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三国演义》。这是中国古代的作家罗贯中所著,是四大名著之一。
其中令我影响最深的是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本片讲述的是:东汉末年,汉桓帝和汉灵帝,崇信宦官。汉桓帝死后,汉灵帝继位,宦官弄权,朝政日非,导致天下大乱,盗贼横行。巨鹿有三兄弟,张角、张宝、张梁。发动了黄巾起义,糊弄了许多老百姓,张角利用山里那位老先生教给他的法术,做了一件坏事儿,被欺骗的人越来越多。正好,刘、关、张三人结为兄弟,听说此事以后刘、关、张前往那里。后来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天下群雄镇压了黄巾起义。
读了第一回,感觉到三国真是处处是英雄,第一次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就是黄巾之乱,但是也被压住了,刘、关、张三人在这一场战斗中露了自己的'才能。
在文中,张飞、关羽、刘备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觉得我们现在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守承诺,决不可以做到答应别人的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了我们的友谊能更深,我们一定要把答应朋友的事认真完成,只有这样,我们朋友间的友情才可以更深。
友情是人生中不可全少的东西,我也有类似的经历。
我以前有一个好朋友。有一次,她向我借了些钱,说好了明天一定换给我,可是明天她却说忘了带,我也没太在意。可后来,我没一次向她要钱,她总是用不同的借口,不想“还债”。我很无奈,和她的关系越来越僵,好几天没有说话了。我渐渐和她疏远了,和她绝交了。一直到现在,我和她的关系还是很僵。
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友情,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三国演义》教会了我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如过你还未读过,那就让家长帮你买一本吧!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2
谈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大家立马会想到:关羽、张辽、诸葛亮……可到底谁才是三国里的真雄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
刘备?曹操?还是孙权?曹操在《青梅煮酒》这一章时称刘备与他是英雄,那就先比较一番这俩人。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因他而起的战役有不少,可他自己却极少参战,若不是诸葛亮、赵云、关羽等英雄好汉相助,恐怕此生连一场胜仗也打不了。而曹操,做一名君王,在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亲自领兵,靠着自己过人的`才华,赢得了多次战争的胜利,难道这不是英雄之举吗?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歇后语吧,“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当赵云拼尽全力,好不容易才救出了刘禅,而刘备却故意将刘禅摔在了地上,这实在不像英雄之举。而曹操的将士们并非如此,荀彧,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吧,荀彧在曹操还毫无名气之时就离开东吴,投奔曹操,而这又是为什么呢?正是因为曹操的英勇果断,会选人用人,不论战役是胜还是败,始终都为之一笑,这种种原因合在一起,难道曹操还不配为真正的英雄吗?
好了,说完刘备,再说说孙权。孙权的这一切,都是他哥哥孙策拼尽全力打拼出来的,而曹操的江山是他自己一点一滴打拼出来的。曹操作为一代军事文学家,诗词歌赋,文学武艺,样样都行,而孙权在东吴一直没有什么大作为,还把整个东吴的兵权交给了周瑜,这还有可比性吗?
