当学生生气时,班主任不妨传授学生“不生气的秘诀” ……班主任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情景时,如若能巧妙地让故事说话,使学生在聆听中感触,或许会有另一番收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习的过程,是理性顿悟的过程,灵性升华的过程,是心灵舒展、视野敞亮的过程。它们释放身心,造就好的人品。开智启蒙,寓德于教。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智慧的渊源,也是求知治学的先导。因此,“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就让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成为这具有“不倦之意”者,用故事为自己的教育注入活力吧!
学生读后感8
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
——雨果
合上《悲惨世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沉浸在主人公冉阿让的经历里不能自拔。
冉阿让的经历是悲苦的,但也是幸运的。
冉阿让原本只是一个贫苦的百姓,为了亲人的生命而去打碎了一块玻璃,拿了一块面包,却因此被判了五年刑期。他也曾想过抗争,四次试图越狱却没有成功,刑期也被延长,他痛苦地经受了十九年的牢狱生活。即使得到释放,却也要终生顶着“苦刑犯”的身份,他再次逃脱,但直到死前的日子里,他一直被警察沙威追捕,过着四处奔逃的生活,甚至于他视若亲生女儿的珂赛特的婚礼,他都因为自己卑鄙的身份而不能够去参加。
冉阿让走出了监狱,却因为苦刑犯的身份而被所有的人拒绝,累、饿、渴、冷,所有的感官一起涌上来,折磨着他。无论他如何苦苦哀求,都没有人愿意接受他。然而,十分幸运的是,博爱的老主教卞福如收留了他,并且完全不介意他的身份,用尊重的行为和语言来对待他,这样的礼遇使得冉阿让那颗冷硬的、千疮百孔的心挣扎不已,他不敢相信自己能够做一个好人!十九年来,他早已习惯了这样一个恶人的身份,他不能是一个好人!于是,他把老主教的银器都偷了出来,等到被抓捕的时候,他或许在想,不过又是一场牢狱之灾罢了吧!
可是,出乎意料,老主教并没有让警察把他抓走,而是把桌上的银烛台也一并给了他,老主教低声对他说:“请不要忘记,永远也不要忘记您答应我的事,您要用这些银子做一个诚实的人。”这让冉阿让痛苦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荡。老主教真诚善意的心灵,帮助冉阿让走出了心灵的阴影,救赎了他的罪孽,他获得了新生,开始做一个善良的人,一直到他死亡为止。他最终获得了解脱和幸福,并得到了女儿和女婿的谅解,笑着离开了人世。这些都得益于老主教的善。罗佐夫说得好:“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
我想起了一则小故事,有一个少年挨家挨户地推销,劳累了一整天,他向下一户人家讨一杯水,但开门的女孩给他拿了满满一杯牛奶,并且不要求付钱。男孩被女孩的善良感动,他觉得浑身是劲,也放弃了退学的念头,努力当上了一位医生。长大后,女孩得了很严重的`病,男孩认出了她,竭尽所能医治好了她,当女孩拿到医药费通知单的时候,她知道这一定会花去她的所有积蓄,可通知单上只写着“医药费——一满杯牛奶”,男孩已经把医药费都付了。
这便是善良的魅力,善良能让人歧途知返,能抚慰痛苦的心灵,能带来幸福和幸运,善良确实是精神世界的太阳,它仿佛给我们的心灵套上了外衣,抵挡了所有的黑暗与寒冷,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温暖。
所以,与人为善吧,心存善良,小小的善举,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幸福。这或许就是雨果想告诉我们的吧!
