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4-06-06 11:40:5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

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1

  世纪之交,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要载体的城市,如何面向新世纪,更好地成为带动所在区域走向现代化的火车头,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决策者们和普通居民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城市不同,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任务和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但对于城市交通人们却不得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据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以小汽车为背景的城市交通问题将有一个大发展,并成为城市问题的第一号难题。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级结构:男性占78%,女性占22% 。

  性别结构:男性占64%,女性占36% 。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大学生目前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见解,城市交通问题是一直困扰国家的一道难题,和解决当前我国城市交通主要问题。最后,讨论结果、调查数据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交通流量增长迅速,道路设施建设带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我国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刺激了城市交通的大发展。从19xx年到19xx年,机动车的年增长率达12%—14%,个别城市甚至达到30%。据估计,北京市机动车增长率为15%,小汽车增长率达到42%。大连市民用机动车近15年增长9倍。上海市中心区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左右。

  与此同时,各大城市虽加大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道路建设仍然滞后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19xx年全国城市道路总长2.95万公里,19xx年达到13.03万公里,万人拥有的道路长度由3.3公里上升7.0公里,人均面积由

  2.8平方米上升到7.3平方米,到19xx年又上升到7.5平方米。但北京、上海分别仅为5.6、4.5平方米。尽管如此,与国外城市相比,反映道路拥有水平的人均长度和面积指标仍然偏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同类城市的20平方米,也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10平方米水平。特大城市道路年增长率为2—9%,而机动车增长率普遍在15%以上。

  (二)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个体交通增长过猛。由于道路拥挤,常规公共交通运营速度下降,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承担的客运比例也不断下降。这使部分公交乘客转向其他交通方式,导致大部分城市的出行以自行车为主,交通结构个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各种车辆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增长却相对慢得多。19xx年到19xx年全国机动车数由186万辆增加到2490万辆,15年增加了12.44倍,差不多同期北京市的机动车也增加了10.5倍,其中私人汽车从无到有,从1987年的3490辆增加到19xx年的60000辆,8年增加16倍,年平均增长率42.5%。而同期公共汽车仅由2.58万辆增加到10.85万辆,增加3.2倍。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公交出行的比例只占出行总量的17.2%和10.11%。因公交出行比例相对减少,个体交通工具出行量大增,造成道路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城市交通拥阻加剧,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至19xx年底,我国大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大体保持在50%左右。有些特大城市已超过60%。我国拥有4亿辆自行车,其中1.8亿集中在城市,年增长率继续保持在10%左右;摩托车同样在发展,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和部分内地城市增长迅速,有的.达到50%——100%的年增长率。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交通一体化管理机构。城市交通问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协调性大,国外许多大城市都相继成立了市一级的类似“交通委员会”的权威性机构,统管全市、建设、运营和管理,以便能够把握城市全局,进行综合决策和目标控制。但中国城市交通的体制和机构设置从中央到地方却缺乏综合协调的机制,而是设置若干平行单位分管城市交通的不同方面:建设部门管理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公安部门负责对道路上的交通流进行管理,真正的交通部门却只管城外交通,而对城市交通基本不管。这样不仅会造成内容重叠,任务重复,工作效率低下;也易形成都不管的“空白区”(如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无形中加重了交通矛盾。其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一体化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打破行政界限的束缚,使国家和城市在交通方面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交通政策一样体化,设置更高一级的交通一体化管理机构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切实制定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是对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建设的长远性和全局性的谋划。“战略的交通规划要检验各种土地使用方案的交通含义,并推荐最好的模式和发展阶段”。它要求站在战略的高度,以系统工程的观点,在比较广阔的地域空间上和长久的时间内(一般至少在20年以上,甚至可考虑40—50年),在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作出总体部署。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关注的是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布局、密度、建设水平、交通结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交通政策、投资方向等,可以说,在规划中哪怕是绝小的一点失误,都将会给日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巨大的损失。按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速度,城市交通将成为新世纪初中国城市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城市进行一个行之有效的规划,那么,我们在新世纪初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困难。

  由于战略规划着眼于未来,而未来既是可知的,又是多变的,而且有些因素难以直接预见,长期预测要非常准确很困难。因此,在进行城市交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时,无论对其总需求的预测,还是用地的规划和设施的布置都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地,保留足够的弹性,而且在规划实施中要及时研究、反思和发现出现的新问题,通过滚动的规划体制来尽量避免规划的失误。

  五、总结

  近年来,国内对交通需求管理日益重视,需求管理的技术也开始进入应用,但我们应多作这方面的研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缓和城市中心的交通紧张状况

  写到这里,也该差不多结束了。经过这次调查,只觉得我们经历了许多,同时又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以前所没有的东西。同时希望我们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那些微不足道的建议和意见可以对同学们有些许帮助。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与合作。