但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也有缺点,他太多疑了,就因为多疑而害死了华佗,但是他的优点胜过缺点,不然也不会让魏氏江山如此稳固。
不过,能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大名,必定也是有过人之处的英雄好汉,能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人物一定是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学习曹操的博大襟胸,学习刘备的为贤为德,学习诸葛亮的过人才智……
“东汉末年分三国,说不清对与错……”我又想到了这一句歌词,这个问题终于在我心中有了答案……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是我梦寐以求的,这个假期我终于有机会阅读这本书。这本名著主要讲了:东汉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彻底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各路英豪经过一番搏斗中国共分裂成了三个大国:蜀、魏、吴,最后统归西晋的故事,在这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下,出现了一个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张飞,一身是胆的赵子龙,还有曹操、孙权、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物,他被刻画成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未出茅庐,便已知天下事的贤相,而成为智慧的化身。猜到他是谁了吗?对!他就是诸葛亮,字孔明。从古到今,有多少成语或歇后语是关于这蜀国大丞相的,如:孔明的鹅毛扇一挥??计上心来,神机妙算……可我读完《三国演义》之后觉得孔明并不聪明,下面是我的理由:
首先,作为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每日陷入军中朝中事务不分主次一齐抓,这是一个英明的领导所忌的,难怪司马懿说:“孔明食少事繁,其能久乎?”诸葛亮53岁病死与他事必躬亲、操劳过度有直接的关系。可见诸葛亮在处理政事上并不明智。
其次,诸葛亮用人不当,而且往往在关键时用错人,并导致严重后果。战争本无情义可言,倘若在华容道上把关,张或关、赵的'位置对调一下这样即可以让关羽抱曹操的不杀之恩,又可生擒曹操,岂不两全其美?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做,他错用关羽所造成的失误却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清淡掩饰过去。
第三,刘备死后,阿斗继承。可阿斗平庸,无才无德,诸葛亮不取而代之,实无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他缺少勇气和决断。可司马懿则相反,他敢诈病骗曹爽,使魏国归司马氏。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并不是很聪明。
总之,诸葛亮虽在某一仗中取胜,但往往在统筹全局或关键性的问题上,一而再,在而三的失误,这能说明诸葛亮是大家所说的智者吗?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4
故事起源于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终止于三国归晋,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再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一个个精彩瞬间。《三国演义》主要是讲了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于是开始了三国之争。这三国分别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刘备的'蜀国。天下形成三国,因为蜀国有了旷世奇才诸葛亮,吴国有能文能武指挥千军万马的周瑜,而魏国君主曹操更是一代枭雄,虽是狡诈多端,却是治国有方。刘备原来是皇家子孙却流落到街头以卖草鞋为生,又因他胸怀大志,宽厚待人,广交天下朋友,最后建立起蜀国。孙权也因才能过人,把吴国治理的很富强。曹操本是汉室的骁骑校尉因文武双全,智谋过人,成就了魏国。最终因魏国君太子刘禅昏晕无道,治国无方,在魏国大军逼近时投降了魏。吴国国君孙皓也是整天花天酒地,不理国事于是也被魏国消灭了。不想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司马家族,取而代之魏国争取来的天下,最终司马称帝统一了三国,建立了历史上的晋朝。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乱世出英雄的时代,没有哪个时代能如三国时期涌现出如此之多的经典人物。也是因为书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不论是人事还是故事,都令人拍案叫绝。还是因为它有我喜欢的佩服的人物在里面。我佩服在长板坡大战时乱军之中救出阿斗的武功与谋略过人的赵子龙;我也佩服忠肝义胆,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关云长;我还佩服年轻有为的帅才姜维;我更佩服足智多谋,学识渊博的诸葛孔明先生;他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等故事让我看傻了眼。尤其是在空城计时真佩服他大敌当前,临危不乱的风度。还有很多很多,我得慢慢品味。
《三国演义》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乐趣。我喜欢它,因为它讲的不仅是故事,还有做人做事的道理。在书中我学到了一些历史知识,而且我也学了一些做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诸葛为什么不出户而知天下,那是因为博览群书的知识积累,我也要学习他,多学习多看书,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5