学生读后感9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父与子》漫画集。它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这本书里没有文字,但其有趣的漫画,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的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深深的感动了我幼小的心灵。我很喜欢这本书,对它简直是爱不释手。
《晨练》是讲爸爸和儿子天天在一起锻炼,他们举重、跳绳……最后,儿子居然把爸爸举起来了。而我的爸爸也经常陪我练习打篮球、下围棋。爸爸一直鼓励我作为一名男子汉,要鼓足勇气战胜他。我也希望像漫画中的儿子一样把爸爸举起来,超越他。
《足够了》是讲爸爸和儿子在河边扔石子,但很快就没有可扔的石子了,儿子玩得很不尽兴。当天晚上,爸爸就用小推车装了一大堆石子到河边。第二天,儿子看见这么多的石子,高兴极了。我也喜欢向水里扔石子,爸爸经常带我到郊外向水中扔石子。讲卫生的爸爸会去抠埋在土里的石子,弄得满手的泥土。看见水里泛起的粼粼波纹,我感到心中的股股暖流在荡漾……,爸爸很爱我。
《独特的晨报》是讲爸爸发明了一种晨报,就是在报纸中间挖一个大圆洞,放上早餐的盘子和咖啡杯,这样就可以不用扭头地边看报纸边享用早餐了。我的爸爸也有很多奇思妙想,如像纸一样可以折叠的电视机,可以传送人的.传真机,……爸爸说我有朝气,要敢于创新,我真佩服他,我真希望将来自己能成为小发明家。
《睡觉》是讲爸爸用尽各种办法哄儿子入睡,调皮的儿子怎么都不睡,精神百倍。最后父亲累得筋疲力尽,倒在儿子身边睡着了,儿子也搂着爸爸的脖子甜甜的睡着……,真是父子情深呀!看着我不由想起爸爸哄我入睡的样子,我也甜甜的笑了,因为我也爱我的爸爸,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儿子。
父与子,他们是一对快乐的父子,是一对犹如兄弟的父子,是一对搞笑幽默的父子。他们善良,他们淳朴,他们乐观……他们就像是一对铁哥们。形影不离。他们过着无忧无虑,快乐温馨的生活
这就是父与子,一对不一样的父子,一对乐观善良的父子,一对令人羡慕的父子……
父与子原本就是 一个人,父亲是儿子的航标,儿子是父亲的裂变。儿子会为慈爱、伟大的父亲自豪,父亲会为可爱、聪明的儿子而骄傲。
学生读后感10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
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学生读后感11
这是一本书,一本记载着勇气与智慧的书,是几乎所有失败者绝处逢生的“圣经”。这就是?鲁滨逊漂流记?。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的确有一种如愿以偿的感觉。
小时候,对于外面的世界还很陌生的我,总要幻想着有一天我背上行囊,坐上驶向远方的船去冒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路和属于自己的梦。但当时的我,罔顾了路途的艰辛和未知的危险。毕竟,一个渴望着自由的人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呢?估计当时的鲁滨逊也没有想得那么多。但正是一次次的冒险,使他走出了平庸,逐步走向了成熟。现实中,我们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我们多么需要放开父母的衣角,独自去闯荡,去亲历风雨的折磨,去历练路途的坎坷。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的徇丽多姿!
鲁滨逊,首先为我树立了勇敢无畏的榜样。他不甘心像父亲那样做一名平凡的法官,安逸温暖的生活对他就是一种折磨。青春激昂的他,凭着一颗不安稳于现状的心,揣着闯天下的梦,终于有一天,瞒着父母,和朋友一起,搭上驶往海外的船。成功的路上向来没有鲜花与坦途,终于,在一次航行途中,他的船触礁而沉没,所幸的是,唯独鲁滨逊一人幸存下来,并漂流到一座荒岛上。然而,在这座荒岛上,一过就是28年!28年的孤寂和与世隔绝,28年的坚守和艰苦卓绝!不逃避,不抱怨,不放弃!这28年里,无论是遭受野人的威胁,还是自然界的残酷,他始终抱着“勇者不惧”的心理,绝不向任何困难妥协。不仅如此,他还在与野人的斗争中,驯化了一个被他俘虏的野人,并将它取名叫“星期五”,一个他终生铭记的落难日。
除此之外,睿智是鲁滨逊教给我的又一个宝贵财富。“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滨逊只身漂流到荒岛上,仅凭着救生筏上的一点给养,在克服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折磨之后,他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用岛上所能利用的一切“无中生有”地创造了许多精巧的生活用具,在荒芜人烟的荒岛上,他开发了自己的农业,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从而让人类的智慧之花绽放开来。
并且在“星期五”的帮助下,最终造出了能帮他摆脱绝境的大船。睿智,是人类多么重要的生存要素啊!
携无畏与睿智前行,圆自己的梦,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这就是我的英雄,鲁滨逊教会我的成功之道!
学生读后感12
首先,它的封面佷漂亮,一个墨色的框子里写着几个漂亮的字——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一排字母——shi wan ge wei shi men,排成了一句话,是什么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了吧!墨色的框下面是一幅美丽的图案,群星闪烁,月亮正戴着一顶红帽子呼呼的睡大觉呢,还有一个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几个小伙伴在船上又蹦又跳,开心的玩耍!对了,光顾了介绍封面了,我是来写读后感的,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们,这本书到底有多好吧!
