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华美德》有感

时间:2023-01-06 18:00: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中华美德》有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中华美德》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中华美德》有感1

  今天,我读完了《中华美德德故事》这本书,觉得其中《孔子好学不倦》的故事对我启发特别深。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学习精神。孔子60岁了,还要拜师学琴,他学琴鱼别人不同,别人总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学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天。可是孔子学一首曲子埋头一练就是十天,明明已经弹熟了还是不肯换新曲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但把曲子练熟了,而且还要通过曲子的旋律老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做曲子的人品、个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学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的老师。

  看到这里,回头想想自己,我感到非常惭愧。有一次,我碰到一个难题,怎么也想不出来该怎么做。这时,我突然想起参考书上有这题的答案,就不懂装懂地把答案抄了下来,并交给了老师。第二天,作业发下来,我得了优秀,老师还表扬了我,夸我聪明。可是,现在翻开本子一看,优秀上好像多了一个黑点,这个黑点仿佛在问我:“你弄懂我了吗?”我越想越觉得难受。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让我又想起了这件事,它提醒我,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在班里要做好带头作用,对待学习不能不懂装懂,碰到困难要虚心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就更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贡献。

读《中华美德》有感2

  《中华美德》这本书是我喜欢的书之一。因为书里告诉了我们很多美德,而这些我都没有。所以,我从里面学到了很多,比如节约、尊老爱幼等等。但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人,家里很穷。除了妻子儿女需要照顾,还有一位老母亲。

  但是,他却把老母亲伺候得非常好,什么好东西都留给母亲,同时还教育孩子们事事都不能让奶奶生气。所以,奶奶身体非常健康,和他们生活了许多年,而他们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让邻居们非常羡慕。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到非常惭愧。

  因为有一次,妈妈买了一双新鞋,我见自己没有,便不高兴。可没想到,妈妈的鞋子早已坏了,而自己还有好几双好鞋呢!当我知道真相后,心里非常后悔,想到妈妈起早贪黑,而自己却一点都不为她着想,更不要说孝顺了,与书里的那个人相比,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啊!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懂得尊敬老人,孝顺父母了。弟弟妹妹在我的带领下,也越来越懂事了。当我看见穷孩子被人欺负,有一个青年挺身而出保护穷孩子,自己却被打得遍体鳞伤时,我是多么崇敬那位青年人呀,我想对他说:“谢谢你,你是一位伟大的人!”当我看见有人对待花草非常认真,把它们照顾得像自己的亲人,真诚的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时,我多么像对他说:“谢谢你,因你的真情付出,花草会开得更加灿烂。

  你是大自然的使者。”当······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没一一介绍。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德,也不缺少具有美德的人,只是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信任别人的心。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有许多许多,现在就要靠我们来发扬光大。

读《中华美德》有感3

  历经几千年的沧桑,人物与朝代不如换过几何,有些人一逝而去,没有留下一点这个世界有他存在的痕迹,而有些人生命很短暂,却在我们心中大点绽彩。

  《中华美德精选》这本记录了那些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人,平凡的是他几是茫茫人海一粒小小的沙子,不平凡的是他那显示中华美德的品质。

  像寇准摆宴这个故事讲述当朝一个宰相寇准过生日,既是宰相,哪有谁敢不送礼啊!官员们都来祝贺送礼,挤满了整个房子。可寇准的奶奶却向寇准说起了她原来的艰苦日子,提醒他只铺张。寇准大彻大悟,取消了这场寿宴,只这一件事就说明两种美德、一是不要浪费二是节约。这个老奶奶她虽年老衰迈,但他却能坚守着中华美德,值得别人对他称赞。

  但是与其称赞她,不如为自己喝彩,难道当你有当官的亲戚过生日时,你不会在旁边劝谏他吗?我想你肯定会劝他少铺张,多节俭一些,这些也是你遵守中华美德的“证据”啊!

  或许你们会说那些是大官的事,与我们无关,那孔融让梨的故事你们听过吧?孔融只是一个小孩子,小孩子面对美食肯定是不能抗拒的,但是他在面对那些梨时,能够先想到别人等别人把梨挑选好了,才去拿最小的。他只是一个小孩子啊!却能想到他人,他或许微不足道,但是这个精神美德同样值的我们学习。

  《中华美德精选》他让我学会了中华的.传统美德如:机智,好学,勇敢,正直等等,这些美德可以滋润人的心灵,洗涤人的灵魂。

  如果你能遵守这些美德,那么你就是最美的,就是最值得令人尊敬的!