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2

  21世纪,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要载体的城市,如何面向新世纪,更好地成为带动所在区域走向现代化的火车头,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决策者们和普通居民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城市不同,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任务和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但对于城市交通人们却不得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据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以小汽车为背景的城市交通问题将有一个大发展,并成为城市问题的第一号难题。大连处于二线城市的前沿,城市交通问题尤为严重。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大学生目前对大连交通问题的见解,大连交通问题是一直困扰居民日常活动的一道难题,也是当前我国城市交通主要问题。

  (一)交通流量增长迅速,道路设施建设带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我国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刺激了城市交通的大发展。从1985年到1995年,机动车的年增长率达12%—14%,个别城市甚至达到30%。据估计,北京市机动车增长率为15%,小汽车增长率达到42%。大连市民用机动车近增长9倍。上海市中心区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左右。

  与此同时,各大城市虽加大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道路建设仍然滞后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1980年全国城市道路总长2.95万公里,1995年达到13.03万公里,万人拥有的道路长度由3.3公里上升7.0公里,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7.3平方米,到又上升到7.5平方米。但北京、上海分别仅为5.6、4.5平方米。尽管如此,与国外城市相比,反映道路拥有水平的人均长度和面积指标仍然偏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同类城市的20平方米,也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10平方米水平。特大城市道路年增长率为2—9%,而机动车增长率普遍在15%以上。

  (二)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个体交通增长过猛。

  由于道路拥挤,常规公共交通运营速度下降,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承担的客运比例也不断下降。这使部分公交乘客转向其他交通方式,导致大部分城市的出行以自行车为主,交通结构个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各种车辆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增长却相对慢得多。

  1978年到1993年全国机动车数由186万辆增加到2490万辆,15年增加了12.44倍,差不多同期北京市的机动车也增加了10.5倍,其中私人汽车从无到有,从1987年的3490辆增加到1995年的60000辆,8年增加16倍,年平均增长率42.5%。

  而同期公共汽车仅由2.58万辆增加到10.85万辆,增加3.2倍。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公交出行的比例只占出行总量的17.2%和10.11%。因公交出行比例相对减少,个体交通工具出行量大增,造成道路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城市交通拥阻加剧,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至1994年底,我国大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大体保持在50%左右。有些特大城市已超过60%。我国拥有4亿辆自行车,其中1.8亿集中在城市,年增长率继续保持在10%左右;摩托车同样在发展,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和部分内地城市增长迅速,有的达到50%——100%的年增长率。

  当然除了这一系列令人矛盾的数据增长之外我们国家政策中也正在积极的改善和面对这一问题。

  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的“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有力的促进了城市公交的发展。随着硬件环境的.改善,公交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各地公交企业先后开展了以“星级服务”为主的等级服务评定制度,制定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和社会监督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无人售票制”和公交ic卡迅速普及,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还实现了公交ic卡的异地联网互通。gps、gis等智能化公交营运管理技术广泛应用,公交车速和安全性显著改善,很多城市开通了社区巴士,在城市支路上开通公交线路,扩大了公交线网的覆盖面,方便了群众出行。20xx年,北京市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达到1148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7%;公交出行比例达到34.5%,较上年提高了4.5%。同时,地面公交平均运营速度15.2公里/小时,比20提高了8.6%。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虽然有效的缓解了城市交通问题但是仍然有许多地方还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关于调查后的意见分析也有一二可取之处。

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3

  随着城市的发展,私家车变得越来越平常。随着小汽车的增多,道路越来越拥挤。很多的地方都会经常发生交通事故。

  调查时间:20xx年八月。

  调查对象:路人、朋友、车辆。

  采用方法:对朋友们进行问卷调查,观察路人和车辆的闯红灯情况。

  我选择了一个上班的高峰期来进行调查,时间为是8月的一个早上7点30分。当我来到这十字路口时,信号灯由绿变红,可这时,一位行人却骑着电瓶车从斑马线的这一头飞快奔向另一头,他以自己的生命为赌注能够安然通过这条马路。可谁又能准确预测呢,我们不能拿生命开玩笑!

  十中的门口有个斑马线,这条线每天都有很多学生走过,每天在很多学生上学放学时,遇到红灯,那些小汽车往往会停下来,只有那些摩托车等等,拼命着找空间挤过去。但是当我们在上课时,这个红绿灯就完全成了摆设,无人会听从与它,照闯不误。我们的老师也很在意,但终究没有办法......