这本书啊,就像是一个装满知识的海洋,只要你有兴趣来遨游,就一定能带给你许许多多你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知识,许多我们不知道和不明白的事儿都能从中找到答案。如为什么在高山上煮不熟饭,是因为沸点跟压强有关系,压强越大,沸点就越高,压强低了,沸点也就低了,高度在海平面附近时,大气的压强是101。3千帕,这时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但是,到了高山上,随着高度上升,大气压强逐渐减小,水的沸点也开始降低了,也就是说,水在不到100摄氏度时就沸腾了。根据测量,高度每上升1000米,水的沸点大约要下降3摄氏度,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尽管火烧得很旺,饭锅里的水沸腾了,但它的水温不会超过85摄氏度。你们明白了吗?我从中知道了水的沸点要达到100摄氏度才能将生米煮成熟饭,但是在高山上,水的沸点下降了,达不到100摄氏度,当然也就不能把生米煮成熟饭了。
还有更有趣的,大人们总说猫和老鼠是天敌,是因为老鼠抢了猫在十二生肖里的位置,其实不是这样的,猫为什么总喜欢吃鱼和老鼠呢?原来,猫是夜间活动的,其体内牛磺酸是用来提高夜间视力的必备物质,如果猫长期得不到这种物质的补充,夜视能力将会降低,而鱼和老鼠的体内含有大量的牛磺酸可以用来补充猫自身的营养,所以猫爱吃鱼和老鼠。哦!原来是这样,偷庄稼的小偷——老鼠是因为体内含有大量的牛磺酸,却是猫最需要的营养,所以猫就会吃这倒霉的小偷,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老鼠是在夜间活动的,猫也是在夜间活动的',而老鼠的个头又正好适宜猫的捕捉,所以呀猫就捉老鼠了!有趣吧?
还有许许多多的又好玩又有趣的知识我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这本书既开阔了我的视野又陶冶了我的情操,我常常捧着它看的忘了吃饭,我强烈的向你们推荐它——朋友们,快点读读它吧!
学生读后感13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题记
丹尼尔·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被誉为英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同时,它也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小说,是我阅读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开端。之前,我还是一个认为读书枯燥无味的小顽童,读完这本书后,我就变成了一个“书呆子”。或许这本书的内容正对我胃口,或许这本书有强大的魔力,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读完后却感到了一种特殊的空虚,意犹未尽的我又捧起书来。渐渐地,我发现,在鲁滨逊的.求生生活中,一直有一样东西陪着他——毅力。
鲁滨逊不愿过平庸的生活,违背父亲的劝告,到海外经商,却被摩尔人抓去做了几年奴隶。后来又逃往巴西,成了种植园主,不了遇到风暴,漂流到了一个无人荒岛,但他很快战胜了忧郁的心情,从沉船上搬来机械和工具,靠智慧和劳动得到食物、修建并伪装自己的住所、靠烟叶与《圣经》战胜病魔、心灵手巧制作生活用品、用自己做的小船环岛旅行、种植谷类并学做面包、搭建篱笆并驯养山羊、营救并教化野人“星期五”,与船长智夺大船……无不表现了他不知疲倦、百折不挠、坚定不移的毅力。
我喜欢鲁滨逊的不屈不挠:虽遭遇不测但仍不放弃希望,登陆时在巨浪中挣扎,想海岸冲刺,上岸后没有过多的绝望,而是寻找求生的物品,之后还通过自己的见闻,用烟草泡酒治好了病;我喜欢鲁滨逊的勇于探索:在没有一点基础的情况下,不断尝试,学会了种田与畜牧,制作陶器、衣物,还制作了一把伞,我喜欢鲁滨逊的深谋远虑,在自己现存粮食耗完前学会种田与畜牧,为了防止自然或人为灾害带来的打击而修建多处庇护所,并且均分物资;我喜欢鲁滨逊的足智多谋,用陷阱捉山羊,教化“星期五”,利用潮水涨落控制水手的行动,并一一降伏,并帮助船长夺回大船;我最喜欢的还是鲁滨逊坚强不屈的毅力,这种伟大毅力让他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战胜了艰苦的环境,创造出了精彩的人生。
一个人被人世抛弃,却又能勇敢面对不公的生活,勇敢面对孤独寂寞,并在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丧失信心,要勇敢面对,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学生读后感14
星期六,外婆一大早便叫我起床,让我披上一件怪模怪样的衣服。今天湿度高,看样子会下雨,起这么早干什么呀?原来,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得去外婆的屋顶农场收割凤仙花啦。告诉你,这个凤仙花可不是我们平常观赏的那种,它可以像我们绍兴的霉苋菜杆一样,卤着吃,味道好极了!