读《中华美德》有感4

  最近,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其中《孔子学而不倦》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好学精神。孔子60多岁了,应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了,但他还要拜师学琴,而且学得非常刻苦。其他同班的.年轻人学一首曲子只练了两三天就迫不及待想要学新的了,而孔子学一首曲子要勤奋练习好多天。不是他学得慢,而是他明明练得很熟了,却还那么刻苦练习,因为他想真正感受作者写这首曲子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想想自己,我觉得很惭愧。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学小提琴了,四五年过去了可是我的琴技并不怎么好。每次老师布制作业回到家,我完成得一点也不积极,每次都能躲就躲能拖就拖总要妈妈再三催促以后才很不情愿地拉每个曲子五六遍,就觉得很熟了,但是到老师那里便被老师指出一大堆错误来。从孔子身上,我感受到了他勤奋学习的伟大精神。孔子都那么大的年纪了还能坚持不懈地潜心学习,我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更应该勤奋努力。

  我决心今后不管是练琴还是学习其他的本领都要保持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态度,不要别人催促,自己主动。相信只要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收获。

读《中华美德》有感5

  俗话说得好:''阅读 ,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是人生成功的道路."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念的 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从小 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中华美德故事】便是从数不胜数的美德故事中摘取的具有代表的事例,从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热爱祖国、立志奋发、友善互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得是孝敬父母类的一篇,叫【汉文帝为母尝药】,主要讲了汉文帝,也就是刘恒,当上皇帝之后,不但政绩突出,而且非常孝敬长辈们。可好景不长,刘恒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卧床不起,刘恒每天殷勤看护侍候。白天他忙于国政,夜间侍候母亲。每次煮药都是他亲手煮,有时因太忙抽不住时间,只好请太医代劳,不过太医每次煎完药刘恒总要先尝一尝,尝尝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合适了,才拿给母亲喝。我认为汉文帝可称得上是一位仁孝之君,我有一首诗要送给他,歌颂他“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象这样的孝敬父母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花木兰替父从军、缇萦上书救父、伯愈敬母泣杖 .......

  我认为‘孝’下面是个‘子’女的‘子’,去掉‘子’。再加上‘匕’,就是老人的‘老’,子女孝敬自己的长辈,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现在的大人整天只想着怎么样赚钱养活家人,往往忽略了家人的感受,总是以为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时万万不能的。从而忽略了家人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我希望小孩能够尊敬长辈,年轻人能够给予长辈关心,关爱,与实际帮助。

读《中华美德》有感6

  中华是世界上最早的进入文明的期的的四大发明古国之一,一条源远流长的历史贯穿了从古至今一代代人们优良美德。在《中华德的故事精选》本书中,古代人孝敬长辈的优良传统吧美德。还有我最最喜爱的刘勰那种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美德。

  幼时的刘勰家里很穷,但就是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刘勰爱上了学习,他开始对读书长产兴趣。并在一位老婆婆的引导下来到一个寺庙里读书,他刻苦学习又在老方丈的指导下写出读书心得。后来,老方丈又提议他去拜见司徒沈约,在不懈的努力中,刘勰写出了著名的《文心雕*》

  刘勰的学习精神让人佩服,他的进步让人赞叹。他的学习态度更诗人在不觉口。当然,现在我们的身边也又、有像刘勰这样的.人。

  张妞,铜山期、区大许镇太山中学生,他在学校里是老师的助手,积极为老师分担工作的忧愁,他乐于助人,并帮助一些困难的学生学习,他组织优秀的小伙伴成立互助小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定期把学习情况向叔叔阿姨汇报。让一些学生的家长能如实的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帮助他们走向健康之路。一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就说:“我们的孩子多亏你了张妞啊!”

