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
通过整个学期的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发展的学习,我从“健康之路,从心起步”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非常全面,涵盖了心理学的定义、自我完善、情绪调控、挫折和压力应对、人格和意志品质的塑造和培养,以及心理学到社会心理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根据这个学期的学习成果,对自己进行一次分析。
首先,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成长经历和受到的影响。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一个非常外向的女孩。周围的人认为我是一个男人婆,因为我喜欢和班级里的男生混在一起。我从小就生活得非常快乐幸福,学习也非常快乐。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非常平凡。爸爸身体不好,妈妈承担了家里的主要重担。虽然我们家没有别人那么好的经济条件,但我清楚地知道,我享受着爸爸妈妈给予我的特殊精神财富。
小时候,我虽然很外向,但也很野蛮。我对人对事很直白,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把朋友弄生气了。我还是个爱哭的孩子,尽管小时候的记忆已经不太清晰了,但我还是记得有一次和一个比我小的女孩吵架,我们不再做朋友了。那时候的我因为这件事哭得晕倒了,发高烧,还挂了盐水。这就是我的幼稚、天真的童年,我非常怀念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时光。
上小学后,我兴奋地背着书包上学,不知道读书是什么概念。我很快就能理解老师的讲解,还经常得奖回家。最开心的时候是胸前贴着大红花,手上拿着奖状飞奔回家给爸爸妈妈看。他们会夸奖我,把我的奖状贴在墙上。我的快乐从那时候开始,直到五年级,我开始对读书感到厌倦,觉得读书很累,而且大家评价你是好人还是坏人都是以成绩为参考。那时候我会感觉小时候真好,无忧无虑。而读书生活就像世界末日一样,我的眼前一片黑暗。幸好妈妈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当她听到我不想读书的事情时,她没有发脾气,只是和我沟通。那时候我感受到了母爱,让我重新体会到了爱的温暖。
初中阶段,当我感觉自己六年级毕业成绩考得很差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我发挥异常,考出了很理想的成绩。虽然分数线足够让我进入城里的初中,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我还是选择了农村里的一所小初中。我到现在还记得每天早上骑自行车带着妈妈给我做好的中饭去学校的场景。运气很好,我们几个农村的初中合并在一起,来到了一个大学校,享受着不一样的教育。在那里,我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信任,有了自己的展示舞台,也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坚持和独立,也让我明白了成功需要付出努力。
高中阶段,我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我无法掩饰自己的失落。当时我很纠结该选择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最终,在父母的支持下,我进入了职业高中,选择了一个男生专业——电子。刚开学的时候,班级里只有3个女生,这样的环境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在这里,我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信任,有了自己的展示舞台,也学会了坚强和独立。然而,突然有一天我又不想读书了,这是我第二次不想读书了。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母,感到非常内疚。当消息传到爸爸妈妈耳中时,我无法想象他们那一晚是怎么熬过来的。我听爸爸说妈妈哭了一整夜,我的心在刺痛,流血。我对不起你们,我很自私。我的恩师写了一封信给我,我认真地读着,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我顿时感觉自己很自私,身边有那么多人关心我,而我却因为莫名其妙的感觉和乱七八糟的行为伤害了他们。我向老师、爸爸、妈妈和朋友道歉。
之后,我想通了,开始努力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最终,在高考中我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
大学阶段,我和几个同学一起离开家门,没有家人的陪同,来到了大学。一开始,我对大学充满了憧憬,有自己的目标。但不久后,我放弃了,感觉大学不同于高中,没有老师关注你,人与人之间相互陌生。我觉得失去了以前的快乐,我的大学幻想破灭了,我感到伤心、想家、郁闷。然而,在寝室里朋友的帮助下,我熬了下来。我意识到我应该活得更加自在,就像一只没有牢笼的鸟一样自由自在。幸福就在我的眼前。
对于我的个人分析,我认为我没有很大的特长,没有特殊的兴趣。我喜欢普通的爱好,像打篮球、羽毛球、刺绣等等,这些可以让我发泄压力,让我愉悦,甚至静心。我的性格热情开朗,喜欢和他人交往,适应能力强。我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对朋友很忠实,愿意承担责任。然而,我有时容易冲动,不够细心。我的能力方面,我觉得交际能力还不错,可以很容易地和人交流。我喜欢动手,相对来说在专业技能方面也还不错。
关于职业理想,我希望自己能有一份有成就感的工作,比如当老师,让每一个学生在我的关心和教育下都能有良好的成绩和心理,以及乐观的态度。这是我的目标。
对于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我认为我的'优势在于在规范、传统、稳定的环境下工作。我可以好好工作,给他人提供服务或帮助。我对朋友很忠实,愿意承担责任。然而,我有时候冲动,不够细致。
针对分析所提出的适应性对策,我认为我比较适合需要胆略、冒险和承担责任的工作。我适合经常和人打交道而不要求很高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工作。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我可以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领导力强的优势。然而,我应该避免过于冲动的想法和行为,多注意日常工作和工作中的细节。
针对自身不足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我应该避免过于冲动的想法和行为,多注意日常工作和工作中的细节。我应该直接地表达自己,说出自己现在的感受,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为了检验效果和修正目标,我计划每月进行一次自我评估。我将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并设立小目标。我还会经常反省自己。