  在中国,红绿灯的作用不会太明显,往往那些红绿灯上的监控器才有作用,每个人都不想被罚钱!车辆、行人闯红灯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为我们很怕会有交通事故发生。通过这次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交通事故大都是因为闯红灯而发生的。在我们的身边中呢?我们的亲人、朋友又会不会闯红灯呢?于是,我开始进行问卷调查活动。

  我一共调查了7个人。其中大约有28.6%的人没有闯过红灯,大约有71.4%的人偶尔闯红灯。并且每一个人都意识到闯红灯的危害了。有一个人的回答令我很难忘——闯红灯时,某个路口也许正是绿灯,这样盲目地闯,很容易给自己带来终生的遗憾。是啊,每一次侥幸的心理都会成为下一次闯红灯的动力,但只要一不小心,就会终生遗憾。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交通事故的身影,只要你不小心触碰到了它,必定会引发一场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情景。希望所有人,无论是行人,还是驾驶员、司机都要克制自己要闯红灯的心理。也许,这一次没有发生交通事故,下一次就不一定了。也许,你很赶时间,可是,比起上课、上班迟到几分钟,可贵的生命更为重要。

  合肥现在正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冲刺阶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爱护自己生命,遵守交通的法规,做一个文明的合肥人!

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4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让我们可以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然而,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灾难。每天都有无数的生命在车轮下消失,幸福的家庭瞬间支离破碎。尤其是那些还年轻的中小学生,他们也遭受着这样的灾难,他们的亲人为他们的离世而哀伤,但却无法挽回他们脆弱的生命。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涂岭交警中队位于324国道多发交通事故地段附近,这条国道沿线有很多村庄和学校,学生分布比较分散,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居住距离学校较远。因此,交通安全教育成为我们涂岭交警中队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们协管员必须进行的教育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调查活动以学生和我们周围的人们为主体,以实践为载体,准备充分,层层推进,逐步深入。我们成立了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由我们到涂岭中队实习的同学为小组。指导老师是副教授赖老师。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目的及要求等。调查问卷设计、制订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我们分成各个小组后,接下来由我们大家通过讨论来一起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制订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为我们下面的活动做好积极的准备。

  1、收集资料为了了解与交通安全的相关内容,我们首先到中队办公室查阅了近期关于交通安全的有关政策与事故报道文章。并查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详细内容。我们还向民警收集了关于关于如何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资料。如《安全防范知识手册》、《文明交通 承诺书 》及泉港区交警大队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资料。要了解与学生切身有关的 信息 ,为此我们又到泉港六中政教处,在老师的配合下查找到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资料,还找到了学校所作的交通安全工作的记录。

  2、我们组织部分组员在校门口观察来往车辆,计算来往车辆数量和车辆、行人的交通情况,以此来收集调查数据。调查访问为得到交通安全方面的情况和数据,针对我们镇的交通情况的现状,现在正在逐步健全城乡交通设施,如将原有的道路进行改造拓宽截弯取直,主干道上等级低的桥梁进行拆除改造拓宽,丁字路、断头路进行了延伸,土路改造成沥青油路,使乡与村、村与村之间条条道路畅通,形成了一个便捷的公路网。

  正是因为泉港现在的道路越来越好,提供了部分司机开快车的一个途径,使原本紧张的交通安全问题更加严峻。就发生多次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其中电动车、摩托车占事故车辆的80%以上。车速太快、叉路口转向时没有注意直行道的状况、车辆存在安全隐患、驾驶员没有警惕心、无证驾驶、带头盔少或不带的'比较多等等。道路交通安全检查部门针对出现的问题,如加大路检,时常上路检查,对无牌无证车辆、超载车辆进行检查;劝告式服务”对轻微违反的进行劝告,加大宣传力度等;对学校学生交通安全负责方面。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除了在学校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外,还在校门口专门设置了斑马线,但是他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如学生家长在接送孩子时车乱停放现象较普遍,影响来往车辆行驶,学生在马路上等车现象严重等;

  那到底泉港人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如何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部分路人,他们都说现在条件好了,每家每户都有小轿车、电动车、摩托车,树立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生命,不争一秒“

  目前,泉港六中共设有20个教学班,学校内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000人,其中本学期住校生达到530人。该校位于324国道旁,是通往城市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由于车流如织,交通安全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涂岭交警中队作为泉港六中的直接管理单位,早已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方案,正在逐步实施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在学校广播、晨会以及班会课上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并进行相关讲座和展览宣传画等活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一系列与交通安全教育相关的活动,包括观看安全教育片、发放“文明出行平安回家”宣传材料等。以上是对原内容的修改,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

  作为交通管理部门,我们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在交通管理执法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法不责众、领导干预和特权车等现象司空见惯。要真正实现依法治理交通,必须严格执法,确保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平等,以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保障交通安全。交通安全状况的好坏和公民在交通中的安全系数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对交通安全的关注程度和安全意识的强弱。只有通过高素质的公民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每个公民都培养自我交通安全意识,才能有效提高整个社会的交通安全系数。