提起三国,便会提起诸葛亮,他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这是徐庶对诸葛亮的评价。徐庶已经够厉害了,一个被他称赞的如此伟大的人,自然不可忽视。
“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就是诸葛亮的外貌描写。
且不说他借东风,袭华容,仅在他未出山之前,“北伐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已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诸葛亮极具思想的。他内心一直忠于大汉,“忠贞”一直是诸葛亮这个人物的`思想核心。
“忠”与“义”从来就是中国古人儒家伦理观念的重要范畴,作为一个中国儒士,诸葛亮将这一点做的很到位,以致杜甫有诗云:“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他出事之前就为刘备定好了未来进展的鸿图,出山后,一直竭忠尽智,使刘备如鱼得水,蒸蒸日上,刘备舍天下,徇义,坚持伐吴,将要倾覆刚成之大业时,孔明乃是“再三苦谏”,即是刘备将他的谏表掷于地,仍不成丹心。
“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王”,大概诸葛亮心中,让刘禅即位,才是他兴汉的最佳方案,当时诸葛亮听了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讲完了,还叩头流血,也许要他“自立成都之王”是不忠不义之事,严重违背了他的儒家思想和忠君事主的理念。所以他日后做事更加小心谨慎“事必躬亲”,虽然他酿造了悲惨的结局,但这正是古代君子之儒与义士英雄的高风亮节,松柏之操的凝汇。
为了统一中原,他出师伐魏时写了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出师表》,时刻都记挂着先帝,第一句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情深意切,对刘备逝去的惋惜与怀念溢于言表。“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6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依据有关三国的正史,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互相征战的历史过程,刻画了几百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蜀国的诸葛亮。他是全书中非常重要的人物,被人称为“卧龙先生”。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神机妙算,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他通过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现状,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知识。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之恩,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在《草船借神箭》中,诸葛亮料事如神,在大雾天巧借曹操箭,让周瑜心服口服;在《献书诈投降》中,周瑜的苦肉计也只有诸葛亮一人识破了,这也体现出了他超凡的聪明才智。他谦虚有礼、顾全大局,简直是个完美的人。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觉得我们身边不需要诸葛亮这样神机妙算的高人存在。如果有诸葛亮谋算的'能力,知道了一件事情最终的结果走向,那么就会失去自己在过程中探索、成长的乐趣。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有一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海南的七仙岭,开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爬到山顶要多少时间,三人都信心十足、气势满满的向上攀登。
走了将近一小时,虽然有点累,但我们坚信离山顶已经越来越近了。再继续走,遇到山顶下来的游人,得知爬到山顶需要四个小时,妈妈看看时间当即表示放弃,我们就返回了。如果在山脚下时就知道要爬四小时,可能我们连开始的一小时都不会爬,就不能看到沿途的热带雨林景象,不能看到树丛中我以前从未见过的红色的奇妙的小蛇了。
虽然没有爬到山顶,但我并不后悔爬了开始的那一小时。掌声、祝贺声并不仅仅是送给最后的成功者的,每一个曾经付出努力的人都能得到一定的收获。
诸葛亮是三国那个历史时代的特殊人物,在21世纪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具备探索精神,不怕失败,跌倒了起来继续前行。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7
书,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营养品”,唐代诗人杜浦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世界上的书像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我就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描写了大约长达九十年的乱世—三国,它极力塑造刘备、曹操、诸葛亮、孙权、关羽、张飞等人物的形象。在这群雄四起,天下大乱的时代,一时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如:“三绝”中的“智绝”诸葛亮尽力辅佐刘备,稳定并发展蜀汉;大义凛然的关羽为了要让腐败的汉王朝走向鼎盛,不惜一切尽力斩叛贼于沙场……。
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在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故事。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生动的语言艺术,无不让人怕案叫绝,叹为观止!