总之,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同,而我的成长经历也为我塑造了一个独特的个性。通过这篇报告,我再次认识了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将努力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我相信只有不断努力和自我提升,才能过上美满的人生。让我们一起严格要求自己,追求更好的未来。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2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了解目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教师的干预现状。方法通过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及SCL-90对小学生及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另通过自编的教师干预问卷了解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现状。结果接受调查的826名小学生中,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总数达73(8.8%)人;接受调查的初中生324人,心理不健康的人数为58(18%)人;接受调查的高中生的人数为284人,心理不健康的人数达到63(22.2%);教师干预调查中,接受调查的教师为387人,就“父母离异,学生情绪波动较大”这一问题,教师选择“从来没有关心过此类事情”的占87.9%,教师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的占79.1%。结论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加大关注的力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干预的意识以及具体的行动落实均不令人满意。
一、研究的缘起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内已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纵观此领域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是,研究某一特定群体的多;二是,大样本、多层面的研究偏少;三是,心理健康干预的定量研究不多。本文旨在通过对扬州地区中、小学生多个年龄阶段群体大样本的实证研究,确切地把握当前不同群体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教师对青少年心理干预的状况,最终达到调整和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扬州市在校中、小学生为被试,采取随机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的小学、初中、高中各3所,分别为重点、普通和农村学校。总体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780份,回收率为98.89%,有效问卷1780份。教师问卷发放500份,回收387,回收率为:77.4%,有效问卷387份。
2.2研究工具
2.2.1 Rutter儿童行为量表
该问卷分为行为问题(A问题)和神经症问题(N问题)。问卷评分为三级:“0”分:指从未有这种情况;“1”分:指有时有,或每周不到一次,或症状轻微;“2”分:症状严重或经常出现,或至少每周一次。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问卷总分的最高分为52分。根据原量表及我国试测情况,教师问卷以9分为临界值。凡等于或大于的被评为有行为问题。其中,如果“A行为”总分大于“N行为”总分,则归为“A行为”;反之,为“N行为”;评分相等者则为“M行为”[1]。
2.2.2症状自评量表
SCL-90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国内外的教育研究中被广泛使用。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由被试从1“无症状”到5“严重”在五点等级上进行评定。
2.2.3教师问卷
教师问卷总共15个项目,目的在于考察教师对心理危机干预的态度及对学生的心理危机的干预程度。每题4个选项,按照1-4等级反映教师干预的态度和行为,选1的干预最差,选4的干预最到位。
2.2.4施测和资料处理
以学校为单位,采用统一指导语施测。采用SPSS (11.0)进行数据的录入、审核、管理,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单样本t检验等统计方法。
三、结果
3.1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3.2教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状况
调查中,就“父母离异,学生情绪波动较大”这一问题,教师的做法中选择“从来没有关心过此类事情”的占87.9%,选择“经常主动与该学生沟通交流并了解其心理需求”的占1.6%。
当问及“学生有心理问题或遇到他们不能面对的压力时,作为教师会鼓励他去进行心理咨询吗”29.4%教师回答不会,4.7%教师会鼓励学生去,仅仅有0.8%的教师回答“愿意陪同其接受咨询”,另有64.9%回答“不一定”。
教师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的占79.1%,认为“可有可无”的占18.2%,认为“比较有必要”的占2.1%,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0.0%。
教师认为学校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没有必要”的占78%,认为“可有可无”的占18.6%,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2.8%,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0.5%。
77.5%教师认为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师没有必要;21.0%的教师认为可有可无;有1.0%的人认为比较有必要;仅有0.5%非常有必要。
“学生的亲人不幸去世,学生的情绪非常低落,暂时无法专心学习”教师选择的做法中:78.4%从未在意这类事情,13%不去主动干预,相信学生自己能适应和调整过来,7.5%认为如果学生有需要,自己会帮忙,1.0%表示会主动找学生谈话,帮助其尽快走出失去亲人的阴影。
学生上课从不主动发言,平时很少与他人交流,77%的教师回答:不太关心这些事情,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上,19.9%的教师认为这个和各人的性格有关,教师不能做任何改变,2.1%的教师认为自己会与班主任交流,让班主任与学生交流,1.0%的教师选择主动与其他任课教师联系,多方帮助他,锻炼其讲话的能力,使之渐渐学会与他人交往。
当教师听到学生说:“考砸了,我都不想活了。”之类的话语,71.4%的教师认为,这种学生思想太消沉,经不住考验,没有必要在他身上浪费时间。26.4%的认为这属正常现象,考不好都会出现的情绪,只是随口说说的。2.1%的会鼓励学生下次努力,争取考好。0.3%的教师愿意倾听对方的倾诉,接纳而不做任何评判,鼓励他寻求更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对危险性很高的,立即采取措施,陪其去心理卫生机构寻求专业帮助。
四、讨论