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5

  前 言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统观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交通的顺畅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我国交通拥堵的状况日益严重。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交通投入、道路系统的原因,也有交通结构、交通管理的原因,更有城市功能结构与布局上的原因。如何控制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成为了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以北京为例针对交通拥堵的成因以及如何解决交通拥堵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摘 要

  我国多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北京作为首都,是政治、文化中心,各方面都飞速发展,但是北京同时也在经历着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如同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国际性大都市在高速发展中所遇到的一样,其中城市交通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城市发展的阵痛,对于城市进一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作用。

  1、北京市交通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迅速膨胀,城市交通、空间、人口、能源和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尤其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市民出行次数增加,私人小汽车增加,出行范围扩大等原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变得十分尖锐。

  在与出租车司机等的交谈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段“的字歌”,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北京交通中存在的很多问题。“的字歌”:

  道路是怪异的,环线是很多的,进去是不易的,出来是很难的

  改造是经常的,花钱是很多的,收效是细微的,堵车是必然的

  警察是很忙的,眼睛是很尖的,隐藏是巧妙的,出现是突然的

  态度是严正的,拦你是没说的,罚款是必须的,其它是不管的

  司机是猛增的,感觉是良好的,脾气是火爆的,技术是很潮的

  见缝是要钻的,别人是不管的,限速是不理的,出事是必然的

  官车是牛气的,警笛是嘹亮的,道路是独享的,别人是靠边的

  警车是醒目的,公务是繁多的,堵车是不怕的,违章是带头的`

  公交是勤劳的,车站是不进的,起步是很猛的,行驶是很慢的

  大货是英勇的,多快都敢开的,快行是必上的,翻车是活该的

  出租是敬业的,行驶是规矩的,停车是突然的,我们是理解的

  私车是激增的,好坏是都有的,开着是舒服的,出事是心疼的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这首歌谣中简单地总结出北京交通的现状:

  1.道路设计不合理,尤其是环线交通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

  2.道路改造和修建对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有限;

  3.管理方式单一,达不到交通管理的目的;

  4.私家车数量增加迅速,司机的个人驾驶技术不高(尤其是新手上路);

  5.公众的交通意识薄弱,没有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6.对公交系统的管理不够完善。

  以上这六点只是北京交通中存在问题的一部分,在此之外还存在着比如公交系统缺乏管理、非交通占道、交通管理职能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这些使得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改善交通状况的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所以,针对其中最为关键的交通拥堵问题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解决的办法。

  北京市人口分布图

  2、交通拥堵的危害

  交通拥堵之所以成为城市的公害,不仅在于它影响城市正常社会秩序,而且还引发城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就能源消耗以及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有效利用而言,交通拥堵无疑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交通拥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首先是出行时间和费用(出行成本)的消耗增加。其次,出行成本的增大,可能会抑制出行,致使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下降。

  交通拥堵对公共交通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私人小汽车更多地投入使用必然增加道路拥堵,由此殃及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 北京曾经作过调查和测算,公共汽车平均运营速度每下降1公里/小时,相当于损失200部公共汽车的运力。若要维持运力水平不变,就意味着要多投入200部车辆。除了购车费用开支之外,还要相应增加车辆保养设施及停车场地建设费用,运营成本也会相应增加。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估计北京汽车拥堵导致的损失每年约60亿元。

  交通拥堵还会引起客货运输的成本增加,从而导致生产力降低;另一方面,城市交通拥堵将危及城市中心区的地位,促使城市的经济活动向外转移(人口及就业岗位向城市郊区的转移),经济规模效应受到破坏。由此可见,交通拥堵是由经济增长引发的经济活动增加所致,适度的交通拥堵是维持城市正常生活所不可少的“伴生物”,而过度的交通拥堵则又必然损害城市的社会生活秩序,阻滞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许就是交通

  交通拥堵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危害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各类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大气中CO、CO2、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臭氧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交通拥堵会导致尾气污染的加重。此外,交通拥堵还会使噪声污染变得更为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道路和交通会产生更大的需求。然而这种不断增长的需求超过道路的供应时就会产生交通的拥挤和堵塞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对交通拥堵的分析及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3、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3.1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严重失衡

  当今北京汽车保有量如井喷之势与日俱增,而道路建设方面虽然也卓有成效,但在汽车数量巨大的增长下,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北京人均道路面积占有率很低。面对如此巨大的交通压力,一味的增加投入修建、展宽道路,增加交通设施,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其结果往往反而大大刺激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交通情况不但不会有所好转,反而会使交通状况越来越恶劣。如此,便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现在的北京正在这个循环的起点,北京未来的交通状况如何,完全掌握在政府的决策上。交通供给是有限的,而需求则是相对无限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政府需要下大功夫去解决的。这里还有一个不完全的数字,在北京还有200万人没有买车,但已经考取驾照,这潜在的200万交通需求,如果变成实际的增长,北京的交通将会更加雪上加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群体还会逐年增加。