《三国演义》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三国这断扑朔迷离的历史,知道了过五关斩六将、空城计、火烧新野、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等故事,还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谦虚、谨慎、诚信、正直的道理。要我们去把握机会才能够成功!大家读读《三国演义》这本好书吧!好书推荐——《三国演义》四年五班林宇豪书,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营养品”,唐代诗人杜浦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世界上的书像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我就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主要描写了大约长达九十年的乱世—三国,它极力塑造刘备、曹操、诸葛亮、孙权、关羽、张飞等人物的形象。在这群雄四起,天下大乱的时代,一时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迹。如:“三绝”中的“智绝”诸葛亮尽力辅佐刘备,稳定并发展蜀汉;大义凛然的关羽为了要让腐败的汉王朝走向鼎盛,不惜一切尽力斩叛贼于沙场……。
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在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故事。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生动的语言艺术,无不让人怕案叫绝,叹为观止!《三国演义》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三国这断扑朔迷离的历史,知道了过五关斩六将、空城计、火烧新野、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等故事,还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谦虚、谨慎、诚信、正直的道理。要我们去把握机会才能够成功!大家读读《三国演义》这本好书吧!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8
我国四大名著有《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其中我最喜欢看的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栩栩如生地描写了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比如:胸怀大志的刘备、恩仇必报的关羽、勇猛如虎的张翼德(张飞)、一身是胆的赵子龙(赵云)、勇猛过人的吕布、神机妙算的孔明(诸葛亮)、乐不思蜀的刘禅、罪恶滔天的董卓、优柔寡断的袁绍、军事力量强大的曹操、被称为“江东猛虎”的孙坚、勇猛善战的孙策,还有孙权、关平、姜维、夏侯惇......等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中值得我们学习的故事很多。刘备听说了诸葛亮的大名,三顾茅庐邀请他出山。前两次都没见着,等刘备第三次选好日子,从中午等到傍晚,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得知刘备的来意,诸葛亮说:“我只是个种田浇水的',怎能担起如此重任?”刘备说:"你不出山,那天下的百姓可怎么办?”诸葛亮看刘备诚心诚意邀请他,便同意出山。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足智多谋令刘备十分的佩服。在第一次战斗中,诸葛亮巧妙地用水和火攻把曹操的几十万大军烧得精光,诸葛亮初出茅庐就立了大功。 刘备为报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被杀之仇,亲自率领百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孙权的老窝。吴国的大都督陆逊用一把大火把刘备杀得大败而逃,刘备逃到了白帝城。可对刘备的打击太大了,刘备不但没能为关羽和张飞报仇,还使军队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在白帝城,刘备的儿子刘禅继位,人称后主。 后来,刘禅得知魏军向蜀国杀来,刘禅这个软弱无能的皇帝慌了,就把蜀国让给了魏国。
我想:如果刘禅也有雄心大志,也能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说不定天下就是他的了。我们学生也应该具有雄心大志的品质,长大了做一番贡献!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9
在暑假的期间,我读了《三国演义》、《昆虫记》、《红楼梦》等课外读物,其中我最爱读《三国演义》,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非常喜欢猛将张飞这个人物,他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可谓功不可没,不过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要算他有着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
这些人物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10
《三国演义》,我很喜欢的一部名著,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有谨慎多疑的曹操,有诚实守信的鲁肃,有心胸狭隘的周瑜。每个人都是现实生活中一类人的缩影,我最喜欢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国宰相诸葛亮,也是蜀国的知识分子之责。他一生都在为蜀国出谋划策,包括《草船借箭》、《空城池计划》、《赤壁之战》等。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和恐怕活不了多久,就会被魏国彻底吞并。而且诸葛亮也很会写文章,《戒律书》《出师表》都是他写的。
但是,我最佩服诸葛亮的不是他的才华和谋略,而是他对国家的`尊重和信仰。
众所周知,刘备死后,由扶不上墙的刘禅继任。但诸葛亮一直辅佐他,完全没有“取而代之”的意思。所以很多人嘲笑诸葛亮,说他“愚忠”,不考虑国家。其实我觉得他才是最尊重国家的人。他辅佐两代君主共27年,一心只致力于帮助汉朝,而非统一全国。因此,诸葛亮宁愿不取代阿逗,也不愿违背自己的信念。这就是诸葛亮的优越性,也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
之前在《拍遍栏杆》里找到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散文,叫做《武侯祠前的沉思》。梁衡先生回忆了诸葛亮的那些时刻和他死后人们疯狂修建祠堂的故事。他也有和别人一样的疑问:“诸葛亮为什么不把刘禅换掉?”这是他在书中说的:“如果上天再给他十年时间,他可能会创造出另一个盛汉;如果他不那么忠诚,他会根据刘备的遗言取代阿逗,也许他会建立一个新的王朝。我胸中满是‘如果’。我抬头看时,诸葛亮仍在静静地坐着,眼神更明亮、更清晰,他的羽扇似乎刚刚挥动过。我不觉得自己的想象力可笑。我知道他这样冥想已经有1700年了。他知道命运不可违,英雄不能再造时局。"