外婆和我提着一把菜刀和一把小刀到了屋顶农场。那些凤仙花有的种在用石块围起来的“田”里,有的种在花盆中,长得细长苗条,最粗的也就比大拇指粗一些,白色的花开败在那些枝枝丫丫上,结成了籽。外婆让我负责收割花盆中的凤仙花。外婆教我割凤仙花的方法:用刀割其露出土层的根部,四周割几个口子,再用手抓住凤仙花的茎一扯,很方便。可是用这个方法割了几盆,,我就感觉不顺手了,我又创造了一种新的方法:把刀插进土下边的根里,扭一扭,再反手一使劲,凤仙花就齐根倒地了。用新方法快速割了几盆,我又开始想,有没有新的方法了呢?嗨,有了!我借来外婆的菜刀,铆足了劲儿,大刀阔斧地响凤仙花的根与茎的交界处移到砍去。“咔”,嚯,一株凤仙花就倒下了。这方法真便捷,一刀就了解了。
我们科学课本上说,凤仙花的.果实如果受到压力和热的话,它果实中的种子就会弹射出去,弹得远的大概有一米呢。对呀,我何不趁这个机会试验一下。我好奇地捏一捏凤仙花的果实(其实是它的种子),“啪——”一粒褐红色的籽一下飞了出去。我观察到,种子射出去时,先是果实的皮裂开,然后里面的种子受到手指的挤压后向上翻起,弹出去了,真好玩!看到这个过程,我想入非非起来:若是把这些果实捆成一束,再一起挤压,这样威力不就大了吗?说不定,在战场上还能当手榴弹扔呢。这样一想,我又手痒痒了。我将密密麻麻成熟了的凤仙花的果实摘下来集中,再一脚踩上去,“噼噼啪啪”,震得脚底生疼,有几颗还蹦到了我脸上,像加特林一样向我射击,又像是在控诉我:“让你踩我们,让你踩我们!”
凤仙花收割完毕,要开始去掉叶子了。外婆只用手一捋,一下就把一支凤仙花的枝枝叶叶去掉了。我也学着外婆装模作样地用手捋,捋一下再看,叶是去掉了,枝大部分还留着,捋了好几次,才把枝全去掉。我觉得不够省里,改用刀削,削了好多次竟还有。看来,我的功夫跟外婆比还差得远呢。弄净凤仙花的枝叶后,就得将其截成一寸多长的小段,放进桶里,等着外婆把它加工成美味的菜肴。
当太阳移向天空中间的时候,我们满载而归。我们收获的不仅只是凤仙花,而且还有屋顶农场丰收的喜悦!
学生读后感15
苏菲的世界叙述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信中只有一个问题:“你是谁?”,由此,苏菲由此迈进了哲学的殿堂。。当她试图解开这些疑问的答案时,第二封信又来了,之后离奇的信件一封接一封,苏菲在试图揭开谜底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叫艾伯特的老人,两人游历了从古至今的哲学殿堂,从神话,命运讲到启蒙,从苏格拉底讲到康德再到马克思,从中世纪讲到文艺复兴再讲到我们的时代,书中包罗万有,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苏菲在哲学的世界中遨游,见证了人类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也开始思索什幺才是“真实的自己”。有时担心自己的人生是否只是南柯一梦,或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呢?也许自己就像苏菲一样,像爱丽丝般去梦游仙境?或者我单单只是一个思想体,只有精神,没有实体,并非真实存在?然而,这似乎是永远解不开的谜团。
书本一开始所提及的问题:“你是谁?”让我陷入无止尽的思索。曾单纯的以为“我”就是我的主人,然而,真是如此吗?以往,当自己陷入人生难题时,就会以玩笑来自欺,以自责来疗伤。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反而陷入“自己是谁?”,反倒希望自己就是苏菲,由作家来告诉我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完成更精彩完美的演出!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等等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在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如果没有接触到这本书,自己或许永远会跟书里的人物所说的一样:“将这个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而体会不到这世上的惊奇与美妙。”因为我们总是太依赖“习已为常”,普通的剧情、平凡的生活、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生活无趣的思考让人生受到了限制。阅读时,我总想像自己就是那充满好奇的苏菲,把书本里的神秘哲学家当成启蒙自己人生的老师,在那奇妙世界中,日夜思考着来自哲学家抛出的各种问题。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学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学生读后感12-26
读后感学生02-25
学生的读后感12-24
学生读后感12-29
关于学生的读后感03-27
关于学生读后感03-29
《史记》学生读后感11-23
简爱学生的读后感06-10
学生书籍读后感12-08
《简爱》学生读后感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