  人均道路面积比较

  3.2城市道路布局不合理

  目前,北京的城市结构依然是在旧城棋盘式街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尽管北京已经建成了六环快速环路和若干条高速公路放射线,并且打通了平安、两广两条东西大动

  直接影响了交通的顺畅程度。而在环路上,也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环路与其它城市主干线、联络线的出入口设施不够匹配, 立交间距过密,致使在立交出入口以及匝道极易出现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北京的绝大多数公共设施、商业网点都集中在城区内,给已经不堪重负的城内交通更加重了负担。就拿最典型的商业区西单举例,由南向北进入西单,车道从双方向8条骤减为4条,并且这里公交线路密集,有20多条公交线路从此通过,再加上其他社会车辆、出租车、私家车及自行车、行人穿梭其间,使得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步行街”。我曾在这里看到过连续10多辆新型三门无轨电车排长队的壮观景象,可见这里的交通状况是多么恶劣。而在各个新城通向城区的主要联络线上,每天都在上演着潮涨潮落的周期性拥堵。

  3.3交通结构发展失衡

  据有关部门20xx年对北京居民出行调查的结果,地铁和公交车的分担率只有29%,自行车占32%,其余的近40%为私家车、公务车和出租车。而在80年代初,公交的分担率则是70%,近些年来,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在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公共交通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其使用效率是小汽车的10~15倍,它容量大,载客多,能最大限度提高道路使用率。北京作为世界级的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的比例至少要达到60%以上,而我们目前只有30%左右,为使交通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必须采取限制私人小轿车的发展,鼓励公交发展的政策和公交优先的措施,实现最佳的综合社会效益。

  3.4交通管理水平与市民守法意识落后

  目前北京市的交通管理水平与世界大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路网的通行能力还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在环路上经常是正向行驶的车辆爆堵,反向车道则一路畅通;遇到没有交警职守的路口通行状况比较混乱,而有交警的路口情况则好得多。另外,通过对信号灯加以控制,将其从时序上进行有机的结合,也可以很大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在国外主要干道上,一辆车通过一组信号灯,可以全部以绿灯通过,不用停车等待红灯,这就是“绿波效应”,而这种效应在北京市却是难得一见的。另外,市民的守法意识差也是出现交通拥堵的一大原因,经常可以在路口看到“迫不及待”过马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不按信号灯指示要求横过马路;而在机动车道上,也经常发生车辆强行并线、违规抢行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威胁了道路的通畅,在高峰时期,超过六成的拥堵是由于行人或机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所引起的。

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6

  一、 内容摘要及背景:

  交通堵塞,又称交通挤塞、交通拥挤、交通拥堵、塞车或堵车,是指一种车多拥挤且车速缓慢的现象,通常在假日或上下班尖峰时刻等时刻出现。此情形常出现于世界上各大都市区、连接两都市间的高速公路,及汽车使用率高的地区(如美国)。此外,人们经常把容易塞车的道路,称为交通瓶颈(或交通樽颈)。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是全国流动人口聚集的一个主要城市,近年来,人口规模快速膨胀。在非常庞大的人口总量和高比例的流动人口情况下,北京的交通面临极大的挑战,堵车现象十分严重。在非常庞大的人口总量和高比例的流动人口情况下,北京的交通面临极大的挑战,目前,北京交通的拥堵情况大家提起来都无可奈何,尤其在市内二环和三环内,每天早高峰和晚高峰车辆都行驶缓慢,使人们出行花在路上的时间大大延长,上下班路程长达一个到两个小时已经非常普遍。

  二、调查目的: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国家以及每一个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北京,拥有世界先进的交通体系,却依然深陷交通问题中,这无疑成为我在北京体验最深,也最让我深思的。分析其中的困扰、造成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我个人的意见,希望能够对于交通问题不再是一味地抱怨,而是能够改善我们生活环境。

  三、调查对象:1、公交车、出租车司机;2、交通管理人员;3、出行市民;4、其它

  四、调查方法:1、人员采访;2、实地观察;3、其它

  五、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采访,我发现北京交通拥堵的.问题造成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口基数庞大。目前北京人口超过20xx万人,核心区域,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人口密集程度已达到23953人/平方公里。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无疑成为造成北京交通拥堵的最直接的原因。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在世界上都是可以排在先进行列中。但是在如此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中,拥堵的情况还是每天都在发生。因此在朝阳区比较密集的商务区,我进行了部分抽样调查。通过询问和记录,家庭地址在三环和四环之间的上班人员,平均上下班时间在1小时至1小时30分钟之间;家庭地址在北京 4环和五环之间的上班人员,平均上下班时间在1小时30分钟至2小时之间;家庭地址在相对偏远或是北京郊区一带,上下班时间就会超过2个多小时,甚至更长。由于各个公司上下班时间基本上在同一时间段,导致在上下班时间段中人流量超过交通饱和状态,导致交通拥堵。所以无论多么发到交通系统都会因为地域及客观条件限制,拥有自己的极限,当突破极限承受状态,再发达的科技也只能枉自兴叹。