是的,诸葛亮知道这一切已成定局,自己也无能为力,所以他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写到这里,不禁觉得《三国演义》好像是写给诸葛亮看的。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关于诸葛亮的悲剧。
愿诸葛亮永垂不朽!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11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是历史的趋势,三国的要义。《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根据自己的理论观念和美学思想,对人物的事件进行补充与想象。把《三国演义》打造成一部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时期是一个军阀奋战,群雄争鹿的时代。作者很好的抓住这一要点,使描写的每次战役都能突出其特点,凸显出战争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其中深含了做人的道德意识与思想观点。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形象。该书中让我最喜欢的是刘备,他重情义,施“仁”道,还有一点最让我佩服的—识人用人。他的智慧不如诸葛亮,武艺不如张飞,但他很巧妙地把人都用到了正确的位置,把部下能力最大化,起到人尽所能的效果。最后,他建立了蜀国。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现代的的公司管理。一个公司就像是古代的一个国家,公司里的管理者就如古时的国君,不用事事皆能,但需要在公司里会识人用人。管理者是否会慧眼识人,这跟公司的兴亡是成正比的。公司管理者是否能做到人尽所能,充分协调,把下属的能力最大化。便是公司能否成功的关键。即使在学校中,就算是我们敬爱的老师,都无法做到事事全能。他们会把大部分的杂务工作分给班长,组长,委员,课代表各司其职。从而为老师排忧解难,为老师节省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让他们能够全力以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假设没有采取这样的方法,只会白白浪费他们的时间与精力,事事亲力亲为将会使他们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古为今用,我们要把先人的智慧,学习应用到现代的管理上去。也同样是明智的选择。
阅完全书,我不禁陷入沉思:纵观历史,王权仁者治国,如果能够做到物尽所用,人尽所能,顺尽民心,才是治国之根本。顺应了历史之潮流,社会发展的趋势。及至现代:下至公司管理者,上至国家领导人,各行各业。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发展,才能强大,富民强国,创造出最大辉煌!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三国演义》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将之间设计的计谋、谋士之间看穿的人心,还有那一场场惊心动魄、以血洗礼的屠杀与战争背后,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深居在男儿之后的女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当时军刀霍霍之时,花还未落,人却已亡。自古红颜是否真的多祸水?那些女儿身的背后,又是怎样流着辛酸难言的泪?
在董卓任意于长安杀戮之时,貂蝉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为歌女。貂蝉见汉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恰被王允发现便收其为义女,用歌姬貂蝉这枚棋子定下连环计,周旋于父子之间,离间董卓与吕布的关系,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请求之托时,她是毅然决然地答应的。
“若与国家有益,贱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筹划。”
“愿听遵命,虽死不辞!”
貂蝉扭转了董卓政权的局势,却也无法改变自己任人摆布的命运。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自己本就无所依傍,但却为了家国抛弃自由和贞操,在政权和欺骗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背负着“祸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劳确比任何一个在沙场上马革裹尸的壮士都要荡气回肠,至于她内心真实的想法,恐怕只在凤仪亭的烟波中渺渺远去了……。
祸兮福所矣,福兮祸所伏。
“我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呵,李儒这一句叹息,人们大都为董卓深感到将亡之音,丝毫却不知这些“女人”的身体和灵魂早就注定要死在男人们勾心斗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儿悲,安宁何时归?女儿卑,自由何时回?
董卓曾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当郭论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时,不提死者之多,纵军士淫人妻女,哀啼之声,震动天地。自古红颜,本就挣脱不了命运的束缚,就是这样悲戚,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她们,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样的卑微。论巾帼英雄,鲜有昭君出塞维护国家稳定,也难有杨门女将沙场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谓的有国才有家,那些心怀国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与无所依靠的孤独,待到历史尘埃落定之时,女儿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现在史书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几笔中了。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08-03
读罗贯中《三国演义》有感04-18
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有感范文3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内容略写感受详写06-08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9-02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9-14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1-17
初二三国演义读后感02-08
《三国演义》读后感06-01
《三国演义》经典读后感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