4.1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经过调查8.8%的小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初中生中18%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22.2%的高中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当前扬州市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纵观以往的研究,学者们认为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减负方面尽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仍然很大。分数大排队、倒计时、限制一切与考试无关的活动,仍是一些学校提高升学率的法宝。结果来自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全部压力最后都压到学生身上。在这样的重压下,一些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与障碍:如过度紧张、焦虑以及因过度焦虑引起的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上的不适反应,对考试的极度厌烦和对考试结果的过分担忧,因过度紧张而导致的暂时性遗忘,因长时间的压抑而产生的极度烦躁与冲动,也有因对考试缺乏信心而对考试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并因此表现出的逃避行为。其次,教师错误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比如部分教师不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过分看重分数而忽略其他,与学生交往时居高临下。还有一些教师存在着心理不够健康的表现,如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态度极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制力,这种消极的和不稳定的情绪常常是造成部分学生某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原因。
4.2针对教师的干预现状,提出建议
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必须加强学校学生心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也有所行动,但总体情况不尽如人意。从调查的现状来看,学校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充分认识,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调查中77.5%的教师认为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师没有必要,79.1%的教师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没有必要的”。究其原因,我想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释:
一、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二、教师缺乏对心理健康工作的了解;
三、目前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此我们建议: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领导。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卫生工作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2)开展专门的教师心理讲座,加强学校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以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以及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支持。
(3)通过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在专业技术上能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3
近年来,心理素质低下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心理素质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它在适应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并具有基本稳定性。心理素质是一个渐进养成的过程。由于心理素质的动态性,我们需要对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进行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比,过程性评价更加困难。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心理素质的内隐性。心理素质作为一种内在属性,主要通过个体的活动和表现来展现,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对个体的外在表现进行间接测量来推断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然而,评估个体的外在表现是否受到其心理素质水平和客观情境的影响,以及个体外在表现与心理素质的相关性,缺乏相关的评估体系,这就增加了心理素质评价的难度。
其次,心理素质具有可塑性和养成性。个体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接受教育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来提高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变化影响,可以提高也可以下降。此外,心理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内化过程,在个体的成长中不断变化。因此,对心理素质的评价需要进行动态评价,即对不同阶段进行评价,这增加了评价的难度。
另外,多样化的培养方法也导致了评价的难度。高校在心理素质培养方案上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培养方式有理论培养和实践培养,培养主体有学校培养和单位培养,培养理念有意志力为核心和挫折承受力为核心等。这就要求心理素质评价模式也要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培养方法的要求,这为评价带来了难度。
此外,评价体系的完善也是一个难点。心理素质评价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体系仍然不够成熟。心理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高校心理素质评价体系各异,心理素质评价的不完善也增加了评价的难度。
最后,心理素质各项要素所占的权重模糊也是一个评价难点。心理素质由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人格特征和认知特征等构成,这些要素相互交互。然而,各个要素所占的权重并不清晰,导致评价主要以综合评价为主。综合评价可以评估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综合状况,但对于心理素质各个要素的评价不够清晰。这种模糊的权重分配增加了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的评价难度。