  张妞的学习态度踏实,专一,对留守儿童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给他们最贴心的照顾,让他们可以感受到家一样温暖。

  我也是一位出生在20世纪的中学生,和张妞生活在一个世界里我呢,平时的生活习中,遇到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那些小问题对我来说小意思,但是那些较困难的问题却解决不了。所以,通长的情况下,我在学上遇到很多困难的时候往往会半途而废,我常常懊恼自己为什么不能像刘勰那样拼尽自己的权利去探索去闯自己的天地呢?我的同桌平时就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的学生。他喜欢帮助人解决学习上的问题,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会积极探究,如果琢磨不出来他是不会放弃的他会向一些成绩更好的同学寻求建议,然后在深入的思考。可以说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就是因为这样,他的成绩才会向东方出升的太阳一样,蒸蒸日上。现代的一些中学生都是因为厌学而经常逃课不想上学,让家里的父母担忧,并花一些高价钱让孩子却不懂得珍惜父母的那些钱,每次都是吊儿郎当的过完每一天。而古代的刘勰因为家中太贫苦所以没有太多的钱去读书,只能到附近的寺庙中读书。但就是因为家里穷,刘勰才决定要奋发图强,为“家”增光。可是那些每天将钱用在了毫无价值的悠闲之处,简直让人看到后就感觉无比憎恨。

  因此,我们要从和现在做起,把父母花在我们身上的血汗钱一分一毛的“赚”回来。每一天都要过的充实,饱满;每一分都要有知识的积累运用;每一秒都要有专心致志学习的意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醒自己;我们的将来要为国家的栋梁,二十一世纪的骄傲!

读《中华美德》有感7

  今年暑假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许多中华美德,比如说礼让、谦虚、尊老爱幼等等.但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读了这个故事后,想想自己平时的日常行为,我感到非常惭愧。有一次我和外婆去菜场买菜,外婆买了许多菜,手里还拎了一个大西瓜,看上去很重,而我却两手空空,。现在想想,当时我应该主动帮外婆拿一些,这样的话外婆就可以轻松一点。现在想想自己当时是不对的,不能把外婆的心疼当成是应该的。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其实尊老爱幼有一点读不难,比如帮爸爸妈妈倒一次水,帮爷爷奶奶读一张报纸......我决定从现在做起,以美德少年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读《中华美德》有感8

  读了《中华美德故事》中的“励志篇”,又让我了解到了另一位伟人毛泽东的励志故事。

  1910年初秋,16岁的毛泽东孤身一人外出求学。临行前,给父亲留了诗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求学期间,他不仅孜孜不倦地学习课本知识,而且做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事事关心”使毛泽东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立下了救国救民之志。正是在少年时立下志向的激励下,毛泽东一步步踏上了革命之路。古人云:“至当存高远,心应容九州”远大的志向使人前进的动力,唯有立志,方能立身。在志向这一精神的推动下,人们才能披荆斩棘,自强自立,奋进不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愈挫愈勇达到自己光辉的极点;才能用自己的真与诚,勤与奋,血与汗浇灌出灿烂理想之花。如果一个人鼠目寸光胸无大志,只会追名逐利,为个人蝇头小利而奔忙,那他就难以找到自己的人身坐标,最终庸庸碌碌的'度过一生。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应以毛泽东少年立志的事迹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理想。

读《中华美德》有感9

  美好的道德品质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绵延不断的优良传统,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花朵。这是我读了《中华美德》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

  在小学阶段,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什么总把“德”摆在第一位?为什么从古至今,人们对“德”都是这么的注重?因为道德品质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制约着人所取得成绩的大小,影响着一个人对社会的作用到底是栋梁,还是朽木。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就算他的本领有多大,他都只是个卑鄙小人,连凡夫俗子都比不上,他只会危害人间。看,古时候就有一个为了陈园园,把清兵引入关的大将吴三桂,他的一贯作风都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他有德吗?而现在呢?我曾从报纸上看到:清华大学的一个优秀大学生竟然拿硫酸来测验熊嗅觉的灵敏性,给它们带来无法补救的痛苦,他的这种行为,不知道是无知,还是可耻?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培养道德是何等重要,是燃眉之急。

  邓小平爷爷曾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纪律。”而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为什么呢?我曾经百思不解,当我看完《中华美德》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学习,以至人生都如同是万米赛跑,如果你在这期间,只是毫无目的地向前跑,你将一无所获,而理[来源于]想就像万米长跑的路线,它让你一直向着你的目标前进,而理想更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铺路石,正所谓胸无大志,则一事无成。为此,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倡导精神文明、规范社会道德。做人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以俭为本,以节理事的'质朴之风,“己知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品行,把公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要关心国家的安危,维护祖国的统一;要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做一个倡导绿色文明新时尚的人;在社会上要尊敬老人和老师,关爱留守儿童,把慷慨解襄,救人之危、解人之难当着自己的最大快乐。友人、邻里、同事之间友好相处,彼此关之,相互照顾,亲密和谐。看见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应伸出援手,给以援助,使其摆脱困境;要做一个讲信用、谦逊恭谨的文明学生,遵纪守法,见义勇为;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理想认真学习,勤学求索,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德就像是春天里的细雨,它洗涤、滋润了无数人的心田,让无数自私的人学会了奉献,美德让人们更加美丽。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吧!