  2、政策的预见性。首先我要说明的是,针对交通拥堵问题,政府出台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政策。但是出台的政策都是在弥补,或是解决已发生的问题。由于长时间的社会习惯性,很多政策在出台后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现在很多城市都开始实行汽车出行限号,汽车购买摇号等政策。不得不说,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交通压力,但是是否有明显效果还是值得商榷。出台的政策是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可是对社会发展或是引起的整体连锁反应是否真的有利呢?如果只是短暂解决,或是没有很好的长久性,那么这个政策的出台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表象的改变是否能够满足我们对于交通的期待?这样的期待最终会变成什么,真的需要引起深思。

  3、人员素质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很多国家也存在车辆多,人员基数大的问题。但是其交通拥堵情况却比北京好很多。相对同等的条件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道路上的每条标注的线,每个到路口设置的红绿灯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每条线都是在规范车辆的行进区域,每个红绿灯都是保证路段畅通及安全的保障。然而,有相当比例的人忽视这些问题,甚至熟视无睹。很多拥堵路段都是由于前方出现交通事故引起的。每次出现交通事故,总会是由于一方没有按照规范及规定操作而导致的。也许只是为了争取那几分钟的时间,却耽误更长的时间。人们听到“丢了西瓜,拣芝麻”都会一笑而过,但是殊不知这样的做事方式何尝不同于西瓜与芝麻间的选择?无视交通规则、抢占其他车道、强行超车、加塞都不是帮你节省时间的捷径,这只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心态,只能让人离要去的方向越来越远。

  六、解决方案

  以上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虽然是概括,但是都是直接导致交通问题的源头。事情的改变不是从细节开始改变,而是要回归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都不对,改变细节又有什么意义?故以下三点是我提出的解决意见:

  1、人口基数庞大。我们不是要疏散或是通过生活压力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无法生存而选择离开。北京之所以人口数量庞大是因为更多更好的就业、生活的机会相对较多。更多的人愿意离开家,到北京寻找发展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离开家,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里长期分离,但是为了生活的更好,为了寻找到更多的机会,不得不迈出家门。应该将更多的机会分放的各个地方,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人可以在自己的家乡生活工作。而这样的调整需要国家的扶持和改变。这不是在短时间能解决的,但是需要明确方向,逐步调整。

  2、针对政府出台政策的问题。政府是否出台的政策能够有一定的前瞻预见性,不是短暂的解决问题,而是符合整体发展方向的同时改善目前的交通现状。这样才能给社会提前灌输新的理念,慢慢改变和培养新的交通意识和理念,形成新的社会习惯,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像国家的5年规划,规划的是方向,是预期,是细节,是结果。徒观其表,而不思其心,为掩盖后的假象所欢愉,意义何在?

  3、人员素质。这不是贬低,不是羞辱,而是同为一族的人所发出的声音。点滴均是长时间社会演变所塑造出来惯性。一点一滴的改变就会成为发展的源动力。星火燎原,碟引狂风。只需要每个人做一些改变,就会有更多人效仿,就会成为社会的风气,最终成为每个人的习惯。不要因为这件事太遥远而不做,因为不做就永远达不到成功,迈出一步,我们就可以离成功更近一步。我愿意从我做起,去改变、去影响。

  七、总结

  交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不是只抱怨交通拥堵,而开始思考如何能改从自身改变,配合国家宏观的调整,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7

  暑期结束,广大师生迎来了新的一学期,全国各地的高、中、小学陆陆续续地开学了。校车的交通安全一直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现结合汉阴县实际,对规范和加强校车安全管理谈几点认识及思考。

  一、校车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一)校车构成混乱,各种矛盾突出。现在在交管部门和教育局备案接送学生车辆不但数量少,而且大部分都不是专用校车,无法取得校车标牌。各类不合格接送学生车辆鱼目混珠,有些车辆仅外表喷改油漆就从事接送学生服务。特别是农村还存在低速载货汽车、二轮摩托车和非法营运客车接送学生现象,这些车辆游离于管理之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二)经济利益驱使,安全意识不强。担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主体责任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对校车安全管理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学校过于看重教学考评、校园建设而疏忽交通安全、校车管理。有的为了节约学校开支,维护学校的经济利益,降低校车配备数量和标准,购买校车保险保额过低,留下了交通安全隐患。