针对上述难点,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针对心理素质特点,可以创造条件让个体充分展现其心理素质水平。通过创造有利条件,观察个体的外在表现,从而评估其心理素质水平,从而降低评价难度。其次,对心理素质进行动态评估,考虑到心理素质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形成性评估和静态的终极性评估相结合。
另外,界定心理素质各要素的权重也是解决评价难点的关键。心理素质是由多个维度构成的综合体,每个要素的权重不同。因此,明确各项要素的权重有助于更好地评价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总之,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解决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的难点需要研究相关对策。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的难点有助于寻找解决办法。尽管存在评价难点,我们应该看到这些难点也推动了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近年来,由于心理素质水平较低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屡见不鲜,心理素质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素质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形成的,在适应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一个逐渐养成的动态过程。然而,心理素质的评价过程却面临着一些难点。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心理素质具有内隐性的特点,无法直接被观察到。由于其内隐性特点,我们无法直接对心理素质进行测量。因此,只能通过对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进行间接测量来推测心理素质发展水平。在评估个体的'外在表现时,我们需要考虑个体的外在表现是否由其心理素质水平决定,以及个体的外在表现是否受到客观情境的影响。目前,缺乏针对个体外在表现和心理素质的相关性的评估体系,这导致了心理素质评价的难度。
其次,心理素质具有可塑性和养成性。个体通过自身努力、接受教育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可以提高其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变化影响,可能会有上升和下降的趋势。另外,心理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内化过程,在个体的成长中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心理素质的评价要进行动态评价。动态评价需要对不同阶段的心理素质进行评价,因此难度较大。
再次,高校对心理素质的培养方式多样化,包括专业知识培养、非专业知识培养、理论培养、实践培养、学校培养和单位培养等。这多样化的培养方式要求心理素质评价模式也要多样化,为心理素质评价带来了难度。
此外,心理素质评价体系已较为完善,但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体系尚不成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需要较长的周期,并且对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较大。目前高校心理素质评价体系也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心理素质的不完善性也给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增加了难度。
最后,心理素质是由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人格特征和认知特征等构成的综合心理品质。然而,心理素质各项要素所占权重较为模糊,导致对心理素质的测评以综合评价为主。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各个要素的测评不够清晰,这增加了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的评价难度。
针对上述难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首先,可以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让个体充分暴露其外在表现,从而评估其心理素质水平。其次,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估应是一个动态的形成性评估和静态终极性评估的结合。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情况。此外,界定心理素质各项要素所占的权重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清晰地界定各项要素的权重有利于对大学生心理素质进行更准确的评价。
总之,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评价体系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难点并提出对策,有助于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心理素质培养过程评价存在的难点,这些难点也推动着相关研究的深入。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4
时光如梭,我已经在大学里度过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大学生活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与以往完全不同。我对陌生而又新鲜的大学充满好奇,想要探索。正因为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实务这门学科充满好奇,想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所以我选择了这门选修课。这门课程为我带来了全新的知识,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学习到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让我认识到心理学的趣味和实用之处。正如这次论题所提到的,通过这个论题,我有机会对人生进行深入思考,全面了解自己,从而更全面地看待自己,更好地完善自己。
一、开学以来的适应情况
1、生活
对我来说,生活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不同地区、讲不同语言的四个人聚集在同一个宿舍里,要共同生活四年。对我来说,这其实是一种挑战。在之前,我从未住过宿舍,不知道如何与陌生人共同生活。在与舍友相处中,我显得很小心,因为我不了解她们,同时也想留下好印象。因此,当她们需要帮助时,我会尽力帮助她们。我自认为是个独立的人,可以独自解决其他女生看起来难以完成的事情。进入大学后,我发现自己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前在家里,我向往自由,觉得没有父母的管制是幸福的。但是来到大学后,我才发现离家的孩子真的很不容易。我非常怀念在家中的自由自在感,原来只有在家里我才能真正做到随心所欲。在外面生活离开父母看似自由,但实际上更受到束缚。
2、学习