读《中华美德》有感10

  这几天,我读了一套好书,书名是《中华美德故事》。这套书讲了许多古代杰出人物的美德故事。如温席侍母、陆绩怀橘、曹操自勉、苗岭女杰等,还有许多名人,有刘恒、于谦、司马迁等。这本书里的人物个个都很有美德:骞的后母很坏,冬天不让他穿暖,还经常打骂他。这事被他父亲知道了,他父亲要把后母赶走,骞还为她求情;王祥的后母对他很不好,但他却不记恨后母,还非常孝敬她。有一次,后母生病了,想吃鲜鱼,但那时候是冬天,已经没有鲜鱼卖了,于是,王祥就到了河边,脱掉衣服,用自己的体温使冰融化,终于捉到了两条鲤鱼。

  读了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学校里,我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同学斤斤计较,过意不去,甚至闹别扭、吵嘴;在家里,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又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不愉快。和书里的人物相比较,我想,我真是心胸太狭窄了!

  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那时候我知道退让一下,我和同学、好朋友之间就不会发生那些不愉快了。的确,待人要宽容,同学能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是一种缘分,人与人能成为好朋友,更是一种缘分。

  和善待人、宽容待人,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会的'。这是做人的根本。

  近日,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

  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读《中华美德》有感11

  《中华美德故事》是我经常读的一本书,书里告诉我许多美德,比如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子路是鲁国人,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度日。有一次,子路年迈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都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座山到亲戚家里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的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开心的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读了这个故事我非常惭愧,小小的.子路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连翻了几座山已经很难了,回来的时候还要扛着米,可见子路为了达成父母的心愿,再苦再累都不怕。而我呢?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跟妈妈生气。记得有一次,星期五放学妈妈说好了会早点来接我,结果我在学校门口等了好久好久,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被家长接走,我越来越着急,直到天快黑了妈妈才来接我。我看到妈妈就火昌三丈,质问她为什么这么迟才来接我,当我知道真相后,非常惭愧,原来是妈妈临时有事去了外地一趟才会这么晚来接我,妈妈为了我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我还错怪她真不应该啊!

  “百善孝为先”,子路的故事就像一面明镜挂在我的心中,时刻提醒我孝敬父母。

读《中华美德》有感12

  我很喜欢读《弘扬中华美德》小学生读本,今天我从中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小丑的眼泪》。读着读着,的泪水盈满眼眶。是的,雪夜是寒冷的,小女孩的家里却是温暖的。年迈的小丑,用他的'爱心,让双目失明的小女孩感到温暖,得到快乐,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圣诞夜。

  大雪纷飞的圣诞夜,小女孩一家在等待小丑的到来。因为小女孩去看马戏,因双目失明,无法欣赏到小丑精彩的表演,年迈而好心的小丑知道了这件事,便答应小女孩一家在圣诞夜登门为小女孩表演。

  小丑如约而至, 他先让小女孩摸他的脸、脖子、肩膀、手臂和腿,让小女孩用手“看”清他的样子,为欣赏表演做好准备。他想得多周到啊!他尽心尽力地表演着,尽管这是他毕生最困难的表演,但他“一点也不畏缩”,他一会学小猪,一会学鳄鱼,一会演兔子……小女孩时而轻笑、时而大笑、时而欢呼,开心极了!读到这里,我也像小女孩一样,被老人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住了。同时我也被年迈的演员仁慈的爱心、敬业的态度、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儿深深感动。我随着小女孩的欢笑而欢笑,为她的兴奋而欢呼。文中写到“小女孩从来没有这么快活过。”节目表演完了,她细小的手指仍在老人脸上摸来摸去。突然,她摸到了老人的泪滴——这个伟大的小丑哭了!是呀,这个伟大的老人怎不落泪呢?他的精彩的表演,换来了小女孩的欢笑;他付出的爱,温暖了小女孩的心;他的善良,让人感到世界的美好、可爱!尽管这是一个残疾的小女孩,但他却让小女孩用特殊的方式,感受到了真,体会到了善,领略到了美。多好的老人啊!