  (三)司机素质不高,安全监管乏力。目前绝大多数从事接送学生服务车辆的.驾驶人不具有校车驾驶资格。《校车安全条例》对校车驾驶人的资质作了明确规定,但有的校车驾驶人年龄在25岁以下,有的驾龄一年不到。少数驾驶人法律意识淡薄,把学生安全视同儿戏。近年来,由于学校撤并,学生家长对学校失去了选择机会,而就近又没有学校,只担心学校不派车接送,根本顾不上对校车的安全监督。

  二、加强校车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一)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大力支持。职能部门要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将校车管理纳入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密切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综合治理”的校车管理机制,落实公安、教育、交通、安监等各部门职责任务,严查违规、整肃源头、正确引导、逐步规范、统一管理。通过定期召开政府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针对学生交通安全及校车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专题部署,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并按照规定实行责任倒查。

  (二)督促校方落实校车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交警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学校,指派民警担任学校交通安全辅导员,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协作,加大对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保证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主动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督促各学校与校车驾驶人签订安全行车责任书,建档备查,逐级逐层、逐车逐人明确交通安全责任。

  (三)建立健全校车管理档案。交警部门要主动联合教育部门到辖区每一所中小学、幼儿园,对集中接送学生的车辆逐一进行摸底排查,详细掌握这些车辆的数量、车辆所有人、驾驶人、运行时间、行驶路线等基本情况逐一排查、逐一核对、逐一登记、逐一检验、建立校车管理档案。要确保排查登记不漏一校、不漏一车、不漏一人,逐校、逐车确定安全管理责任人。在排查中,要依托农村派出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会同派出所民警进村入户,采取集中或分散的形式,细致而全面地开展好此项工作。

  (四)切实抓好校车源头管理。交警部门要组织人员严格审验校车驾驶人资格,对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内累计记分满12分或者发生过交通死亡事故并负有责任的驾驶人,要严禁其驾驶校车接送学生,努力从源头上消除交通事故隐患。

  (五)加强校车安全技术检验。交警部门要严格接送学生车辆的定期安全检测,保证车辆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凡车况破旧、安全技术状况不符合要求、擅自改装、安全门窗不能有效开启、消防器材配备不齐或无效的车辆,一律责令限期整改,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立即报废,消除安全隐患。要参照客运车辆管理制度,强化车辆日常保养和维护,确保行车安全,对接送学生车辆统一外观标识,便于识别。

  (六)扩大宣传影响,加强校车驾驶人培训教育。要加大校车安全教育宣传力度,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向政府、校车运行学校和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号召政府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到校车安全管理上,要求学校遵循规范运营标准,同时,要让学生家长认识到乘坐安全校车的重要性,让自觉乘坐安全校车,抵制违法校车观念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对校车驾驶人要设置专业课程进行岗前培训教育,使校车驾驶人驾驶技能更加熟练,安全责任意识更加浓厚,对校车安全负有绝对责任感。

  校车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它关系着社会的安定,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当前,在校车管理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不是单靠哪一个部门或是突击整治就能解决的,而要从根本上清除学生出行各类交通安全隐患,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建立健全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交警部门更要发挥主力军作用,主动出击,根据职能特点,认真抓好校车交通安全工作,为孩子们安全出行、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8

  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明德小学

  调查对象:学生、家长

  调查方法:试题测试、走访

  调查人:刘美霞

  一、小学生易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1、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行为无常。这种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使他们在通行道路和街道时,或蹦蹦跳跳,或嬉戏打闹,行走路线变化无常,想跑就跑,想走就走,任意穿行,行动突然;有时骑车时还会勾肩搭背,甚至骑自行车大撒把或比试骑车技术,不注意避让车辆和行人,不顾前后左右,这样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由于现在总是把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升学率的高低挂钩,因此学校把时间都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传授;同时,交警部门在宣传教育上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流于形式。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有很多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交通违法,对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

  3、通行方式工具的现代化和便捷化和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使用技能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等的普遍使用,家长出于对自己子女的关怀和上下学的方便,往往毫不犹豫的就购买给学生,但却没有让学生学习相关的交通法规就上路。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中小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思维简单,思想幼稚,敢于冒险,什么都敢接触,什么都想尝试。基于这些心理特点他们就会贸然驾驶一些自己根本不能驾驭的交通工具,近年来中小学生驾驶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举不胜举。

  4、家长监护不力,缺乏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和保护。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孩子结伴出玩时,不注意遵守交通法规,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时有发生。再就是一些家长自己对交通法规就知之甚微,更无从谈起教育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面前不遵守交通法规,没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这些都无形中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当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及分析