在学习方面,我第一次感受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之处是课堂。在中学时,我们坐在小教室里,只有一个班级的学生一起上课。但是在大学里,我们坐在非常大的阶梯教室里,同时有几个班级的学生一起上课。以前,当我们上课睡觉时,老师会敲我们的`头或者用粉笔扔我们。现在,无论我们怎么睡觉,老师都不会管。
第一次上课时,我感到一片迷惑,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也不知道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笔记。老师讲课的速度不会因为学生听不懂而减慢。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一直处于这种状态。我意识到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我必须想办法适应。首先,我认真听老师讲课,无论我是否理解。当我做到这一点时,我发现其实我能够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而且老师讲的内容并不难理解。接下来,我努力记录、理解并将其变成自己的。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3、活动
我参加了一个系级组织和一个院级组织。幸运的是,这两个组织的活动时间没有冲突,所以我能够留在两个组织中。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我积极参加各组织部门的活动。在活动中,我能够学到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结交许多不同的朋友。我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我记得有一句话:“当热情退却时,用责任心来弥补。”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并将其铭记在心中。
二、对自己的认识
1、人格
我不能说我的人格非常完美,但我可以说我的人格是健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改变,逐渐完善我的人格。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更全面地认识到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进自己。有句话说得好:“人无完人,没有谁是完美的。”有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发现或发现了却不去改进。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有利于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2、情绪
我承认我是一个情绪化的人。在过去,可能是因为叛逆期的原因,我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固执又容易生气。我的情绪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是叛逆期过去了,或许是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我开始思考很多事情,懂得反思自己。特别是来到大学后,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目前来说我还不能完全控制情绪,但我觉得我已经有所成长。
3、能力
我能够独自完成自己的事情,并且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乐意帮助他人。我觉得我的生活能力很强,即使一个人独立生活也没有问题。我交际能力不错,能够主动与他人交谈,喜欢结交新朋友。我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更积极地学习。我对于工作能力的理解是组织能力,因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虽然我现在了解的还不多,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能力的背后是努力。
4、生涯规划
之前,我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没有深入思考过,所以借此机会,我可以好好规划一下。我认为规划应该是长远的,但不要过于超出实际。首先,我的小规划是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奖学金,并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可以锻炼自己的比赛。明年的规划是继续留在组织中,并努力争取担任副部级以上的职位。如果我能做到以上所说的,不仅能够获得很多收获,还能给我的简历增光添彩,对于找实习工作将会有所帮助。对于工作,我有两种想法,一是留校当老师,二是成为上班族。如果成为上班族,我会选择当理财师或者进入银行。我希望能够在一线或者二线城市工作,不求富贵,只求小康。规划只有实施才会有意义,定下这些规划之后,我会努力并为之奋斗。
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收获
之前,我以为心理学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无关,但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心理学讲的全是我们身边的小事。正如一句话所说,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这门课教给我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理论,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更全面地看待自己,更好地完善自己。学习完老师的知识后,我会不自觉地观察身边的人,从而对他们的印象不仅仅是表面的。由于这门课是院选修课,我结识了一些来自不同系的朋友。我喜欢结交朋友,享受与他人交流的时光。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了解了更深层次的自我,也收获了友谊。
四、对这门课程的评价
在这门课上,我觉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一点都不沉闷。我非常喜欢这种上课方式。而且,老师会给我们做一些有趣的测试,还会给我们上台演讲的机会。每个上台演讲的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我觉得教学内容既有趣又实用。老师的教学态度认真,人也很和蔼可亲,所以我对这门课印象非常好,也非常喜欢。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青少年近视调查报告02-14
中国青少年上网调查报告12-08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调查报告12-16
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08-18
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08-08
【必备】青少年近视调查报告12-31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05-24
关于青少年近视的调查报告04-08
亚运会如何引领青少年心理健康05-26
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心得体会03-31