  文章读完了,我忍不住又看了一遍。我掩卷沉思:爱心是美好的品德,我们要学会用爱心去关心他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幸福。我希望,生活中、学习上,每个人都尽量献出一点爱,这样,世界会变成美好人间!我坚信,温情能打动人心,爱心能创造奇迹!

读《中华美德》有感13

  今天晚上闲着没事干,随手在书架上拿了一本书。书名是《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这么一翻,我就被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了。

  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每个故事分为两则,一则古代的,一则现代的,古今结合。我看了看目录,有五个章节,仁义礼智信,每个章节分为五课,课题连起来一看,哟,现代版三字经。迫于急切,我来不及细看就立刻翻开了第一课。刚看几行,我的心灵就像被什么东西重重的打了一下,震撼了。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孟佩杰的城市女孩,乍一看这名字还有一点男孩子气呢。孟佩杰五岁时被送往养父养母家,但养父早逝,养母又因为手术失败瘫痪在床。孟佩杰笑着对企图自杀的养母说:“妈,你别死,你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一句话,不到二十五个字,却浸透了一个女孩子骨子里的孝顺。母女两人相依为命,靠着养母的病退工资——每个月不带500元钱生活。孟佩杰每天要很早很早起来做饭,洗衣服……当时,她只有八岁。当她一路跌打滚爬考上大学时,靠打工拿的第一份工资买的第一个东西竟然是养母最爱吃的食物!如此孝顺的孩子,别说打着灯笼,就算开着日光灯都难找啊!何况那还不是她的亲妈!我看着看着,突然就想到了自己。我从小到大,一直被妈妈呵护着,宠爱着。可我却没有半点感恩之心,哪怕是一杯水也没有倒过。有时候,妈妈让我做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小事,我都要抱怨个不停。

  每次我犯错了,妈妈说了一两句,我就会嘟起嘴,嘀咕着“妈妈好烦啊”这类的不孝顺的话。虽然长大了,但却还像小时候那样不懂事,到处跟妈妈顶嘴,有时候妈妈犯了错,我还会骂她一句“猪头”。现在,看见孟佩杰这么孝顺,我真是羞愧的颜面无存。以后的几十年里我一定要尽力的孝敬父母,尽力的做一个好孩子。再向后翻了几页,无一不是感动人心的事例,每一个都能随时随刻让人潸然泪下。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知识,我相信你也一定会。

读《中华美德》有感14

  “小脚印和大理想”写的是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生活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的故事。那时他叫邓希贤,私塾里的老师经常给孩子布置描红写字的作业,写得好的会打个圆圈,写得差的会打个叉,邓希贤很少得过叉,所以很少挨过老师的责罚。回家后,他总高兴地举起画满圆圈的习字,他妈妈也赞不绝口,邓希贤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努力读书,不但为您挣光还要为国家挣光。今日我莘莘学子,明日我将是国家栋梁!”这表明邓希贤学习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为此刻苦学习,每努力一次就想目标靠近了一步。最终取得了胜利,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我读了之后感到非常羞愧,以为我平常学习不是很积极主动,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总要妈妈监督催促着我才能做好。记得有一次为了能早点下去楼下和小朋友们多玩一会儿,还马马虎虎地把一项作业忘做了,第二天到学校才把这项作业补回来。还有,平时妈妈在学习上对我的关心和管教,我却很不耐烦。嘴巴上说好好好。可是心里很不甘心,很不快乐。想到这我羞愧难当,后悔不已。

  虽然我的成绩也算不错了,可是就是没有定好明确的目标并努力去完成目标,所以我要向邓小平爷爷一样先选择明确的目标。而我的目标是考上好大学,学习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我一定会努力的达成这个目标,我相信,如果我也能像邓小平爷爷一样,我也便会今日我是莘莘学子,明日我是国家栋梁了。

读《中华美德》有感15

  《中华美德》这本书是我喜欢的书之一。因为书可以告诉了我们许多的美德,而这些我都没有。所以,我从里面学到了很多,比如节约、尊老爱幼等等。但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古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反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唐朝大诗人李白从小就不喜欢读书,一天,李白乘老师不在屋,自己悄悄地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似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粗大,怎么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成越来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学习。

【读《中华美德》有感】相关文章:

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01-09

读《中华美德》有感2篇01-07

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 14篇01-09

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 (14篇)01-09

中华传统美德心得03-20

中华美德读后感04-08

中华美德的读后感02-15

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12-17

中华美德颂读后感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