  1、学校教育方面:一是衡量学生老师学校成绩的标杆有偏差。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各中、小学校都以学生升入重点中学或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导向的错误,必然造成管理重心的偏移,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学校忽视学生交通安全的问题。二是学校交通安全基础教育薄弱。学校主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很少,即使有交警部门来督促,多半都是走走过场而己;学生的交通安全防护差不多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学校将学生的安全责任完全寄希望于家庭和社会;学校对学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况掌握不实,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和督导;教育的对象层面窄,仅限于小学生或低年级的学生,中学生很少有上交通安全课的,更不用说参加交通安全实践活动了。三是对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规范欠思考。学校对接送学生的机动车是否合法全然不知,也不闻不问;对学校的安全提示牌、警示牌、人行横道线设置缺乏必要的考虑和规划,各种标志、提示、警示牌等交通安全设施很不完善。

  2、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一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生性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在进行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行动时,往往比较盲目,不计后果盲撞参与,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违法行为有:过马路时随意抢道,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道路;骑车在公路上互相追逐、胡闹玩耍等;乘坐无牌无证、超员、超载车和农用车、拖拉机等等。二是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普通较少。对110、122、120这些常识性的报案电话也不太熟知,因而常常出现中小学生骑车上车、成群结队,步行上路,不守交规,搭乘公车不守秩序等现象发生,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方面:一方面从警力而言。由于基层中队及一线交警承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工作忙,日常交通管理勤务已显得捉襟见肘,因而面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少数同志确实存在为完成任务而走过场的现象。另一方面宣传形式和内容单一、枯燥。上交通安全法制课、作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报告、播放电视光盘和图片展览几乎是惯用的几种宣传方式。缺少针对性、新颖性,中小学生接收效果相对较差。

  三、预防小学生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对策

  小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直接造成人身伤亡,而且使无数个幸福的家庭片刻间支离破碎;不仅威胁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活动,也让家庭忧心忡忡,影响家长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家长的寄托,学生交通安全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学生的交通安全也迫切需要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宣传部门、法制部门以及学校、家长、学生等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阶层共同来重视和解决。公安部制作的“篮球女孩”警示片真实反映了一个花季女孩的被无情的车轮碾碎了幸福的童年,给广大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交通安全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和改进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缓。目前,在校学生和幼儿园儿童人数巨大,因而,如何卓有成效地预防和控制威胁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的最危险因素——道路交通事故,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一)学校要尽教育培训之责。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教育的内容。交通安全是一门学问,不可能听几次安全教育课就能全部听懂,对交通法规的各项规定,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因而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培养中小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交通安全绝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而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使学生自觉地去遵守,去落实到行动中,要达到这个目的,离开教育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家长要尽监护教育之责。

  家长应为未成年孩子避险承担责任。既要放手锻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遇到困难时的应急处理和避险的能力;又要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知识,使他们拥有健康的交通心理,良好的交通意识,正确的交通行为,促使其面对不同险情时具备相应的自救能力。有专家建议,家长不要让10岁以下儿童单独过马路,家长应带领孩子过马路直至他们掌握了安全步行的技能和判断能力。与此同时,家长还应明白言教不如身教的道理,出行时时时处处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以身作则。

  (三)驾驶员要尽职尽责。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虽很复杂,但在道路交通安全这一系统工程中,驾驶员是基础和源头,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则是毋庸置疑的。驾驶员素质问题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安全管理制度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其他工作做的再多、再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也可能会功亏一篑。而驾驶员素质的提高,决不仅仅是驾驶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安全意识的养成。许多道路交通事故的教训表明,驾驶员安全知识的缺乏和安全意识的淡薄是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目前,驾车不系安全带、打手机、聊天等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非常普遍;让行理念和充分考虑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驾驶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还没有形成;更多的学车者进驾校只是为了应对考试,更快地拿到驾驶证,而忽视安全驾驶知识的学习,客观上仍存在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引导驾驶员树立安全第一、珍爱生命的良好职业素质,树立良好的驾驶习惯,已成为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和避免交通事故、确保行车安全的当务之急。为此,交通部将在多年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从培养驾驶员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入手,全面加强驾驶员培训工作,进一步夯实道路交通安全的首道防线。

  (四)交警要尽监督管理之责。

  在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设置完善的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设施,在学校门前的道路上施划人行横道线,有条件的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在学校周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上学、放学时段的临时停车泊位,方便接送学生车辆停放。

  总之,我国中小学生近2亿,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面对复杂的交通现状,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必须要引起各部门的重视,短期行为和临时性的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宣传教育是保护学生交通安全的必要手段,但不是全部,只有全社会共同担责、共同呵护,才会让道路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远离孩子,才能给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才能保证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问题调查报告04-20

房价问题调查报告10-24

近视问题调查报告05-06

交通调查报告01-18

交通调查报告05-27

教育子女问题调查报告11-14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04-21

教育问题调查报告12-19

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03-25

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